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62)
2023(13326)
2022(10757)
2021(10264)
2020(8195)
2019(18441)
2018(18619)
2017(33417)
2016(19167)
2015(21849)
2014(21633)
2013(19979)
2012(17831)
2011(16252)
2010(16366)
2009(14845)
2008(14257)
2007(12750)
2006(11392)
2005(10552)
作者
(48471)
(40282)
(39865)
(38543)
(25374)
(19043)
(18278)
(15529)
(15488)
(14279)
(13670)
(13460)
(12774)
(12628)
(12550)
(12500)
(12076)
(11848)
(11817)
(11398)
(10308)
(9835)
(9599)
(9232)
(9028)
(8972)
(8941)
(8928)
(7957)
(7924)
学科
(70431)
经济(70358)
管理(42950)
(38951)
中国(30616)
(28240)
企业(28240)
方法(25565)
(22550)
数学(22537)
数学方法(22321)
教育(22216)
地方(16144)
业经(15979)
(15306)
贸易(15293)
农业(14992)
(14944)
理论(14237)
(13856)
(13520)
(12864)
(12748)
教学(11509)
(11011)
银行(10999)
(10726)
金融(10724)
(10659)
发展(10519)
机构
大学(254295)
学院(249871)
(101934)
经济(99828)
研究(91273)
管理(85169)
理学(72628)
理学院(71681)
管理学(70257)
管理学院(69770)
中国(65308)
(55601)
科学(52324)
(45096)
(44683)
(44526)
师范(44244)
研究所(40722)
中心(39677)
(37659)
北京(36217)
教育(36071)
师范大学(35888)
财经(35870)
(34669)
经济学(33234)
(32991)
(32871)
业大(31060)
(30198)
基金
项目(163084)
研究(130644)
科学(130572)
基金(115069)
(98732)
国家(97839)
科学基金(83331)
社会(82491)
社会科(78032)
社会科学(78015)
教育(67442)
(63536)
基金项目(59080)
编号(55836)
(55409)
自然(48663)
成果(48662)
自然科(47605)
自然科学(47594)
自然科学基金(46716)
资助(46288)
课题(42136)
重点(38576)
(38141)
(37864)
(35493)
(34290)
国家社会(34128)
教育部(33784)
(33594)
期刊
(113285)
经济(113285)
研究(86719)
教育(63909)
中国(63430)
学报(33382)
(32947)
(32923)
科学(32265)
管理(32073)
大学(27340)
技术(25020)
农业(23342)
学学(23302)
(21243)
金融(21243)
经济研究(20003)
业经(18389)
财经(18042)
职业(16900)
(15857)
图书(15209)
问题(14572)
(13781)
(13526)
(13287)
论坛(13287)
世界(12619)
国际(12290)
(11667)
共检索到3901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向兵  曲霞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以劳动逻辑取代资本逻辑、让社会围绕劳动这个太阳旋转的现代化理想,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在劳动中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价值追求。高校劳动教育要把握好思想性、社会性、实践性、贯通性,担当好全面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使命。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岩  李新纲  齐文彬  
工匠精神视域下应用型高校开展劳动教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客观要求,全面加强并扎实开展劳动教育势在必行。劳动教育是工匠精神培育的逻辑起点。目前,应用型高校对劳动教育和培育工匠精神重视不够,应用型高校劳动教育的功能与价值未得到充分彰显。鉴于此,应用型高校应重视劳动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作用,理顺劳动教育的时空逻辑,完善劳动教育体系,加强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打造以崇尚"工匠精神"为内核的校园文化,构建多方协同的劳动教育支持系统。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杜萍  
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背景下,加速环境审计数字化转型是契合新时代环境审计创新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在探讨环境审计现存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环境审计模式构建的必要性,创新构建中国式现代化驱动下的环境审计模式,并就事前审计、审计执行、审计终结三大流程展开应用解读。最后,提出建立环境审计与资源执法监督协同配合机制、防控审计数据舞弊风险、提升审计人员数字实力及素养相关建议,助力环境审计组织协同、流程协同及人员协同,以期为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环境审计创新变革提供参考借鉴。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扩建   唐璐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和本质要求。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中的生态审计是保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不可或缺的独立经济监督或控制工具。通过对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人与自然关系的再审视,发现生态审计蕴含的价值观念是以绿色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从整体的、系统的思维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因此,应充分发挥生态审计预防、揭示、抵御的“免疫系统”功能,开展各项与生态治理相关的审计工作,督促各级政府部门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推动经济发展,寻求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点,实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生态基础,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在正确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实现。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侯祥鹏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正确处理好的一系列重大关系之一。中国式现代化既要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效率,又要更有效地维护社会公平,更好实现效率与公平相兼顾、相促进、相统一。这就要求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实现效率与公平的协调均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确保了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能够实现效率与公平的兼顾,而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等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也对效率与公平提出了内在要求。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要坚持党的领导,做到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有机结合,实现效率与公平相统一。在具体实现路径上,要以效率提升不断做大“蛋糕”,以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公平的物质基础;要以促进公平不断分好“蛋糕”,以完善的分配制度激活效率的动力;要以数字赋能,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数字化驱动生产生活和治理方式变革,促进效率与公平统一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让广大人民参与其中、分享成果,实现共同富裕。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傅守祥   邵叶敏  
中国式现代化重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从高质量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角度看,当代文艺实践在放手发展文艺产业、传媒企业与坚守审美精神、价值底线之间产生了创作业余化、审美茧房化、发展失衡化等现象。针对文艺生产领域出现的技术主义、消费主义等倾向,亟需我们以经典文艺的诗性正义和丰富、深邃的审美引导来促进文艺的健康发展。同时,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科技,特别是迭代发展的数字媒介技术,灵活多样地传承中华美学精神、融通全球文明涵养、重塑文艺教化功能,形成国家宏观调控、市场制度管控、民众素养提升等多层面互补共享的“文化治理”格局。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算法技术应用与资本深度介入对文艺生态产生的深刻影响,重视价值引导,逐步完善治理制度。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孙培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山东省博兴县财政局深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以政领财、以财辅政,牢记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推动各项财政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财政支撑,先后被授予“全国财政系统法治财政建设示范点建设单位”“山东省财政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勇毅前行,切实推动党的二十大作出的战略部署在基层财政落地生根。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庆庆   仝宣文   李志军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坚定“前途广阔、大有可为”的前景,构建“教随产出、产教同行”的生态,提升“一技之长,能动天下”的地位。同时,坚持特色引领、服务发展、质量为首、瞄准前沿的实践理路。为此,亟须基于人才培育、专业群建设、产教融通、师资优化等重点方面,创新性地建构在体系架构上“三方”协同、在人才培养上“四型”合一、在服务场域上“四维”联通、在创新发展上“五链”衔接的模式,形成职业教育革新的生态格局,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周娜  仇志伟  胡俊苗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促进人全面发展这一教育终极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从教劳结合角度分析青少年的劳动教育问题,对目前劳动教育中存在的理念认知偏差、教育实践浅显化、脑力及体力劳动相分离等现象进行探讨,提出构建完善的家、校、政府劳动教育协同体系、科学设计不同学段青少年的劳动教育形式和内容等路径,以期最终达到教劳结合思想在我国青少年劳动教育教学中的贯彻落实。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周娜  仇志伟  胡俊苗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促进人全面发展这一教育终极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从教劳结合角度分析青少年的劳动教育问题,对目前劳动教育中存在的理念认知偏差、教育实践浅显化、脑力及体力劳动相分离等现象进行探讨,提出构建完善的家、校、政府劳动教育协同体系、科学设计不同学段青少年的劳动教育形式和内容等路径,以期最终达到教劳结合思想在我国青少年劳动教育教学中的贯彻落实。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新仓  周文利  
乡村社会治理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探究高校服务乡村社会治理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乡村社会治理具有有效化解乡村利益矛盾和乡村利益冲突、提高制度整合力与精细化治理、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与追求的社会功能。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社会治理存在生态环境恶化、人才短缺、村民基本权利未落实等问题,提出以高校服务乡村社会治理为视角,科学谋划乡村社会治理发展、满足民众社会需求、合理规避乡村治理困境以及提升乡村社会治理能力,建立完善的乡村社会治理体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樊杰  李思思  郭锐  
中国地理学,特别是中国人文与经济地理学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学科发展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使命。立足于地理学的学科定位和发展走向,着眼于经济地理学面向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是正确理解和建构中国经济地理学自主知识创新体系的重要前提。首先,在讨论地理学发展战略、阐释地理过程和地理格局研究重点应从模拟和预判走向调控的基础上,文章认为:我国未来国土空间体系优化调控应成为地理学前沿命题。进而重点讨论了人文与经济地理学未来发展的5个创新方向,包括综合人文地理学将成为一个新的分支学科;人文地理学科中人口地理学的回归和振兴;做大做强政治、社会、文化地理学;重大生产力布局原理研究;国土空间体系优化的辅助决策方法论。中国地理学战略研究、国际代表性杂志和美国战略的主题词的比较表明:我国同美国战略的提法基本一致;美国战略研究同现实中国际发展前沿不相同;我国具有鲜明的研究特色且与目前现实发展的国际前沿有明显的差异性,创新地理学、人文与经济地理学自主知识具有现实基础和客观需求。其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使命任务与人文地理学发展规律在科学内涵、建设任务、发展路径和发展目标上高度契合。在科学内涵上,中国式现代化所强调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科学内涵同地理学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内涵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在建设任务上,党的二十大报告“战略”与“布局”热词与地理学的学科发展前沿和重点方向高度匹配;在发展路径上,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系统观念”与地理学研究和决策相结合、与地理学综合性和区域性的学科特点相契合;在发展目标上,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需要解决的国家需求和关键问题与地理学发展的学科前沿和自主创新的目标高度统一。最后,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为例讨论了经济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者的使命担当,包括认识区域协调发展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意义的重要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是创新和健全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形成完整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体系;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优化国土空间体系的难点是如何促进我国重点生态功能区充分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钟斌   谢爱磊  
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现代化是基于国情和职业教育发展规律,以培养类型定位下高质量教师队伍为目标、以教师的现代化为核心,进而促进教师全面发展的过程。该现代化过程涵盖了教师队伍建设理念、专业素养、培养培训体系以及教师管理等多个方面,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成为世界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中国方案”。然而,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现代化在实现建设理念、夯实专业基础、完善培养培训体系以及制度供给方面存在羁绊。为此,未来需要加强对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现代化的理论研究,强化国际合作,创新培养培训模式,并提升制度供给水平,以推动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秦祖泽  黄俊伟  吴敏  罗小丽  
在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我国应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推进职业教育类型化发展。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是缓解人才培养结构与社会需求脱节的价值诉求,亦是顺应党和国家战略布局的必然途径。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亟需助推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纵向贯通、系统推进“三教”改革联动、聚力引导产教深度融合,为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提供创新遵循。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应畅通多层次职业教育融通渠道,架构类型定位“立交桥”;加速推动职业院校“三教”改革,点燃类型化发展“动力擎”;引导校企共建现代产业学院,铺就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平  
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关键之举,是优化同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教育结构的应有之义。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要实现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主动增强适应性,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强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支撑力。因此,在人才培养维度,必须坚持优才供给构建职业本科标准范式;在产教融合维度,坚持路径创新推动形成校企深度合作模式;在应用科研维度,坚持应用导向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在社会服务维度,坚持精准嵌合助力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在国际合作维度,要在更高层次上推动构建人类技能共同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