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780)
- 2023(17022)
- 2022(13740)
- 2021(12731)
- 2020(10068)
- 2019(22862)
- 2018(22244)
- 2017(41585)
- 2016(22203)
- 2015(25418)
- 2014(25372)
- 2013(24683)
- 2012(23123)
- 2011(21152)
- 2010(21704)
- 2009(20522)
- 2008(19917)
- 2007(18077)
- 2006(16643)
- 2005(15751)
- 学科
- 济(99854)
- 经济(99743)
- 业(60473)
- 管理(59337)
- 企(47236)
- 企业(47236)
- 中国(39215)
- 方法(32984)
- 农(32129)
- 融(28761)
- 金融(28759)
- 银(27689)
- 银行(27670)
- 数学(27239)
- 数学方法(26911)
- 行(26880)
- 地方(26678)
- 业经(26306)
- 财(23297)
- 制(22763)
- 农业(21777)
- 贸(20299)
- 贸易(20276)
- 易(19690)
- 学(19055)
- 理论(17621)
- 发(17114)
- 体(15522)
- 技术(14214)
- 环境(14182)
- 机构
- 学院(323459)
- 大学(321603)
- 济(138488)
- 经济(135561)
- 研究(118544)
- 管理(114158)
- 中国(97634)
- 理学(95554)
- 理学院(94418)
- 管理学(92809)
- 管理学院(92228)
- 京(70657)
- 科学(68602)
- 财(65633)
- 所(60022)
- 中心(54559)
- 研究所(53867)
- 农(52318)
- 财经(50612)
- 江(50338)
- 经(45948)
- 北京(45920)
- 范(45703)
- 师范(45262)
- 经济学(44499)
- 院(42414)
- 业大(42354)
- 州(41323)
- 农业(40204)
- 经济学院(39833)
- 基金
- 项目(201711)
- 科学(158626)
- 研究(154449)
- 基金(143942)
- 家(124845)
- 国家(123708)
- 科学基金(104674)
- 社会(99187)
- 社会科(93895)
- 社会科学(93873)
- 省(78021)
- 基金项目(73681)
- 教育(71129)
- 划(65771)
- 编号(63258)
- 自然(62137)
- 自然科(60719)
- 自然科学(60704)
- 自然科学基金(59622)
- 资助(58996)
- 成果(53881)
- 发(49247)
- 重点(46581)
- 课题(46062)
- 部(44858)
- 创(42430)
- 国家社会(41814)
- 发展(40461)
- 性(39862)
- 展(39799)
- 期刊
- 济(167121)
- 经济(167121)
- 研究(107232)
- 中国(77205)
- 农(52580)
- 财(49736)
- 学报(48322)
- 管理(46337)
- 融(46333)
- 金融(46333)
- 科学(46044)
- 教育(45334)
- 大学(38108)
- 学学(35389)
- 农业(35357)
- 技术(29604)
- 经济研究(27415)
- 业经(27293)
- 财经(26523)
- 经(23165)
- 问题(21723)
- 贸(19039)
- 业(18666)
- 国际(17620)
- 世界(17499)
- 图书(15992)
- 技术经济(15457)
- 版(15348)
- 坛(14991)
- 论坛(14991)
共检索到5252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渝玲 林心杰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内涵汇集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城乡关系的系统表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精髓以及中国共产党奋斗的实践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把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与城乡融合发展统筹考虑,进一步完善了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领导力量、经济制度、价值理念、分工体系、物质和精神财富等现实条件。新发展阶段,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必须推动城乡产业发展进程一体化、生产要素流动自由化、基础设施配置协调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居民收入水平均衡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董梁 许铁敏 徐广才
[目的]城乡融合是城乡关系的高级形态和必然趋势。从中国式现代化视域理解把握城乡融合发展,研究提出未来一个时期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总体思路、重点任务和政策建议,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支撑。[方法]基于党和国家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和战略考量,综合运用历史、实证等研究方法,在明确城乡融合的重要意义、历史方位和基本特征基础上,提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政策建议。[结果]我国城镇化走过70多年历程,工农城乡关系深刻演进,总体上经历了城乡分治、城乡渗透、城乡统筹、城乡融合等发展阶段,但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城乡融合发展具有功能形态融为一体、产业结构日益趋同、现代要素双向流动、发展差距持续缩小等方面基本特征。[结论]着眼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局大局,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整体谋划,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推进城乡功能融合、产业融合、要素融合、社会融合。
[期刊] 改革
[作者]
姚树洁 汪锋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高质量发展为共同富裕条件下的高品质生活提供必要物质基础条件,高品质生活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人力资本和创新活力,二者辩证统一,构成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目标任务。通过梳理中国经济发展的一般性规律和当前面临的结构调整压力,提出应基于中国国情和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从建设层次分明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城市群、以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赋能中心城市发展、促进城市群内部的同城化发展、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四个维度入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汪连杰 刘昌平
党的二十大将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要义,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初心和使命。共同富裕的理论内涵汇集了马克思关于构建共产主义社会的理论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髓及中华民族百年奋斗的实践经验。中国式现代化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共同富裕统筹考虑,为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了价值理念前提、领导力量保证、经济制度基础及物质精神文明保障等现实条件。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促进共同富裕不仅要正确处理好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之间的关系,而且要坚持共同性、辩证性及协同性等价值原则。基于此,立足于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促进共同富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形成创新社会财富增长的发展机制,完善以初次分配、再分配和三次分配为基础的收入分配机制,健全激励相容的城乡一体化和区域协调机制及完善全面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长效实现机制。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宋瑞 宋昌耀 胥英伟
文化和旅游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组成部分,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是现阶段建设文化强国和旅游强国的重要任务。要解决当前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中存在的价值导向不突出、推进方式碎片化、市场体系不健全、治理水平不高、学理支撑不强等问题,须将文化和旅游及其融合发展置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整体格局和历史进程中加以理解、审视和推进。文章在扼要梳理中国式现代化以及文化和旅游融合研究进展的基础上,论述了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价值逻辑、历史逻辑、系统逻辑、实践逻辑和理论逻辑,并结合中国式现代化的总体要求与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现实需要,提出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亟须重点关注的8个重要议题。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熊玲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下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发展战略。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特征,构建涵盖融合动力与融合目标的城乡融合发展评价体系,利用2012—2021年省域数据进行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测度。结果显示:各省区市融合动力存在明显差异,东部地区融合动力总体较强,中、西部地区较弱,东北地区则出现明显下降;融合目标达成总体较低,仅北京、上海、浙江、广东城乡融合目标达成度较高;中部、西部、东北部地区总体处于城乡融合发展中低水平段。各省区市城乡融合发展动力与目标达成均存在省域差距明显,东部与中、西部总体水平差距较大的缺陷。长期来看,中国城乡融合发展任务十分艰巨。基于实证研究结论,提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下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政策建议,包括构建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促进城乡产业融合发展、优化现有城乡利益分配格局、提升公共产品供给水平。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洪海
城乡商贸融合发展不仅是一种服务方式,其更是一种治理模式,城乡商贸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文章从乡村振兴战略、商业资源配置、二元经济结构出发,探究了城乡商贸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并基于企业、行业、政府三个维度构建了城乡商贸融合发展路径。
关键词:
城乡商贸融合 内在逻辑 对策研究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陆进锋 仝德 龙嘉骞 沈月
县域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场域,宅基地制度改革是推动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探讨了县域城乡融合发展与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内在联系,分析了宅基地制度改革助推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作用机理并提出相应的改革路径,结果表明:(1)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核心是城乡要素自由平等流动、功能深度融合以及权益均等化;明晰农村土地要素的产权结构,促进城乡“人—地—钱”等要素的优化组合是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基本动力。(2)宅基地制度改革能够优化乡村空间,推动乡村产业发展以及城乡文化交流,倒逼乡村治理现代化,助力县域城乡多维度融合发展。(3)在县域城乡融合发展需求下,宅基地制度改革需要明确不同类型县域改革的主攻方向,以提高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为导向,增强宅基地流动性;以系统思维为指导,统筹联动各项城乡融合政策。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谢璐 韩文龙
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新动能和新活力。数字经济时代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就是要正确处理好五大关系范畴,即技术与经济社会的关系,农业、工业、服务业的关系,城市与农村的关系,农民和市民的关系,农村治理和城市治理的关系。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助力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逻辑就是通过社会再生产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四个环节的数字化赋能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新动能和新活力;通过数字化治理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治理新途径。面对城乡融合发展中城乡二元体制制约和数字技术变革带来新挑战的双重困境,需要准确把握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助力城乡融合发展的五大实践路径,即加快建设“互联互通”的数字基础设施、共同和有计划地利用数字生产力、以数字化驱动制度改革、以数字化变革推动“赋权赋能”和以数字化治理推动数字乡村建设。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史丹 杨丹辉 李晓华 邓洲
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体在向高收入迈进阶段,工业发展表现出相似的结构转变特征,具体包括:工业占比较为稳定,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产业能力持续提升,创新驱动增长。但是,后发国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也面临多方面挑战。中国完整的工业体系、相对合理的产业结构、日益增强的自主创新能力、持续释放和升级的内需、更高的对外开放水平,源源不断地为工业发展注入活力,同时也奠定了把握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的基础条件,有能力有条件推进工业行稳致远。迈向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工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既要高度重视严峻性、复杂性、不确定性上升的影响,也要主动布局,积极应对世界大变局下的多重挑战,把握好全球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带来的新机遇。要深层次改革与高水平开放并举,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增强政策协同性一致性,坚持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宁
中国式现代化必然要求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城乡融合发展方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说,城乡融合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动力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则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方向指引。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城乡融合发展内涵更加丰富、目标追求更为多元,既要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点和人民至上基本理念,又要切实服务农业农村发展、提高农民获得感与幸福感。立足系统理论视角,应实现目标定位上的整体性与辩证性统一,方法运用上的统筹性与创新性统一,动态过程上的层次性与开放性统一,成效导向上的人民性与协调性辩证统一,这就要求加快稳健系统模式构建、整合优化机制构建和聚合创新机制构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代兴梅 朱伽豪 汪昊莹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必然走向,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路径遵循。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在城镇化方面的集中体现,旨在通过突破城乡二元体制,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壁垒,形成城市和乡村共同繁荣、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鉴于此,本文着眼于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城乡融合发展的内涵、现状和对策研究。首先,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城乡融合发展的基本内涵。其次,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视域从人口、经济、文明、生态、外交五个方面分别探索当前城乡融合的发展状况。最后,从人口规模均衡发展、协力迈向共同富裕、物质精神文明并重、发展与保护两手抓、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五个角度提出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李佳 张成甦
党的二十大以来,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城乡融合发展研究不断深化和拓展,不仅探讨了城乡融合发展的时代内涵、目标任务、实践基础、短板约束与推进路径,还针对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及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数字城乡融合发展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结合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及其他重要内容展开了拓展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城乡融合发展研究,并从以下方面提升研究质量:一是加强实地调研研究,探索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专业数据库;二是积极开展城乡融合发展的转型研究,探索从“物的融合”到“人的融合”的转换路径;三是深化城乡融合发展细分领域的研究,重视城乡融合发展的经验总结和模式推广。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金栋昌 王宇富 徐梦真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内在要求,有助于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助于推动实现全体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从理论逻辑和实践进路中精准把握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特征、历史方位和发展趋势,是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破题之举。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从公共文化服务的使命担当、发展特质以及其在文化强国中的角色定位中认识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关联,从转型起步发展、跨越式发展、高质量发展的“三步走”中系统把握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历史进程,从回应“人本”需求、“效能”要求、“时代”诉求三大着力点中彰显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要义,从“空间-人-资源”三位一体的总体逻辑中邃密空间再造、供需匹配与资源融合逻辑。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于昊辰 吕晓 杨俊 卞正富
研究目的:阐释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国土空间治理的新要求及理论逻辑,为助推中国式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提供路径支撑。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归纳演绎法和逻辑推理法。研究结果:(1)依据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要义,国土空间治理有必要在人地协调、公平均衡、特色鲜明、绿色高效、稳定安全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价值和作用。(2)归纳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与国土空间治理之间所存在的系统协调、协同共生、演绎交互、调适匹配、包容共区5大理论逻辑。(3)由于区域间和城乡间差距(宏观)、产业间和地类间竞争(中观)、部门间和主体间博弈(微观),国土空间治理落实中国式现代化要求仍有较大差距。(4)从规划引导、用途管制和实践行动出发,提出区域协调与城乡融合、调适匹配与差别管控、精细治理与共治共享的中国式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路径。研究结论:国土空间治理将始终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从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特征和整体逻辑去反思治理路径,可为拓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土空间治理内涵外延和理论实践提供有效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