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637)
2023(16634)
2022(13706)
2021(12668)
2020(10274)
2019(23706)
2018(23520)
2017(45323)
2016(24401)
2015(27835)
2014(27959)
2013(27432)
2012(24815)
2011(22380)
2010(22348)
2009(20226)
2008(19667)
2007(17118)
2006(14986)
2005(13449)
作者
(69605)
(57801)
(57307)
(54778)
(36661)
(27466)
(26044)
(22772)
(21918)
(20510)
(19556)
(19532)
(18385)
(18155)
(17798)
(17737)
(17268)
(16882)
(16539)
(16421)
(14331)
(14156)
(13784)
(13035)
(12853)
(12807)
(12713)
(12529)
(11513)
(11297)
学科
(105357)
经济(105246)
管理(67280)
(65946)
(53001)
企业(53001)
方法(44416)
数学(38335)
数学方法(37974)
中国(32389)
(28925)
业经(27003)
(22490)
地方(20764)
(20310)
(20191)
贸易(20179)
(19651)
农业(19509)
(18061)
产业(17970)
理论(16736)
技术(16459)
(15725)
银行(15689)
(15618)
环境(15408)
(15058)
金融(15056)
(15053)
机构
大学(350357)
学院(348739)
(146396)
经济(143573)
管理(137889)
研究(119862)
理学(119655)
理学院(118362)
管理学(116528)
管理学院(115907)
中国(88798)
(75232)
科学(72266)
(63424)
(59057)
研究所(54196)
(53015)
中心(52967)
财经(51783)
业大(49714)
(48716)
北京(47971)
(47322)
(46632)
师范(46234)
经济学(45489)
(43416)
农业(41470)
经济学院(41203)
(39824)
基金
项目(240428)
科学(190119)
研究(179177)
基金(174986)
(152147)
国家(150914)
科学基金(129791)
社会(114771)
社会科(108901)
社会科学(108873)
基金项目(92434)
(91837)
自然(81677)
教育(81463)
自然科(79826)
自然科学(79810)
自然科学基金(78392)
(77552)
编号(72838)
资助(71222)
成果(59091)
重点(53702)
(53557)
(52437)
(50283)
课题(50118)
国家社会(48168)
创新(46863)
教育部(46347)
大学(45133)
期刊
(157254)
经济(157254)
研究(105336)
中国(66223)
学报(53021)
管理(50934)
科学(50079)
(49066)
(45599)
教育(41549)
大学(40696)
学学(37837)
农业(34810)
技术(30584)
(28103)
金融(28103)
经济研究(26776)
业经(25768)
财经(25226)
(21802)
问题(20844)
图书(19930)
(18927)
(16914)
技术经济(16911)
科技(16657)
理论(16088)
世界(15927)
现代(15914)
商业(15500)
共检索到5065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毛雁冰   赵露  
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数字经济对于促进就业增长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利用2006—2019年中国265个城市数据和企业信息数据,实证检验了产业数字化的就业效应和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产业数字化可以有效促进就业,并主要通过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创业活跃度促进就业,但提高生产效率也会抑制就业。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制造业、采矿业等从事简单重复和危险工种的劳动力,往往会受到产业数字化发展的负面影响,就业机会减少。进一步研究发现,产业数字化能够显著提升就业质量,优化就业结构。因此,建议加快数字经济发展,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加快传统产业结构升级改造,拓展产业链的长度、宽度和深度,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提高城市创新能力,提升创业活跃度,通过创新创业带动就业。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美   刘亚芬  
以2008—2021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为研究样本,借助固定效应模型、门槛模型以及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中国式产业现代化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有效促进中国式产业现代化水平提升,该结论经稳健性与内生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数字经济对中国式产业现代化的影响呈现西部>中部>东部地区的梯度分布格局。数字经济对中国式产业现代化的影响存在市场化程度与政府效率的门槛效应,在跨越门槛值后,数字经济的赋能效应逐渐增强。数字经济对中国式产业现代化的影响具有显著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未来,我国需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产业有序转移,助力中国式产业现代化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美   刘亚芬  
以2008—2021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为研究样本,借助固定效应模型、门槛模型以及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中国式产业现代化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有效促进中国式产业现代化水平提升,该结论经稳健性与内生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数字经济对中国式产业现代化的影响呈现西部>中部>东部地区的梯度分布格局。数字经济对中国式产业现代化的影响存在市场化程度与政府效率的门槛效应,在跨越门槛值后,数字经济的赋能效应逐渐增强。数字经济对中国式产业现代化的影响具有显著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未来,我国需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产业有序转移,助力中国式产业现代化发展。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严宇珺  龚晓莺  
中国式现代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当前,信息化和数字化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使中国式现代化呈现出要素体系现代化、产业体系现代化、劳动过程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国家治理现代化等“数字”特征,社会生产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时,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厚植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基础、政治基础、文化基础、社会基础以及生态文明基础,使中国式现代化得以强势推进。未来,中国式现代化将立足于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并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本质特征,构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数字化引领发展路径。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吴珊   郭航   张也驰   张壬壬  
本文构建了我国就业质量指标体系,并使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分析就业质量区域差异和演变趋势,结果显示我国就业质量总体水平逐年提高,但区域不平衡程度加深。通过空间计量模型发现,就业质量提升对充分就业总体有促进作用,且这种促进作用呈倒U型,在中等分位点有较强促进作用,在高、低分位点的促进作用较弱。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吴珊   郭航   张也驰   张壬壬  
本文构建了我国就业质量指标体系,并使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分析就业质量区域差异和演变趋势,结果显示我国就业质量总体水平逐年提高,但区域不平衡程度加深。通过空间计量模型发现,就业质量提升对充分就业总体有促进作用,且这种促进作用呈倒U型,在中等分位点有较强促进作用,在高、低分位点的促进作用较弱。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亚健  
随着经济社会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统筹推进数字新基建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选取2010—2021年中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使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数字新基建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数字新基建可显著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且该结论在系列稳健性检验下依然成立。数字新基建不仅可以促进本地现代化发展,亦可借助空间溢出效应提升邻近地区现代化发展水平。机制检验结果显示,数字新基建可通过数字普惠金融促进效应,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产生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新基建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赋能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特征。基于此,提出完善数字新基建配套措施、健全区域联动调控机制、定制地区柔性管理战略的政策建议,以期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提供理论参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亚健  
随着经济社会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统筹推进数字新基建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选取2010—2021年中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使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数字新基建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数字新基建可显著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且该结论在系列稳健性检验下依然成立。数字新基建不仅可以促进本地现代化发展,亦可借助空间溢出效应提升邻近地区现代化发展水平。机制检验结果显示,数字新基建可通过数字普惠金融促进效应,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产生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新基建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赋能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特征。基于此,提出完善数字新基建配套措施、健全区域联动调控机制、定制地区柔性管理战略的政策建议,以期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提供理论参照。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宇  
利用2013—2022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借助空间杜宾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及调节模型分析数字金融对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具有较强的正向空间自相关特征;数字金融能够显著驱动本地区及周边地区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数字金融对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促进作用存在产业规模与资源富集度异质性;数字金融能够通过推动科技创新促进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要素集聚在数字金融与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关系中发挥调节作用。据此,提出促进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打造科技创新“新高地”,加速推动要素集聚的政策建议,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理论参照。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佟家栋   张千  
中国式现代化既具有现代化的内涵,又蕴含着中国特色。中国在积极探索和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需要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在数字经济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数字经济的内涵和意义。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新生产方式,形成了新的生产、交换、流通、分配和消费的经济运行全过程。数字技术和数字要素贯穿现代经济发展全过程,中国式现代化要在数字中国乃至数字强国的基础之上构建。建设数字中国需要扩大全社会数字经济建设投入、进一步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完善数字治理体系以及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在数字中国基础之上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胜利   万政  
当前,数字技术蓬勃发展,对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深远的影响。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数字经济对中国式现代化水平的影响机制,利用2011—2021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在测度数字经济与中国式现代化水平的基础上,运用多种计量模型多维度实证检验了两者的关系。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能够显著提升中国式现代化水平,在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2)就作用机制而言,创新能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韧性是数字经济提高中国式现代化水平的3个重要渠道。(3)空间溢出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不仅会促进本地区现代化水平提升,也会对周边地区现代化水平提升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4)在区域异质性上,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对现代化水平的积极效应强于中西部地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鲁云鹏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社会组织所处的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革,但对于作为科学传播“发声器”、科技创新“排头兵”的中国科技社团,目前相关理论研究较为滞后,其在具体社会实践中与利益相关者间的微妙互动关系和应然因果链条尚未清晰揭示。为不断激活科技社团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价值,丰富该领域理论研究体系,从“结构-功能”理论视角出发,将科技社团置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场景之中,探究其与利益相关者间的互动关系,以明确科技社团多元功能的理论应然形态;并利用Nvivo分析软件,对中国科协下属的210个国家级科技社团的组织章程进行文本质性分析,检验这些功能是否有实然体现。主要结论如下:第一,科技社团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功能主要聚焦于科学传播、提供专业化公共服务,但“成色”不高,且以机械式团结科技工作者为主;第二,科技社团的功能发挥存在“内亲外疏”的结构不平衡现象;第三,科技社团会基于政府期许,对功能进行“功利性”排序,上传下达的桥梁作用未能有效实现;此外,科技社团的功能实施也有“言行不一”问题,改革的突破口在于挂靠到事业单位的社团。可尝试通过中国式现代化中的“法治—政治—自治”逻辑,推进科技社团功能的高质量发挥。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巧玲   万春芳  
高水平供需动态平衡是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生动力,而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内外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文章从供需动态平衡视角剖析数字化供应链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机理和路径;通过对微观企业购买、生产和销售环节资本循环和周转过程、宏观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实现条件的考察,探寻畅通国内供需循环、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剖析数字化供应链赋能全球产业链安全和价值链重塑的外循环作用模式,从构建核心技术体系、加快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提高数字化技术工具与政策工具的适配性、构建高水平的供需动态平衡、建立健全供应链大数据生态群等维度提出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议。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王蕴  卢阳  
数字经济作为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数字经济实施有效税收治理需要税收征管模式和征管技术的全面数字化。数字化技术为税收征管数字化提供了技术支持,但数字技术改变了原有经济业态,为税收治理增加了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为了适应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微观经济变化,税收征管数字化是必然的趋势。应从中国式现代化角度分析税收征管数字化转型的内涵和当前税收征管数字化转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从税收治理现代化视角,尝试构建多主体的“税收共治”新格局、优化税收数据管理组织模式、强化“以税咨政”、完善税务干部数据思维培训体系等实现税收征管数字化转型的路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高婷   周巍  
数字中国建设是当前我国针对数据资源、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技术应用等方面提出的重要战略措施,能够有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本文在理论分析基础上,运用我国2016—2022年284个地级市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考察数字中国建设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中国建设可显著提高中国式现代化水平,且经过平行趋势检验、稳健性及内生性检验后,该结论依旧成立。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中国建设能够通过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产业结构升级和资源配置效率驱动中国式现代化。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数字中国建设对东部地区城市、三线及以上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城市的中国式现代化促进作用更强。对此,提出构建数字化发展治理机制、优化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全面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高要素资源配置效率的建议,为合理推动数字中国建设以及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提供坚实理论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