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184)
2023(18680)
2022(15215)
2021(14238)
2020(11684)
2019(25960)
2018(25957)
2017(48576)
2016(26371)
2015(29698)
2014(29134)
2013(28273)
2012(25531)
2011(22938)
2010(23255)
2009(21809)
2008(21532)
2007(19363)
2006(17304)
2005(15807)
作者
(73599)
(61545)
(61491)
(58331)
(38894)
(29335)
(27732)
(23918)
(23448)
(21885)
(21074)
(20643)
(19758)
(19655)
(19278)
(18883)
(18127)
(18078)
(17924)
(17548)
(15537)
(15254)
(14985)
(14276)
(13841)
(13832)
(13826)
(13689)
(12420)
(12419)
学科
(103290)
经济(103142)
(96144)
管理(81898)
(77605)
企业(77605)
(49096)
方法(39167)
业经(34339)
中国(33348)
农业(32622)
(30858)
数学(30098)
数学方法(29836)
(24282)
(20622)
(20553)
(20518)
财务(20504)
贸易(20501)
财务管理(20476)
理论(20412)
(19993)
技术(19908)
(19397)
企业财务(19320)
(18579)
地方(18559)
(18487)
(18167)
机构
学院(370108)
大学(361182)
(154138)
经济(151138)
管理(140098)
研究(126591)
理学(119341)
理学院(118098)
管理学(116260)
管理学院(115597)
中国(100868)
(76676)
科学(75694)
(72710)
(71115)
(63489)
(58308)
中心(58248)
研究所(57451)
业大(56008)
农业(55801)
财经(55726)
(50695)
(48343)
北京(47977)
师范(47852)
经济学(46657)
(45638)
(45540)
经济学院(42071)
基金
项目(242966)
科学(192351)
研究(183648)
基金(175202)
(152954)
国家(151529)
科学基金(129915)
社会(117703)
社会科(111152)
社会科学(111122)
(96365)
基金项目(92004)
教育(83759)
自然(80796)
(79962)
自然科(78904)
自然科学(78883)
自然科学基金(77487)
编号(75871)
资助(69590)
成果(61339)
重点(55345)
(54329)
(53796)
(52868)
课题(52676)
国家社会(49222)
创新(48818)
(47643)
(47054)
期刊
(182875)
经济(182875)
研究(109656)
中国(81035)
(72306)
(56621)
学报(56159)
管理(54602)
科学(54147)
农业(48710)
教育(44672)
大学(43648)
学学(41235)
(37167)
金融(37167)
业经(35398)
技术(34141)
经济研究(28270)
财经(27765)
(26812)
(24179)
问题(24153)
世界(19498)
(19004)
(18650)
技术经济(18382)
现代(17351)
资源(16851)
科技(16799)
商业(16647)
共检索到5679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于法稳  林珊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在系统梳理文献的基础上,以中国式现代化为视角,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底线思维、优质安全健康营养的理念引领、农业生产全链条的方式绿色化、以农业生产环境系统健康为核心、以系统科学的标准化体系为指导五个方面,分析了新型生态农业的内涵特征,从理论层面对新型生态农业的目标体系、措施体系、支撑体系、保障体系等进行了阐释,并提出了推进新型生态农业建设的实践向度。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于法稳  林珊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在系统梳理文献的基础上,以中国式现代化为视角,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底线思维、优质安全健康营养的理念引领、农业生产全链条的方式绿色化、以农业生产环境系统健康为核心、以系统科学的标准化体系为指导五个方面,分析了新型生态农业的内涵特征,从理论层面对新型生态农业的目标体系、措施体系、支撑体系、保障体系等进行了阐释,并提出了推进新型生态农业建设的实践向度。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麑   刘衍峰  
西方生态现代化理论是建立在资本主义制度之上,以资本增殖为目标的传统生态理论。中国式生态现代化在充分借鉴的基础上克服了西方生态现代化的弊病,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内在融通。中国式生态现代化是立足本国国情,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民至上,以及关注生态与经济、文化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在未来实践指向上,我国可通过生态执政现代化、生态产业体系化、生态治理体系现代化、发展繁荣生态文化事业,在现代化进程中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为探索解决现代化进程中人类共同面对的环境问题提供中国模式。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麑   刘衍峰  
西方生态现代化理论是建立在资本主义制度之上,以资本增殖为目标的传统生态理论。中国式生态现代化在充分借鉴的基础上克服了西方生态现代化的弊病,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内在融通。中国式生态现代化是立足本国国情,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民至上,以及关注生态与经济、文化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在未来实践指向上,我国可通过生态执政现代化、生态产业体系化、生态治理体系现代化、发展繁荣生态文化事业,在现代化进程中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为探索解决现代化进程中人类共同面对的环境问题提供中国模式。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明皓  
农业强国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根基。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农业强国建设呈现出供给安全、共享富农、功能强化、绿色集约和开放合作的核心内涵指向,形成了融汇物本主义、人本主义和生态主义的综合性农业现代化方案,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农业现代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展示出不同于西方农业现代化的理论开新特质。农业强国建设立足于中国特色政治制度和文化基因等内源性优势,构设了“大安全—大食物—大空间—大福利”的全面性内容贯通体系,并实现了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多元战略的耦合互补,拓展了外围纵深。新发展阶段加快农业强国建设亟待构建多维集成、一体推进、灵活支持和双源保障的政策转化机制,并以此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提供坚实支撑。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张军  石烁  
如何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对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部署要求,已成为地方政府和市场主体关心的重要命题。本文认为,领会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性质定位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立足新时代面临的经济发展质量问题、经济增长标准问题、市场体制定位问题、外部环境约束问题、产业体系支撑问题。阐释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刻内涵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强调产业体系向基础能力的“强”、不惧外部冲击的“韧”和数字产业的“精”不断升级优化。上海落实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实践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打造“产业引领、科创领先、产城融合、科学布局”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上海模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必将为中国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提供基于实体经济增长的充沛动能。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景华   刘展豪   曹振悦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核心任务。文章在阐释中国共同富裕理论内涵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共同富裕评价指标体系对共同富裕发展水平及演进规律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共同富裕稳步推进,其中,物质富裕持续提高、生态环境明显优化、城乡差距逐渐缩小,但精神富足及人的全面发展仍需提升,收入差距仍待缩小;从区域层面来看,四大区域与重大国家战略区域共同富裕均向好发展,但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从演进规律来看,中国共同富裕的持续性较强,长期发展动力充足,存在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论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提供决策依据,为解决人类发展不平衡问题贡献中国方案。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冬冬  顾秀林  崔钰婷  
治理体系现代化是实现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和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关键环节。职业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是一个价值导向调整优先于治理技术革新的过程,职业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实现需要价值引领,而职业教育治理体系本身蕴含着多层价值维度,主要体现在价值目标、价值尺度和价值取向三个层面。推进职业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树立"多元共治、协治、善治"的治理理念愿景,构建和创新治理制度,明确治理主体的职责,建立系统全面的监控评价机制,才能最终实现职业教育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邴薪颖  陈宸  
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对企业管理哲学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超越性和基本特征为企业管理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内涵。企业需要深刻领悟中国式现代化对资本逻辑和对抗性文化的超越,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将企业建设融入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实现企业长足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的共赢;应扎根优秀中华文化的沃土,超越西方二元对立的文化困境,以和合辩证的思维方式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企业管理哲学。企业要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在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杜传忠   王纯   王金杰  
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本文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从经济体制改革、产业结构升级和关键生产要素变迁三个方面,揭示了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逻辑;阐明了新型工业化的新内涵,即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为保障,以数据赋能为动力,以兼顾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为目标的智能工业化;通过分析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征,归纳总结了新型工业化的新特征。最后构建了新型工业化的推进机制:以产业差异化竞争机制和绿色产业长期激励机制为驱动机制,挖掘新型工业化的增长潜力;以多层次人才供给机制和有效衔接的数实融合机制为运行机制,促进新型工业化高质高效运行;以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和政府部门履职评价机制为保障机制,为新型工业化正常有序推进提供有力支撑。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丹  
新时代新征程,精准推进中国式农村现代化是国家繁荣、社会稳定的战略支撑,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之举,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中国式农村现代化是由基础层面物的现代化、核心层面人的现代化以及保障层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成的具有鲜明属“人”性质和文化自觉的系统,其精准推进在目标任务上更加注重质效、在方式方法上凸显创新驱动、在评价标准上侧重融合发展。实现中国式农村现代化的精准推进应基于我国国情农情并遵循农村发展和建设的内在规律,在物的现代化上坚持以绿色发展为前提,精确聚焦现代美好生活多维度需求;在人的现代化上坚持以内源动力激发为核心,靶向发力农民群众现代文明素养提升;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坚持以治理现代化建设为保障,切实促进农村现代化行稳致远。经由中国式农村现代化精准推进三个向度的深入实践,促进农村现代化纵深发展,继而助益于中国式现代化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实现。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董坤   陈硕  
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系统观念这一“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指引推动着中国的现代化探索。对系统观念的坚持,赋予了中国式现代化强烈的系统性特征,这一特征主要表现为发展目标的贯通性、基本特征的统一性、本质要求的体系性、事业布局的协同性。新时代新征程上进一步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更加自觉坚持和运用系统观念观察形势、分析问题、推动工作,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牢牢把握历史主动。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董坤   陈硕  
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系统观念这一“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指引推动着中国的现代化探索。对系统观念的坚持,赋予了中国式现代化强烈的系统性特征,这一特征主要表现为发展目标的贯通性、基本特征的统一性、本质要求的体系性、事业布局的协同性。新时代新征程上进一步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更加自觉坚持和运用系统观念观察形势、分析问题、推动工作,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牢牢把握历史主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向红玲  张宜红  陈昭玖  
[目的]通过系统论、分工深化等理论引导生态农业产业化,探索生产性服务在生态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形成生态经济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生态效益最大化。[方法]文章在梳理生态农业发展脉络的基础上,基于交叉学科视角理清生态农业与乡村振兴、生产性服务等概念内涵及相互关系,并以江西林下生态循环经济产业发展为例,探索生态农业产业化的生产模式、利益联结机制及三产融合实现方式。[结果](1)生态农业产业化需将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相结合,发挥农业多功能性,拓展林下经济、复合经营等多种生态模式;(2)加强农业生产性服务的提供,注重生产性组织培育和支持;(3)建立生态效益补偿机制,践行生态农业认证机制和生态农业绿色清单制度,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理论探索和江西现实依据。[结论]生态农业产业化是乡村生态振兴的必然选择,而生产性服务则是实现生态农业产业化的重要路径之一。
[期刊] 改革  [作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课题组  叶兴庆  程郁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农业农村问题,在谋划国家现代化建设时把农业农村现代化摆在突出位置,注重对实践经验的总结,不断深化对国家现代化建设中农业农村发展规律的认识。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一个动态过程,不同发展阶段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涵特征不尽相同。新发展阶段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涵特征,可以概括为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化、农业生产体系现代化、农业经营体系现代化、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现代化、农村居民思想观念和生活质量现代化、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立足对新发展阶段农业农村现代化内涵特征的认识和把握,构建了一套包括三个层级、34项具体指标的农业农村现代化评价体系,并设定了各指标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和2050年全面建成现代化的目标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