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00)
2023(12581)
2022(9773)
2021(9277)
2020(7146)
2019(16195)
2018(16033)
2017(30009)
2016(16224)
2015(18892)
2014(18840)
2013(18175)
2012(16704)
2011(15144)
2010(15243)
2009(14408)
2008(14608)
2007(13143)
2006(11907)
2005(11259)
作者
(46223)
(38625)
(38542)
(36980)
(24575)
(18511)
(17263)
(15070)
(14890)
(13735)
(13378)
(12974)
(12501)
(12322)
(12209)
(11937)
(11630)
(11085)
(11059)
(10946)
(9971)
(9469)
(9289)
(8759)
(8749)
(8562)
(8556)
(8501)
(7742)
(7634)
学科
(70993)
经济(70903)
管理(44383)
(42709)
(33977)
企业(33977)
方法(26084)
中国(25421)
(22113)
数学(21344)
数学方法(21043)
业经(18180)
(15529)
(15526)
贸易(15517)
(15165)
(15073)
(14528)
农业(14421)
理论(13748)
地方(12581)
(12427)
银行(12416)
(12015)
(11610)
金融(11607)
(11518)
(11210)
(10624)
(10333)
机构
大学(240195)
学院(238889)
(102753)
经济(100747)
研究(86506)
管理(84850)
理学(71812)
理学院(71005)
管理学(69775)
管理学院(69362)
中国(67408)
(52391)
科学(49755)
(48081)
(43080)
研究所(38855)
中心(38021)
财经(37784)
(36137)
(35628)
(34536)
北京(33947)
经济学(33650)
(33625)
师范(33319)
(31217)
业大(30730)
经济学院(30103)
(28467)
农业(28043)
基金
项目(151052)
科学(119469)
研究(115546)
基金(109375)
(95492)
国家(94678)
科学基金(80102)
社会(74923)
社会科(70789)
社会科学(70771)
(56089)
基金项目(55351)
教育(54158)
(48316)
自然(47644)
编号(46985)
自然科(46595)
自然科学(46583)
自然科学基金(45770)
资助(44702)
成果(40501)
重点(34912)
(34588)
课题(34003)
(33946)
国家社会(32326)
(31511)
中国(30257)
教育部(30140)
(30016)
期刊
(120186)
经济(120186)
研究(78084)
中国(53900)
(36743)
学报(36256)
(35852)
教育(35414)
管理(34697)
科学(34614)
大学(28836)
学学(26674)
农业(24580)
(23394)
金融(23394)
技术(21955)
经济研究(20428)
财经(20136)
业经(18243)
(17702)
问题(15882)
(15212)
(13629)
世界(13602)
国际(13509)
图书(11751)
(11722)
技术经济(11307)
(10844)
论坛(10844)
共检索到3746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汪连杰  刘昌平  
党的二十大将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要义,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初心和使命。共同富裕的理论内涵汇集了马克思关于构建共产主义社会的理论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髓及中华民族百年奋斗的实践经验。中国式现代化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共同富裕统筹考虑,为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了价值理念前提、领导力量保证、经济制度基础及物质精神文明保障等现实条件。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促进共同富裕不仅要正确处理好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之间的关系,而且要坚持共同性、辩证性及协同性等价值原则。基于此,立足于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促进共同富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形成创新社会财富增长的发展机制,完善以初次分配、再分配和三次分配为基础的收入分配机制,健全激励相容的城乡一体化和区域协调机制及完善全面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长效实现机制。
[期刊] 改革  [作者] 郭晗  任保平  
从超越西方中心主义的立场来看世界现代化道路的演进,可知西方现代化模式存在不可复制性与贫富分化困境所带来的不可持续性。中国式现代化对西方现代化道路的创新与超越,主要体现在: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是追求公平和可持续的现代化,这就要求必须将共同富裕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目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百年奋斗历程中,积累了关于共同富裕与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未来必须解决好效率与公平、共建与共享、物质与精神、区域与城乡、“提低”与“扩中”等问题,要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努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晨光  
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既是高标准开展“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亦是全面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长远目标。作为赋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新引擎,数字经济发展能够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推进乡村生态振兴,为提高产业增值收益、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态福祉提供有力支撑。然而,当前乡村地区在产业发展、公共服务供给、绿色低碳转型等方面仍存在诸多短板,与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为此,在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征程中,扎实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需紧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以促进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构建数字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乡村数字生态文明建设为战略任务,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从实现路径来看,应深化乡村数字治理变革,完善多元要素供给体系,推动数字城乡融合发展,为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注入新动能。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张光先   钟晓敏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其理论内涵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机统一,表现为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共同富裕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其内在逻辑是,依据社会矛盾理论和方法论原则,正确判断社会主要矛盾、抓住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人民的立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并贯穿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及新时代伟大实践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其实践进路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推动生产力发展及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不断满足人的需要、提升人的能力、促进人的社会关系和谐,并缩小人与人之间特别是不同群体之间消费、能力和收入的差距,最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幺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和进程中推进共同富裕,关键在于把握共同富裕的理论根基和实践路径。新时代共同富裕的理论根基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共产党人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继续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下推进共同富裕要做到:一是在党的领导下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体系;二是要不断夯实群众基础,践行群众路线;三是打造高质量发展体系。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师方媛   何睦  
农村共同富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数字经济从促进农村产业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推进乡村治理方式变革三方面赋能,缩小农村内部发展差距,为推进农村共同富裕提供助力。然而,在现实中,由于数字技术技能要求与村民数字素养不足的冲突、数实融合与乡村数字资源整合能力不足的冲突、要素下沉与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低的冲突以及治理工具智能化与乡村数字治理效能不足的冲突,导致数字经济对乡村共同富裕的赋能效应并未充分发挥出来。因此,也必然要从培育数字人才、健全数字乡村资源整合体系、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提升乡村数字治理效能着手,打通数字经济赋能堵点,为扎实推进农村共同富裕提供新动能。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景华   刘展豪   曹振悦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核心任务。文章在阐释中国共同富裕理论内涵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共同富裕评价指标体系对共同富裕发展水平及演进规律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共同富裕稳步推进,其中,物质富裕持续提高、生态环境明显优化、城乡差距逐渐缩小,但精神富足及人的全面发展仍需提升,收入差距仍待缩小;从区域层面来看,四大区域与重大国家战略区域共同富裕均向好发展,但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从演进规律来看,中国共同富裕的持续性较强,长期发展动力充足,存在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论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提供决策依据,为解决人类发展不平衡问题贡献中国方案。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费太安  
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本文对照党的二十大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要求,从中国人口规模、共同富裕与高质量发展三个维度,利用近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特别是人的现代化的实现途径。在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目标导向下,应从生产、分配、生活三个维度,综合考察人口与生产要素组合方式以及不同城市人口规模的综合福利效应。未来数字经济时代,生产组织方式扁平化、分散化,人口可以更多地聚集在县城等中小城市。本研究展现了数字经济时代,通过改进生产要素与公共服务配置引导人口优化地区分布的思路,揭示了从生产端优化生产要素组合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以及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路径。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郭曼曼   崔惠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就是在发展的过程中既要把“蛋糕”做大做好,又要把“蛋糕”切好分好。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宏观经济调控、收入分配调节以及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科学的财政制度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条件,如何通过完善财政制度推动共同富裕尤为重要。本文在阐述共同富裕科学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科学的财政制度如何助力共同富裕的实现,深入剖析了当前财政制度在推动共同富裕的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财政改革路径。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黄泰岩  韩梦茹  
本文对标对表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目标发现,我国推进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的短板是低收入者群体过大,难点是如何增加低收入者收入。因而要有效推进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把工作重点放在如何增加低收入者收入上。依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国低收入群体主要分布在农村、中西部地区及就业重点人群中。针对低收入者的收入来源特征,本文从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四部分主要收入来源,分别提出了拓宽农村、中西部地区和就业重点群体收入来源的基本途径,使其中更多的居民能够进入中等收入群体,如期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健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论述中国式现代化时,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以重大战略部署予以推进,补齐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这一短板。基于此,党中央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强调以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这是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城乡融合理论以及中国共产党的乡村建设思想作为理论依据的。然而,在实践中,农业农村现代化存在的短板依然明显、“三农”领域资源集聚不足现象依然存在、农民增收渠道和收入水平还面临一些问题,亟需尽快破解。基于此,应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构建乡村资源聚集新格局,加快构建农民增收新体系,以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取得新突破。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洪功翔  洪阳  
大力发挥公有制经济在促进共同富裕中的重要作用,是由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人类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反复证明,私有制是实现不了共同富裕的。公有制取代私有制,为按劳分配提供了制度基础。按劳分配制度通过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初次分配的公平,劳动成果的社会共享,促进共同富裕。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主体作用,自觉践行按劳分配制度,让社会共享国有企业发展成果,在共同富裕道路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是公有制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实践逻辑。发展壮大公有制经济,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在初次分配中兼顾公平,对推动共同富裕目标实现意义重大。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周海云   陈锐  
高校继续教育承担着提升全民素质、激发人力资本效能的特殊任务,在促进共同富裕中具有重要作用。迈向共同富裕,需要建立健全人民共有、组织共建、市场共富、社会共享的共同范式,针对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矛盾与问题,以阶段逻辑、过程逻辑与资本逻辑为指导,通过赋能聚力促进教育共富与协同发展。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青  郭雅媛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期盼。乡村振兴是新时代我国"三农"发展的重要战略,是实现全体农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论文从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及基本关系出发,分析以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重大作用,明确当前我国迈向共同富裕道路上仍然存在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较低、内外部发展环境不稳定等严峻挑战,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正确处理公平和效率关系、坚持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等方面探索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路径,对于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破解城乡经济二元结构,促进农民实现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渝玲   林心杰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内涵汇集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城乡关系的系统表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精髓以及中国共产党奋斗的实践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把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与城乡融合发展统筹考虑,进一步完善了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领导力量、经济制度、价值理念、分工体系、物质和精神财富等现实条件。新发展阶段,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必须推动城乡产业发展进程一体化、生产要素流动自由化、基础设施配置协调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居民收入水平均衡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