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32)
2023(14657)
2022(12004)
2021(11175)
2020(9019)
2019(20289)
2018(20219)
2017(37846)
2016(20411)
2015(23090)
2014(22841)
2013(21792)
2012(19636)
2011(17803)
2010(17884)
2009(17090)
2008(16812)
2007(14904)
2006(13315)
2005(12546)
作者
(55454)
(46202)
(46171)
(43982)
(29459)
(21880)
(20783)
(17813)
(17619)
(16330)
(15901)
(15452)
(14808)
(14774)
(14501)
(14311)
(13787)
(13418)
(13332)
(13207)
(11826)
(11111)
(11090)
(10545)
(10349)
(10336)
(10234)
(10157)
(9252)
(9096)
学科
(81594)
经济(81473)
管理(60599)
(54813)
(45315)
企业(45315)
方法(30425)
中国(27779)
数学(25108)
数学方法(24826)
(24525)
(21591)
业经(21243)
(20927)
(17852)
贸易(17840)
(17426)
(16214)
农业(15579)
(15189)
银行(15174)
理论(15145)
(14993)
(14617)
(14120)
金融(14116)
地方(13563)
环境(13220)
(12907)
(12533)
机构
大学(288186)
学院(288050)
(123584)
经济(121212)
管理(105938)
研究(100461)
理学(90242)
理学院(89245)
管理学(87808)
管理学院(87283)
中国(78460)
(61389)
(59388)
科学(56867)
(49153)
财经(46414)
中心(44568)
研究所(44195)
(42524)
(42255)
(41443)
经济学(39833)
北京(39069)
(38671)
师范(38326)
业大(36828)
(36555)
经济学院(35575)
财经大学(34447)
(33881)
基金
项目(186282)
科学(148120)
研究(141969)
基金(136079)
(117827)
国家(116877)
科学基金(100255)
社会(92871)
社会科(88039)
社会科学(88018)
基金项目(70389)
(70184)
教育(65996)
自然(60578)
(59551)
自然科(59195)
自然科学(59179)
自然科学基金(58112)
编号(57890)
资助(54680)
成果(48697)
重点(42653)
(42326)
课题(40890)
(40861)
国家社会(39729)
(39529)
(39224)
教育部(37180)
创新(36804)
期刊
(142778)
经济(142778)
研究(91335)
中国(62041)
(46559)
管理(42176)
学报(40606)
(40489)
科学(39984)
教育(36912)
大学(32343)
学学(30126)
(28297)
金融(28297)
农业(27627)
技术(24842)
经济研究(24256)
财经(24089)
业经(22841)
(20948)
问题(18683)
(17110)
世界(15379)
(15317)
国际(15215)
(13320)
现代(13261)
图书(13070)
技术经济(12682)
商业(12506)
共检索到4431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汪旭晖  朱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通过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将其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当前,面对全球经济形势复杂性、不确定性显著增加,国内供给冲击、需求不足、预期转弱不断升级的严峻挑战,党中央作出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战略部署。事实上,作为中国式现代化探索实践的主要抓手,畅通国内大循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涉及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环节的总量适配、结构适配、质量适配与制度适配。在中国式现代化探索实践道路上,如何将畅通国内大循环顶层设计与超大规模人口的市场优势、共同富裕的制度优势、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比较优势、人与自然协调共生的发展优势、和平发展的合作优势有效衔接并付诸实施,是当前及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的重点任务。为此,本文基于供需适配视角,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目标导向,在梳理畅通国内大循环理论逻辑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优化区域、产业、技术、人口等制度安排的建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余泳泽   胡鹏  
畅通国内大循环是应对复杂外部环境与缓解经济下行压力的必然选择。通过分析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四大基础环节的堵点总结出畅通国内大循环的现实约束,并在剖析新基建概念与特征的基础上,系统解析新基建畅通国内大循环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研究认为:第一,新基建不仅包含传统基建的基础性、公共性和通用属性,在技术特征上,新基建的前沿技术应用性更强、技术更迭更快。在功能特征上,新基建具有更强的带动功能和平台功能。在行业特征上,新基建更具协调性和包容性。第二,在畅通生产环节的循环中,新基建不仅为科技自立自强提供要素支撑,而且可以促进价值链向高端迈进。在畅通分配环节的循环中,新基建不仅可以全方位优化要素流动,深度弥合数字鸿沟,而且可以为创业就业提供条件,缩小收入差距。在畅通流通环节的循环中,新基建可以促进劳动要素流动,打破市场分割,降低商品流通成本,为加快形成统一大市场提供要素支撑。在畅通消费环节的循环中,新基建不仅可以激活潜在需求,创造更多需求,而且可以强化公共服务,提高消费意愿。第三,新基建不仅打通了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环节的堵点,而且可以发挥生产与分配的相互促进效用,消除要素与产品流通障碍促进生产,加强生产与消费环节精准匹配对接。新基建畅通国内大循环,应从聚焦科技自立自强、共同富裕实践、加快统一大市场建设、激发市场需求和多部门协同等方面着手。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韩雷  彭思倩  何召鹏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涵,而畅通内循环需要理解现代经济循环的内在逻辑。依据马克思产业资本循环理论和大卫·哈维的资本三级循环理论,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实践,可构建“产业资本循环—营建环境循环—公共资本循环”的系统性分析框架。不同循环阶段内的结构失衡会阻碍国民经济发展,要遵循“技术创新—投资升级—制度改革”的内部改善思路逐级畅通,才能在长期内实现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具体要通过打造以新兴产业为导向、各产业协同促进的现代化工业体系,形成以新基建投资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协同发展的驱动模式,坚持科教融合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和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健全同高质量发展相匹配的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持续优化经济系统结构,形成更高水平、更高效能的国民经济动态循环。
[期刊] 求索  [作者] 包炜杰  
中国式现代化何以可能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进一步学术追问,这要求从国家治理层面作出符合中国经验事实与改革逻辑的系统性回答。从主体逻辑来看,党、政府与市场的内在关系成为中国国家建构的组织保障;从制度逻辑来看,通过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并转化为治理效能,进而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辩证关系;从价值逻辑来看,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人民城市等一系列国家治理鲜活实践深刻反映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驾驭好资本的价值底蕴。中国共产党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不仅在理论上打破了西方治理理论窠臼,而且在实践中以治理现代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刘慧  綦建红  孙小雨  
破除地方保护和区域分割、促进商品和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是中国实现国内大循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内容。本文以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实施为准自然实验,基于区域间贸易视角,考察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在畅通国内大循环方面的政策效果,研究结果发现: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实施显著促进了区域间贸易发展,是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畅通国内大循环的有效措施;究其作用机制,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能够通过降低地区市场分割、改善地区资源错配程度促进区域间贸易的发展;在出口处于相对劣势的地区,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对区域间贸易的促进作用更大。本文验证了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政策效果,对我国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具有一定启示。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于金富  郑锦阳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创造性地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形成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内在的、客观的必然性。它是从中国社会历史条件和历史传统中形成的,是由中国国家制度和国家职能形成的,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必然结果,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形成的历史逻辑、制度逻辑和实践逻辑。因此,在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研究中,既要根据我国历史传统和国家制度的特征进行历史性与制度性分析,又要对我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历史发展进程进行系统分析与科学总结,从中探究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形成的基本逻辑,从而为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奠定坚实的科学基础,为有效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施静龙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大背景下,职业院校有效发挥统一战线的重要作用,扎实有效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直接面向就业市场的职业院校,其统一战线工作视野开阔、资源丰富、人才荟萃,与社会经济接触面广、协同性强、联合度高。从逻辑角度分析,职业院校统一战线工作在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指导下不断发展演进,在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过程中进一步发挥作用;从作用角度分析,职业院校统一战线工作可以有效发挥统一战线人才支撑的关键要素、科研创新的技术支撑、资政建言的智力优势和覆盖“三类人”的天然优势等。面向未来,职业院校要以凝聚共识为主旨,彰显统一战线的政治优势;以合作协同为方式,彰显统一战线的组织优势;以改革建功为目标,彰显统一战线的人才优势;以建言资政为途径,彰显统一战线的功能优势,从而不断在工作理念、工作机制、工作作风等方面进行创新,充分提升统一战线工作水平,更好地发挥统一战线的作用。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宗仁  王波  蒋小波  
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派生产物,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有机契合教育强国战略要求,可为提升人力资源供给质量、服务产业优化升级提供强劲动力。教育强国背景下,职业教育需以落实立德树人任务为着力点、以深化产教融合为切入点、以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为落脚点、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关键点,推动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着眼于教育强国建设目标,结合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逻辑依据与战略任务,职业院校应坚持立德树人为本,推动教学理念现代化;坚持产教融合为先,推动教学模式现代化;坚持内涵式发展为根,推动教学治理现代化。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冯明  
"十四五"时期是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迈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窗口期,需准确把握新发展格局的基本内涵,深入推进改革创新,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既是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振新发展动能质效的必然选择,也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重塑全球价值链体系的重要前提。不可忽视的是,生产环节供需错配现象凸显、收入分配格局失衡、流通环节现代化水平不足以及居民消费倾向总体偏低,已成为国民经济循环所面临的困境。为此,应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收入分配结构、深化流通体制改革以及全面落实扩大内需战略着手,切实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助力中国在"十四五"时期全面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松龄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历经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现代化和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代化,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即中国式现代化,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和演进逻辑。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内在逻辑性。要维护好保障好实现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需要构建相应的正式和非正式的制度安排。股份制要在生产资料资本化为资本所有者股份的基础上,构建劳动力资本化为劳动者股份的制度安排,才有可能推进劳动者收入占有上的共同富裕以及财富占有上的共同富裕。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李松龄  
中国式现代化本质上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内在要求发挥资本将新方法、新技术应用于生产进而发展生产力和增加财富的作用;但也会出现资本占有劳动生产的剩余价值转化的收入问题,有损劳动力所有权的权益及其完整性、排他性。中国式现代化本质上要求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内在要求收入分配制度变革,构建生产资料资本化为资本所有者股份和劳动力资本化为劳动者股份相结合的新型股份制,完善市场运行体制机制,转变传统的理论观念和思想观念,维护资本所有权和劳动力所有权的权益及其完整性、排他性,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收入均衡发展。新型股份制也有利于发展劳动者和资本所有者基于同股同权意义上的民主协调、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平   杨雪   史亚茹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动力和根本途径,制度型开放源于但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一切与跨境经贸合作相关的政策设计、制度安排和国际协调都属于制度型开放。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制度型开放先后经历了基础准备、局部开展和全面铺开三个阶段,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同步,二者呈现螺旋式上升的发展态势。在国际、国内多重复杂环境的时代背景下,全面开展更高水平的制度型开放迫在眉睫,但其在开放范围、开放领域和开放层次上仍存在一系列堵点。据此,应以中国式现代化各阶段的目标为指引,从制度型开放现有举措、参与高标准经贸协定与谈判、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三个层面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杜鹏  娄峰  
本文采用2013-2020年全国30个省级单位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地区互联网化视阈下我国零售业对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国内大循环水平处于不断提升的态势,但目前总体水平仍然不高。我国零售业的发展总体上对畅通国内大循环产生了显著的正向驱动作用。与此同时,在零售业与国内大循环之间作用关系方面,地区互联网化也发挥了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即互联网水平的提高可以增强零售业对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驱动作用。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宋瑞   宋昌耀   胥英伟  
文化和旅游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组成部分,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是现阶段建设文化强国和旅游强国的重要任务。要解决当前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中存在的价值导向不突出、推进方式碎片化、市场体系不健全、治理水平不高、学理支撑不强等问题,须将文化和旅游及其融合发展置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整体格局和历史进程中加以理解、审视和推进。文章在扼要梳理中国式现代化以及文化和旅游融合研究进展的基础上,论述了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价值逻辑、历史逻辑、系统逻辑、实践逻辑和理论逻辑,并结合中国式现代化的总体要求与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现实需要,提出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亟须重点关注的8个重要议题。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自若  杨汝岱  黄桂田  
本文利用省际贸易数据和国际贸易数据对中国分省份分行业的内贸成本和外贸成本进行测算,并讨论内贸成本、外贸成本对国内贸易、国际贸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贸易成本的地区差异非常大,东部地区内贸成本显著高于外贸成本,而中西部地区内贸成本显著低于外贸成本;较强的国内市场分割不利于发挥国内市场规模效应,阻碍了省际贸易交流;沿海五省份凭借外贸成本优势,可以通过独立外循环实现规模经济效应,而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则主要依靠国内市场来驱动。本文研究表明,地方保护、产业集聚、出口导向等多方面的原因使得东部地区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外循环体系,未来需要出台有效的政策措施建立国内统一大市场、发挥超大规模经济优势,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发展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