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600)
2023(19060)
2022(15721)
2021(14570)
2020(11979)
2019(26954)
2018(26640)
2017(51356)
2016(27712)
2015(30903)
2014(30531)
2013(30088)
2012(27171)
2011(24392)
2010(24580)
2009(23143)
2008(22889)
2007(20509)
2006(18224)
2005(16639)
作者
(77076)
(64691)
(64283)
(61133)
(40879)
(30717)
(29061)
(24966)
(24392)
(22973)
(22141)
(21520)
(20626)
(20483)
(20140)
(19774)
(18936)
(18839)
(18816)
(18413)
(16145)
(15960)
(15554)
(14708)
(14517)
(14441)
(14407)
(14380)
(13114)
(12768)
学科
(119514)
经济(119366)
(100498)
管理(84953)
(81234)
企业(81234)
(49120)
方法(48010)
数学(39004)
数学方法(38638)
中国(35415)
业经(35140)
(33499)
农业(32685)
(25715)
地方(24454)
(23218)
贸易(23202)
(22635)
(21861)
财务(21800)
财务管理(21770)
技术(21013)
企业财务(20615)
(19967)
理论(19330)
(19216)
银行(19190)
(19061)
(18802)
机构
学院(392608)
大学(385013)
(170768)
经济(167529)
管理(151488)
研究(132354)
理学(129890)
理学院(128545)
管理学(126677)
管理学院(125942)
中国(105994)
(80279)
科学(78005)
(77798)
(73974)
(66433)
财经(61456)
中心(60884)
研究所(59976)
(59972)
业大(57487)
农业(56870)
(56027)
经济学(53015)
北京(50234)
(49424)
师范(48978)
经济学院(47930)
(47577)
(46981)
基金
项目(257434)
科学(205023)
研究(191869)
基金(188436)
(163904)
国家(162440)
科学基金(140255)
社会(126206)
社会科(119509)
社会科学(119476)
(100673)
基金项目(98579)
自然(87255)
教育(86737)
自然科(85340)
自然科学(85321)
自然科学基金(83860)
(83295)
编号(78008)
资助(75823)
成果(62827)
重点(57765)
(57613)
(57333)
(55781)
国家社会(53387)
课题(53052)
创新(51636)
(49796)
教育部(49586)
期刊
(196190)
经济(196190)
研究(115853)
中国(80724)
(73372)
(61241)
管理(58747)
学报(57219)
科学(55610)
农业(49700)
大学(44631)
学学(42117)
(41071)
金融(41071)
教育(39685)
业经(36097)
技术(35248)
经济研究(31549)
财经(30743)
(27558)
(26688)
问题(25950)
(20922)
世界(20909)
技术经济(20702)
(18902)
商业(18491)
现代(18447)
国际(18187)
图书(17839)
共检索到5970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永乐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以改善农业生产过程、创新农业生产模式和拓展农业发展路径为目的,可以中间投入改善实现先进要素资源在农业产业链的充分嵌入,以生产性服务供给解决农业劳动力供给短缺、老龄化等问题,以多元化信息资源覆盖农业生产全过程加速农业供给侧改革,以开放状态和动态创新趋势加速农业生产、发展模式转型升级等实现农民增收。这就意味着,充分发挥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于农户的增收效应,应以市场为导向提升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引领效应,以共享社会资源加速培育农村多元服务主体,以差异化策略方案务实提高农业生产服务水平,并积极改善农业发展的宏观环境并有序协调各方主体职能。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陈宏伟  穆月英  
我国农业经营的基本格局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近年来在地域生产集中度高的地区,农业专业化服务组织不断发展。基于专业化分工理论,利用环渤海设施蔬菜主产区的调研数据,运用内生转换模型,分析农业生产性服务对设施蔬菜种植户收入的影响,探讨其增收效应。结果表明,农业生产性服务的总体使用比例不高,其中农户使用劳务服务、农机服务和技术服务分别仅有53.79%、39.90%和37.12%。受教育程度越高、种植规模越大、服务信息渠道数量越多将会提升农户使用生产性服务的概率,年龄越大、风险厌恶、家庭劳动力数量越多则有抑制作用;种植规模越大、有本地蔬菜品牌的农户,使用劳务、农机或技术服务的增收效果越好,受教育程度越高对使用技术服务农户增收效应越明显,年龄越大不利于劳务服务使用农户的收入提高。研究表明,农户使用农机服务带来的收入提升效果最好,其次是技术服务和劳务服务。因此,提出完善农业生产性服务供给体系、拓展农户生产性服务信息获取渠道和做大做强本地农产品品牌等政策建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芦千文  姜长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和体系恢复建设,经营性农业生产性服务萌发和自发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末期,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开启体制机制改革,服务职能逐渐推向市场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期到末期,农业公共服务机构改革继续深入,经营性服务主体多元化发展提速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期到2008年,健全公益性农业生产性服务体系,发展经营性农业生产性服务产业体系阶段;2008年以来,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在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中的重要性迅速凸显,日益成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的突出亮点。在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过程中,需求扩张是主要...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郝爱民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我国城镇化有积极的影响,且存在着显著的门槛效应。运用Hansen的门限回归思想,设计门限回归模型,并将2005—2013年我国31省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指标的面板数据作为门限变量值。测算结果表明:当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到一定水平,使其发展指标跨过某个门限值时,地区城镇化率增速水平显著提高。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梁银锋  陈雯婷  谭晶荣  
本文首先基于世界投入产出表,对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进行对比分析。之后,针对中国各地区的农业生产性服务水平进行比较分析。最后,重点挖掘了全球化对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效应。本文的主要结论有:中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投入率要明显低于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国各地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平衡,结构也存在较大差异;农产品出口贸易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外商投资对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显著为正,而农产品进口贸易的影响不显著;全球化对我国中、东部地区的影响要明显高于西部地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耀中  江茜  
本文基于垄断竞争模型分析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农业现代化效率的内在机理,采用2003-2012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非导向的VRS SBM超效率模型测度农业现代化效率,实证检验不同地区间生产性服务业与农业现代化效率的内生关系。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与农业现代化效率之间相互促进,东部地区两者相互推动效应较小,中西部地区短期内有所波动,而长期表现较为显著的相互推动关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黄慧芬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即面向农业产业链提供生产性服务的服务业。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很快,成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引擎。农业生产性服务有助于农业产业链的整合、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以及农业比较利益的提升,促进了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但是,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与建设现代农业要求还存有较大差距,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发展滞后。因此,今后要利用多种渠道和手段吸引产业要素投向为农业提供服务的现代服务部门,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升级。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乔保荣  穆佳薇  余国新  
[目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农业生态效率的提升,基于“双碳”现实背景,将农业碳吸收与农业碳排放同时纳入农业生态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生态效率的空间效应。[方法]文章运用Super-SBM模型测度2000—2019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西藏地区)农业生态效率并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通过建立空间杜宾模型以探讨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生态效率的空间效应。[结果]样本研究期内,中国农业生态效率均值介于0.8~0.9,九大区域农业生态效率整体波动幅度较小,分区域呈现出“W”和“M”型两种时间变化态势,区域差异逐步缩小。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生态效率具有明显促进作用,且存在正向溢出效应,溢出效应超出直接效应。[结论]考虑农业碳吸收属性,中国整体农业生态效率处于较高水平,但未达到完全有效状态,仍有改进空间。应通过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加强区域合作,克服区域间要素的投入与产出的冗余,充分发挥溢出效应对区域间农业生态效率水平的拉动作用。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郝爱民  
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是推进农业生产与经营体制机制的创新,实现我国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加快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及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论述了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创新我国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对提高农民收入和整合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比较收益,对促进农业关联产业集聚加快农村城镇化和提升农业科技进步的贡献率存在较强溢出效应的机制和影响原理。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目前存在总量规模小、组织化服务水平低、内部构成不合理、从业人员素质低等问题。最后,从优化政策环境完善基础设施、鼓励组织和经营模式创新、优化发展结构、提高从业人员专业素质等方面,...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郝爱民  
基于新兴古典经济框架,本文分析了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外溢效应的形成机制,认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产生外溢效应的基本动力源于专业化分工,其微观基础是对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展。农业技术水平、农业政策环境因素、城镇化水平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规模等因素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生产,是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产生外溢效应的重要渠道。运用我国2004~2011年的统计数据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城镇化水平、农业政策环境、农业技术水平等因素正向影响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的外溢效应,但是各变量的影响程度依次减弱。因此应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稳步推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集聚、加大对农业科技投入和推广以及完善...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伟新   殷徐康   王晨光  
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是破局我国“大国小农”难题的关键。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为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解决路径。本文基于2012—2021年中国地级市层面的面板数据,使用TOPSIS熵权法测算分析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数(CARMI),并借助高维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和多期DID模型,深入分析了数字经济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2012—2021年中国的CARMI整体上不断提升,且各地区差距逐渐缩小。数字经济可有效助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尤其在东部地区、南方地区、非粮食主产区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其促进作用更加明显。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通过促进农村资本深化和提高市场化程度推动了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的提升。此外,农业劳动力转移进一步显著增强了数字经济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促进作用。因此,研究建议立足中国国情,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促进作用,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问题,有序推动农业劳动力非农就业,提高农民市场参与程度和农村资本深化水平。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马小飞  马俊峰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探索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那些渴望依靠自身力量走上现代化道路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全新选择。在未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征程上,如何从理论和实践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一个崭新的时代课题。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芦千文  韩馥冰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与农业现代化相伴而生,是国家农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各国农业现代化的共同趋势。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发达国家保持农业竞争优势和维系农业产业安全的战略抓手,是发展中国家现代农业“赶超”和欠发达国家现代农业起步的重要途径,形成了欧美、日韩和中国三种较为典型的发展模式,形成了政府主导、农民合作、分工诱导等多种生成路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将成为世界农业创新驱动的重心,吸引跨国涉农企业集团加快向现代农业服务商转型。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在中国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是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中国要建设农业强国,应把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战略性产业,处理好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政府和市场有效配合、满足小农户发展需求、引领现代农业新方向的关系,继续健全完善公益性服务体系、培育大型农业服务企业、发展多元竞争服务市场、建立多层次服务组织体系,为世界贡献破解小农户发展难题的农业现代化“中国方案”。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成康康   杜赫  
利用熵权法测度2006—2022年中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借助Dagum基尼系数分析法,揭示八大经济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分异特征。研究发现:中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呈上升趋势,且存在维度与区域差异;从五大发展维度来看,协调与共享发展指数相对较高,创新发展指数呈波动上涨态势,开放和绿色发展指数相对较低;从八大经济区来看,北部沿海、东部沿海与东北综合经济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较高,长江中游综合经济区、南部沿海经济区以及黄河中游综合经济区次之,大西南与大西北综合经济区则相对较低。进一步分析空间分异特征发现,区域间差异是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空间差异的主要来源。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成康康   杜赫  
利用熵权法测度2006—2022年中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借助Dagum基尼系数分析法,揭示八大经济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分异特征。研究发现:中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呈上升趋势,且存在维度与区域差异;从五大发展维度来看,协调与共享发展指数相对较高,创新发展指数呈波动上涨态势,开放和绿色发展指数相对较低;从八大经济区来看,北部沿海、东部沿海与东北综合经济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较高,长江中游综合经济区、南部沿海经济区以及黄河中游综合经济区次之,大西南与大西北综合经济区则相对较低。进一步分析空间分异特征发现,区域间差异是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空间差异的主要来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