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34)
- 2023(17053)
- 2022(14448)
- 2021(13643)
- 2020(11113)
- 2019(25591)
- 2018(25447)
- 2017(48639)
- 2016(26572)
- 2015(30211)
- 2014(30207)
- 2013(29543)
- 2012(26674)
- 2011(24093)
- 2010(24094)
- 2009(22233)
- 2008(21601)
- 2007(18867)
- 2006(16677)
- 2005(15247)
- 学科
- 济(108054)
- 经济(107921)
- 管理(73674)
- 业(69244)
- 企(56125)
- 企业(56125)
- 方法(44550)
- 数学(38241)
- 数学方法(37770)
- 中国(33150)
- 农(31101)
- 财(25289)
- 业经(25239)
- 地方(23579)
- 学(22465)
- 贸(21392)
- 贸易(21379)
- 制(20980)
- 易(20791)
- 农业(20592)
- 理论(18252)
- 银(17379)
- 银行(17342)
- 和(16935)
- 行(16578)
- 环境(16577)
- 融(16168)
- 金融(16163)
- 技术(15687)
- 务(15147)
- 机构
- 大学(372514)
- 学院(372341)
- 济(150243)
- 经济(147009)
- 管理(143275)
- 研究(129245)
- 理学(122997)
- 理学院(121597)
- 管理学(119454)
- 管理学院(118796)
- 中国(98321)
- 京(80781)
- 科学(79534)
- 财(67847)
- 所(65216)
- 研究所(59309)
- 农(57943)
- 中心(57693)
- 江(54409)
- 财经(54146)
- 业大(52721)
- 北京(51794)
- 范(51702)
- 师范(51278)
- 经(49203)
- 院(46925)
- 经济学(45542)
- 农业(45153)
- 州(44469)
- 师范大学(41437)
- 基金
- 项目(250555)
- 科学(197110)
- 研究(187039)
- 基金(180478)
- 家(157086)
- 国家(155770)
- 科学基金(133085)
- 社会(117595)
- 社会科(111285)
- 社会科学(111255)
- 省(96555)
- 基金项目(95041)
- 教育(86250)
- 自然(84495)
- 自然科(82528)
- 自然科学(82508)
- 划(81971)
- 自然科学基金(80985)
- 编号(77371)
- 资助(74119)
- 成果(63865)
- 重点(56629)
- 部(55445)
- 发(54580)
- 课题(53901)
- 创(51853)
- 国家社会(48440)
- 创新(48396)
- 教育部(47651)
- 科研(47263)
- 期刊
- 济(168949)
- 经济(168949)
- 研究(114489)
- 中国(73708)
- 学报(56953)
- 农(54276)
- 科学(53644)
- 管理(53496)
- 财(50499)
- 教育(48195)
- 大学(43180)
- 学学(40085)
- 农业(37872)
- 融(33317)
- 金融(33317)
- 技术(32882)
- 业经(27978)
- 经济研究(27702)
- 财经(26240)
- 经(22576)
- 问题(22188)
- 图书(21094)
- 业(20084)
- 贸(18421)
- 理论(17400)
- 技术经济(17334)
- 科技(17277)
- 版(16693)
- 现代(16669)
- 世界(16522)
共检索到5564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晓哲 苗青
共同富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来矢志不渝的价值追求。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使共同富裕有了更加全面、丰富的新内涵。从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探析共同富裕的理论渊源、历史演进及实践路径,对于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更好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拓展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共同富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幺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和进程中推进共同富裕,关键在于把握共同富裕的理论根基和实践路径。新时代共同富裕的理论根基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共产党人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继续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下推进共同富裕要做到:一是在党的领导下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体系;二是要不断夯实群众基础,践行群众路线;三是打造高质量发展体系。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健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论述中国式现代化时,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以重大战略部署予以推进,补齐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这一短板。基于此,党中央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强调以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这是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城乡融合理论以及中国共产党的乡村建设思想作为理论依据的。然而,在实践中,农业农村现代化存在的短板依然明显、“三农”领域资源集聚不足现象依然存在、农民增收渠道和收入水平还面临一些问题,亟需尽快破解。基于此,应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构建乡村资源聚集新格局,加快构建农民增收新体系,以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取得新突破。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周密 付应铎 王威华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探索现代化发展道路、开拓适宜国情的现代化模式的伟大实践。中国式现代化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发展目标,凸显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优势与宏伟蓝图,反映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以共同富裕为线索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评价指标体系,既要厘清共同富裕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的关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又要构建完整的理论逻辑框架,阐明评价的目的、原则与标准。在此基础上,最终形成包含目标、能力、潜力三个维度的中国式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深入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提出相应建议。在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围绕共同富裕视角下的中国式现代化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明晰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表现与历史使命,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情怀。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腾 常庆欣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准确把握共同富裕内在逻辑,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下的共同富裕至关重要。共同富裕是一个典型的社会主义问题,“中国式福利社会”等概念绝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的中国,其与共同富裕概念的混用与“共同富裕理论体系”式微密不可分,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我们理论上的“失语”“卡嗓子”问题。基于福利国家(社会)历史演进、理论范式转变、政治经济学批判等角度,共同富裕和福利社会存在内在逻辑区别:在价值导向上,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初心和使命,福利社会则是资本主义社会“自我修复”的结果;在所有制基础上,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共同富裕的根本保障,福利社会则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割裂生产与分配;在保障手段上,共同富裕的目的在于从生产端入手,优化初次分配格局,增强致富本领,让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真正由人民共享,福利社会则会产生“福利刚性”“福利陷阱”等诸多弊病。从理论上厘清共同富裕与福利社会的逻辑,不仅是“坚决防止落入‘福利主义’养懒汉的陷阱”的内在前提,更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理论体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道路的题中应有之义。
关键词:
共同富裕 福利社会 福利陷阱 福利主义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贺雪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并要求“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要深刻理解共同富裕内涵,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就必须深刻理解共同富裕与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之间的辩证关系,尤其是要将共同富裕放在整个中国式现代化的背景下理解。未来15年将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式现代化将由中国制造、科技进步和中国式小农户经济三轮驱动。当科技进步取得决定性进展时,建设强富美的中国乡村,加速实现共同富裕,就正当其时。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贺雪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并要求“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要深刻理解共同富裕内涵,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就必须深刻理解共同富裕与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之间的辩证关系,尤其是要将共同富裕放在整个中国式现代化的背景下理解。未来15年将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式现代化将由中国制造、科技进步和中国式小农户经济三轮驱动。当科技进步取得决定性进展时,建设强富美的中国乡村,加速实现共同富裕,就正当其时。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白暴力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我们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1])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指明了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我们现代化建设发展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铭霞 吕锡月
选取2008—2021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探究中国式现代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表明:就全国层面而言,中国式现代化对共同富裕具有明显正向影响,且该影响作用具有一定滞后效应。就时间层面而言,中国式现代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时间差异性;伴随时间推移,中国式现代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作用持续增强。就地区层面而言,中国式现代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呈现“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的分布格局。据此,提出多维深化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路径、放大中国式现代化溢出效应、缩小地区经济差距的政策建议,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提供新思路。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黄泰岩 韩梦茹
本文对标对表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目标发现,我国推进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的短板是低收入者群体过大,难点是如何增加低收入者收入。因而要有效推进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把工作重点放在如何增加低收入者收入上。依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国低收入群体主要分布在农村、中西部地区及就业重点人群中。针对低收入者的收入来源特征,本文从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四部分主要收入来源,分别提出了拓宽农村、中西部地区和就业重点群体收入来源的基本途径,使其中更多的居民能够进入中等收入群体,如期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铭霞 吕锡月
选取2008—2021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探究中国式现代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表明:就全国层面而言,中国式现代化对共同富裕具有明显正向影响,且该影响作用具有一定滞后效应。就时间层面而言,中国式现代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时间差异性;伴随时间推移,中国式现代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作用持续增强。就地区层面而言,中国式现代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呈现“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的分布格局。据此,提出多维深化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路径、放大中国式现代化溢出效应、缩小地区经济差距的政策建议,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提供新思路。
[期刊] 改革
[作者]
郭晗 任保平
从超越西方中心主义的立场来看世界现代化道路的演进,可知西方现代化模式存在不可复制性与贫富分化困境所带来的不可持续性。中国式现代化对西方现代化道路的创新与超越,主要体现在: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是追求公平和可持续的现代化,这就要求必须将共同富裕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目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百年奋斗历程中,积累了关于共同富裕与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未来必须解决好效率与公平、共建与共享、物质与精神、区域与城乡、“提低”与“扩中”等问题,要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努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原理 赵向阳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中国企业管理应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响应共同富裕的目标导向,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利益相关者理论将企业管理的关注点和企业创造财富的动力由股东、企业内部转向社会整体的主张,符合中华文明传统的一贯精神,更有助于实现共同富裕,也更能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质和优势。企业应秉持一种“共生共在”的理念,深刻认识到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主动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融入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之中。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杨春辉 韩喜平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在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调整中不断开拓创新的现代化。本文在阐明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理论内涵的基础上,回溯我国现代化的萌芽、探索、推进和新道路完善,呈现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共同富裕的时代意蕴,从而系统提炼了其中的独特优势。从把握根本方向与凝聚磅礴伟力的“党的领导优势”,到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文化传承优势”,从改革开放建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到社会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筹协调,以及以“人民至上”取代了“资本至上”,坚持人民立场,秉持和平发展理念。这些优势既是过往历程中的经验总结,更是未来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将为人类实现共同富裕现代化提供新选择。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宋立丰 王静 张艳
本文基于创新导向视角归纳提出具有鲜明的使命性、系统性和社会性特质的面向共同富裕的创新导向,初步构建“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核心推动力,在党的领导下,引导更广大群体形成契合自身的创新模式,探索更多样化、具有共同精神内核的,更加注重伦理性、意义性和使命性的创新模式,推进实施更加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的创新模式,在实践层面以数字创新、新型举国体制以及共同富裕示范区为抓手,守正创新地构建面向共同富裕的国家创新生态系统”这一面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创新范式,并对面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创新理论体系构建进行理论展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县域共同富裕与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模式研究——来自浙江山区共同富裕示范区县域样板缙云县的证据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城乡产业融合驱动共同富裕:现实梗阻及纾解之策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促进共同富裕:理论逻辑、目标原则与路径选择
从全面小康到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创新的新使命
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的理论内涵、内在逻辑和实践进路
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的人口逻辑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数字经济赋能农村共同富裕的路径探析
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创新——基于党的二十大精神解读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共同富裕:内涵阐释、水平测度与路径展望
共同富裕与现代化视域下的乡村振兴、城乡融合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