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6715)
- 2023(23968)
- 2022(20210)
- 2021(18830)
- 2020(15719)
- 2019(35758)
- 2018(35258)
- 2017(66514)
- 2016(36743)
- 2015(41254)
- 2014(41209)
- 2013(40490)
- 2012(37477)
- 2011(33861)
- 2010(34110)
- 2009(31896)
- 2008(31538)
- 2007(28329)
- 2006(25404)
- 2005(23358)
- 学科
- 济(148512)
- 经济(148312)
- 业(113479)
- 管理(112608)
- 企(97112)
- 企业(97112)
- 方法(58812)
- 数学(47469)
- 数学方法(46914)
- 中国(45375)
- 农(44999)
- 财(42523)
- 业经(40081)
- 地方(33422)
- 制(33354)
- 学(31021)
- 农业(30391)
- 贸(28121)
- 贸易(28094)
- 务(27365)
- 财务(27268)
- 易(27263)
- 财务管理(27215)
- 理论(27072)
- 企业财务(25777)
- 银(25354)
- 和(25345)
- 银行(25284)
- 技术(25081)
- 行(24280)
- 机构
- 学院(518759)
- 大学(518109)
- 济(207639)
- 经济(202971)
- 管理(196027)
- 研究(182382)
- 理学(166456)
- 理学院(164496)
- 管理学(161688)
- 管理学院(160735)
- 中国(140851)
- 京(113547)
- 科学(111826)
- 财(99883)
- 所(93393)
- 农(90515)
- 研究所(84186)
- 中心(82120)
- 江(81757)
- 财经(77312)
- 业大(76918)
- 北京(72428)
- 农业(70658)
- 范(70312)
- 经(70139)
- 师范(69581)
- 院(66398)
- 州(65128)
- 经济学(62163)
- 省(56963)
- 基金
- 项目(339250)
- 科学(265834)
- 研究(250173)
- 基金(243210)
- 家(212823)
- 国家(210945)
- 科学基金(179736)
- 社会(156652)
- 社会科(148158)
- 社会科学(148113)
- 省(133574)
- 基金项目(127600)
- 教育(115613)
- 自然(115481)
- 自然科(112731)
- 自然科学(112699)
- 划(112046)
- 自然科学基金(110701)
- 编号(102916)
- 资助(99897)
- 成果(85436)
- 重点(76957)
- 发(74777)
- 部(74353)
- 课题(72452)
- 创(70987)
- 创新(65987)
- 国家社会(64166)
- 科研(63997)
- 教育部(63471)
- 期刊
- 济(244657)
- 经济(244657)
- 研究(160713)
- 中国(115496)
- 农(84585)
- 学报(83718)
- 财(79683)
- 管理(78287)
- 科学(77169)
- 教育(66772)
- 大学(63767)
- 学学(59518)
- 农业(57677)
- 融(51552)
- 金融(51552)
- 技术(46814)
- 业经(40740)
- 财经(38796)
- 经济研究(38198)
- 经(33449)
- 业(32691)
- 问题(31725)
- 图书(27340)
- 贸(25445)
- 版(25294)
- 技术经济(25272)
- 科技(24266)
- 现代(23889)
- 世界(23743)
- 理论(22949)
共检索到8095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季小妹 方雨豪 赵西君 聂智磊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潜力的评价及预测是制定产业政策的前提。基于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山东省制造业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对山东省制造业各细分行业发展潜力进行综合评价,并运用灰色预测模型GM (1,1)对未来5年各行业发展潜力进行预测。研究提出:山东省应着力优化制造业产业结构布局,加大对传统制造业的创新投入,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陈瑾 何宁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随着新一轮技术革命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效能的作用进一步彰显,中国制造业正从工业化支撑发展到信息化、工业化两化融合引领创新驱动和升级发展,尤其是我国装备制造业既面临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双向挤压"的严峻挑战,也面临着技术革命带来的机遇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本文在对装备制造业升级路径作出相关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分析了产业升级面临的问题,提出基于正向工程的集群式升级路径、自主创新的具体方法,并进行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最后,提出强化功能性产业政策的引导作用,促进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高度关注装备制造业资产结构,打造军民融合产业聚集地;推动信息技术与装备制造业深度融合,建立基于技术成熟度的产学研结合机制;不断提升经济创新力和全球竞争力,积极融入国际分工网络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装备制造业 产业升级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秀慧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制造业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加快绿色发展的关键领域之一。制造业的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对维持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增强综合国力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具有重要意义。“双碳”背景下,制造业发展既面临挑战又面临机遇。因此,要树立主动且系统性的节能减排思维,创新制造业低碳技术,推进数字技术应用,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等,不断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碳达峰 碳中和 制造业 高质量发展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秀慧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制造业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加快绿色发展的关键领域之一。制造业的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对维持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增强综合国力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具有重要意义。“双碳”背景下,制造业发展既面临挑战又面临机遇。因此,要树立主动且系统性的节能减排思维,创新制造业低碳技术,推进数字技术应用,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等,不断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碳达峰 碳中和 制造业 高质量发展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罗理章 黄子立
中国式现代化视角下,中国制造业正逐步转型升级,积极参与数字服务贸易,实现高质量发展。通过深入分析,发现中国制造业可以借助数字技术推动智能制造、数字化供应链和定制化生产,实现生产方式的转型。针对政策层面,建议制定支持数字服务贸易的法规政策,提供优惠政策以吸引更多跨国公司参与。通过中国式现代化的指引,中国制造业能够在数字服务贸易领域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从中国式现代化视角出发,探讨制造业推动数字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策略。通过分析中国制造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其在数字服务贸易中的优势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和战略措施。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唐琼
文章基于供给和需求双视角,梳理了“双循环”格局对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制造业通过补短板、强弱项、激活力,加快疏通国内大循环,高水平开放助推国际经济大循环,从而加速形成强大国内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局面。挖掘“双循环”格局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促进形成国内大市场的内在机制,提出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资金链和人才链“五链融合”发展,加快优化制造业布局,带动制造产品质量升级。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面临制造总体发展大而不强、现代制造发展集而不群、产品有效供给全而不优的困境,为此研究提出相应的实践路径建议,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畅通供需循环良性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实现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现代制造业 自主创新 创新平台 知名品牌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唐琼
文章基于供给和需求双视角,梳理了“双循环”格局对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制造业通过补短板、强弱项、激活力,加快疏通国内大循环,高水平开放助推国际经济大循环,从而加速形成强大国内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局面。挖掘“双循环”格局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促进形成国内大市场的内在机制,提出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资金链和人才链“五链融合”发展,加快优化制造业布局,带动制造产品质量升级。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面临制造总体发展大而不强、现代制造发展集而不群、产品有效供给全而不优的困境,为此研究提出相应的实践路径建议,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畅通供需循环良性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实现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现代制造业 自主创新 创新平台 知名品牌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庞美燕 桑金琰 张峰
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模式开始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用增长促发展,用发展促增长。新旧动能转换与产业升级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必然选择,新旧动能转换是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产业升级是新旧动能转换的外在表现。基于2006—2017年山东省17个地市的面板数据,从需求、供给和环境三方面研究发现:山东省及其各区域正处于改造旧动能、培育新动能的关键时期,消费需求、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对产业升级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进一步对山东省的东、中、西部三个区域研究发现,产业升级具有区域差异性。
关键词:
传统动能 新动能 产业升级 面板数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爱琴 张海超
基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背景,构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采用CRITIC-熵值法组合权重与TOPSIS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我国30个省市2013—2018年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从指标体系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更加注重企业的数字水平与智能程度的提升,创新能力和绿色发展也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而高技术制造业等高端制造业引领发挥作用不够,对产品质量的重视程度有待强化;从发展趋势上,整体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分地区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正态分布,呈现"东强西弱"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基于此,提出推进"新基建"建设步伐、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完善数字转型治理体系等建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熊曦 罗旭婷 张子瑜
制造业是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重要阵地。结合湖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相关文献,从规模效益、创新能力和智能制造、品牌与质量、绿色低碳发展和国际竞争力五个维度构建反映其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测度指标,利用2013—2020年相关数据,借助主成分分析法对湖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演进历程及趋势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取出创新水平、活力水平、潜力水平和基础水平四个主成分。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出稳步提升的演进态势,但也存在品牌与质量、规模效益和绿色低碳发展等高质量发展方面的一些差距。对此提出未来要更好地对接双循环发展新格局战略,采取补短板锻长板的原则,多点发力支撑湖南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熊曦 罗旭婷 张子瑜
制造业是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重要阵地。结合湖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相关文献,从规模效益、创新能力和智能制造、品牌与质量、绿色低碳发展和国际竞争力五个维度构建反映其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测度指标,利用2013—2020年相关数据,借助主成分分析法对湖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演进历程及趋势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取出创新水平、活力水平、潜力水平和基础水平四个主成分。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出稳步提升的演进态势,但也存在品牌与质量、规模效益和绿色低碳发展等高质量发展方面的一些差距。对此提出未来要更好地对接双循环发展新格局战略,采取补短板锻长板的原则,多点发力支撑湖南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李淑艳 林媛媛
后疫情时代,数字经济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重要的战略选择。建设制造强国背景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与数字经济密不可分,数字经济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源泉和新依托。本文以云浮市“数字经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例,在科学分析云浮市制造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基础上,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次入手,深入剖析数字经济引领区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并从政府层面、产业层面、企业层面提出云浮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该研究对云浮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制造业 高质量发展 机理 路径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葛志远 刘奕汝
本文探讨了当今中国医药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潜力及其影响因素的作用。首先对中国医药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确定了中国医药制造业可持续发展潜力的衡量和主要因素体系,对其建立了系统动力学模型。基于动力学模型的模拟分析结果表明,科技成果转化率、生物医药规模、老龄化趋势和资金进入壁垒对中国医药制造业可持续发展潜力影响很大。研究结果说明,政府和企业应该基于上述方面来使医药制造业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相协调,其研发活动能更有效率和效果,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余东华 胡亚男
制造业服务化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趋势和内在要求,将对制造业技术路径选择产生显著影响。本文基于产业融合视角,解析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技术路径选择的内在机理。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中国制造业微观企业数据和世界投入产出表数据,实证分析了制造业服务化对技术路径选择的影响机制,并检验了制造业服务化进程中能够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适宜性技术路径。研究结果显示,制造业服务化产生了创新效应、反馈效应和成本效应,对制造业技术路径的转换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随着服务型要素的嵌入,自主研发和原始创新是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适宜性技术路径。加快制造业服务化进程、及时转换产业技术路径,能够提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推动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燕翔
为应对外部风险挑战提供有力保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制造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背后中国制造业的传统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规模优势、成本优势、后发优势三个方面。但随着内部人口结构变化、要素成本上升、外部环境日趋复杂,传统优势绝对水平依然存在但相对领先幅度逐步缩小,未来需要探索新路径形成新的比较优势。未来,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体现在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以自主创新能力体系完善为动力,以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为基础,以大中小优质企业梯度发展为格局,以制造业高效融合服务业为协同。建议未来政策重点关注四个方向:一是强化关键领域产业政策,二是用好金融服务支持科技创新,三是构建统一大市场挖掘规模经济潜力,四是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新发展机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