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303)
2023(16372)
2022(13328)
2021(12235)
2020(9872)
2019(22212)
2018(21667)
2017(40724)
2016(21774)
2015(24674)
2014(24329)
2013(23801)
2012(22349)
2011(20393)
2010(20680)
2009(19211)
2008(18317)
2007(16426)
2006(15205)
2005(14410)
作者
(63255)
(52362)
(51982)
(49628)
(33456)
(25239)
(23534)
(20322)
(20069)
(18710)
(18114)
(17830)
(17024)
(16987)
(16577)
(16368)
(15545)
(15312)
(15218)
(14967)
(13376)
(12872)
(12853)
(12129)
(11880)
(11796)
(11747)
(11679)
(10648)
(10610)
学科
(94172)
经济(94074)
(54330)
管理(53605)
(42120)
企业(42120)
中国(38356)
方法(31493)
(28472)
(28289)
金融(28287)
(26901)
银行(26865)
地方(26224)
(26158)
数学(25303)
数学方法(25064)
业经(24425)
(20775)
(20325)
(19610)
贸易(19587)
农业(19413)
(19028)
(18375)
理论(16833)
(16119)
(14284)
环境(14169)
产业(13596)
机构
学院(307420)
大学(304550)
(129793)
经济(127086)
研究(117877)
管理(106238)
中国(95894)
理学(88646)
理学院(87500)
管理学(85986)
管理学院(85420)
科学(69991)
(67866)
(60459)
(60051)
研究所(54636)
中心(53495)
(53412)
(48320)
财经(46411)
(44539)
北京(44212)
师范(44021)
(42714)
(42199)
业大(41993)
农业(41615)
经济学(41247)
(39450)
经济学院(36951)
基金
项目(196445)
科学(153738)
研究(147088)
基金(139970)
(123443)
国家(122369)
科学基金(102412)
社会(93797)
社会科(88896)
社会科学(88872)
(76684)
基金项目(72276)
教育(66855)
(65052)
自然(62543)
自然科(61050)
自然科学(61032)
自然科学基金(59958)
编号(59151)
资助(57768)
成果(49428)
(49211)
重点(45875)
课题(43563)
(42929)
(41290)
发展(39793)
国家社会(39601)
(39159)
创新(38683)
期刊
(155358)
经济(155358)
研究(100897)
中国(73771)
(51841)
学报(48671)
科学(46465)
(44566)
金融(44566)
(43980)
管理(43280)
教育(41703)
大学(37436)
农业(35292)
学学(34889)
技术(26630)
经济研究(26116)
业经(25574)
财经(23576)
(20609)
问题(20185)
(19890)
(17838)
国际(17163)
世界(16957)
图书(15049)
(14340)
(14300)
论坛(14300)
技术经济(13767)
共检索到4998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宋瑞   宋昌耀   胥英伟  
文化和旅游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组成部分,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是现阶段建设文化强国和旅游强国的重要任务。要解决当前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中存在的价值导向不突出、推进方式碎片化、市场体系不健全、治理水平不高、学理支撑不强等问题,须将文化和旅游及其融合发展置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整体格局和历史进程中加以理解、审视和推进。文章在扼要梳理中国式现代化以及文化和旅游融合研究进展的基础上,论述了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价值逻辑、历史逻辑、系统逻辑、实践逻辑和理论逻辑,并结合中国式现代化的总体要求与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现实需要,提出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亟须重点关注的8个重要议题。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渝玲   林心杰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内涵汇集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城乡关系的系统表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精髓以及中国共产党奋斗的实践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把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与城乡融合发展统筹考虑,进一步完善了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领导力量、经济制度、价值理念、分工体系、物质和精神财富等现实条件。新发展阶段,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必须推动城乡产业发展进程一体化、生产要素流动自由化、基础设施配置协调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居民收入水平均衡化。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张靖  陈晨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推进过程中,夯实基层社会文明建设基础和推动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凸显。落实到基层,推动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两个“中心”)有效融合发展成为推进全社会文明程度提升的重要议题之一。基层文化志愿服务作为基层重要的文化服务方式,在两个“中心”融合发展过程中逐渐发挥作用。研究从政策逻辑、现实情况两个维度厘清两个“中心”融合发展路径提出的动因,并从整体状况、一般机制、案例分析三个方面梳理两个“中心”融合发展的现状,指出两个“中心”融合发展中的难点、痛点,并提出以基层文化志愿服务为抓手的两个“中心”融合发展路径。研究总结基层文化志愿服务与两个“中心”功能融合、资源融合、体系融合三个层面之间的关系,并结合中国式现代化实践逻辑的具体观察,初步搭建基层文化志愿服务推进两个“中心”融合发展的理论模型。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玉静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现代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伟大变革,是以工业化为核心,推动经济增长、思想革命、制度创新和社会转型的发展历程。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具有几千年农业文明大国的现代化,是超大人口规模的现代化,是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的全面现代化。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最为密切的教育类型,其既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一环,又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促进力量。中国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历史源头可以追溯到100多年以前,但其真正获得蓬勃发展的强劲驱动力量并赢得了举世瞩目伟大成就和经验的时期却是改革开放以来的40多年(于志晶,2006)。正如有研究者提出的,“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是一个自身内在基因变革和内在发展冲动的结果”(费正清,1991),在10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中,中国职业教育现代化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发展逻辑。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邓猛  张玲  张瑶  
“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策话语。本文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背景,从我国社会文化与现实国情出发,着重从词源、文化意蕴、政治话语三个层次对“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展开话语分析。“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展现出我国特殊教育政策层层演进的历史逻辑,遵循从渐进到加速的逻辑演进理路:目标重点从“普及”入学转向“提高”质量,对象范围从“三类残疾”到面向“所有残疾儿童”,实践方向从重视发展格局走向完善特殊教育体系,推进方式从“特惠”到“特惠普惠”并重,保障机制从“有限支持”到构建完整的“支持体系”。未来我国特殊教育将继续依托“强化普惠发展”,推动中国特色特殊教育现代化的生成与实现。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全胜  
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阶段,发展生态经济势在必行。本文分析了中国式现代化生态经济发展道路的三重逻辑。研究发现,中国式现代化生态经济发展道路继承了中国传统生态文化,促进了生态价值观的现代转换;中国不断研发环保技术,建立了较完善的环境保护制度,加强环保资金的管理,保障了生态经济发展;中国不断发展低碳经济,推动循环经济模式,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推动绿色消费和供应链,推动了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政府应该宣传中国传统生态文化,加强科技与制度对生态经济的支撑,促进生态产业的快速发展。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王麟   张玲   邓猛  
乡村特殊教育现代化事关我国特殊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全局,具有基础性作用。这要求基于中国式现代化背景,运用社会文化建构的脉络解读我国乡村特殊教育发展的本土经验与特征。融合发展是乡村特殊教育发展的基本态度与实践方式,从“自发”到“自觉”再到朝向“适宜”是乡村特殊教育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并构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特殊教育特征。未来应进一步关注传统与现代博弈下的融合教育模式建构与特色发展,以县域为本大力发展乡村特殊教育,突出强化科学布局和劳动教育,建立以县级特殊教育学校为本的普特融合机制和以现代生态数字化农业为基础的特殊职业教育机制,致力于实现乡村特殊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质量突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彭璐璐  
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路径。文章通过分析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意义、现有优势及困难所在,探索以深度挖掘乡村文化内涵、着力加强急需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创新发展模式、持续加大各项保障力度等四个方面推进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本刊讯  
2022年12月2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承办的“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和旅游发展”学术研讨会在线上召开。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宋瑞研究员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学术顾问何德旭出席并致辞。何院长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文化和旅游领域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研究命题。这些命题具有多学科、跨领域、综合性特点,需要学术共同体深入研讨与合作研究。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文路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具有新的内涵。民族地区、生态敏感区和脆弱区如何高质量发展生态旅游等学理和实践问题需要关注。以贵州喀斯特地区为例,结合贵州省旅游产业政策和生态旅游发展现实情况,总结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背后的制约因素,提出实践路径,期望对贵州喀斯特地区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金栋昌  王宇富  徐梦真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内在要求,有助于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助于推动实现全体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从理论逻辑和实践进路中精准把握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特征、历史方位和发展趋势,是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破题之举。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从公共文化服务的使命担当、发展特质以及其在文化强国中的角色定位中认识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关联,从转型起步发展、跨越式发展、高质量发展的“三步走”中系统把握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历史进程,从回应“人本”需求、“效能”要求、“时代”诉求三大着力点中彰显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要义,从“空间-人-资源”三位一体的总体逻辑中邃密空间再造、供需匹配与资源融合逻辑。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赵小青  
职业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支撑力量:在发展特征上,其要具有高水平的支撑经济能力、高质量的现代职教体系、高标准的人才培养能级、高效能的产教融合实力;在发展逻辑上,要对应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内涵,遵循规模与质量相统一、兜底与赋能相统一、技能与德育相统一、升级与创新相统一、内生与外联相统一的基本逻辑;在发展路向上,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为目标,丰内涵以实现发展的新质量、强类型以建构发展的新体系、优治理以生成发展的新生态、促开放以贡献发展的新方案。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汪旭晖  朱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通过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将其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当前,面对全球经济形势复杂性、不确定性显著增加,国内供给冲击、需求不足、预期转弱不断升级的严峻挑战,党中央作出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战略部署。事实上,作为中国式现代化探索实践的主要抓手,畅通国内大循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涉及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环节的总量适配、结构适配、质量适配与制度适配。在中国式现代化探索实践道路上,如何将畅通国内大循环顶层设计与超大规模人口的市场优势、共同富裕的制度优势、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比较优势、人与自然协调共生的发展优势、和平发展的合作优势有效衔接并付诸实施,是当前及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的重点任务。为此,本文基于供需适配视角,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目标导向,在梳理畅通国内大循环理论逻辑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优化区域、产业、技术、人口等制度安排的建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施静龙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大背景下,职业院校有效发挥统一战线的重要作用,扎实有效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直接面向就业市场的职业院校,其统一战线工作视野开阔、资源丰富、人才荟萃,与社会经济接触面广、协同性强、联合度高。从逻辑角度分析,职业院校统一战线工作在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指导下不断发展演进,在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过程中进一步发挥作用;从作用角度分析,职业院校统一战线工作可以有效发挥统一战线人才支撑的关键要素、科研创新的技术支撑、资政建言的智力优势和覆盖“三类人”的天然优势等。面向未来,职业院校要以凝聚共识为主旨,彰显统一战线的政治优势;以合作协同为方式,彰显统一战线的组织优势;以改革建功为目标,彰显统一战线的人才优势;以建言资政为途径,彰显统一战线的功能优势,从而不断在工作理念、工作机制、工作作风等方面进行创新,充分提升统一战线工作水平,更好地发挥统一战线的作用。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宗仁  王波  蒋小波  
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派生产物,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有机契合教育强国战略要求,可为提升人力资源供给质量、服务产业优化升级提供强劲动力。教育强国背景下,职业教育需以落实立德树人任务为着力点、以深化产教融合为切入点、以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为落脚点、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关键点,推动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着眼于教育强国建设目标,结合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逻辑依据与战略任务,职业院校应坚持立德树人为本,推动教学理念现代化;坚持产教融合为先,推动教学模式现代化;坚持内涵式发展为根,推动教学治理现代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