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71)
- 2023(14463)
- 2022(11639)
- 2021(10794)
- 2020(9078)
- 2019(20502)
- 2018(20112)
- 2017(38755)
- 2016(20580)
- 2015(23399)
- 2014(23119)
- 2013(22571)
- 2012(20527)
- 2011(18348)
- 2010(18640)
- 2009(18092)
- 2008(17372)
- 2007(15469)
- 2006(13868)
- 2005(13338)
- 学科
- 济(83178)
- 经济(83054)
- 管理(63095)
- 业(62743)
- 企(51468)
- 企业(51468)
- 中国(33870)
- 方法(33765)
- 融(30079)
- 金融(30076)
- 数学(29977)
- 数学方法(29743)
- 银(28759)
- 银行(28746)
- 行(27656)
- 财(27379)
- 制(25938)
- 农(22980)
- 业经(20319)
- 务(18303)
- 财务(18256)
- 财务管理(18220)
- 贸(17647)
- 贸易(17627)
- 企业财务(17477)
- 易(17340)
- 体(17011)
- 地方(15279)
- 农业(14842)
- 体制(14236)
- 机构
- 大学(287799)
- 学院(286766)
- 济(129354)
- 经济(126905)
- 管理(108360)
- 研究(98026)
- 理学(91420)
- 理学院(90499)
- 管理学(89206)
- 管理学院(88676)
- 中国(88202)
- 财(66774)
- 京(60511)
- 科学(52182)
- 财经(51882)
- 所(47708)
- 经(47349)
- 中心(46912)
- 经济学(42692)
- 研究所(42422)
- 江(42304)
- 农(40094)
- 北京(39118)
- 财经大学(39003)
- 经济学院(38471)
- 院(35184)
- 业大(34748)
- 州(34369)
- 范(33637)
- 师范(33314)
- 基金
- 项目(181669)
- 科学(144790)
- 研究(136904)
- 基金(135297)
- 家(116264)
- 国家(115353)
- 科学基金(99868)
- 社会(91285)
- 社会科(86739)
- 社会科学(86715)
- 基金项目(70116)
- 省(67091)
- 教育(62623)
- 自然(60918)
- 自然科(59618)
- 自然科学(59603)
- 自然科学基金(58622)
- 划(56946)
- 资助(55858)
- 编号(54247)
- 成果(45558)
- 部(42263)
- 重点(41055)
- 制(39513)
- 国家社会(39332)
- 发(38748)
- 创(38410)
- 课题(37876)
- 教育部(37402)
- 性(36707)
- 期刊
- 济(142015)
- 经济(142015)
- 研究(95463)
- 中国(63093)
- 财(53677)
- 融(50700)
- 金融(50700)
- 管理(42790)
- 农(38200)
- 学报(37887)
- 科学(37467)
- 大学(30819)
- 学学(29037)
- 教育(28364)
- 财经(27172)
- 农业(24706)
- 经济研究(24102)
- 技术(23353)
- 经(23191)
- 业经(20661)
- 问题(18498)
- 贸(17074)
- 国际(16034)
- 世界(15249)
- 理论(14478)
- 业(13868)
- 技术经济(13154)
- 财会(13024)
- 现代(12980)
- 会计(12613)
共检索到4548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褚剑 方军雄
2010年开始实施的融资融券制度是中国资本市场重要的制度创新,旨在引入卖空机制以提高资本市场运行效率,本文从股价崩盘风险的角度采用双重差分法系统检验了该项政策对资本市场的影响。研究发现,与政策制定者的初衷相反,整体上,融资融券制度的实施不仅没有降低相关标的股票的股价崩盘风险,反而恶化了其崩盘风险。进一步的分析表明,这种负面效应,主要源自融资融券政策设计的两个特征:融资融券标的选择标准以及融资和融券两种机制的同时实施。标的选择标准使得标的股票本身股价崩盘风险较小,这导致卖空机制很难发挥作用,相反,对称性融资融券机制中的融资机制则为投资者提供了跟风追涨的渠道,最终,融资交易的杠杆效应和去杠杆效应加...
关键词:
融资融券 股价崩盘风险 不对称性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孙翔宇 孙谦
本文利用2009-2016年间中国市场的机构投资者持股数据,考察机构投资者异质性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融资融券制度试行对其影响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短期机构投资者持股和长期机构投资者持股都会加剧股价崩盘风险;(2)融资融券制度的试行会提高机构投资者持股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且此提高作用主要体现在短期机构投资者持股上,而长期机构投资者持股的影响没有显著变化;(3)同时,融券交易量会增强机构投资者持股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尤其体现在短期机构投资者持股上;而融资交易量会减弱机构投资者持股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尤其体现在长期机构投资者持股上;(4)进一步的渠道分析表明,融资融券制度的试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机构投资者的投机性,从而影响了其交易频率和交易数量,进而导致其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发生变化。总之,本文以机构投资者异质性作为切入点,探究了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对股价崩盘风险的不同影响,并结合融资融券制度,深入剖析了机构投资者持股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途径,在拓展以往研究文献的同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谢雅璐
选取上市公司A股数据为样本,考察了制度变迁、股权再融资方式与股价崩盘风险的关系。研究表明,公开增发的实施会增加股价崩盘风险,但是随着股权分置改革制度的实施,二者的正相关关系得到缓解。定向增发的实施可以降低股价崩盘风险,但针对机构投资者的定向增发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不明显。这表明,谨慎选择融资方式,可以有效预防股价崩盘风险;进行金融制度改革,有效的规范证券市场,也是一种治理股价崩盘风险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制度变迁 股权再融资 股价崩盘风险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钟凯 李昕宇 王化成
如何完善股票市场融资融券交易机制,避免股价暴跌,既对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至关重要,亦对于“去杠杆”政策的落实具有借鉴价值。本文基于我国融资融券市场非对称性这一独特现象,考察其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融资融券市场非对称性导致融资交易与融券交易无法实现风险对冲,加剧了股价崩盘风险;进一步利用中介效应模型验证了融资融券非对称性难以对冲信息风险与流动性风险,从而引发股价崩盘风险提升。本文研究表明,完善融资融券交易机制,加强融资杠杆与融券杠杆的风险对冲作用,对于降低股市波动与系统性金融风险,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温博慧 徐佳翔 刘玉康
本文基于2007―2020年A股上市公司样本数据,检验融资融券渐进扩容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伴随扩容我国融资融券交易对股价崩盘风险的作用已由加剧逐步转变为缓解。在融资融券缓解股价崩盘风险的过程中,市场定价效率和企业金融化具有并行中介效应。融资交易促进企业金融化缓解崩盘风险的个体中介效应大于其降低股票定价效率加剧崩盘风险的个体中介效应;融券交易提高股票定价效率缓解崩盘风险的个体中介效应大于其抑制企业金融化加剧崩盘风险的个体中介效应。相对于深沪主板,融资融券对原中小板和创业板股价崩盘风险的缓解作用更强。融资交易对股价崩盘风险的缓解作用在机构持股比例较低和管理层持股比例较高的企业中更显著;而融券交易则相反。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万国超 张渝 朱琳
文章以2010—2020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究资本市场环境下的股价崩盘风险是否会影响债务融资成本。研究发现,企业的股价崩盘风险程度越高,其债务融资成本也越高。从融资约束差异检验发现,在企业面临融资约束程度高时,股价崩盘风险对债务融资成本的提升更显著;同时,从机构投资者信息治理角度出发,发现在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低时,股价崩盘风险对债务融资成本的提升更显著。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于博 毛?玄 吴菡虹
以2008—2017年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为样本,考察了客户集中度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1)客户集中度与股价崩盘风险呈U型关系。客户集中度初始上升产生的整合效应能优化供应商商业信用配置,提高资金回笼能力、缓解融资约束,从而导致供应商为降低信贷摩擦而隐藏负面信息的动机弱化,股价崩盘风险下降;然而,客户集中度过度上升会产生侵占效应,大客户凭借其买方市场强势地位强制供应商实施商业信用供给,这将恶化供应商的流动性水平及融资约束水平,并导致供应商为降低信贷摩擦而隐藏负面信息的动机上升,股价崩盘风险攀升。(2)供应商议价能力的提高能够降低侵占效应引发的崩盘风险。这一发现拓展了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因素研究,也为解读供应链关系非线性冲击资本市场风险提供了逻辑依据,且有关议价能力对U型拐点位置的调节作用研究为构建风险预警机制提供了临界值参考。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王宜峰 王淑慧 刘雨婷
本文以融资约束作为切入点,研究了股价崩盘风险对企业投资的影响。实证发现:崩盘风险抑制企业投资,主要作用于高融资约束企业;此外,崩盘风险通过恶化企业融资约束,继而抑制企业投资;在融资方式中,崩盘风险显著降低企业短期负债。分情形检验发现:投资者情绪高涨、非牛市行情、企业透明度低时,崩盘风险负向影响高融资约束企业投资;反之,崩盘风险对所有企业均无影响;内外情形制约着崩盘风险的影响范围。
关键词:
股价崩盘风险 融资约束 企业投资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江辉
本文利用中国2007-2016年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了制度环境中的市场化进程、法治环境和地方政府干预程度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市场化进程越快,越能够抑制上市企业股价崩盘风险。法治环境越好,越能降低企业股价崩盘风险。地方政府干预程度越高,越能提高股价崩盘风险。本文研究丰富了股价崩盘风险的研究文献,为制度环境经济后果增添了新的证据,同时也为完善制度环境、降低企业股价崩盘风险提供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制度环境 股价崩盘风险 资源配置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贞洁 徐静
以2007年—2017年全部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风险管理的视角,探讨了"内控自律"和"外审监督"对金融化催生的股价崩盘风险的治理效应。研究发现,高质量的外部审计和内部控制抑制了金融化与股价崩盘风险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并且内部控制和外部审计两者存在互补效应。进一步研究表明,在内部控制各要素中,内部环境和信息与沟通能够有效发挥治理效应,而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以及内部监督的影响不显著。研究成果有助于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完善金融化催生的股价崩盘风险的治理机制。
关键词:
金融化 股价崩盘风险 内部控制 外部审计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王晶晶 刘沛
本文选取2010-2016年我国深圳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私募股权投资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了制度环境对两者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私募股权投资参与的企业其股价崩盘风险明显低于无私募股权投资参与的企业,且随着私募股权投资持股比例的增加,公司的股价崩盘风险下降;从私募股权投资背景来看,外资或国有背景的私募股权投资更能显著降低被投资企业的股价崩盘风险。进一步探究发现,在降低股价崩盘风险方面,私募股权投资与制度环境之间存在互补关系。因此,文章补充了私募股权投资公司治理作用的研究文献,对企业与政策制定者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私募股权投资 股价崩盘风险 制度环境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董香兰 邓建红 姜熙 赵颐淇
以我国2011—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系统GMM回归等方法考察了公司ESG表现对公司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以及融资约束对两者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公司ESG综合表现及各单项表现与股价崩盘风险之间均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融资约束在公司ESG表现与股价崩盘风险之间的关系起到负向调节作用,在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控制内生性后结论仍具有稳健性。通过异质性分析发现,资产负债率高和收益率高的公司ESG表现对降低股价崩盘风险的积极作用更显著,融资约束的负向调节作用也更显著。研究结论为企业更好地践行ESG理念提供了思路,为ESG评级机构和政府部门共同推动我国企业可持续发展和金融市场稳定运行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易玄 谢钟灵
信息不对称与代理问题是股价崩盘风险产生的根源,提高信息透明度、缓解代理冲突是抑制股价崩盘风险的主要途径。独立董事网络具有信息桥功能,能促进独立董事监督与咨询职能的有效履行。研究发现:独立董事网络位置与企业未来股价崩盘风险显著负相关,且网络位置越接近中心,抑制效应越显著,这种抑制效应受制度环境的影响,制度环境越差的地区,抑制效应越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独立董事网络的股价崩盘风险抑制效应主要通过提高企业绩效与降低企业代理成本的路径来实现。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罗进辉 杜兴强
本文利用2004-201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年度观察数据,实证检验了媒体报道对公司未来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了新闻媒体与制度环境两种外部治理机制间的交互影响关系。结果发现:(1)媒体对上市公司的频繁报道显著降低了公司股价未来崩盘的风险,发挥了积极的信息中介和公共监督作用。(2)上市公司所在省市的制度环境越不完善,公司股价未来崩盘的风险显著越高,同时媒体报道对股价崩盘风险的积极影响显著越强,表明媒体报道是弥补中国新兴市场经济正式制度不足的一种重要治理机制安排。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张烨宇 邹谷阳 高峰 江婕
基于中国333个地级行政单位2008—2018年市委书记、市长更替及来源、去向、任期、年龄等数据和辖区内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本文研究了中国的地方官员更替制度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官员更替当年,股价崩盘风险显著提高;官员更替造成的政治冲击越大,股价崩盘风险的提升越明显;良好的制度环境,有助于抑制官员更替的股价崩盘风险效应。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更好的认识股价崩盘风险的地区政治因素和地方官员更替的经济后果。
关键词:
地方官员更替 股价崩盘风险 制度环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