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48)
2023(12829)
2022(10190)
2021(9769)
2020(7682)
2019(17652)
2018(17378)
2017(31273)
2016(17989)
2015(20714)
2014(20448)
2013(19195)
2012(17477)
2011(16233)
2010(16262)
2009(14476)
2008(14159)
2007(12663)
2006(11541)
2005(10834)
作者
(48261)
(39906)
(39897)
(38327)
(25473)
(19051)
(18074)
(15802)
(15545)
(14225)
(13881)
(13562)
(13091)
(12840)
(12800)
(12657)
(12048)
(11812)
(11641)
(11466)
(10327)
(9948)
(9843)
(9275)
(9104)
(9092)
(9061)
(8919)
(8151)
(8084)
学科
(63383)
经济(63305)
管理(39032)
(37458)
中国(29706)
(27140)
企业(27140)
(22522)
方法(22244)
教育(21969)
数学(19061)
数学方法(18818)
业经(15952)
(15251)
农业(14943)
(14819)
贸易(14808)
(14521)
理论(14096)
(13606)
(13494)
(12719)
地方(12127)
教学(10969)
发展(10796)
(10795)
银行(10767)
(10673)
(10460)
(10153)
机构
大学(242066)
学院(239457)
(95322)
研究(94525)
经济(93238)
管理(77956)
中国(67205)
理学(65812)
理学院(64904)
管理学(63566)
管理学院(63132)
科学(55940)
(54920)
(47937)
研究所(43752)
(43245)
(42218)
师范(41832)
中心(40414)
(40031)
(37244)
教育(37103)
北京(36348)
(34267)
师范大学(34142)
财经(33613)
业大(32593)
农业(31404)
技术(31161)
(30886)
基金
项目(154904)
科学(122764)
研究(122338)
基金(108382)
(95642)
国家(94693)
科学基金(78262)
社会(75478)
社会科(71069)
社会科学(71049)
教育(63717)
(59942)
基金项目(54909)
(53801)
编号(51865)
自然(46482)
成果(45561)
自然科(45413)
自然科学(45397)
自然科学基金(44602)
资助(43993)
课题(40592)
重点(37600)
(36620)
(36498)
(33473)
(32665)
(31927)
教育部(31718)
国家社会(31321)
期刊
(109581)
经济(109581)
研究(84727)
中国(65150)
教育(63655)
(39011)
学报(38230)
科学(35731)
(31720)
管理(30889)
大学(30333)
农业(27165)
学学(26893)
技术(25469)
(21524)
金融(21524)
经济研究(19278)
职业(18319)
财经(17394)
业经(17270)
(15482)
(15347)
问题(14303)
(13782)
(13388)
论坛(13388)
世界(13228)
国际(12411)
技术教育(12219)
职业技术(12219)
共检索到3843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赵瑜   李光  
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联系的教育类型,发挥着优化国民教育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化,将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和战略保障。因此,开创职业教育现代化新篇章,成为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然而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存在诸多阻碍因素,为此,要立足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视野,从职业教育的价值、功能、动力、方略出发,科学阐释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内涵,从而发现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在政策制度、参与主体、供需关系和改革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在坚持系统观念、守正创新、问题导向、人民至上等原则基础上,完善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制度机制、治理能力、供给体系和人才基础,从而助推面向中国化的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发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潘中多   郭文斌  
残疾人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之义,也是残疾人职业教育发展迈上新征程的客观要求。以层次结构合理为战略基点、以培养模式创新为必然要求、以保障条件充足为动力源泉是中国式现代化残疾人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科学内涵。现阶段,中国式现代化残疾人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面临人才培养走上“独木桥”式的发展道路、多元主体协同配合机制缺失、保障结构和供需总量“双重失衡”日趋严重等现实困境。未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残疾人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必须把标准化引领作为搭建层次结构的根本保证,将融合化培育作为探索培养模式的重要途径,以系统化改革作为完善保障条件的关键环节,与时俱进办好新时代残疾人职业教育。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庄西真  
职业教育现代化既是指职业教育发展到某一时间节点的状态,也是指职业教育从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的变化过程,“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指的是基于职业教育发展基本规律,立足中国发展需求和本土实践,探索中国职业教育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过程。它充分体现了我国职业教育的体制机制特色、社会职能特色、发展环境特色和民族文化特色,呈现出多元体系的互融互通、多样区域的均衡发展、多维共进的办学格局、多边共赢的国际品牌四个特征。实现中国式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应坚持统筹推进,发挥央地联动的治理体制优势;坚持类型定位,彰显职业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坚持服务发展,促进个人发展和国家需求有机统一;坚持开放包容,打造国际职业教育发展共同体。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唐瑗彬   刘珊杉   陈小丹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要要求,职业教育公平的推进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职业教育公平具有在教育起点上保障入学机会与受教育权平等,在过程上不断优化区域教师资源配置,在结果上构建完备的终身教育体系的价值属性。但在推进过程中,仍面临经费投入存在省际差异,职教师资队伍规模存在层次差异,职教价值激发不足等现实困境。因此,提出持续推进职业教育提质增效,保障教育起点公平;多措并举优化师资配置,促进教育过程公平;全面推进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实现教育结果公平的实践路径,同时为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提供思路。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裴长洪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作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课题,认识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理论,需要深刻领会三个基本依据。一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中国共产党深化对自身执政规律的探索和百年奋斗实践取得的理论认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这个历史使命就是通过中国式现代化来实现的,从而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和客观规律,践行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自身执政规律和科学社会主义规律的基本特征。二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规律的新认识。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人长期追求的目标,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认识的理论总结。三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同时也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玮炜  石文斌  徐兰  
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是呈现中国特色、中国学派的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样式。在哲学视角下,职业教育如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其内涵、实现路径与社会发展呈现何种逻辑关联?对此,引入“辩证否定”理念,从科学社会主义视角梳理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脉络,在历史纵向和社会横向的观照中把握职业教育的内涵特征——通约性、否定性和暂时性,指出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实现路径——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加强职业教育现代化治理体系建设,深化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朱胜晖  
中国式绿色职业教育是价值追求、内容选择和持续创新过程的有机统一。中国式绿色职业教育的提出是对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的传承与超越,是对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思想的创新与发展,是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积极回应与主动作为。新发展阶段,应着重完善现代绿色职业教育制度框架,加快推进国家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健全绿色职业教育融合融通发展机制,全面打通绿色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通道;深化职业教育“三教”绿色改革,进一步提升绿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旭刚  
职业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内生力量,认识和把握其核心内涵、基本特征和实践路径,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前提条件。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为根本要求、以人民为中心为价值旨归、以构建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为核心主题、以走中国特色世界水平发展道路为发展路径、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是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科学内涵;规模化、普惠性、适应性、可持续性、包容性是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鲜明特征。以加强党对职业教育的全面领导为根本,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为切入点,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以深化职业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创新为动力,破除制约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障碍;以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引领,提升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国际话语权是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实践路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黄桂钦  
人本主义理念突出人的主体性价值,强调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职教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生力量,其根本目标是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当前,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着培养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时代重任,应以人本主义理念指引中国式职教现代化。转变办学理念:发展职业教育应更加突出人本性;调整教学目标:坚持以提升受教育者综合素质为导向;优化培养过程:坚持德技并修、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完善制度体系:推进构建现代化职业教育治理体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陈昌   赵志纯  
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这一词义内涵、概念体系和政策话语是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整体框架中予以理解和建构的,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既具备中国式现代化的总体特征,又含有自身的现代性特征和演进逻辑。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动力,以实然动因和应然动因为基本动力特征,以历史、现实和未来为观照,以增强职业教育的现时及未来适应性;其指向逻辑,以育人和服务为双重发展逻辑,既注重“成物”,又注重“成人”,以促进的人全面发展和满足社会的现代化需求相融合为最终目标;其推进路径,以理念指引和实践设计为战略机制,最终实现职业教育理念内涵和实践逻辑的内生重构,促进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全面构建及其现实性生成。
[期刊] 求索  [作者] 徐坤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溯源于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艰辛探索的历史进程,是中国共产党立足本土具体实际,经过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性积淀所逐步形成与发展起来的成果。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现代化作为实现民族复兴的载体,以"五大发展理念"作为指导原则,以"五位一体"统筹现代化战略布局,以"两步走"作为现代化的战略规划。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深刻扎根中国本土的现代化实践,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构成了其显著特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既从民族立场出发又彰显世界维度的全新实践,有效消解了西方现代化的话语霸权,为广大后发民族国家独立自主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现代化道路提供了"中国方案",超越了西方现代化的资本形而上学特征,从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丁堡骏  
党的二十大明确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质意义,必须要深入理解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正确认识唯物史观的理论形态和它的应用范式。在此基础上才能科学地解读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及其本质。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季诚钧  莫晓兰  朱亦翾  周海云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在教育领域中的自然延伸与必然要求。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教育内外部各要素的整体转换,是中国教育迈入世界先进行列的动态发展过程。除了国际通用评价指标外,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评价必须立足中国国情与实际,以人民为中心,注重群众满意度与获得感。目前,我国教育现代化存在的突出问题包括:班额、人均受教育年限、受高等教育比例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教育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不适应问题凸显,弱势群体教育与因材施教存在明显短板等。在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过程中,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开放合作、教育共富、监测评价等路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徐晔  
教材是国家事权,职业教育教材质量直接关系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亟需明确职业教育教材监测的基本内涵和构成要素,深入分析教材监测在实践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包括重视程度不够、组织系统职能分工待明确、实施系统构成要素待完善、监测结果运用不到位等。进一步提出实施路径:一是明确监测主体职能,建立职业教育教材监测体系;二是完善监测实施系统,推动职业教育教材监测科学、有效实施;三是充分运用监测结果,强化基于监测结果的职业教育教材反馈与问责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玉梅   宋玉茹   高鹤鹏   郑之欣  
当前,我国高度重视数字经济的发展,并提出了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数字乡村等战略。在政策支持下,我国现代数字信息技术逐步与农民生产、生活相融合,赋予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农民生活新力量,赋能农村高质量发展。当前,数字乡村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缺乏完善的顶层设计、人才支撑短缺、城乡基础设施差异较大及数字融产难度大,联动发展效率低等,因此要发挥好政府对数字乡村的引领作用、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完善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让数字经济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中迸发更大的能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