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27)
- 2023(15237)
- 2022(12226)
- 2021(11511)
- 2020(8903)
- 2019(20487)
- 2018(20219)
- 2017(36657)
- 2016(20861)
- 2015(23877)
- 2014(23841)
- 2013(22571)
- 2012(21155)
- 2011(19673)
- 2010(19990)
- 2009(17852)
- 2008(17771)
- 2007(15988)
- 2006(14709)
- 2005(13758)
- 学科
- 济(84737)
- 经济(84650)
- 管理(47260)
- 业(45976)
- 中国(35362)
- 企(33480)
- 企业(33480)
- 农(27522)
- 方法(26234)
- 地方(23010)
- 教育(22331)
- 数学(22059)
- 数学方法(21795)
- 业经(21367)
- 农业(18366)
- 学(18191)
- 贸(17587)
- 贸易(17570)
- 易(17041)
- 发(16994)
- 制(16615)
- 理论(16207)
- 财(15849)
- 银(15421)
- 银行(15398)
- 行(15051)
- 融(14985)
- 金融(14982)
- 发展(13512)
- 技术(13411)
- 机构
- 大学(289360)
- 学院(289225)
- 济(117503)
- 经济(114966)
- 研究(113046)
- 管理(96526)
- 中国(82511)
- 理学(80911)
- 理学院(79766)
- 管理学(78257)
- 管理学院(77702)
- 科学(66339)
- 京(65482)
- 所(57679)
- 财(53836)
- 研究所(52310)
- 范(49854)
- 师范(49459)
- 中心(48579)
- 农(47299)
- 江(46345)
- 北京(43246)
- 财经(41367)
- 院(40646)
- 师范大学(40184)
- 教育(39564)
- 业大(38089)
- 经(37709)
- 经济学(37091)
- 州(36760)
- 基金
- 项目(182616)
- 科学(144672)
- 研究(144227)
- 基金(127603)
- 家(111125)
- 国家(110007)
- 科学基金(91862)
- 社会(89933)
- 社会科(84884)
- 社会科学(84862)
- 教育(72229)
- 省(71924)
- 基金项目(65205)
- 划(62911)
- 编号(60869)
- 自然(53767)
- 成果(52944)
- 自然科(52510)
- 自然科学(52494)
- 自然科学基金(51556)
- 资助(51120)
- 课题(46972)
- 发(46460)
- 重点(43716)
- 部(41948)
- 年(38750)
- 创(38487)
- 发展(38050)
- 展(37372)
- 性(37200)
共检索到4702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陈昌 赵志纯
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这一词义内涵、概念体系和政策话语是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整体框架中予以理解和建构的,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既具备中国式现代化的总体特征,又含有自身的现代性特征和演进逻辑。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动力,以实然动因和应然动因为基本动力特征,以历史、现实和未来为观照,以增强职业教育的现时及未来适应性;其指向逻辑,以育人和服务为双重发展逻辑,既注重“成物”,又注重“成人”,以促进的人全面发展和满足社会的现代化需求相融合为最终目标;其推进路径,以理念指引和实践设计为战略机制,最终实现职业教育理念内涵和实践逻辑的内生重构,促进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全面构建及其现实性生成。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玉静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现代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伟大变革,是以工业化为核心,推动经济增长、思想革命、制度创新和社会转型的发展历程。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具有几千年农业文明大国的现代化,是超大人口规模的现代化,是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的全面现代化。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最为密切的教育类型,其既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一环,又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促进力量。中国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历史源头可以追溯到100多年以前,但其真正获得蓬勃发展的强劲驱动力量并赢得了举世瞩目伟大成就和经验的时期却是改革开放以来的40多年(于志晶,2006)。正如有研究者提出的,“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是一个自身内在基因变革和内在发展冲动的结果”(费正清,1991),在10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中,中国职业教育现代化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发展逻辑。
关键词:
职业教育现代化 中国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赵小青
职业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支撑力量:在发展特征上,其要具有高水平的支撑经济能力、高质量的现代职教体系、高标准的人才培养能级、高效能的产教融合实力;在发展逻辑上,要对应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内涵,遵循规模与质量相统一、兜底与赋能相统一、技能与德育相统一、升级与创新相统一、内生与外联相统一的基本逻辑;在发展路向上,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为目标,丰内涵以实现发展的新质量、强类型以建构发展的新体系、优治理以生成发展的新生态、促开放以贡献发展的新方案。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中国式现代化 特征 逻辑 路向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朱胜晖
中国式绿色职业教育是价值追求、内容选择和持续创新过程的有机统一。中国式绿色职业教育的提出是对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的传承与超越,是对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思想的创新与发展,是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积极回应与主动作为。新发展阶段,应着重完善现代绿色职业教育制度框架,加快推进国家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健全绿色职业教育融合融通发展机制,全面打通绿色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通道;深化职业教育“三教”绿色改革,进一步提升绿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任保平 李培伟
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特殊性可以归纳为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突出表现在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作为现代化的底层逻辑,进而衍生出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特殊道路。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是推动高质量生产力的形成。在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底层逻辑框架内,高质量生产力的人民属性得到强化,更加注重人才生产力的形成。以人的现代性作为价值判断,以人的现代化作为终极目标,通过高质量发展来推进经济现代化、社会现代化、治理现代化、生态现代化和共同现代化的协同发展是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脉络。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机制体系,包括动力变革机制、结构升级机制、制度治衡机制和人才支撑机制四个维度。实现路径可以归纳为:以高质量教育体系为依托,优化人力资本结构与配置效率;以数字化创新驱动为核心,加快构建数字新技术供给体系;以质量效益递增型为主线,全面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以人的现代性最大化为目标,稳步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胡怀国
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结合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中心任务,探讨新时代新征程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和实践路径。研究认为,新时代新征程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一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二是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三是深入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等战略,推动我国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 社会主要矛盾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徐昕
发展关乎一个社会的存续与兴衰,决定人类现代化何以可能。党的二十大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从生成逻辑来看,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研判、是一百多年来探索现代化发展道路而得出的必然结论、是在把握重大机遇与现实挑战中实现发展水平新跃升的时代要求。从实践路径来看,高质量发展应在发展理念、产业体系、经济制度、开放水平等方面对标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从价值意蕴来看,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厚植了经济社会的物质技术根基,而且提升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国创造力和国际影响力,为建构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提供了丰富资源,从而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的全面超越。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阳
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是与世界共建共享的时代战略,是职业教育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已然形成过往百年的叙事基调,彰显了百年中国基于历史、制度和文化三重逻辑共同形塑的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逻辑理路。加速职业教育规模与质量的内在统一、健全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整体推进职业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全面推进技能型社会建设共同构成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改革的实践向度,共同体现职业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民生”与“国家”的高度。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王树涛 鲍俊威
伴随第三轮技术革命的发展进程,通过数字化转型推动教育变革愈来愈成为国际国内社会的迫切需求。数字化转型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维度,其重塑教育要素及关系,全方位影响教育方式、教育治理、教育功能、教育价值和教育理念,从而形成微观人与人、中观人与社会、宏观人与国家、宇观人与世界良好互动的教育新形态,推动我国教育走向现代化创生发展之路。在此过程中,数字化转型也不可避免地给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带来诸多潜在和现实风险,可能异化教育主体全面自由发展、危及教育伦理生活、模糊教育治理责任、引发文明发展藩篱。因此,在享受数字化转型为教育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必须关注数字逻辑与教育逻辑的对峙与抵牾,认识到数字化转型的限度与可能,以融合共生、伦理规约、公平负责、自主包容作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价值新方向,推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走向新发展阶段。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胡德鑫 邢喆
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道路作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有机构成部分,对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培养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发展阶段与演进逻辑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即以洋务运动为标志的兴起阶段、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探索阶段、改革开放的重构阶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深化改革阶段。未来,我国推进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关键要素与行动路径包括:以坚持党的领导为根本保障,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本质要求,以推进“双高计划”为基本路径,以各层/各类职业教育融通为有效支撑,以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为关键着力点,以国际深度交流与合作为革新动力。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茅孝军
优化增值税制是新时期建设现代税收体制的重要内容。为此,立足于中国式增值税现代化的典型事实,考察制度变迁过程中的功能变化,统合外部税制结构与内部制度设计,探索新时期增值税法的应然定位与优化方向。当前,在中央控制力与地方积极性之间取得平衡,始终是中国增值税法设计的核心议题。面对改革开放初的种种约束,中国复合税制重建必须依赖以增值税为代表的流转税。在平衡地方财力与中央控制的过程中,增值税促进中央税权集中的功效不断被放大与强化,最终形成以增值税为主体的复合税制体系。在现行税制结构下,欲稳定地方财力并维持中央控制力,必须继续借助增值税维持税权集中,推进中国式增值税现代化。鉴于此,中国增值税法应从“先分成后集中”转为“先收税再分享”,具体设计如下:增值税朝向中央税定位全面调整,继续采用生产地原则征税,最后按照消费水平在地方政府间分成。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新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郑重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目标的提出,使包括教育在内的各行各业都为之振奋,凝聚起了踔厉奋发、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高质量发展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杜宇玮
推进区域现代化是中国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着眼于构建新发展格局,从多个维度阐释和探讨了中国区域现代化战略转型的逻辑机制及推进路径。研究表明,新发展阶段区域现代化战略转型的基本逻辑是从以区域率先为特征的非均衡发展转向以区域协调为内涵的均衡发展,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理应是区域协调视角下推进中国区域现代化的重要手段。这是由于,国内国际双循环至少可以通过需求拉动机制、产业联动机制、创新驱动机制以及战略互动机制这四条渠道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基于以上逻辑机制,分析提出需要通过提振消费需求扩大内需、培育产业链集群构建国内价值链、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城市群建设提高城市化质量、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促进区域市场一体化发展以及优化营商环境助推制度型开放等路径,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区域现代化战略转型。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黄群慧 李芳芳
不同时期的现代化和工业化都有着不同的内涵,中国的实践不断丰富并促进着现代化和工业化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本前提和核心内涵,抓住了工业化就把握了现代化的关键。我国对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探索,不断使西方传统工业化理论面临挑战,也为中国式现代化内涵的深化提供了实践基础。坚持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方向及其理论创新的重要抓手。本文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协同演进,论证了在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坚持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理论逻辑和现实路径。论证结果表明,新型工业化理念已渗透并支撑着中国式现代化美好图景实现的各项先决条件,新型工业化的理论内涵也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与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相辅相成,并在新时代新征程继续发挥着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前行的重要作用。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冯丹 朱德全
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作为有效引领国家和人民迈向现代化的“牵引器”,内蕴以人民之“力”满足人民之“需”,办成人民满意教育的理性逻辑。作为面向人民现代化的教育,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应致力于满足人民指向效益型生产的物质需要、指向合作型生产的社会需要、指向绿色型生产的自然需要。作为服务人民现代化的教育,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应从教育理性上映射人民整全性生命、从教育资源上支撑人民跨界型发展、从教育制度上保障人民多向度行动。作为依托人民现代化的教育,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应以修正“为何”兼“何为”的人民行动理性触发动力擎、以优化“提质”兼“增效”的人民行动范式铺就快车道、以完善“输血”兼“造血”的人民行动制度再造新优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