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18)
2023(7764)
2022(6402)
2021(6294)
2020(5204)
2019(12274)
2018(12043)
2017(23513)
2016(12222)
2015(13925)
2014(13430)
2013(13608)
2012(12542)
2011(11099)
2010(11075)
2009(10121)
2008(10183)
2007(8428)
2006(7372)
2005(6696)
作者
(30794)
(25487)
(25399)
(24596)
(16154)
(12015)
(11648)
(9806)
(9641)
(9179)
(8892)
(8505)
(8297)
(8079)
(7930)
(7793)
(7658)
(7361)
(7327)
(7239)
(6492)
(6086)
(5921)
(5737)
(5693)
(5609)
(5489)
(5471)
(5189)
(5046)
学科
(47657)
经济(47605)
管理(36379)
(34280)
(25125)
(24975)
企业(24975)
方法(20897)
数学(19124)
数学方法(19027)
中国(19026)
(13529)
(13021)
财政(13019)
(12527)
贸易(12517)
(12333)
(10778)
财务(10759)
财务管理(10717)
(10620)
企业财务(10160)
业经(9481)
(9039)
银行(9036)
(8609)
(8569)
(8487)
地方(8299)
农业(7919)
机构
大学(162919)
学院(161056)
(77335)
经济(76005)
管理(62440)
研究(57256)
理学(53284)
理学院(52789)
管理学(52310)
管理学院(52013)
中国(46738)
(42413)
(34514)
科学(30145)
财经(29974)
(27722)
(27513)
经济学(25779)
中心(25545)
研究所(24689)
经济学院(23221)
北京(22608)
(22417)
财经大学(22144)
(20659)
(20362)
(19419)
师范(19279)
业大(18426)
(17650)
基金
项目(105072)
科学(83152)
研究(81540)
基金(77733)
(66855)
国家(66374)
科学基金(56895)
社会(54788)
社会科(52107)
社会科学(52089)
基金项目(40328)
(37472)
教育(36502)
编号(32897)
自然(32740)
自然科(32053)
自然科学(32047)
(31964)
资助(31890)
自然科学基金(31527)
成果(27825)
(25040)
国家社会(24350)
重点(23651)
(23074)
中国(22884)
(22390)
教育部(22148)
课题(22002)
(21227)
期刊
(82573)
经济(82573)
研究(54529)
(36739)
中国(36595)
管理(22376)
学报(20335)
科学(19714)
(18126)
大学(16471)
教育(16350)
经济研究(16188)
财经(15946)
(15593)
金融(15593)
学学(15053)
(13923)
技术(13111)
农业(12742)
图书(12591)
(11690)
业经(11149)
问题(10862)
世界(10053)
国际(9768)
书馆(9700)
图书馆(9700)
会计(8477)
(8096)
(7929)
共检索到2539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于长革  
在中国式财政分权体制下,追逐本地区经济利益和以GDP为核心的政绩考核机制形成了GDP增长的经济政治激励机制,在促进中国GDP高速增长的同时,也使得地方政府长期忽视公共服务的供给,从而导致了我国公共服务供给的短缺和城乡间、地区间的不平衡。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公共服务供给低效率的现状,必须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健全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的前提下,进一步调整和完善财政分权体制,明确划分政府间的事权与财权,规范财政支出结构,健全转移支付制度,切实从体制和机制上为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创造良好的制度基础。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江依妮  
中国式财政分权体现了突出的政府间收支矛盾。中国的公共服务供给主要依靠地方尤其是县级政府来完成,而它们却只有较小的财力授权。其结果是,公共服务的融资依赖于转移支付和预算外资金。同时,中国财政分权体制背景中公民参与机制的不完善,使得公共服务的满足需求和有效供给的效率较低。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于长革  
在中国式财政分权体制下,追逐本地区经济利益的动机和以GDP为核心的政绩考核机制构成了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两大动力。在中国的M型经济结构下,上述双重激励机制驱使地方政府为GDP更快增长而激烈竞争。这一方面造就了中国近年来GDP的高速增长,另一方面使地方政府只关心本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而长期忽视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产品的提供,从而直接导致了我国公共服务供给的短缺和城乡间、地区间的严重不平衡。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公共服务供给的现状,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进一步调整和完善财政分权体制,切实从体制和机制上为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创造良好的制度基础。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李世尧  
在转型过程中,财政分权与卫生公共品供给之间存在复杂的内在机理。对1995—2008年31个省市区的数据进行面板3SLS估计,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财政分权度越高,且卫生公共品的供给总量和人均卫生决算费用也会增多,但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将降低;市场化程度与财政分权度和卫生公共品供给正相关;竞争程度越激烈的地区卫生公共品的供给越少。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夏策敏  
有关财政分权对公共品供给影响的研究,基于中国式财政分权的制度特征,以及不同公共品与经济增长的短期关系,得出地方政府偏好基础设施类生产性公共品的供给,而轻视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非生产性公共品的供给。现实中,地方政府官员行为目标的差异、地方政府扩张预算外收入的策略性行为、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支出竞争、行政管理支出的扩张、腐败等因素都影响公共品的供给。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1978年—1994年GDP年均增长率达9.4%。随着经济高速增长,要求基础工业、基础设施和社会基本条件如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社会福利等方面跟上经济发展步伐的内在压力愈益增强。然而形成强烈反差并产生尖锐矛盾的是,国家财政收入(尤其是中央财政收入)的绝对量虽有所增长,但占GNP的比重,却从1978年占GNP的31.2%降为1994年的14.5%。其中,中央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从1986年的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卢洪友  卢盛峰  陈思霞  
基于一项多维度、多品种的中国大陆省际间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指数数据,实证检验"中国式财政分权"模式对省域基本公共服务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财政分权自身并不是导致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滞后的原因,适度的收入分权增加了地方政府的可支配财力,有效促进了基本公共服务发展;"中国式财政分权"模式所诱导的政府间投资竞争显著减弱了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水平,并且这一负向效应超过了财政分权自身的直接正向效应。为了保障"民生性"基本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在现行财政分权模式下,需要重点改变传统单纯以GDP为重点的政绩考评模式,在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体系中加入社会福利指标。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吉富星  鲍曙光  
基于县级面板数据,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在考虑内生性基础上,统分结合地研究了中国式财政分权、转移支付体系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研究表明,财政分权扩大了基本公共服务差距,而转移支付则起到一定的"矫正"作用,但均等化效果不彰、政策引导效果较差。较为突出的是,不同地区、不同转移支付类型、不同公共服务项目的均等化调节效果存在较大的结构性差异,地方政府支出偏好同时存在博弈与合作。这就需要进行系统的制度改革,重塑激励结构、行为模式,尤其重视教育、医疗等投入,全面提升人力资本。因而,当前应进一步完善激励相容的政府治理模式,构建效率与公平兼具的转移支付体系,并强化省级政府主体责任。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郑尚植  
财政分权是否有利于改善收入分配一直以来是国内外公共经济学文献关注的焦点。本文从理论上厘清财政分权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机制,从而真正理解中国地方政府再分配政策失灵的根源,以公共支出结构作为门槛变量,通过建立面板门槛模型实证考察了1995—2012年中国式财政分权对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发现:第一,从总体上,中国式财政分权与基尼系数呈正相关,即分权程度每增加1个单位会导致基尼系数增加1.24个百分点。第二,财政分权对收入差距存在显著的非线性作用,即存在门槛效应,在不同的公共支出结构下影响效应明显不同。第三,公共支出结构的门槛效应并没有保持连续一致的积极影响,而是不稳定地分布在不同地区,并由西部地...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谢乔昕  
高度集中的政治管理体制下的财政分权使得中国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行为所产生的激励与西方国家不同。使用2002~2009年数据,对中国财政分权与资本配置效率进行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财政分权程度的提高对资本配置效率产生了阻碍作用,中国式分权所引致的地方政府规模扩张等行为扭曲是导致财政分权与资本配置效率负相关的主要原因。为此,应改革政绩考核指标、完善税收体系、调整财权分配制度。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召娣  贺忠厚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储德银  韩一多  张同斌  
文章基于财政分权与公共部门效率间关系在我国仍未引起足够重视以及国外相关研究尚不成熟的现实背景,首先从理论层面构建财政分权与公共部门效率之间倒"U"形关系的理论框架;然后在构建财政分权组合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三种组合指标预测方法和Shannon-Spearman方法对中国式财政分权水平重新进行测度;并将公共部门提供公共服务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分解为技术效率指数与技术进步指数,以医疗卫生部门为例,采取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全面测度我国地方政府医疗卫生服务供给的三种效率指数;最后选择以财政分权作为门限变量建立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实证检验财政分权与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之间是否存在倒"U"形关系。研...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龚锋  雷欣  
中国式财政分权并不是严格的法律意义上的分权,而是一种"事实性分权"。选择单一维度的分权指标,无法准确衡量中国式财政分权的程度。本文以1997-2007年中国的省级数据为样本,选取财政收入自治率、财政收入占比、财政支出自决率、财政支出占比、税收管理分权度、行政管理分权度6个指标,对中国式财政分权进行全景式评估;进而,运用基于Bootstrap的Shannon-Spearman测度方法,选择信息损失最小的组合指标作为中国式财政分权的有效衡量指标;最后,应用财政分权衡量指标,检验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中国省级财政分权程度在样本期间呈逐步降低的趋势;中国式财政分权整体上不利于地方经济增长,但不同维度的分权指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相同。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范子英  王倩  
财政补贴是产业政策"工具箱"里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研究大多认为中国财政补贴效率较低,但是补贴规模却在快速上升。本文尝试从企业缴税与财政补贴"列收列支"的角度揭开这一谜题,发现这种"虚增"的财政补贴同时导致规模扩大和效率低下。基于2008—2011年全国税收调查的微观企业数据,本文从多个维度构建税收超收指标后发现,税收超收与财政补贴之间存在明显的"列收列支"关系,政府对企业的税收超收显著提高了企业下一期获得的财政补贴;"列收列支"与地方政府激励正相关,即相对征税压力越大的地区,政府对企业税收超收再以财政补贴返还的效应越明显;"列收列支"还与地方政府动员能力相关,地方税务局管辖企业、国有企业和现金流充裕企业配合税收超收的积极性更高;"列收列支"导致财政补贴的绩效被低估,扣除超收税后财政补贴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明显增强。本文结论对理解屡禁不止的"过头税"以及中国财政补贴的真实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意味着现有关于补贴效率的文献研究存在严重的低估。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平新乔  白洁  
财政激励与预算外收入是密切相关的。我们考察了财政分权背景下财政激励对地方公共品的供给满足当地真实需要的敏感度(responsiveness)的影响。中国的财政分权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规模巨大的预算外收入会扩大地方政府的规模,从而加重当地居民和农民的负担;其次,地方政府预算外支出的规模效应递减;第三,城市化水平 (以非农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衡量)和地方政府对城市维护方面的支出负相关,表明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进程并不一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