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85)
- 2023(12052)
- 2022(9926)
- 2021(9196)
- 2020(7543)
- 2019(16870)
- 2018(16781)
- 2017(31771)
- 2016(16909)
- 2015(19128)
- 2014(18792)
- 2013(18023)
- 2012(15950)
- 2011(14489)
- 2010(14344)
- 2009(13376)
- 2008(12921)
- 2007(11123)
- 2006(9874)
- 2005(9100)
- 学科
- 济(75158)
- 经济(75081)
- 管理(45578)
- 业(42575)
- 企(33382)
- 企业(33382)
- 方法(29146)
- 数学(25693)
- 数学方法(25507)
- 中国(24750)
- 农(21118)
- 地方(17152)
- 业经(16980)
- 贸(15770)
- 贸易(15760)
- 财(15394)
- 易(15331)
- 农业(13848)
- 制(13730)
- 学(12761)
- 银(11523)
- 银行(11508)
- 环境(11425)
- 发(11341)
- 融(11219)
- 金融(11217)
- 行(11123)
- 理论(10813)
- 体(10170)
- 和(10098)
- 机构
- 学院(235204)
- 大学(233219)
- 济(103456)
- 经济(101620)
- 管理(87023)
- 研究(83232)
- 理学(75049)
- 理学院(74167)
- 管理学(72925)
- 管理学院(72510)
- 中国(64146)
- 京(49389)
- 科学(48595)
- 财(44850)
- 所(41051)
- 研究所(37496)
- 中心(36641)
- 财经(36279)
- 农(34671)
- 经济学(33451)
- 江(33325)
- 经(33209)
- 范(32273)
- 师范(32014)
- 北京(31343)
- 业大(30632)
- 院(30157)
- 经济学院(30106)
- 农业(27068)
- 州(26967)
- 基金
- 项目(157948)
- 科学(126450)
- 研究(118909)
- 基金(115766)
- 家(100660)
- 国家(99904)
- 科学基金(85823)
- 社会(78720)
- 社会科(74738)
- 社会科学(74720)
- 基金项目(60450)
- 省(60278)
- 教育(55025)
- 自然(52338)
- 划(51228)
- 自然科(51213)
- 自然科学(51200)
- 自然科学基金(50298)
- 编号(47806)
- 资助(46544)
- 成果(38462)
- 重点(36407)
- 发(36070)
- 部(35789)
- 课题(33741)
- 国家社会(33692)
- 创(33505)
- 创新(31483)
- 教育部(31111)
- 中国(30698)
- 期刊
- 济(114309)
- 经济(114309)
- 研究(71826)
- 中国(48146)
- 管理(33273)
- 科学(33179)
- 学报(32882)
- 农(32853)
- 财(32836)
- 教育(29183)
- 大学(25531)
- 学学(23781)
- 农业(23133)
- 融(21096)
- 金融(21096)
- 技术(20707)
- 经济研究(20582)
- 业经(19123)
- 财经(18243)
- 经(15941)
- 问题(14974)
- 贸(14063)
- 业(13337)
- 世界(12789)
- 国际(12438)
- 商业(11463)
- 技术经济(10904)
- 资源(10744)
- 现代(10430)
- 坛(10367)
共检索到3496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侯祥鹏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正确处理好的一系列重大关系之一。中国式现代化既要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效率,又要更有效地维护社会公平,更好实现效率与公平相兼顾、相促进、相统一。这就要求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实现效率与公平的协调均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确保了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能够实现效率与公平的兼顾,而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等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也对效率与公平提出了内在要求。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要坚持党的领导,做到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有机结合,实现效率与公平相统一。在具体实现路径上,要以效率提升不断做大“蛋糕”,以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公平的物质基础;要以促进公平不断分好“蛋糕”,以完善的分配制度激活效率的动力;要以数字赋能,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数字化驱动生产生活和治理方式变革,促进效率与公平统一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让广大人民参与其中、分享成果,实现共同富裕。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杜萍
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背景下,加速环境审计数字化转型是契合新时代环境审计创新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在探讨环境审计现存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环境审计模式构建的必要性,创新构建中国式现代化驱动下的环境审计模式,并就事前审计、审计执行、审计终结三大流程展开应用解读。最后,提出建立环境审计与资源执法监督协同配合机制、防控审计数据舞弊风险、提升审计人员数字实力及素养相关建议,助力环境审计组织协同、流程协同及人员协同,以期为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环境审计创新变革提供参考借鉴。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扩建 唐璐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和本质要求。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中的生态审计是保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不可或缺的独立经济监督或控制工具。通过对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人与自然关系的再审视,发现生态审计蕴含的价值观念是以绿色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从整体的、系统的思维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因此,应充分发挥生态审计预防、揭示、抵御的“免疫系统”功能,开展各项与生态治理相关的审计工作,督促各级政府部门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推动经济发展,寻求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点,实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生态基础,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在正确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实现。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傅守祥 邵叶敏
中国式现代化重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从高质量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角度看,当代文艺实践在放手发展文艺产业、传媒企业与坚守审美精神、价值底线之间产生了创作业余化、审美茧房化、发展失衡化等现象。针对文艺生产领域出现的技术主义、消费主义等倾向,亟需我们以经典文艺的诗性正义和丰富、深邃的审美引导来促进文艺的健康发展。同时,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科技,特别是迭代发展的数字媒介技术,灵活多样地传承中华美学精神、融通全球文明涵养、重塑文艺教化功能,形成国家宏观调控、市场制度管控、民众素养提升等多层面互补共享的“文化治理”格局。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算法技术应用与资本深度介入对文艺生态产生的深刻影响,重视价值引导,逐步完善治理制度。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唐瑗彬 刘珊杉 陈小丹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要要求,职业教育公平的推进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职业教育公平具有在教育起点上保障入学机会与受教育权平等,在过程上不断优化区域教师资源配置,在结果上构建完备的终身教育体系的价值属性。但在推进过程中,仍面临经费投入存在省际差异,职教师资队伍规模存在层次差异,职教价值激发不足等现实困境。因此,提出持续推进职业教育提质增效,保障教育起点公平;多措并举优化师资配置,促进教育过程公平;全面推进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实现教育结果公平的实践路径,同时为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提供思路。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教育公平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赵光辉
深入分析了中国式现代化与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逻辑关联,指出交通运输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发展的基础,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但在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各地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水平差距明显,缺乏有效鼓励与吸引交通专业人才的长效意识,尚未形成政府主导、较高市场化的数智交通创新路径等。基于以上问题,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统筹策略,包括:以构建高质量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基调夯实交通运输;以人才现代化为抓手壮大交通运输;以数字驱动引领交通运输发展;全面提升交通运输服务“走出去”的能力。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向兵 曲霞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以劳动逻辑取代资本逻辑、让社会围绕劳动这个太阳旋转的现代化理想,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在劳动中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价值追求。高校劳动教育要把握好思想性、社会性、实践性、贯通性,担当好全面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使命。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胡菲菲
中国式现代化赋予政府环境责任审计全新思路,为国家环境审计工作实现智能化提供重要指引。本文立足中国式现代化视域,探讨智能化技术嵌入下政府环境责任审计体系建设思路、逻辑、内容,以进一步明确政府环境责任审计体系运行流程。在此基础上,提出规范环境责任审计流程、加速体系落地实施,完善环境责任审计制度部署、夯实体系运行基础,挖掘智能化技术应用深度、提升体系全覆盖能力的实施路径,助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政府环境责任审计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晓哲 苗青
共同富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来矢志不渝的价值追求。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使共同富裕有了更加全面、丰富的新内涵。从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探析共同富裕的理论渊源、历史演进及实践路径,对于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更好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拓展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共同富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宁
中国式现代化必然要求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城乡融合发展方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说,城乡融合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动力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则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方向指引。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城乡融合发展内涵更加丰富、目标追求更为多元,既要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点和人民至上基本理念,又要切实服务农业农村发展、提高农民获得感与幸福感。立足系统理论视角,应实现目标定位上的整体性与辩证性统一,方法运用上的统筹性与创新性统一,动态过程上的层次性与开放性统一,成效导向上的人民性与协调性辩证统一,这就要求加快稳健系统模式构建、整合优化机制构建和聚合创新机制构建。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学林 罗晨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顺应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其文明指向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有着本质区别,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对以资本为中心、全面协调发展对极端片面、和平发展对掠夺霸权的超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具有深厚的文明蕴涵,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完成了对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文明的历史性继承与时代性发展,实现了现代文明的积淀与跃迁,用实际行动和实践成果为发展中国家和后发国家提供了现代化路径选择。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坚持个体与整体的辩证统一,将自身命运与世界命运相融合,主张各文明间的平等交流与对话,推动了世界不同文明间的共生发展,破除了西方宣扬的“文明冲突论”,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形成清扫了思想迷雾,为人类文明新形态构建贡献了中国方案,创造了人类文明发展新路径,推动着人类文明新形态向前发展,促进人类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文明逻辑 文明形态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学林 罗晨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顺应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其文明指向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有着本质区别,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对以资本为中心、全面协调发展对极端片面、和平发展对掠夺霸权的超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具有深厚的文明蕴涵,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完成了对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文明的历史性继承与时代性发展,实现了现代文明的积淀与跃迁,用实际行动和实践成果为发展中国家和后发国家提供了现代化路径选择。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坚持个体与整体的辩证统一,将自身命运与世界命运相融合,主张各文明间的平等交流与对话,推动了世界不同文明间的共生发展,破除了西方宣扬的“文明冲突论”,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形成清扫了思想迷雾,为人类文明新形态构建贡献了中国方案,创造了人类文明发展新路径,推动着人类文明新形态向前发展,促进人类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文明逻辑 文明形态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幺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和进程中推进共同富裕,关键在于把握共同富裕的理论根基和实践路径。新时代共同富裕的理论根基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共产党人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继续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下推进共同富裕要做到:一是在党的领导下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体系;二是要不断夯实群众基础,践行群众路线;三是打造高质量发展体系。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陈前
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了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开启了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篇章,并立足国家发展战略需要突出强调了青年工作的重要性。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正是基于这一新历史方位下的人才培养目标。新时代青年有着挺膺担当的使命召唤,是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实践主体和先锋力量。文章进一步聚焦培养时代新人和中国式现代化之间的互动逻辑,从理论、价值、实践三个向度探析,有助于回应青年发展的时代主题,推进时代新人培育的系统性工程。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 时代新人 青年发展 培养路径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苏丽娟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绿色化、低碳化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在此背景下,中国式现代化赋予碳排放权交易会计全新定位,成为碳排放权交易会计主体稳定健康发展的根本方向。本文立足“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环境治理高度,探讨碳排放权交易会计体系构建的内涵逻辑,并基于我国会计改革发展的实践经验,探索构建适合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所需的碳排放权交易会计体系。据此,从技术支撑、精准育才、经费保障层面明确了碳排放权交易会计体系实施的路径,希冀增强碳排放权交易会计业务处理效能,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