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37)
2023(13548)
2022(11758)
2021(11506)
2020(9498)
2019(22449)
2018(22058)
2017(42464)
2016(23042)
2015(26274)
2014(26281)
2013(26077)
2012(23897)
2011(21295)
2010(21209)
2009(19227)
2008(18975)
2007(16071)
2006(13849)
2005(12178)
作者
(63504)
(52507)
(52099)
(49995)
(33441)
(24840)
(23727)
(20827)
(19834)
(18815)
(17797)
(17782)
(16710)
(16413)
(16366)
(16104)
(15708)
(15454)
(14956)
(14800)
(12947)
(12945)
(12513)
(11912)
(11789)
(11619)
(11546)
(11488)
(10505)
(10362)
学科
(89071)
经济(88967)
管理(68632)
(62004)
(50727)
企业(50727)
方法(41599)
数学(36483)
(36406)
数学方法(36148)
中国(27481)
(24679)
业经(18789)
地方(17988)
(17959)
(17843)
(17786)
贸易(17776)
(17378)
(17146)
财务(17079)
财务管理(17012)
农业(16275)
企业财务(16138)
财政(15252)
理论(14793)
(14169)
(13820)
银行(13785)
技术(13563)
机构
大学(319867)
学院(316730)
(131968)
经济(129378)
管理(126260)
理学(109653)
理学院(108501)
研究(108031)
管理学(106915)
管理学院(106355)
中国(81812)
(68424)
(68014)
科学(64836)
(53700)
财经(50665)
研究所(48709)
中心(47900)
(46342)
(46296)
业大(44224)
北京(43967)
(43841)
(40821)
经济学(40790)
师范(40502)
(38971)
财经大学(37805)
经济学院(36884)
农业(36064)
基金
项目(216545)
科学(169977)
研究(161396)
基金(157884)
(136807)
国家(135715)
科学基金(116467)
社会(102090)
社会科(96815)
社会科学(96787)
基金项目(83708)
(81445)
自然(74000)
教育(73873)
自然科(72318)
自然科学(72301)
自然科学基金(71007)
(69125)
资助(65569)
编号(65549)
成果(54390)
(49107)
重点(48029)
(45498)
课题(44926)
(44923)
教育部(42641)
国家社会(42541)
创新(41953)
大学(41339)
期刊
(140904)
经济(140904)
研究(99139)
中国(61978)
(55607)
学报(47742)
管理(45458)
科学(44508)
(41740)
大学(36656)
教育(35721)
学学(34327)
农业(29695)
技术(26321)
(25424)
金融(25424)
财经(24983)
经济研究(24223)
(21330)
业经(20717)
问题(18281)
图书(16716)
(16044)
理论(15273)
(15158)
技术经济(14830)
科技(14524)
世界(14305)
(14015)
会计(13830)
共检索到4665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李婉  
本文通过理论和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仅就预算外收入问题本身并不能解决预算外收入膨胀。从根源上说,它受我国中央和地方间的财政分配模式的影响。如果要降低地方政府对预算外收入的依赖,中央政府必须考虑,把更多的收入资源和收入权力让渡给地方政府,减少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的依赖,增加其财政的自给程度。在支出方面,需要增加地方政府的支出规模。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峥  周全林  
传统的财政努力研究基于预算内的分析框架,忽略了我国预算外收入长期大量存在的事实。通过理论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研究了地方政府预算外收入对预算内财政努力的影响。结果发现,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预算外收入的增加抑制了地方政府预算内的财政努力。另外,地区间的差异比较明显,东部地区预算外收入对地方政府财政努力的抑制效应更为显著,但西部地区并不显著。因此,通过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有效约束地方政府对预算外收入以及非税收入的追逐,对于激励地方政府的财政努力有着重要意义。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秦强  
中国式财政分权体制下,中央和地方之间形成了较为稳固的政治维持关系,即当地方出现财政风险时,中央不会坐视不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放任预算外资金规模的膨胀;另一方面,通过不断扩大转移支付(特别是财力性转移支付)力度来援助地方。通过实证研究,表明中国式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规模的膨胀没有起到有效的抑制作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婉  江南  
运用"利维坦"模型,实证检验了我国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并解释了这种影响方式与"利维坦"模型不同的根源。在我国的政治体制下,地方政府追求财政规模最大化的倾向及争夺税源的财政竞争,使得当中央政府将更多的支出权力和职责转移给地方政府时,会导致地方政府财政支出规模的扩张。而收入分权的约束作用,却因为地方政府在收入自主权上的缺失,使其无法产生影响。将收入和支出结合起来,我们发现,当地方自己组织的收入越不能满足支出需要只能仰赖中央政府的补助时,就会越增加这种扩张的趋势。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潘瑞姣  王赛德  
中国式分权的特殊性集中体现在经济上的分权与政治上的集中管理体制的紧密结合。中国经济改革始终围绕着如何在垂直的政治治理体制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的利益关系,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分税制改革以来,虽然政府间财政收入划分相对清晰,但支出责任并没有被正式划分。中国地方政府支出也因此表现出一些值得关注的特点,并给中国的长期经济增长带来风险。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江  
依据当前我国通货膨胀严重和地方投资过热同时并存这一经济现象,建立模型实证研究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投资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地方政府投资是我国通货膨胀形成的一个因素,地方政府投资通过乘数效应拉动社会需求,同时不断增加的投资加强了对土地财政依赖,两者共同作用推动了通货膨胀上升。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龑  
从地方保护主义和不当行政干预的视角出发,实证检验了中国式财政分权下的地方政府行为对地方银行经营效率的异质性影响。结果显示:地方保护主义存在"软约束"效应,虽然可以给地方银行带来"优质资源",但也会导致地方银行产生依赖性,最终阻碍地方银行经营效率的提升;不当行政干预存在"硬约束"效应,会扭曲信贷资源配置、降低信贷资产质量,最终阻碍地方银行经营效率的提升;微观层面上,地方银行扩张资产规模、开展跨区域经营活动,会抑制"软约束"效应和"硬约束"效应;宏观层面上,法治水平的提高,会抑制"软约束"效应和"硬约束"效应,财政收入占比、政绩压力和财政赤字的上升,则会加剧"软约束"效应和"硬约束"效应。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学文  卢新海  张蔚文  
本文在官员动机多样化的假设与官员集团集体行动逻辑分析的基础上,融合已有学者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个包容性更强的"中国转轨经济高速增长"的解释框架,讨论中央-地方制度规则变化下地方政府行为与经济增长的逻辑关系。本文认为,由于地方政府的权力没有受到有效约束,针对自上而下的制度变化,地方政府总会做出最有利于地方利益的行为反应。而广泛存在于地方政府活动中的"预算外收入",成为地方政府集体行动的激励基础。无论是分税制前以"经营企业"为特征的地方保护主义经济增长模式,还是分税制后以"经营土地"为特征的土地发展主义经济增长模式,都产生于地方政府追求预算外收入的过程之中。尽管这种由地方政府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取得...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孙琳  潘春阳  
本文在"中国式分权"的背景下,从"利维坦假说"出发,探索了地方政府支出规模及其主要支出项目与财政分权之间的理论关系,并通过计量模型检验得到了两个主要结论:第一,财政分权推动了地方政府规模扩大,"利维坦假说"在中国并不成立;第二,财政分权对经济建设支出规模的推动力最大,对公共服务规模的作用次之,而对政府自身消费的推动力最小;并尝试性地给出了遏制政府规模扩张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畅  郭雪萌  王卓君  
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PPP模式得到了大力推进并引起广泛的研究关注。基于中国式财政分权的制度背景,以世界银行PPP项目数据为研究样本,对财政分权、财政透明度与地方政府选用PPP模式的关系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财政分权水平对地方政府选用PPP模式的行为决策存在正向影响,随着财政分权程度的增大,地方政府受到双重竞争压力增大,财政自由度提升,为获取投资建设资金,其更倾向于寻求与社会资本进行合作。进一步检验表明,在中西部地区以及能源行业中,这一促进关系更为显著。此外,财政透明度会对此关系产生正向调节作用,财政透明度越高,越能够缓解财政分权带来的融资风险并减弱PPP模式下的不完全契约问题。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凡  马万里  
人力资本是影响收入分配的重要因素。政府人力资本投资可以发挥对低收入群体人力资本投资不足的重要补充作用,从而提高劳动要素的人力资本水平和劳动生产率,进而提高劳动者和居民部门的收入水平。由于中国式财政分权特有的激励结构和制度不健全,导致地方政府人力资本支出长期不足,且呈现结构不均等,严重制约了低收入群体人力资本水平,进一步拉大了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财政分权横向监督机制的缺失无疑成为这种收入差距的强化机制。改革的措施应从事权上划、优化分权激励结构和健全财政分权制度基础与监督制约机制着手,从根本上确保政府支出的公共性和公平性。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冯严超  王晓红  
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功效系数法测算出2007~2016年中国省域循环经济绩效值,并基于动态广义空间模型,检验了中国式财政分权、地方政府竞争对循环经济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国式财政分权对循环经济绩效的影响为负,且这种负向影响通过区域间的"空间溢出"作用进一步导致循环经济绩效的下降;地方政府竞争对循环经济绩效的影响呈倒"U"型曲线特征;中国式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竞争的交互作用对循环经济绩效的影响在不同空间权重矩阵中并不稳定。最后,本文就如何提升循环经济绩效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殷强  冯辉  
投资是地方政府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政策手段,财政激励和政治晋升是影响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重要动机。利用全国30个省级政府面板数据,实证分析财政分权和辖区竞争对地方政府投资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度较高的地区,市场主体的力量更为活跃,预算内资金来源的地方政府投资的力度反而较弱;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度量地方政府投资时,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投资正相关,反映着财政分权使地方政府有能力和空间对市场主体施加影响力,以扩大投资规模;辖区竞争与地方政府投资之间在各种回归分析中均正相关,反映着地方政府存在通过扩大投资,优化投资环境,吸引流动性资本的倾向。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邹进文  李彩云  
近代中国自清末参照西方模式启动财政分权改革以后,财政分权既涉及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权,也包含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分权。随着地方政府之间财政分权改革的展开,地方政府之间财政分权思想也开始产生。清末、民国时期地方政府之间财政分权思想对于当今中国地方政府之间财政分权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历史借鉴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