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49)
2023(10215)
2022(8096)
2021(7597)
2020(6178)
2019(13986)
2018(13976)
2017(25463)
2016(13701)
2015(15907)
2014(15594)
2013(15120)
2012(13584)
2011(12382)
2010(12410)
2009(11301)
2008(11322)
2007(9815)
2006(8787)
2005(8313)
作者
(38078)
(31558)
(31547)
(30355)
(20162)
(15049)
(14191)
(12322)
(12223)
(11125)
(11103)
(10655)
(10314)
(10186)
(9969)
(9790)
(9455)
(9286)
(9013)
(8878)
(8214)
(7697)
(7652)
(7194)
(7190)
(6990)
(6986)
(6833)
(6337)
(6253)
学科
(56692)
经济(56632)
管理(34910)
(33913)
(26317)
企业(26317)
中国(21986)
方法(20767)
数学(17582)
数学方法(17447)
(17227)
业经(14112)
(13121)
贸易(13110)
(12836)
(12393)
(12385)
(11713)
农业(11129)
(9817)
理论(9796)
地方(9577)
(9440)
银行(9430)
(9110)
(8701)
(8654)
(8521)
金融(8520)
教育(8412)
机构
大学(194223)
学院(192953)
(83954)
经济(82435)
研究(73133)
管理(68637)
理学(58150)
理学院(57427)
中国(56669)
管理学(56526)
管理学院(56170)
(42795)
科学(42770)
(37753)
(36498)
研究所(33350)
中心(31814)
财经(29997)
(29329)
(28167)
北京(27856)
(27814)
(27593)
师范(27585)
经济学(27465)
(26532)
业大(24851)
经济学院(24617)
农业(22776)
师范大学(22673)
基金
项目(126412)
科学(100487)
研究(96013)
基金(92497)
(81479)
国家(80853)
科学基金(68180)
社会(62416)
社会科(59044)
社会科学(59028)
基金项目(47860)
(45971)
教育(44529)
自然(41223)
(40379)
自然科(40287)
自然科学(40278)
自然科学基金(39586)
编号(38772)
资助(36905)
成果(32582)
重点(29836)
(29190)
(28676)
课题(27700)
国家社会(27273)
中国(26744)
(26352)
教育部(25189)
创新(24745)
期刊
(94608)
经济(94608)
研究(63132)
中国(44041)
科学(28846)
(28637)
学报(28630)
教育(28099)
(27703)
管理(26956)
大学(22379)
学学(20619)
农业(19305)
(17349)
金融(17349)
经济研究(17095)
技术(16975)
财经(15604)
业经(14569)
(13658)
问题(12624)
(12138)
(12134)
世界(11692)
国际(11067)
图书(9861)
(9004)
论坛(9004)
资源(8947)
现代(8694)
共检索到2994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求索  [作者] 徐坤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溯源于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艰辛探索的历史进程,是中国共产党立足本土具体实际,经过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性积淀所逐步形成与发展起来的成果。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现代化作为实现民族复兴的载体,以"五大发展理念"作为指导原则,以"五位一体"统筹现代化战略布局,以"两步走"作为现代化的战略规划。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深刻扎根中国本土的现代化实践,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构成了其显著特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既从民族立场出发又彰显世界维度的全新实践,有效消解了西方现代化的话语霸权,为广大后发民族国家独立自主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现代化道路提供了"中国方案",超越了西方现代化的资本形而上学特征,从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赵唯然  
现代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全人类的共同目标。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依据自身独特的国情以及历史文化条件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征程中致力于建设现代化中国,在探索实践中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覆盖范围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大量伟大成就涌现出来,民族复兴伟大事业不断前进。中国式现代化历史深远、内涵丰富,它超越和扬弃了西方现代化模式,进一步彰显出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和人类文明进步由此获得新的路径选择,对世界和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裴长洪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作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课题,认识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理论,需要深刻领会三个基本依据。一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中国共产党深化对自身执政规律的探索和百年奋斗实践取得的理论认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这个历史使命就是通过中国式现代化来实现的,从而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和客观规律,践行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自身执政规律和科学社会主义规律的基本特征。二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规律的新认识。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人长期追求的目标,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认识的理论总结。三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同时也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董志勇  毕悦  
一、引言"中国式现代化"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和复兴,完成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换,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全方位转型的基本路径和典型模式,集中呈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发展历程。这一概念的内涵随着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实践经验而不断扩充和发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方晓东  陈金芳  
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特色教育发展道路的过程中,先后形成了两大教育理论成果:一是毛泽东教育思想;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教育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理论和科学发展观教育理论。中国共产党不断回答与探索什么是教育的根本宗旨,教育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系,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如何发展教育等重大理论问题,提出的一系列基本教育主张,不断丰富与发展中国共产党教育理论的科学内涵。中国共产党教育理论以马克思主义教育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为理论支点,以建党以来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为基本背景,以各时期教育建设的现实问题为实践空间,是中国共产党努力探索中国特色教育发展道路在最高思维层次上...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丁堡骏  
党的二十大明确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质意义,必须要深入理解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正确认识唯物史观的理论形态和它的应用范式。在此基础上才能科学地解读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及其本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宏春  戴铁军  
扼要分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涵特征及其对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意义,讨论了中国式现代化实现过程中我国处理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时与发达国家的共同特点及其中国特色,并从党的领导、理念先行、统筹兼顾、规划部署、问题导向、长效机制、大家动手、国际合作等方面总结了中国的做法和经验,最后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若干思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宏春  戴铁军  
扼要分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涵特征及其对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意义,讨论了中国式现代化实现过程中我国处理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时与发达国家的共同特点及其中国特色,并从党的领导、理念先行、统筹兼顾、规划部署、问题导向、长效机制、大家动手、国际合作等方面总结了中国的做法和经验,最后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若干思考。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赵瑜   李光  
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联系的教育类型,发挥着优化国民教育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化,将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和战略保障。因此,开创职业教育现代化新篇章,成为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然而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存在诸多阻碍因素,为此,要立足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视野,从职业教育的价值、功能、动力、方略出发,科学阐释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内涵,从而发现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在政策制度、参与主体、供需关系和改革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在坚持系统观念、守正创新、问题导向、人民至上等原则基础上,完善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制度机制、治理能力、供给体系和人才基础,从而助推面向中国化的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发展。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久林   张颖慧  
现代化是一个历史范畴,其标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现代化的一个根本性标志是人类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现代化作为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客观存在,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里程碑。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各国的现代化道路选择、内涵及特点也各有不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和人民的幸福生活进行了不懈奋斗,经过长期努力,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既有自身内涵,也有中国特色,同时具有世界现代化共性。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刘福垣  
本文从现代化的概念和本质入手,探讨了目前教育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功能定位,阐述了教育现代化的科学内涵。笔者认为,应为教育重新定性、定位、定功能、定结构,脱胎换骨改造我们的教育。非义务教育市场化改革的顶层设计是大学企业化、企业大学化,大学的市场化、企业化、产业化、职业化和专业化的发展方向,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必然趋势。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雪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2023年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强调“中国式现代化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在2023年召开的《第二十五届全国社科院院长论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会议上,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谢辉教授探讨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基本内涵。本刊将谢辉的发言以专题形式刊发,以飨读者。
[期刊] 求索  [作者] 常明明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全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实现步骤、战略重点等的认识愈发深入。我们党始终践行根本宗旨、坚持与时俱进、坚持问题导向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从中国式现代化演进的历程来看,既有继承,又有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重要论断体现了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凸显了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统一。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董梁   许铁敏   徐广才  
[目的]城乡融合是城乡关系的高级形态和必然趋势。从中国式现代化视域理解把握城乡融合发展,研究提出未来一个时期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总体思路、重点任务和政策建议,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支撑。[方法]基于党和国家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和战略考量,综合运用历史、实证等研究方法,在明确城乡融合的重要意义、历史方位和基本特征基础上,提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政策建议。[结果]我国城镇化走过70多年历程,工农城乡关系深刻演进,总体上经历了城乡分治、城乡渗透、城乡统筹、城乡融合等发展阶段,但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城乡融合发展具有功能形态融为一体、产业结构日益趋同、现代要素双向流动、发展差距持续缩小等方面基本特征。[结论]着眼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局大局,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整体谋划,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推进城乡功能融合、产业融合、要素融合、社会融合。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涂圣伟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是以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为基础、以农民为主体的现代化,有别于历史上已经出现过的农业现代化模式,具有明显不同的时空背景、价值目标和实现路径。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制度适变性演化、技术创新扩散和渐进式市场化转型,一直发挥着主动力作用,但不同阶段呈现不同的作用形式。推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面临多重目标兼容难度上升、激励边际效应减弱、城乡要素资源结构性错配、外部冲击影响加深等挑战,需守稳守牢粮食安全底线,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统”与“分”、开放发展与产业安全等重大关系,推进制度成熟化定型化、要素配置市场化、经营形式多样化、三次产业融合化、农业发展数字化,全面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全要素生产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