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323)
2023(16106)
2022(13134)
2021(12566)
2020(10127)
2019(22978)
2018(22778)
2017(41322)
2016(23032)
2015(25976)
2014(25585)
2013(23787)
2012(21373)
2011(19504)
2010(19864)
2009(18013)
2008(17312)
2007(15337)
2006(13441)
2005(12388)
作者
(59609)
(49418)
(49247)
(47042)
(31423)
(23606)
(22352)
(19066)
(19017)
(17491)
(16727)
(16654)
(15770)
(15599)
(15510)
(15095)
(14791)
(14458)
(14369)
(14019)
(12532)
(11959)
(11876)
(11377)
(11105)
(11024)
(11006)
(10937)
(9764)
(9761)
学科
(89250)
经济(89167)
管理(61003)
(57268)
(47139)
企业(47139)
方法(36865)
中国(33573)
数学(32345)
数学方法(31712)
(24826)
教育(22936)
业经(20723)
技术(20397)
地方(19045)
理论(18707)
(17814)
(17422)
(17058)
贸易(17041)
(16606)
农业(16335)
(16232)
(14362)
银行(14350)
(14260)
(13880)
(13720)
金融(13718)
教学(13205)
机构
大学(306882)
学院(305871)
(124297)
经济(121746)
管理(112589)
研究(107419)
理学(96819)
理学院(95643)
管理学(93634)
管理学院(93027)
中国(78630)
(66588)
科学(62448)
(54583)
(52049)
(49907)
师范(49556)
中心(47731)
研究所(47381)
(46109)
财经(43315)
北京(43102)
(41106)
师范大学(40260)
(39611)
(39127)
经济学(39105)
教育(38870)
业大(38671)
(37080)
基金
项目(203046)
科学(163914)
研究(158538)
基金(145390)
(125269)
国家(124165)
科学基金(107418)
社会(100820)
社会科(95516)
社会科学(95499)
教育(80474)
(80316)
基金项目(74726)
(69209)
编号(66015)
自然(65362)
自然科(63999)
自然科学(63987)
自然科学基金(62830)
资助(58618)
成果(55051)
课题(49442)
重点(47608)
(46669)
(46593)
(45947)
创新(42811)
国家社会(41781)
教育部(41196)
(40823)
期刊
(136117)
经济(136117)
研究(100276)
中国(73377)
教育(68306)
管理(45281)
科学(40641)
(40372)
学报(39990)
(38245)
技术(34442)
大学(32528)
学学(28802)
农业(26921)
(26288)
金融(26288)
经济研究(23641)
业经(22141)
财经(21408)
职业(20239)
(18730)
问题(16968)
(16383)
论坛(16383)
(16201)
图书(15796)
(15415)
技术经济(15293)
统计(15106)
科技(14738)
共检索到4696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庆庆   仝宣文   李志军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坚定“前途广阔、大有可为”的前景,构建“教随产出、产教同行”的生态,提升“一技之长,能动天下”的地位。同时,坚持特色引领、服务发展、质量为首、瞄准前沿的实践理路。为此,亟须基于人才培育、专业群建设、产教融通、师资优化等重点方面,创新性地建构在体系架构上“三方”协同、在人才培养上“四型”合一、在服务场域上“四维”联通、在创新发展上“五链”衔接的模式,形成职业教育革新的生态格局,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阳  
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是与世界共建共享的时代战略,是职业教育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已然形成过往百年的叙事基调,彰显了百年中国基于历史、制度和文化三重逻辑共同形塑的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逻辑理路。加速职业教育规模与质量的内在统一、健全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整体推进职业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全面推进技能型社会建设共同构成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改革的实践向度,共同体现职业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民生”与“国家”的高度。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钟斌   谢爱磊  
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现代化是基于国情和职业教育发展规律,以培养类型定位下高质量教师队伍为目标、以教师的现代化为核心,进而促进教师全面发展的过程。该现代化过程涵盖了教师队伍建设理念、专业素养、培养培训体系以及教师管理等多个方面,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成为世界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中国方案”。然而,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现代化在实现建设理念、夯实专业基础、完善培养培训体系以及制度供给方面存在羁绊。为此,未来需要加强对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现代化的理论研究,强化国际合作,创新培养培训模式,并提升制度供给水平,以推动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旭刚  
职业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内生力量,认识和把握其核心内涵、基本特征和实践路径,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前提条件。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为根本要求、以人民为中心为价值旨归、以构建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为核心主题、以走中国特色世界水平发展道路为发展路径、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是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科学内涵;规模化、普惠性、适应性、可持续性、包容性是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鲜明特征。以加强党对职业教育的全面领导为根本,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为切入点,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以深化职业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创新为动力,破除制约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障碍;以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引领,提升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国际话语权是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实践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徐承萍  赵蒙成  
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命题对包括职业教育在内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指引性和规定性,要全面建设现代化的职业教育,必然要加快推进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职业教育必须强化中国特色、类型教育特色,体现实践进程的方向性与过程性。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必须坚守价值追求,围绕职业教育吸引力不足和竞争力不强两大关键问题,着力于重塑职业教育形象提升社会美誉度,以良法善治消除职业教育系统性歧视,优化学制以打破阻碍学生持续发展的藩篱,以体制机制创新深化企业办学主体身份认同,让更多的大国工匠成为职教良师,全面赋能高质量现代职教体系建设。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傅守祥   邵叶敏  
中国式现代化重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从高质量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角度看,当代文艺实践在放手发展文艺产业、传媒企业与坚守审美精神、价值底线之间产生了创作业余化、审美茧房化、发展失衡化等现象。针对文艺生产领域出现的技术主义、消费主义等倾向,亟需我们以经典文艺的诗性正义和丰富、深邃的审美引导来促进文艺的健康发展。同时,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科技,特别是迭代发展的数字媒介技术,灵活多样地传承中华美学精神、融通全球文明涵养、重塑文艺教化功能,形成国家宏观调控、市场制度管控、民众素养提升等多层面互补共享的“文化治理”格局。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算法技术应用与资本深度介入对文艺生态产生的深刻影响,重视价值引导,逐步完善治理制度。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杜萍  
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背景下,加速环境审计数字化转型是契合新时代环境审计创新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在探讨环境审计现存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环境审计模式构建的必要性,创新构建中国式现代化驱动下的环境审计模式,并就事前审计、审计执行、审计终结三大流程展开应用解读。最后,提出建立环境审计与资源执法监督协同配合机制、防控审计数据舞弊风险、提升审计人员数字实力及素养相关建议,助力环境审计组织协同、流程协同及人员协同,以期为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环境审计创新变革提供参考借鉴。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晨倩   岳吉瑞   李培繁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具有助力脱贫攻坚,促进共同富裕;推动技术升级,赋能产业兴旺;激活乡风文明,推进乡村治理;丰富职教内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价值意义。基于破解现实困境的逻辑起点,解决“三农”问题的逻辑主线和提供多方保障的逻辑支点,构建起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逻辑框架,并以“嵌入理论”为着力点,从价值嵌入、资源嵌入和关系嵌入三个方面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具体举措。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秦祖泽  黄俊伟  吴敏  罗小丽  
在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我国应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推进职业教育类型化发展。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是缓解人才培养结构与社会需求脱节的价值诉求,亦是顺应党和国家战略布局的必然途径。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亟需助推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纵向贯通、系统推进“三教”改革联动、聚力引导产教深度融合,为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提供创新遵循。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应畅通多层次职业教育融通渠道,架构类型定位“立交桥”;加速推动职业院校“三教”改革,点燃类型化发展“动力擎”;引导校企共建现代产业学院,铺就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唐瑗彬   刘珊杉   陈小丹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要要求,职业教育公平的推进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职业教育公平具有在教育起点上保障入学机会与受教育权平等,在过程上不断优化区域教师资源配置,在结果上构建完备的终身教育体系的价值属性。但在推进过程中,仍面临经费投入存在省际差异,职教师资队伍规模存在层次差异,职教价值激发不足等现实困境。因此,提出持续推进职业教育提质增效,保障教育起点公平;多措并举优化师资配置,促进教育过程公平;全面推进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实现教育结果公平的实践路径,同时为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提供思路。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郑清松   王波  
在全面推进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学徒制有助于加速职业教育提质增效,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输送一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从理论逻辑来看,推进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是特色学徒制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指向,特色学徒制高质量发展是推进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视域下特色学徒制高质量发展在政策制定、校企合作、常态治理、要素共享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多层次政策体系尚未完善,政策执行效果有待提升;企业参与积极性相对不足“,校热企冷”现象亟待破除;多元协同治理框架不健全,参与主体缺位现象突出;校企资源要素流动不畅,优质资源整合力度较弱。基于此,应完善政策保障机制,推动部门联动;建立长效激励机制,激发企业内生动力;构建多元治理框架,完善特色学徒制治理模式;畅通校企资源双向流动渠道,促进优质资源互联互通。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幺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和进程中推进共同富裕,关键在于把握共同富裕的理论根基和实践路径。新时代共同富裕的理论根基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共产党人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继续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下推进共同富裕要做到:一是在党的领导下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体系;二是要不断夯实群众基础,践行群众路线;三是打造高质量发展体系。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叶坦  
“中国式现代化”成为二十大以来的热门关键词,各种媒体刊载、学术会议研讨、课题立项考察、论作著书面世等等,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但是,考察中国式现代化,只驻足于其本身是不够的,还要特别注重两个维度——传承与发展。从“历史连续性”视域出发探究其萌芽、发端、发展的史实溯源,及其源远流长的演进走向,关注其实践内涵与理论表述的积淀与变迁。与此同时,注重其实践和理论伴随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不断丰富、升华和发展、创新。在当今新型工业化浪潮中,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不断丰富,其理论创新与时俱进,但其基本特征没有改变,而是融入了新的时代因素。因此,有必要深入探析其发展进程中的“变”与“不变”,这些中国式现代化考察的新视域,有利于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现代化知识体系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忠跃  许云珍  欧阳河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亟须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从效法西方回归到中国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双重属性决定了模式建构既要讲科学,又要讲政治。西方文明孕育了“能力本位”理念,中华文明孕育了“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理念。以中华文明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为思想来源和理论依据,以新时代国家教育方针为法律依据,基于教育的根本任务和根本问题的内在逻辑,初步归纳建构了以职业劳动教育为特色的“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学劳结合、服务国民”的中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立德树人”明确了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五育并举、学劳结合、服务国民”明确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学劳结合、服务国民”是中国人才培养模式的共性,以“职业劳动教育”为特色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类型特征。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刘大志  
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特征,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进程中具有重要的核心和基础地位。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需要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刻理解人口规模巨大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与特征。在巨大的人口规模之下,我国既存在着人口数量与市场规模所带来优势与机遇,也面临着人口结构与发展质量所存在的风险与挑战。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应以人的现代化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现代化建设实践与人的发展需求充分结合,通过引导生育权回归自主,优化教育、养老等公共资源供给,满足老龄人群多层次需求、畅通人的城镇化发展之路,走出一条适合我国人口规模与结构特点的现代化发展之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