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91)
2023(14383)
2022(11901)
2021(11241)
2020(9025)
2019(20304)
2018(20362)
2017(38076)
2016(20878)
2015(23512)
2014(23146)
2013(22094)
2012(19983)
2011(18132)
2010(18456)
2009(17193)
2008(16981)
2007(15164)
2006(13779)
2005(12710)
作者
(56535)
(46728)
(46664)
(44812)
(29913)
(22374)
(21165)
(18056)
(17841)
(16988)
(16012)
(15542)
(15121)
(14990)
(14809)
(14503)
(13918)
(13649)
(13600)
(13362)
(11847)
(11586)
(11346)
(10765)
(10609)
(10575)
(10532)
(10440)
(9504)
(9339)
学科
(77394)
经济(77302)
管理(58776)
(53660)
(42646)
企业(42646)
中国(27854)
方法(27180)
(26955)
数学(22832)
数学方法(22530)
(20492)
业经(19957)
(18272)
(18049)
贸易(18037)
(17648)
农业(17094)
(16033)
环境(15889)
地方(15589)
(14475)
银行(14461)
(14453)
理论(14110)
(13919)
(13026)
(12971)
(12856)
金融(12854)
机构
学院(286797)
大学(280749)
(119029)
经济(116526)
管理(103639)
研究(101027)
理学(87296)
理学院(86316)
管理学(84852)
管理学院(84320)
中国(79190)
(60291)
科学(58867)
(56929)
(50358)
中心(45945)
研究所(45162)
(44738)
(44487)
财经(43893)
(39877)
(39706)
师范(39358)
北京(38830)
业大(37447)
经济学(37060)
(36687)
(36021)
农业(34304)
经济学院(33227)
基金
项目(181890)
科学(143228)
研究(140690)
基金(129428)
(112050)
国家(111098)
科学基金(94587)
社会(88915)
社会科(84123)
社会科学(84104)
(70642)
基金项目(66389)
教育(65510)
(59441)
编号(59223)
自然(57271)
自然科(55819)
自然科学(55805)
自然科学基金(54809)
资助(52783)
成果(49570)
课题(42496)
重点(41912)
(41122)
(40429)
(38007)
国家社会(37151)
(36391)
创新(35533)
(35324)
期刊
(142072)
经济(142072)
研究(90469)
中国(63245)
(44115)
(43034)
教育(40858)
管理(40487)
学报(40056)
科学(38906)
大学(31090)
(30083)
金融(30083)
农业(29649)
学学(28766)
技术(25905)
业经(24392)
经济研究(23382)
财经(21821)
(19031)
问题(18225)
(16873)
(16840)
国际(14992)
图书(14693)
世界(14624)
现代(13568)
(13522)
论坛(13522)
职业(13514)
共检索到4474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胡阳  
草原生态治理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命题之一,我国草原生态治理取得了突破,但还面临草原承包权改革引发的分散化治理难题、草原有害生物的危害、草原生态环境损害行为追责难等诸多挑战。这既有历史原因,也有发展中的新问题,又有社会思想理念变迁、现实制度设计等原因。草原治理目标责任的偏差、统筹协调能力的不足、草原治理空心化等问题均妨碍了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开展,弱化了生态治理的成效,亟需确立系统治理和综合治理模式、优化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目标责任体系、完善草原生态治理法规体系建设、加强草原精细化管理,以及加大牧区经济投入,培育新兴草原生态经济等,协同推动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修复。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胡尔查  朵兰  
本文分五个部分 ,分别对正镶白旗的草原生态经济条件 ,草原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 ,草原生态建设的基本情况 ,草原生态建设的主要发展对策等问题做了比较详尽的阐述和评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晓艳  程磊  
原生态建筑具有生态环保和艺术审美的双重价值,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面临消失殆尽的危机。文章以山东省胶东地区的原生态建筑海草房及其现代原生态酒店设计案例为例,对原生态建筑由原初状态向现代化设计转移的问题进行初步的探寻和研究。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式现代化研究课题组   马锦  黄迈  唐兆涵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了总的战略安排。本文梳理分析了中外现代化的基本逻辑及演变进程,比较发现全球各国现代化既有共性又各有特点,西方现代化无论是“创新性变革”还是“传导性变革”模式,其实质还是资本逻辑主导下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更加全面、可持续,更为和谐、包容,为人类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选择。一、“现代化”的基本逻辑和不同形态现代化是经济社会和文明进步的发展过程,一般指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以来,一国从以农业为基础的低收入社会向以科技驱动的工业化和都市化社会的转变,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组织和社会行为等方面的深刻变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伟栋  张嫩江  张杰  
草场管理方式的改变,放牧制度的主体格局由传统的游牧方式逐步向定牧(定居游牧、定居划区轮牧和定居畜牧)转变。在特定的草场管理和畜牧制度下,定牧之后的草原聚落依附于广袤的草原环境逐渐形成、演化以及发展,形成了一个稳定的"人化"性质比较明显的生态系统。文章从草原聚落生态系统视角出发,对定牧之后的草原生态退化机理进行研究,为改善草原生态环境提供研究依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杨春  朱增勇  孙小舒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的实施将对中国草原生态保护、牧业生产、牧民生活产生深远影响,同时也是政府部门制定政策关注的热点。本文从补奖对象与标准、落实情况及问题、实施成效等方面对政策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研究结果显示,各地积极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补奖标准的测算方法在地区间差异明显,牧民对政策的满意度相对较好,牧民参与政策意愿主要受政策实施对生活水平影响、对草原保护的认知、牧业收入占比等因素影响。政策的实施,有利于天然草原生态恢复,促进了牧业生产转型;多数研究认为,牧民政策转移性收入和占比均增加,也有研究认为,禁牧区牧户收入下降。最后,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建议分区研究禁牧区、草畜平衡区的实施情况;剥离其他因素的纯政策效应研究有待完善;牧业生产方式转型、牧业总体生产效率等牧业生产效应及牧民就业、消费行为变化等研究有待深入;补奖标准测算、草原监管机制、政策绩效考核评价等需要加强;需要开展融合乡村振兴、牧区扶贫的政策合力研究。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会萍  肖人瑞  罗媛月  
本文基于农牧交错带农户调查的微观数据,研究了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同时应用激励相容理论,分析了草原生态补奖机制与农户增收之间的激励相容。研究发现:草原生态补奖机制与农户增收之间并未实现激励相容,其中人工饲草项目的实施使得农户由种粮改为种草,导致农户的种植业收入和总收入有所降低。舍饲棚圈项目的实施对农户的养殖规模并无显著的激励效应,对农户收入并未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在外出务工方面,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实施并未导致农户外出务工人数的减少,对农户外出务工收入的影响并不显著。相比于单一政策,人工饲草和舍饲棚圈对农户总收入和种植业收入的联合作用效果更为显著。因此在今后政策实施的过程中,政府应当分类制定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提高财政补贴的精准度,发挥草原生态补奖的政策效果,实现与农户收入间的激励相容。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扩建   唐璐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和本质要求。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中的生态审计是保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不可或缺的独立经济监督或控制工具。通过对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人与自然关系的再审视,发现生态审计蕴含的价值观念是以绿色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从整体的、系统的思维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因此,应充分发挥生态审计预防、揭示、抵御的“免疫系统”功能,开展各项与生态治理相关的审计工作,督促各级政府部门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推动经济发展,寻求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点,实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生态基础,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在正确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实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路冠军  侯振虎  
目前,草原生态治理中的资本化运营趋势越来越明显,特别是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的广泛实施更为外来资本的进入创造了条件。生态资本化运营趋势有助于使人们认识到草原生态资源的稀缺性,但也会容易割裂生态与社会的有机联系,凸显牧民生计脆弱性,削弱基层社区的公共性,容易引发草原的掠夺式经营。在草原生态资本化运营过程中,要矫正"资本化自然"的认识误区,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监管职能、社会资本制衡机制和牧民主体能动作用,有效规避草原生态资本化运营的上述意外后果。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路冠军  侯振虎  
目前,草原生态治理中的资本化运营趋势越来越明显,特别是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的广泛实施更为外来资本的进入创造了条件。生态资本化运营趋势有助于使人们认识到草原生态资源的稀缺性,但也会容易割裂生态与社会的有机联系,凸显牧民生计脆弱性,削弱基层社区的公共性,容易引发草原的掠夺式经营。在草原生态资本化运营过程中,要矫正"资本化自然"的认识误区,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监管职能、社会资本制衡机制和牧民主体能动作用,有效规避草原生态资本化运营的上述意外后果。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魏琦  侯向阳  
生态补偿是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生态资源可持续开发的重要环境经济政策。如何建立公平和效率相统一的生态补偿长效机制,是国内外生态补偿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具有长期挑战性的课题,关系着补偿政策的方向和重点、政策实施的效果和效率、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永续性的关键问题。草原作为中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生物多样性保存中心、生态安全屏障和食物安全的接续地,草原生态补偿机制已初步建立,投资规模和覆盖面均较大,并已取得明显成效,但草原生态环境“局部好转、总体恶化”的形势仍然没有根本转变。因此,探讨和建立公平性和长效性相结合的生态补偿长效机制,是协调草原资源的多重功能、实现生态生产生活“多赢”、确保草...
[期刊] 改革  [作者] 靳乐山  胡振通  
在禁牧地区,禁牧补助只能补偿草场的要素价值,通过配套政策措施帮助牧民转产再就业是禁牧政策得以实施的关键。现有的草畜平衡奖励标准未将超载程度纳入考虑因素,这会造成减畜和补偿的不对等关系,进而降低草原生态补偿的生态效果。现有的草原生态补偿监管体系是草畜平衡框架下的数量监管体系,呈现出弱监管的特性,会影响草原生态补偿的政策目标的实现。草场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与草原生态保护有着密切的联系,有必要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王新宇  
草原生态保护对于辽西北地区乃至全省的可持续发展异常重要。自2009年辽宁省启动辽西北草原沙化治理工程以来,取得显著成效。但是要保持辽西北地区生态平衡,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包括思想认识、政策法规、后期管护、资金来源等。在深入分析问题基础上,本文提出加强辽西北草原生态保护的针对性建议。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自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以来,甘肃省各级财政部门会同农牧部门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安排部署,狠抓工作落实,强化政策兑现,政策措施达到了预期目标,综合效应初步显现。(一)加强资金管理,确保资金使用效益。一是落实禁牧补助。甘肃省对分布在73个县区的1亿亩草原实施禁牧封育。在完成分解任务、明确界限面积、编绘上图、发布禁牧令、设立标示牌、签订管理责任书等工作的基础上,各地对已经分解到户的禁牧任务进行逐户逐地审核,确保禁牧户的承包面积、禁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