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70)
2023(11684)
2022(9302)
2021(8816)
2020(7167)
2019(16488)
2018(16500)
2017(31520)
2016(16648)
2015(18929)
2014(18629)
2013(17792)
2012(16033)
2011(14495)
2010(14861)
2009(14033)
2008(13226)
2007(11732)
2006(10926)
2005(10404)
作者
(43410)
(35858)
(35827)
(34502)
(23035)
(17065)
(16339)
(13995)
(13756)
(12841)
(12475)
(12041)
(11777)
(11603)
(11433)
(11266)
(10686)
(10492)
(10284)
(9944)
(9316)
(8721)
(8592)
(8244)
(8157)
(8112)
(8062)
(7830)
(7185)
(7178)
学科
(67697)
经济(67618)
(45690)
管理(43771)
(37597)
企业(37597)
中国(31217)
(27192)
金融(27191)
(25597)
银行(25591)
(24855)
方法(23009)
(20820)
(19797)
数学(19775)
数学方法(19612)
业经(18464)
(17613)
(15557)
贸易(15539)
地方(15458)
(15270)
(13747)
农业(13728)
理论(11943)
中国金融(11425)
体制(11378)
(11237)
(10576)
机构
学院(224668)
大学(223070)
(102921)
经济(100994)
研究(82515)
管理(81562)
中国(71099)
理学(68371)
理学院(67623)
管理学(66723)
管理学院(66278)
(48720)
(48133)
科学(43798)
(40279)
中心(38045)
财经(37694)
研究所(36190)
(34432)
经济学(33671)
(33619)
北京(31570)
(31494)
经济学院(30216)
(30126)
师范(29889)
(29389)
财经大学(28036)
(27568)
业大(25772)
基金
项目(139755)
科学(110938)
研究(109740)
基金(101338)
(86897)
国家(86170)
科学基金(73700)
社会(71501)
社会科(67975)
社会科学(67956)
(52315)
基金项目(51858)
教育(50931)
编号(45001)
(44348)
自然(42768)
自然科(41840)
自然科学(41833)
资助(41463)
自然科学基金(41131)
成果(38153)
(32423)
课题(32419)
重点(32239)
(32223)
国家社会(30690)
(30135)
(29079)
中国(28771)
教育部(28533)
期刊
(118308)
经济(118308)
研究(77938)
中国(53259)
(38933)
金融(38933)
(36914)
管理(34067)
教育(31896)
(31054)
科学(28794)
学报(27842)
大学(22818)
学学(20865)
经济研究(20639)
技术(20468)
农业(20384)
财经(19764)
业经(18507)
(17230)
问题(15318)
(14735)
国际(14049)
世界(13442)
(11955)
现代(10835)
(10824)
论坛(10824)
技术经济(10328)
理论(10235)
共检索到3659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杨枝煌   陈尧  
中国式现代化金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当前,中国金融存在金融供给体系无法满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需求、金融监管滞后于金融市场化创新化改革、金融领域开放程度低且一直游离于国际金融体系之外等困境。为此,必须通过健全金融资源配置功能、金融基础设施、金融安全体系、金融开放保障,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金融建设。具体来说,中国式现代化金融建设要秉承服务性、效益性、安全性、人民性、法治化、市场化和国际化七大基本准则,履行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助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实现共同富裕、推进新型城镇化、赋能基础教育与科技创新等基本使命,助力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金凤君   叶志聪   陈卓   马丽  
国家水网是保障国家水安全的重要基础和支撑,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先行领域。文章在总结我国水利建设发展历程和主要成就的基础上,从国家水网建设的地理效应、中国式现代化对国家水网建设的要求和目标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国家水网建设的战略途径。研究认为:(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利建设经历了政策调整、管理变轨、民生发展和制度保障4个阶段,2023年进入全局统筹阶段,形成了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和安全效益。(2)缓解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和水生态损害等瓶颈制约,形成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国家水安全保障体系,是新发展阶段中国式现代化对国家水网建设的基本要求。(3)未来应立足流域整体和水资源空间均衡,用系统思维统筹水的全过程治理,分流域、分层级推进国家水网“一张网”建设,促进人水关系协调和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整体优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楚刁  
选取2012—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探究中国式现代化对城乡融合的影响,以及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在其中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中国式现代化可显著助推城乡融合发展;人口融合、经济融合、生态融合、空间融合与社会融合是中国式现代化影响城乡融合的传导路径。门槛效应分析发现,中国式现代化对城乡融合的积极效能受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制约。耦合协调性检验得出,中国式现代化与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耦合协调度越高,越能带动城乡融合发展。因此,应深化多领域创新改革,驱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强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扩大创新要素流通范围;构建要素自由流通网络,协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与要素市场化配置,最终助力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楚刁  
选取2012—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探究中国式现代化对城乡融合的影响,以及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在其中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中国式现代化可显著助推城乡融合发展;人口融合、经济融合、生态融合、空间融合与社会融合是中国式现代化影响城乡融合的传导路径。门槛效应分析发现,中国式现代化对城乡融合的积极效能受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制约。耦合协调性检验得出,中国式现代化与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耦合协调度越高,越能带动城乡融合发展。因此,应深化多领域创新改革,驱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强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扩大创新要素流通范围;构建要素自由流通网络,协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与要素市场化配置,最终助力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胡鞍钢   张新   张鹏龙   鄢一龙  
本文以中国式现代化开放为主题,全面回顾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发展历程,对未来中国对外开放在全球政治、经济、产业、科技大变局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全局性、前瞻性分析,并提出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战略构想和政策建议,包括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做深化全球经贸合作的担当者;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做便利全球贸易投资的促进者;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做优化全球资源配置的推动者;倡导共赢主义新道路,做新型经济全球化的建设者;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做国际经济规则制定的引领者;加强对发展中国家支持,做全球共同发展的重要贡献者。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高国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全面系统地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远景式勾勒,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在未来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两个“全面”的重要抓手就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这是首次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主要特色,紧密贴合了中国的基本国情,也旗帜鲜明地体现了我国与西方发达经济体现代化的不同之处。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是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城市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色指引,中国式现代化顺利推进更离不开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秦玉友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时代化中国化的教育现代化。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既有世界各国教育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又有基于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在校生数巨大、追求教育公平、理念建设与技术建设相协调、学生发展与教师发展相辅相成、教育系统与其他系统互促共进内在规定着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内涵。人的现代化、家校社协同发力、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战略基点。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需要深入理解教育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地位,加快建设衔接协调融通的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教育数字化与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建设,加快建构教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推进教育知识普及与引领公众教育认知。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肖金成   申现杰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既是现代化的基本内涵,也是现代化的主要动力。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我国工业化需满足更高的后发赶超要求,信息化肩负弯道超车的重要使命,城镇化事关经济内生动力生成,农业现代化则最具艰巨性和复杂性。因此,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高质量发展,在空间落实上采取效率优先的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从不同空间尺度、区域类型出发,推动最具潜力和最具优势的地区率先实现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质量变革,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在发展中促进相对平衡,为中国式现代化发挥率先探索和引领示范作用。区域重大战略的六大区域有三个位于东部地区,一个位于西部地区,两个横贯东中西三大地带,在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分别承担不同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区域重大战略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并非简单的从属关系,两者并行不悖,均是推动国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代玉启  刘妍  
“八八战略”列举浙江发展的八个优势和八项举措,开辟了浙江发展新境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的成功实践,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先行探索。一以贯之践行“八八战略”,为浙江走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前列、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实践铸就了鲜活的省域样本。从探索区域现代化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蕴含着内生性与共生性相促进、规划性与创造性相协调、普遍性与多样性相统一的文明意蕴,彰显了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的价值叙事逻辑。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宋洪远   姜长云   林万龙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研究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重大问题,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未来一段时间工作作出的总动员、总部署。本组笔谈特邀三位专家学者对全会强调的“三农”领域的重大原则、重要改革举措进行系统阐述和深刻解读,希冀为新阶段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参考。
关键词: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课题组   汪德华   马珺   何代欣   杜爽   许艺煊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部署的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要求,涉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诸多领域,主要目标指向包括: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共同富裕,提升财政治理效能。为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应着力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为扩大国内消费奠定制度基础,助力创新引领和绿色转型,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为推动共同富裕,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应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与地区协调发展,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可持续发展,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提升财政治理效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应以增加地方自主财力为重点,完善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以加强统筹能力和绩效导向,健全现代预算制度,进一步完善政府债务管理制度以统筹发展和安全。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罗必良  
<正>编者按: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道路模式与农地制度改革紧密关联。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到新一轮农地确权,再到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家庭承包权与农户经营权的“三权分置”,每一次地权制度改革都牵动着农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对中国式农业现代化转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方面,强化地权赋予农民更加充分使用土地要素的权利,
关键词: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课题组   何德旭   汪德华   马珺   何代欣   杜爽   许艺煊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部署的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要求,涉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诸多领域,主要目标指向包括: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共同富裕,提升财政治理效能。为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应着力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为扩大国内消费奠定制度基础,助力创新引领和绿色转型,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为推动共同富裕,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应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与地区协调发展,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可持续发展,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提升财政治理效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应以增加地方自主财力为重点,完善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以加强统筹能力和绩效导向,健全现代预算制度,进一步完善政府债务管理制度以统筹发展和安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宋洪远   姜长云   林万龙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研究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重大问题,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未来一段时间工作作出的总动员、总部署。本组笔谈特邀三位专家学者对全会强调的“三农”领域的重大原则、重要改革举措进行系统阐述和深刻解读,希冀为新阶段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参考。
关键词: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何德旭  张雪兰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要求金融体系强化“坚持和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金融经济共生共荣”三大理念,同时具备“政治性、人民性、安全性、效益性、创新性、开放性”六大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