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133)
2023(17736)
2022(14792)
2021(13788)
2020(11420)
2019(26205)
2018(25680)
2017(48702)
2016(26704)
2015(30191)
2014(30129)
2013(29519)
2012(26638)
2011(23989)
2010(23749)
2009(21634)
2008(21042)
2007(18232)
2006(15853)
2005(14130)
作者
(78173)
(64798)
(64366)
(61270)
(41129)
(31035)
(29000)
(25654)
(24690)
(22907)
(22094)
(21895)
(20602)
(20523)
(20000)
(19984)
(19417)
(19388)
(18581)
(18521)
(16347)
(15882)
(15681)
(14670)
(14467)
(14370)
(14318)
(14212)
(12975)
(12766)
学科
(104800)
经济(104681)
管理(73664)
(70852)
(56628)
企业(56628)
方法(46503)
数学(40374)
数学方法(39972)
中国(33171)
(30596)
(25157)
业经(24493)
(22921)
(21810)
贸易(21794)
(21243)
农业(20608)
地方(20175)
(19234)
理论(17213)
技术(16484)
环境(16304)
(16051)
(15987)
银行(15985)
(15562)
财务(15485)
财务管理(15459)
(15261)
机构
大学(378744)
学院(376498)
(151582)
经济(148553)
管理(145520)
研究(131533)
理学(126615)
理学院(125172)
管理学(122944)
管理学院(122301)
中国(97144)
科学(83195)
(81719)
(67517)
(66688)
(66219)
研究所(61507)
业大(60101)
中心(58081)
财经(53980)
农业(53377)
(53013)
北京(51824)
(49953)
(49420)
师范(49388)
(47495)
经济学(46109)
(42896)
经济学院(41726)
基金
项目(262980)
科学(205534)
基金(190437)
研究(188657)
(169047)
国家(167663)
科学基金(142146)
社会(119190)
社会科(112946)
社会科学(112914)
(101220)
基金项目(101002)
自然(93096)
自然科(90970)
自然科学(90943)
自然科学基金(89328)
教育(86878)
(86574)
资助(77983)
编号(75858)
成果(60968)
重点(59578)
(57907)
(56328)
(54661)
课题(52901)
创新(51072)
科研(50266)
国家社会(49602)
教育部(49231)
期刊
(160771)
经济(160771)
研究(110042)
中国(72866)
学报(66497)
(61757)
科学(58940)
管理(52494)
大学(49684)
(48212)
学学(46705)
教育(44639)
农业(42956)
技术(31545)
(29790)
金融(29790)
经济研究(27424)
业经(26407)
财经(26017)
(23468)
(22355)
问题(21284)
图书(19420)
科技(18934)
(18584)
(17427)
业大(17348)
技术经济(17291)
理论(16550)
世界(16383)
共检索到5436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吴珊   郭航   张也驰   张壬壬  
本文构建了我国就业质量指标体系,并使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分析就业质量区域差异和演变趋势,结果显示我国就业质量总体水平逐年提高,但区域不平衡程度加深。通过空间计量模型发现,就业质量提升对充分就业总体有促进作用,且这种促进作用呈倒U型,在中等分位点有较强促进作用,在高、低分位点的促进作用较弱。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吴珊   郭航   张也驰   张壬壬  
本文构建了我国就业质量指标体系,并使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分析就业质量区域差异和演变趋势,结果显示我国就业质量总体水平逐年提高,但区域不平衡程度加深。通过空间计量模型发现,就业质量提升对充分就业总体有促进作用,且这种促进作用呈倒U型,在中等分位点有较强促进作用,在高、低分位点的促进作用较弱。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托马斯·G·罗斯基  
过去的20年,中国是世界主要国家中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这一持续性的增长势头使各种物质财富激增。工作机会的迅速扩大与高水平的就业率曾是中国长期繁荣的两大突出成就。而现在,这两方面均出现险情。有资料报导,现已出现大量解雇,大规模城镇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谭永生  
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的测度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指数进行测算,结果显示:1995—2017年,中国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指数由0.6527增加到0.7649。尽管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在稳步提升,但从分项指数看,充分就业总体实现较好,就业质量仍相对偏低。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需要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创造出更多高质量的就业岗位;提升劳动者的就业能力,更加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提升劳动者就业报酬水平;完善创业服务政策体系,更好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等方面形成合力,统筹推进。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毛雁冰   赵露  
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数字经济对于促进就业增长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利用2006—2019年中国265个城市数据和企业信息数据,实证检验了产业数字化的就业效应和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产业数字化可以有效促进就业,并主要通过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创业活跃度促进就业,但提高生产效率也会抑制就业。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制造业、采矿业等从事简单重复和危险工种的劳动力,往往会受到产业数字化发展的负面影响,就业机会减少。进一步研究发现,产业数字化能够显著提升就业质量,优化就业结构。因此,建议加快数字经济发展,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加快传统产业结构升级改造,拓展产业链的长度、宽度和深度,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提高城市创新能力,提升创业活跃度,通过创新创业带动就业。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陈超  刘新梅  段成钢  
抗令创新逐渐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关注,然而关于其前因变量的探究仍处于初步阶段。基于创造力交互理论,从个体及团队两个层面分别选取领导成员交换、领导成员交换差异为调节变量,构建未充分就业感知对抗令创新的作用模型。运用HLM等软件分析46个团队220名员工数据,并检验相关假设。研究结果表明:①未充分就业感知与抗令创新呈正相关关系;②领导成员交换与抗令创新呈负相关关系;③领导成员交换调节未充分就业感知与抗令创新的正向关系,即随着领导成员交换水平提升,未充分就业感知与抗令创新正向关系越弱;④领导成员交换差异与抗令创新呈正向关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许涛  
当前,制约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主要因素包括经济新业态和就业新形态发生深刻变革冲击大学生就业、用人单位岗位需求的适应性变化凸显就业结构性矛盾,以及人职供求的不平衡导致大学生就业不充分。实现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基本逻辑包括提升人力资本、获得社会资本、促进人职匹配。据此,文章提出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可从国家助推、高校助力、学生自为三个方面齐发力。具体来说:国家层面优化就业环境,鼓励支持经济新业态和就业新形态,开拓新职业空间;高校层面调整就业模式,统筹"人·环境·资源·职业"产生多维聚合效应促就业;学生个体则通过完善就业素养,理性决策达成高质量就业。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何静  王萌萌  
促进充分就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目标之一。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宜采取不同的模式促进充分就业。增加社会总供求,发展基础产业,开拓国内外市场,创新产品和服务,依靠科技进步,发展新兴产业和缩短法定劳动时间,适当降低劳动效率,腾出部分劳动空间等都是促进就业的有效途径。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成都就业研究课题组  田小宝  李小新  张一名  
成都市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2005年在全国率先提出到2008年实现全市城乡统筹比较充分就业的目标。实现城乡统筹比较充分就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新问题,没有成功的经验可借鉴。什么是比较充分就业和城乡统筹比较充分就业,衡量实现城乡统筹比较充分就业的标准是什么等等。本报告对成都市城乡统筹比较充分就业的实践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对城乡统筹比较充分就业理论、就业失业涵义和城乡统筹比较充分就业指标进行系统研究和测算,在对相关副省级城市就业政策和社会保障政策进行比较分析,并对成都市未来五年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和成都市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经过半年的调查研究,形成...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红宇  
众多对中国城乡居民收入问题的研究 ,都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张的原因 ,归结于中国的农民太多 ,使农业经营的规模不经济 ,相对于农业的产出 ,农业劳动力是低效率的。要扭转这种收入差距存在和扩张的态势 ,就要努力调整劳动力就业的结构偏差 ,推动农村劳动力最大限度的转移 ,以农村劳动力在非农领域的充分就业 ,实现农民收入增长 ,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但是 ,需要创造什么条件、制定什么原则 ,做出什么努力 ,怎样达到这个目标 ,这构成了本文关注和希望解决的基本问题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孙祥  刘业政  张行宇  
社会就业观念是一个复杂系统。分析研究社会就业观念的转变途径,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对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十分必要。本文在调研的基础上,主要对就业市场主体观念的现状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其形成机理,论证了转变社会就业观念的主要路径,提出了转变社会就业观念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对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美华   范敏华  
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不仅加速了传统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而且催生了新产业、新行业,为扩大就业和提高就业质量提供了新动力。与此同时,数字经济对于就业规模、就业结构、就业质量等方面的影响也日益凸显。在数字经济新形势下,要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强大的就业创造效应,加强数字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提高就业公共服务水平,强化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障,从而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海军   葛晨  
受经济社会预期不稳定等因素的影响,我国青年群体就业面临困境,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文章以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库(CFPS) 2014—2020年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探究了数字素养对青年高质量充分就业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第一,数字素养的提升会显著促进青年高质量充分就业,增加就业意愿和就业概率,降低工作知识门槛,拓展就业范围,提高工作方式灵活性,提升工作薪酬,进而增强工作满意度;第二,社会网络、代际依赖、认知能力和创业偏好在数字素养影响青年就业的过程中都发挥了显著的调节作用,社会网络越发达、认知能力越强、创业偏好越大,数字素养的提升对青年就业的影响也越积极,此外,数字素养还可通过缓解父代与子代之间的代际依赖促进青年就业;第三,数字素养对青年就业的影响存在异质性特征,数字素养对青年就业的影响随年龄降低、学历上升而增大,且这一影响在女性青年和城镇青年中更为明显。研究结论对于防范化解青年的规模性失业风险,提升青年就业配置效率,促进青年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