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721)
- 2023(17098)
- 2022(13812)
- 2021(12889)
- 2020(10283)
- 2019(23146)
- 2018(22846)
- 2017(43289)
- 2016(23046)
- 2015(26029)
- 2014(25742)
- 2013(24756)
- 2012(22674)
- 2011(20597)
- 2010(20825)
- 2009(19582)
- 2008(19045)
- 2007(17055)
- 2006(15745)
- 2005(14182)
- 学科
- 济(109141)
- 经济(109041)
- 管理(64114)
- 业(58409)
- 企(45888)
- 企业(45888)
- 方法(34853)
- 中国(34031)
- 农(30759)
- 数学(29969)
- 数学方法(29650)
- 地方(26429)
- 业经(24879)
- 财(22558)
- 贸(20476)
- 贸易(20462)
- 制(20369)
- 农业(20117)
- 易(19915)
- 学(18327)
- 银(17145)
- 银行(17137)
- 行(16595)
- 融(16452)
- 金融(16449)
- 策(16099)
- 环境(15710)
- 理论(15667)
- 发(15456)
- 地方经济(15200)
- 机构
- 学院(325439)
- 大学(320276)
- 济(147254)
- 经济(144420)
- 管理(119661)
- 研究(115872)
- 理学(101044)
- 理学院(99957)
- 管理学(98402)
- 管理学院(97788)
- 中国(90308)
- 财(67650)
- 京(67495)
- 科学(63995)
- 所(56398)
- 财经(52619)
- 中心(52193)
- 研究所(50504)
- 江(49802)
- 经(47872)
- 经济学(47009)
- 农(45651)
- 范(44131)
- 师范(43796)
- 北京(43346)
- 经济学院(42036)
- 院(41932)
- 业大(39711)
- 州(39691)
- 财经大学(38711)
- 基金
- 项目(205936)
- 科学(163671)
- 研究(160828)
- 基金(148087)
- 家(126850)
- 国家(125760)
- 科学基金(108076)
- 社会(104717)
- 社会科(99207)
- 社会科学(99184)
- 省(79444)
- 基金项目(75938)
- 教育(74538)
- 编号(66493)
- 划(66340)
- 自然(63763)
- 自然科(62278)
- 自然科学(62265)
- 自然科学基金(61156)
- 资助(60051)
- 成果(55536)
- 课题(47763)
- 发(47397)
- 重点(46940)
- 部(46408)
- 国家社会(44023)
- 创(43248)
- 性(41358)
- 教育部(40801)
- 创新(40417)
- 期刊
- 济(176875)
- 经济(176875)
- 研究(107000)
- 中国(70902)
- 财(50550)
- 管理(48350)
- 农(44744)
- 教育(43703)
- 科学(41419)
- 学报(40985)
- 融(35104)
- 金融(35104)
- 大学(33019)
- 技术(31111)
- 学学(30506)
- 农业(30495)
- 经济研究(30052)
- 业经(28326)
- 财经(27128)
- 经(23787)
- 问题(22597)
- 贸(20091)
- 国际(17993)
- 世界(17779)
- 技术经济(16683)
- 业(16205)
- 图书(15381)
- 现代(15374)
- 坛(15268)
- 论坛(15268)
共检索到5135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双悦
加快经济带建设,既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又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加快经济带建设的政策依据主要有:区域重大战略成为引领区域协调发展的纽带;纵向横向经济带建设成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的框架;城市群、都市圈建设成为经济带建设、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经济增长极与支撑点;网络化的综合立体交通网和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及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助力经济带建设。其路径选择为:以都市圈、城市群建设为支撑点,形成纵向横向经济带;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抓手,促进沿海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以重大战略为突破口,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以城市圈、次级经济带建设为抓手,夯实共同富裕之根基;以县城为重点,加快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协同推进,实现城乡共同富裕;以数字产业、数字化经济为纽带,加快数字化经济带建设。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西君 宋金平 郭剑锋 刘昌新
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美国、英国和日本的国际经验表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创新驱动,构建有利于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产业创新的制度至关重要;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和高端人才引进、注重发挥政府在重大科技研发中的引导作用以及构建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文章基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从经济水平、经济结构、经济效率、经济动能和经济贸易5个维度构建了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与世界前沿国家、高收入国家以及世界平均水平比较发现,2000—2020年中国经济质量明显提升且与发达国家总体差距减小,经济动能和经济效率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相对较大,经济贸易差距较小。同时,提出应继续从优化经济内部结构提升经济效率、加强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4条路径推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攀
研究长江经济带中国式现代化时空差异及分布演进有利于优化长江经济带重大生产力布局,引导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从长江经济带下游向中上游、从中心城市向腹地有序转移,促进其欠发达地区形成新的增长极和区域内生发展活力。根据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征构建了中国式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计算出2005~2021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域的中国式现代化综合评价指数。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分位技术模拟中国式现代化的梯度分组,借助Dagum基尼系数法对中国式现代化水平的相对差距进行测度,基于核密度估计法刻画中国式现代化水平的绝对差距和动态演进特征。得到主要结论:(1)长江经济带中国式现代化水平呈现出自东向西梯度逐渐下降的空间格局。(2)总体而言,长江经济带中国式现代化水平在持续提升,中国式现代化非均衡情形趋于弱化。(3)经济较发达地区内部及其与经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相对差距都较大,但呈现出缩小趋势;同时,经济较发达地区中国式现代化水平存在极化现象,绝对差距呈现出缩小趋势。本文可以为定量分析中国式现代化水平以及测度区域内和区域间中国式现代化水平的相对差距和绝对差距提供重要参考。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孙绍勇 张林忆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必然和现实依托。从中国现阶段发展要求出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明确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的战略定位。从内在逻辑机理来看,推进拓展中国式现代化要把握经济体系现代化的基础性支撑和推动作用,立足新时代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的进展成就,突出解决当前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的结构性矛盾。在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和经济体系现代化的内涵要求与逻辑关联的基础上,整体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供给能力;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驱动力;着力缩小发展差距,为中国式现代化夯实共同富裕之基;发展绿色经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格局;持续优化对外开放格局,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担当。通过全方位、立体化地加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为在新征程中推进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强基赋能、蓄势前行。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蔡雪玲 庞智强
数字经济如何驱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数字时代的现实命题。运用扎根理论对文本资料进行三级编码,构建数字经济驱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理论模型,解构内在驱动机理。研究发现,数字经济通过数字技术、数据要素、数字信息、数字平台和数字空间驱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结论有助于丰富数字经济驱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在机理。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蔡雪玲 庞智强
数字经济如何驱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数字时代的现实命题。运用扎根理论对文本资料进行三级编码,构建数字经济驱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理论模型,解构内在驱动机理。研究发现,数字经济通过数字技术、数据要素、数字信息、数字平台和数字空间驱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结论有助于丰富数字经济驱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在机理。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守英
现代化作为一个世界性现象,道路和模式各一,不同国家处理本土因素和外来因素的方式决定了现代化的速度和路径。为了实现传统乡土中国的现代化,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地以制度变革和结构转型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从以新民主主义制度促进农业国的转型、社会主义制度和计划经济体制推进国家工业化、社会主义市场体制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共产党以非凡的组织和领导特性,基于超大人口规模基本国情,以人民为中心,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实现建设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目标,关键在于解决全面现代化中的重大难题、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以现代化国家建构实现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张民 沈怡
税收现代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是税务系统的重大政治任务。税务稽查是税收征管的一个重要环节,实现税务稽查现代化是顺应税收现代化、全面提升税收治理效能的必然要求。税务稽查现代化作为税收现代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立足我国税务稽查工作存在的现实问题,本文提出以集约高效的组织体系为保障,以法治思维规范税务稽查执法,以数字化转型打造智慧稽查,以协同共治推动治理型稽查建设,以综合性治理提升税务稽查效能,营造公平、公正的税收环境,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冯俊 成长春
长江经济带是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的主阵地。长江经济带的发展遵循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逻辑。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征考虑,人口规模巨大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基本特征,推进共同富裕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根本目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大原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导向,走和平发展道路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崇高目标。要把“人的现代化”摆在的突出位置,在协调发展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统筹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以更高水平对外开放走好和平发展道路,以此促进长江经济带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三希 武玙璠 李嘉琦
发展数字经济契合了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战略任务,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回顾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出我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成功经验,即充分发挥市场高效的资源配置作用、政府主导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包容审慎的监管政策体系。但同时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也面临着问题与挑战,主要包括底层关键技术缺失、数实融合有待加强、数字社会与数字政府建设有待优化以及数字生态建设尚处初级阶段等。因此,在新发展阶段,发展数字经济应当正确认识并发挥我国的特色优势,从数字技术、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发展等方面加快构建新优势,全面提高数字社会和数字政府建设水平,优化我国数字生态支撑体系。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周文 叶蕾
中国式现代化为数字经济带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数字经济也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性力量。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揭示数字经济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数据要素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独特优势,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有机融合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数字乡村建设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数字政府建设能够更好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平台经济竞争的垄断性、数实融合的结构性失衡、数字鸿沟引起财富分配的极化效应等仍是阻碍当前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问题。在数字经济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首先需要突破核心技术的“卡脖子”难题,其次重点加强平台经济反垄断治理,着力化解数字财富分配的极化效应,构建开放共赢的国际数字经济合作格局。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肖磊 唐晓勇 胡俊超
中国式经济现代化遵循经济现代化一般规律,同时也体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能动的实践诉求和独特的民族特性。它不仅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对世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而且提供了社会主义经济形态的新探索以及发展中国家经济现代化的实践经验,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巨大精神价值。中国式经济现代化新征程是以新发展阶段为历史方位、以新发展理念为战略引领、以新发展格局为路径选择、以高质量发展为内在要求、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核心内容、以共同富裕为重要特征、以“新两步走”为战略部署的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伟大事业,将为创造类文明新形态做出更大世界贡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董战峰 昌敦虎
环境经济政策因其调节环境行为者的环境经济利益关系的独特功能,在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进绿色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进行了总体部署,环境经济政策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需要加快深化改革与创新,在迈向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发挥更加重要作用。分析了党的二十大报告对环境经济政策发展的新部署、环境经济政策发展面临的新要求,提出了新形势下环境经济政策发展的新思路与新任务,认为深化环境经济政策创新与发展要以服务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发展、支撑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建设为目标,加快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市场政策,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健全资源环境权益市场交易制度,强化政策统筹与综合优化调控,加快环境经济政策法制化建设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董战峰 昌敦虎
环境经济政策因其调节环境行为者的环境经济利益关系的独特功能,在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进绿色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进行了总体部署,环境经济政策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需要加快深化改革与创新,在迈向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发挥更加重要作用。分析了党的二十大报告对环境经济政策发展的新部署、环境经济政策发展面临的新要求,提出了新形势下环境经济政策发展的新思路与新任务,认为深化环境经济政策创新与发展要以服务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发展、支撑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建设为目标,加快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市场政策,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健全资源环境权益市场交易制度,强化政策统筹与综合优化调控,加快环境经济政策法制化建设等。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袁康
知识经济的出现既是世界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又是现代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发展知识经济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基本内容,但是中国实现现代化必须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只能是中国式的现代化。从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中国发展知识经济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一是要科学理解知识经济,避免理论上的误解;二是要加快改革,创造出适合知识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三是要从国情出发,选择正确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
知识经济,中国式现代化,改革,发展战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