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02)
2023(6536)
2022(5381)
2021(5451)
2020(4436)
2019(10513)
2018(10169)
2017(19181)
2016(9901)
2015(11827)
2014(11547)
2013(11656)
2012(10741)
2011(9569)
2010(9586)
2009(8840)
2008(9119)
2007(7542)
2006(6637)
2005(6011)
作者
(25929)
(21587)
(21473)
(20838)
(13674)
(10160)
(9815)
(8466)
(8080)
(7684)
(7460)
(7093)
(7078)
(6981)
(6880)
(6542)
(6522)
(6255)
(6104)
(6032)
(5478)
(5221)
(5080)
(4862)
(4849)
(4721)
(4717)
(4597)
(4335)
(4254)
学科
(41715)
经济(41674)
管理(29164)
(25433)
(23097)
(21008)
贸易(20997)
(20492)
(20384)
企业(20384)
方法(18840)
数学(16539)
数学方法(16466)
中国(16301)
财政(12227)
(11059)
(10709)
(10156)
(9873)
(9617)
财务(9601)
财务管理(9561)
企业财务(8951)
关系(8470)
业经(7798)
地方(7734)
(7372)
(7350)
银行(7349)
出口(7346)
机构
大学(139863)
学院(139752)
(70742)
经济(69776)
研究(51481)
管理(49870)
理学(42441)
理学院(42027)
管理学(41623)
中国(41551)
管理学院(41387)
(38517)
(29537)
财经(27069)
科学(26384)
(25362)
(24825)
经济学(24120)
研究所(22552)
经济学院(21887)
中心(21755)
财经大学(19906)
北京(19538)
(18984)
(18411)
(17719)
(16824)
(16359)
师范(16249)
科学院(15389)
基金
项目(86857)
科学(68100)
研究(67561)
基金(64310)
(55384)
国家(55004)
科学基金(46335)
社会(44816)
社会科(42717)
社会科学(42707)
基金项目(32816)
教育(30955)
(30085)
资助(27423)
编号(26628)
自然(26578)
自然科(26004)
自然科学(25998)
(25852)
自然科学基金(25561)
成果(22424)
(21433)
中国(21021)
国家社会(20061)
重点(19883)
(19182)
教育部(18998)
课题(18722)
(18451)
(18442)
期刊
(75605)
经济(75605)
研究(49831)
(33434)
中国(30150)
管理(18839)
学报(17185)
(16777)
科学(16706)
经济研究(15933)
(15197)
国际(14601)
财经(14350)
大学(14178)
教育(13968)
学学(13256)
(13137)
金融(13137)
(12498)
问题(11304)
技术(11006)
农业(10946)
世界(10785)
业经(10316)
(7951)
贸易(7951)
会计(7657)
(7290)
(7222)
财政(7222)
共检索到2221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许煜  徐翱  尚长风  
本文首先指出了已有的关于中国贸易收支顺差文献的一个重大缺陷,即遗漏了决定性的解释交量财政分权,从而其结果的无偏性和一致性值得怀疑;然后发展了一个中国式的财政分权对于中国贸易收支顺差影响的理论机制,并对1980—2005年的数据采用多变量的Johnsen协整方法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中国式的财政分权是贸易收支顺差的制度性根源,它对我国的贸易收支顺差具有显著的正效应,而人民币升值不但不能减轻贸易收支顺差,反而加剧了贸易收支顺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龚锋  雷欣  
中国式财政分权并不是严格的法律意义上的分权,而是一种"事实性分权"。选择单一维度的分权指标,无法准确衡量中国式财政分权的程度。本文以1997-2007年中国的省级数据为样本,选取财政收入自治率、财政收入占比、财政支出自决率、财政支出占比、税收管理分权度、行政管理分权度6个指标,对中国式财政分权进行全景式评估;进而,运用基于Bootstrap的Shannon-Spearman测度方法,选择信息损失最小的组合指标作为中国式财政分权的有效衡量指标;最后,应用财政分权衡量指标,检验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中国省级财政分权程度在样本期间呈逐步降低的趋势;中国式财政分权整体上不利于地方经济增长,但不同维度的分权指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相同。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黄思明  
空间交互策略分析框架下的中国式财政分权对地区经济增长产生何种影响?本文从政府间的财政竞争角度,通过建立空间杜宾模型和多水平模型,从纵、横向竞争两个方面分别检验了232个地级市的财政收入策略互动特征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效应。通过研究发现:中国式分税制不存在类似联邦财政体制的纵向竞争,为促进辖区经济增长,纵向财政关系更多地表现为表面妥协和制度创新;而横向竞争关系则存在群组效应,地方政府为实现经济增长刻意降低税收征管效率,同一区域内的地级市政府偏好于采用土地财政来促进经济增长,不同区域的地级市政府则偏好于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来促进经济增长。本文提出:应适当引入不同省份辖区内地级城市间的横向税收竞争,适当抑制省域内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地级城市间的税收竞争。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李世尧  
在转型过程中,财政分权与卫生公共品供给之间存在复杂的内在机理。对1995—2008年31个省市区的数据进行面板3SLS估计,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财政分权度越高,且卫生公共品的供给总量和人均卫生决算费用也会增多,但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将降低;市场化程度与财政分权度和卫生公共品供给正相关;竞争程度越激烈的地区卫生公共品的供给越少。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段龙龙  刘秀伟  
借助31个地市2003—2012年的动态面板模型和拓展的STIRPAT模型研究财政分权、城镇化与城市空气质量间的关系发现:分权提高地方政府的环境支出竞争优化城市空气质量;新型城镇化有利于改善城市空气质量。FDI并不必然带来污染天堂效应。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江依妮  
中国式财政分权体现了突出的政府间收支矛盾。中国的公共服务供给主要依靠地方尤其是县级政府来完成,而它们却只有较小的财力授权。其结果是,公共服务的融资依赖于转移支付和预算外资金。同时,中国财政分权体制背景中公民参与机制的不完善,使得公共服务的满足需求和有效供给的效率较低。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于长革  
在中国式财政分权体制下,追逐本地区经济利益和以GDP为核心的政绩考核机制形成了GDP增长的经济政治激励机制,在促进中国GDP高速增长的同时,也使得地方政府长期忽视公共服务的供给,从而导致了我国公共服务供给的短缺和城乡间、地区间的不平衡。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公共服务供给低效率的现状,必须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健全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的前提下,进一步调整和完善财政分权体制,明确划分政府间的事权与财权,规范财政支出结构,健全转移支付制度,切实从体制和机制上为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创造良好的制度基础。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谢乔昕  
高度集中的政治管理体制下的财政分权使得中国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行为所产生的激励与西方国家不同。使用2002~2009年数据,对中国财政分权与资本配置效率进行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财政分权程度的提高对资本配置效率产生了阻碍作用,中国式分权所引致的地方政府规模扩张等行为扭曲是导致财政分权与资本配置效率负相关的主要原因。为此,应改革政绩考核指标、完善税收体系、调整财权分配制度。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夏策敏  
有关财政分权对公共品供给影响的研究,基于中国式财政分权的制度特征,以及不同公共品与经济增长的短期关系,得出地方政府偏好基础设施类生产性公共品的供给,而轻视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非生产性公共品的供给。现实中,地方政府官员行为目标的差异、地方政府扩张预算外收入的策略性行为、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支出竞争、行政管理支出的扩张、腐败等因素都影响公共品的供给。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闫文娟  钟茂初  
经济分权和政治集权并存以及中央政府引导地方政府之间"GDP竞赛"的过度竞争是中国式财政分权的核心内涵,本文在此背景下分析环境污染的原因。先从理论上提出假说,然后利用1999-2008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最后得出结论:中国式财政分权确实增加了外溢性公共物品(如废水)以及覆盖全国的纯污染公共物品(如二氧化硫)的污染排放强度,但并没有增加地方污染公共物品(如固体废弃物)的污染排放强度;由于排污费收取的人为因素较大,排污费政策对污染物排放的抑制效应不明显;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有选择地放松了一些上缴税收高的工业企业的二氧化硫以及固体废物排放的监管,这样便呈现出污染物在不断增加,排污费的收入也在...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郑尚植  
财政分权是否有利于改善收入分配一直以来是国内外公共经济学文献关注的焦点。本文从理论上厘清财政分权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机制,从而真正理解中国地方政府再分配政策失灵的根源,以公共支出结构作为门槛变量,通过建立面板门槛模型实证考察了1995—2012年中国式财政分权对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发现:第一,从总体上,中国式财政分权与基尼系数呈正相关,即分权程度每增加1个单位会导致基尼系数增加1.24个百分点。第二,财政分权对收入差距存在显著的非线性作用,即存在门槛效应,在不同的公共支出结构下影响效应明显不同。第三,公共支出结构的门槛效应并没有保持连续一致的积极影响,而是不稳定地分布在不同地区,并由西部地...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于长革  
在中国式财政分权体制下,追逐本地区经济利益的动机和以GDP为核心的政绩考核机制构成了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两大动力。在中国的M型经济结构下,上述双重激励机制驱使地方政府为GDP更快增长而激烈竞争。这一方面造就了中国近年来GDP的高速增长,另一方面使地方政府只关心本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而长期忽视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产品的提供,从而直接导致了我国公共服务供给的短缺和城乡间、地区间的严重不平衡。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公共服务供给的现状,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进一步调整和完善财政分权体制,切实从体制和机制上为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创造良好的制度基础。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潘瑞姣  王赛德  
中国式分权的特殊性集中体现在经济上的分权与政治上的集中管理体制的紧密结合。中国经济改革始终围绕着如何在垂直的政治治理体制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的利益关系,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分税制改革以来,虽然政府间财政收入划分相对清晰,但支出责任并没有被正式划分。中国地方政府支出也因此表现出一些值得关注的特点,并给中国的长期经济增长带来风险。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杨志安  邱国庆  
财政预算缺乏有效约束已成为防范和化解公共风险的重大隐患。本文利用2009—2016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使用动态面板和门槛面板模型的系统GMM估计方法,考察中国式财政分权、财政透明度对预算软约束的动态影响和门槛效应。研究发现:财政分权体制难以制约预算软约束的行为,是造成预算软约束的重要原因,并且会因为地区差异而表现出不同的效应;提高财政透明度能够改善预算软约束,良好的制度环境有利于约束地方政府预算超额扩张。进一步研究发现,财政分权、财政透明度对预算软约束的影响均存在显著的双重门槛效应。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提出加强财政透明法律体系建设,着重改革分权框架下政府投资竞争机制以及约束地方扩张性土地出让行为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王剑锋  顾标  
本文基于中国式分权体制下"储蓄——投资"失衡的研究视角,详细考察了我国贸易顺差增长与波动的成因问题。我们的研究得到以下基本结论:在中国式分权体制改革及其实施过程中,国有企业与财政支出结构改革导致的储蓄转化率下降,以及地方政府竞争带来的国民储蓄率上升,在长期中具有提高贸易顺差比重的作用。在不同宏观经济形势下,中央与地方围绕融资体系储蓄转化率所展开的博弈,则是导致我国贸易顺差占比出现短期波动的重要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