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60)
- 2023(15631)
- 2022(12944)
- 2021(12314)
- 2020(10060)
- 2019(22959)
- 2018(22943)
- 2017(42560)
- 2016(23817)
- 2015(27187)
- 2014(26867)
- 2013(25417)
- 2012(22988)
- 2011(20964)
- 2010(21401)
- 2009(19343)
- 2008(18936)
- 2007(16983)
- 2006(15084)
- 2005(13904)
- 学科
- 济(89698)
- 经济(89602)
- 管理(62878)
- 业(58996)
- 企(47466)
- 企业(47466)
- 方法(36798)
- 中国(32787)
- 数学(32214)
- 数学方法(31569)
- 农(27969)
- 业经(21074)
- 财(20736)
- 贸(19314)
- 贸易(19300)
- 易(18869)
- 理论(18368)
- 制(18181)
- 农业(17895)
- 地方(17123)
- 策(16578)
- 学(16019)
- 银(15403)
- 银行(15388)
- 教育(14945)
- 行(14841)
- 技术(14477)
- 融(13888)
- 金融(13885)
- 发(13279)
- 机构
- 学院(321669)
- 大学(314337)
- 济(131472)
- 经济(128640)
- 管理(117428)
- 研究(111656)
- 理学(99710)
- 理学院(98601)
- 管理学(96561)
- 管理学院(95951)
- 中国(85108)
- 京(67648)
- 科学(64391)
- 财(60786)
- 所(55250)
- 中心(50275)
- 江(49914)
- 研究所(49791)
- 农(47277)
- 财经(47169)
- 范(45759)
- 师范(45391)
- 北京(43411)
- 经(42950)
- 业大(41860)
- 院(40727)
- 经济学(40344)
- 技术(40275)
- 州(39786)
- 农业(36501)
- 基金
- 项目(206027)
- 科学(163068)
- 研究(160294)
- 基金(145724)
- 家(125363)
- 国家(124289)
- 科学基金(106459)
- 社会(99142)
- 社会科(93855)
- 社会科学(93833)
- 省(81547)
- 教育(79115)
- 基金项目(74426)
- 划(68999)
- 编号(68810)
- 自然(65467)
- 自然科(64012)
- 自然科学(63998)
- 自然科学基金(62822)
- 资助(60900)
- 成果(57196)
- 课题(50455)
- 重点(47506)
- 部(46253)
- 发(45892)
- 创(43202)
- 年(42130)
- 项目编号(40884)
- 性(40614)
- 国家社会(40593)
共检索到4996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标
在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背景之下,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时代赋予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的历史使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助推经济增长为根本旨归,以人的全面发展为逻辑主线,凝聚政府、企业和学校三者合力,构建政策链、教育链和产业链彼此渗透、融汇贯通的“外螺旋”链条;并基于“素养为本—课程为纲—教学为体”的人才培养内容,构建了人才培养的“内螺旋”链条,最终形成职业院校“内外双螺旋”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从充分发挥政府引领作用、完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加强专业资源库建设三方面着手,确保职业院校“内外双螺旋”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中取得成效。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潘传广 邹晓红
产教融合是培养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以深化产教融合为切入点,依据“双螺旋”理论,坚持产业逻辑、教学逻辑、政策逻辑、实践逻辑,构建了职业院校“双螺旋”人才培养模式。其实践路径为:校企共同开展岗位需求调研、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教材、共同开展招生选拔、共建师资团队、共建实践教学体系、共同加强实习管理、共同开展质量评价。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王莹莹 张利华 魏波 喻飞
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目前存在师资队伍结构有待优化、课程体系不够完善、实践教学效果不佳等诸多问题。华东交通大学软件学院以高素质复合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为宗旨,在"3+1""2+1+1"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通过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主体多元化模式,建立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机制,完善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开展软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了校内外"双螺旋"耦合、理论与实践教学"双螺旋"递进、专业创业结合紧密的创新创业工作机制。
关键词:
创新双螺旋 创新创业 人才培养 地方高校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忠跃 许云珍 欧阳河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亟须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从效法西方回归到中国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双重属性决定了模式建构既要讲科学,又要讲政治。西方文明孕育了“能力本位”理念,中华文明孕育了“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理念。以中华文明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为思想来源和理论依据,以新时代国家教育方针为法律依据,基于教育的根本任务和根本问题的内在逻辑,初步归纳建构了以职业劳动教育为特色的“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学劳结合、服务国民”的中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立德树人”明确了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五育并举、学劳结合、服务国民”明确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学劳结合、服务国民”是中国人才培养模式的共性,以“职业劳动教育”为特色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类型特征。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谢仁凤
《中国制造2025》战略指向中国工业实力跨越式发展,这需要大量优质的职业人才作为支撑,而现有的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体系很难满足这一需求。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战略发展输送优秀人才,国家不断在政策层面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其中,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是重中之重。因此,作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改革的方向,构建面向《中国制造2025》的现代学徒制"三二四一"人才培养模式(即:三方参与、二主体实施、四要素构成、目标与标准统一),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和实践意义。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艳
基于产教融合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主旋律。以职业能力发展阶段理论为基础,充分考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理论逻辑、政策逻辑和现实逻辑,从影响产教融合的因素和动力入手,在厘清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根据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形式,尝试构建了职业院校“内外双向”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的实施路径为:完善学生到企业实习制度;完善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制度;完善企业技术人员到职业院校交流机制;充分发挥政府职能。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徐志强
创业型人才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本文针对当前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创业教育目标不明确、创业教育课程不完善、创业教育模式不健全等问题,运用生物工程领域的"双螺旋"结构模式,通过重构人才培养体系、深化教育教学方式改革、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机制等途径构建了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双螺旋模式。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国方 仲爱萍
基于企业需求和专业发展特点,实施"学校专业理论基础学习—企业见习—学校专业技能学习—企业综合实训—学校专业技能学习实训、考证—企业顶岗实习"螺旋推进式人才培养模式,在螺旋推进流程中开展项目驱动模式、教学工厂模式和企业轮训模式三种工学交替合作形式,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国方 仲爱萍
本文介绍了宁波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实施工学交替螺旋推进式培养的方案,即:三年内学生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训分段实施,教学内容在校企交叉融合、螺旋式递升,并阐述了校企深层联结、设计培养框架、校企文化融通、校企课程衔接四个行动步骤。
关键词:
中职 工学结合 螺旋式推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吕震宇 郝海滨
文章针对应用型管理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的校企对接难、实践资源有限等问题,将"实践先行、螺旋教学"思想引入管理人才培养,通过建立能力、知识、实践与课程层次模型完善培养方案,借助螺旋式实践体系整合校内、校外实训实习资源,围绕实践构建课程组并打造应用型师资队伍。依此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管理学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林春香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和中国高铁"走出去"不断推进,铁路职业院校作为铁路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既迎来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文章在对铁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铁路职业院校构建"技能+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吴瑛
以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为例,分析"双层次螺旋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工学交替实践背景,提出体现工学交替、工学结合和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思路,从重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校企合作课程教材、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工学互融"工作室、构建职业素质体系等5个方面,阐述工学交替实践的做法和成效。
关键词:
工程造价 双层次 螺旋递进 工学交替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陆娇娇 贾文键
国际组织人才培养与输送对于国家参与全球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德国政府在国际组织人才发展上秉持一种长期导向的"螺旋"理念,并在实践中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国际组织人才螺旋发展模式,为本国公民铺就一条内外联通、螺旋上升的可持续职业发展路径。从整体来看,螺旋发展模式涵括人才孵化、派出历练、回巢哺育、晋升与联结四个主要阶段。在每个阶段也都有着相应的配套措施和工作机制。该理念及模式打破了一种单线型的职业发展路线,强调人员和知识的多向流动,更好融合了国家、组织和个人层面的利益。"螺旋模式"在德国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实践中取得了较好成效,德国在国际组织中的人员代表性近年来从"量"和"质"上都有了明显改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明
当前,电子信息产业领域面临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的现状,急需培养具有全面素质高、综合职业能力强的技能型人才。本文从职业院校电子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人才培养思路及存在的问题,"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建议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以加快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程江平 张建国
新技术革命深刻影响着工作世界的变化,中职职业生涯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基于未来变化的职业世界对人的发展的新要求以及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定位,基于需求导向和发展取向,突出核心素养培养,围绕“职业发展”和“自我成长”两个维度,通过职业体验中心、职业生涯素质拓展中心和企业实践中心等“多样态”学习平台以及“四选两融”创新性机制,构建“基于体验中心的适应与探索——基于职业生涯素质拓展中心的职业定位与提高——基于企业实践中心的职业准备与启航”三阶式职业生涯实施路径,并通过互联互通,层级递进,形成一个螺旋上升的“三阶螺旋”成长型职业生涯教育模式。
关键词:
三阶螺旋 成长型 中职学校职业生涯教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