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31)
- 2023(14741)
- 2022(12504)
- 2021(11966)
- 2020(9802)
- 2019(22823)
- 2018(22783)
- 2017(43699)
- 2016(23675)
- 2015(27027)
- 2014(27181)
- 2013(26637)
- 2012(24155)
- 2011(21816)
- 2010(21686)
- 2009(19763)
- 2008(19301)
- 2007(16644)
- 2006(14641)
- 2005(13169)
- 学科
- 济(96471)
- 经济(96361)
- 管理(63984)
- 业(61865)
- 企(50059)
- 企业(50059)
- 方法(41452)
- 数学(35503)
- 数学方法(35147)
- 中国(29926)
- 农(27290)
- 业经(22399)
- 财(21271)
- 学(19961)
- 贸(19739)
- 贸易(19725)
- 易(19213)
- 地方(18834)
- 农业(17995)
- 制(17977)
- 理论(16440)
- 和(15241)
- 银(15096)
- 银行(15059)
- 行(14443)
- 融(14350)
- 金融(14348)
- 技术(14335)
- 环境(14115)
- 教育(13339)
- 机构
- 大学(334747)
- 学院(331704)
- 济(137204)
- 经济(134400)
- 管理(129906)
- 研究(117667)
- 理学(112094)
- 理学院(110829)
- 管理学(109072)
- 管理学院(108478)
- 中国(87999)
- 京(73012)
- 科学(70779)
- 财(59798)
- 所(58962)
- 研究所(53883)
- 中心(51712)
- 农(51483)
- 财经(48351)
- 业大(47384)
- 北京(46984)
- 江(46655)
- 范(45366)
- 师范(44992)
- 经(44172)
- 院(42554)
- 经济学(41566)
- 农业(40243)
- 州(38058)
- 经济学院(37444)
- 基金
- 项目(225764)
- 科学(177634)
- 研究(168320)
- 基金(163879)
- 家(142784)
- 国家(141608)
- 科学基金(120894)
- 社会(106010)
- 社会科(100355)
- 社会科学(100326)
- 基金项目(86662)
- 省(85314)
- 教育(77272)
- 自然(76937)
- 自然科(75172)
- 自然科学(75156)
- 自然科学基金(73820)
- 划(72934)
- 编号(68968)
- 资助(67224)
- 成果(56900)
- 部(50709)
- 重点(50682)
- 发(48663)
- 课题(47653)
- 创(46713)
- 国家社会(43864)
- 教育部(43702)
- 创新(43613)
- 大学(42537)
- 期刊
- 济(150430)
- 经济(150430)
- 研究(102689)
- 中国(64987)
- 学报(51227)
- 管理(48867)
- 科学(48503)
- 农(48026)
- 财(43210)
- 教育(41963)
- 大学(39238)
- 学学(36298)
- 农业(33923)
- 技术(29112)
- 融(28330)
- 金融(28330)
- 经济研究(25171)
- 业经(23571)
- 财经(23457)
- 经(20163)
- 问题(19738)
- 图书(19212)
- 业(18640)
- 贸(16615)
- 世界(16094)
- 理论(15863)
- 技术经济(15662)
- 科技(15618)
- 现代(15318)
- 国际(15177)
共检索到4916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熊金武 侯冠宇 唐世洲
文章基于CSSCI核心数据库,利用Ucinet和CiteSpace文献计量方法分析了中国式现代化研究的历史变迁、热点趋势与未来展望。结果表明:中国式现代化研究经历了从萌芽探索的起步阶段,正在向深化发展的新阶段转变;研究成果丰硕,整体呈现校内“合作密切”、校际“单打独斗”的特点;研究主题主要体现在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及走和平发展道路五个方面。未来可以基于跨学科视角,从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展开更加深入的研究。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王勇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长期探索和实践。在此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最终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回顾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演进,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阶段、中国式现代化的摸索阶段和中国式现代化的最终形成阶段。在这个历史演进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不断进行着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中国的对外关系伴随着现代化的拓展和推进,在不同时期也进行着相应地调整和转变,以更好地为中国式现代化服务。通过对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国对外关系之间辨证关系的剖析,我们认为,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以我为主,现代化绝不是“西方化”,绝不能依附于西方文明;中国式现代化强调要独立自主,但并不是关起门来搞建设,不去拥抱世界的现代化不是真正的现代化;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应对和处理矛盾问题,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历史演进 国际关系 西方化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卢宥玮
本文以2000—2022年CNKI数据库中的核心期刊与CSSCI收录的有关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研究的3291篇文献为数据来源,借助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 Space,将该领域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情况绘制可视化知识图谱。基于关键词聚类图谱,归纳总结出当前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研究主要包括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理论基础研究、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本土特色研究、中国的现代化转型研究以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发展战略研究四大主题。通过分析可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始终是学者、机构的研究热点,但是当前研究合作网络不够紧密,研究维度还需开拓创新。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震宇 盛家润 侯冠宇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既要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又要统筹协调城乡共同富裕;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战略,使乡村变成一个美好、幸福的家园。基于Ucinet、Cite Space等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国内乡村振兴研究现状与热点进行梳理总结。研究发现,乡村振兴的关注热度与国家政策、区域发展紧密相连。然而,研究机构间的合作互动有待提升,核心研究团队正逐渐形成。当前,乡村振兴研究的主要领域包括: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共同富裕、民族地区、“三农”问题、区域差异与动态评价等方面。未来应围绕多学科交互的乡村振兴理论,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加强乡村地区三次分配机制等议题展开更为深入的研究。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震宇 盛家润 侯冠宇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既要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又要统筹协调城乡共同富裕;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战略,使乡村变成一个美好、幸福的家园。基于Ucinet、Cite Space等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国内乡村振兴研究现状与热点进行梳理总结。研究发现,乡村振兴的关注热度与国家政策、区域发展紧密相连。然而,研究机构间的合作互动有待提升,核心研究团队正逐渐形成。当前,乡村振兴研究的主要领域包括: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共同富裕、民族地区、“三农”问题、区域差异与动态评价等方面。未来应围绕多学科交互的乡村振兴理论,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加强乡村地区三次分配机制等议题展开更为深入的研究。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曾晚英
文章使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国式现代化研究进行了文献计量分析。研究发现:文献发表量从2021年开始快速增长。核心作者群尚未形成,合作交流有待进一步加强。重点发文期刊主要集中在社会科学Ⅰ、社会科学Ⅱ专辑。现有文献的当前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中国共产党、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人类文明、中国道路等主题方面。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伟域
本文系统地梳理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中国式税收现代化的探索历程,从演进逻辑、理论特质和话语构建三个方面阐释了中国式税收现代化的理论内涵,并以此为脉络和基点,以新时代新征程为阶段研判,以新发展理念为逻辑引领,从切实筑牢国家财力基础、增强税收服务保障能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积极参与全球税收治理、构建共同富裕实现机制五个方面提出推进中国式税收现代化的未来进路,以期形成新时代新征程高质量推进中国式税收现代化发展的新格局。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税收现代化 税收治理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厅厅
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要组成部分,关乎共同富裕进程。基于CNKI数据库和CiteSpace计量分析软件,对1992-2022年共1923篇农业现代化权威文献进行计量分析,聚焦农业现代化研究的时空演变、前沿图景与逻辑演进展开深入研究。研究发现:农业现代化研究呈现出“分散不均衡”的时空演变,揭示出“主流聚集态”的前沿图景,反映出“政策导引性”的演进路径。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亟待重视与关注构建农业现代化研究的“学术共同体”,拓展农业现代化研究的“空间新视角”,关注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任务艰巨区”,布局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多梯队赛道”。为推动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汤碧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成为WTO第143个成员国。入世以来,中国出色地履行了入世承诺,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2倍多,已经发展壮大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出口国,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中国完成了从WTO新成员和学习者向多边贸易规则推动者和制定者的重大角色转变,逐渐成为WTO的一个成熟成员。一、中国在WTO的地位变迁历程(一)履行所有承诺,成为WTO规则的接受者和学习者入世后中国学会了利用WTO规则开拓市场,保护自身权益,经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希元 杨先明
产业结构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本文从结构与技术相融合的视角构建产业结构现代化分析框架,以结构转型为条件、以技术赶超作为其增长机制,通过国际比较分析产业结构面向现代化变迁的标准模式与各国偏离。研究发现,中国的产业结构现代化变迁特征与前沿国家和赶超成功国家一致,即结构转型过程中目标部门的技术向前沿收敛,而赶超失败国家在结构转型的同时没有出现明显的技术进步,即技术赶超相对停滞。相较于日韩,中国在人均GDP较低水平出现了去工业化迹象,尽管这与拉美国家过早去工业化的性质不同,但是如何在工业就业占比下降情形下维持工业增加值占比稳定,仍然是我国在现代化过程中需要高度把握的结构调整方向。与发展中大国的比较发现,印度具有服务业导向的结构转型特点,而中国的产业结构现代化演进更多体现工业主导的特征,这与赶超成功国家基本相似。国际比较对中国的产业结构现代化具有重要启示:在驱动结构与技术的二维演化时,务必保持国家技术进步的动态向上趋势,从而才能规避产业结构变迁过程中的发展陷阱。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蒋永穆 赖珩瑗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回望过去,中国式农业现代化道路在回应各个历史阶段的时代诉求中不断推进,围绕着“六个核心”——机械化、科技化、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和绿色化,形成了“五个重要共识”——坚持以“大国小农”为基本农情,坚持以满足人民需求为根本目标,坚持以中国传统农耕文明为文化根脉,坚持以推进工农互动和城乡互动为发展战略,坚持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本质特征。展望未来,中国式农业现代化要直面新的时代命题,要在继续推进“六个核心”和坚持“五个重要共识”的基础上,巩固成果、紧握机遇,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强大的支撑和保障。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红杰 张旭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解决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建设农业强国的必然要求,也是新发展阶段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关键环节。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不断探索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从生产关系变革到现代农业经济体系重塑,从全面进行乡村改造到深入实施乡村振兴,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在不同体制条件下不断演进,其基本逻辑在于动力塑造中对个体与组织、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深邃思考和不断调整。在新发展阶段,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进一步考虑农业农村发展的主体动力、资源注入、市场联结等问题,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布局出发,形成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内在激励和不竭动力。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贺力平
<正>2024年7月召开的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以下简称“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这个重要论述的一大背景是“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磊 廖芳
中国式消费现代化的根本目标是,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消费需要,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本文从消费主体现代化、消费客体现代化、消费环境现代化、消费配套服务现代化和消费适度共享化五个维度阐述中国式消费现代化的考量逻辑,并构建评价体系对中国式消费现代化的动态演进和空间特征进行测度分析。研究发现:(1)2013—2020年,中国式消费现代化指数及五个分维度指数均呈现上升态势;(2)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消费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但地区之间差距逐渐拉大,中国式消费现代化的空间差异主要源于区域间差异;(3)中国式消费现代化具有显著的正空间自相关特征,且大多数省份消费现代化水平的类型状态较为稳定,预期未来其将进一步提升。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少文 熊启泉
为理解和分析新时期粮食安全问题,对全球主要粮食安全战略、影响因素和中国式现代化要求进行分析,总结出中国式现代化下的粮食安全战略,并构建了粮食安全内容架构,系统地描述了从战略到落实的主要环节。基于内容架构从战略、组织、生产、消费、交换和分配六个维度分析中国粮食安全现状,结果表明,中国的保障粮食安全战略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面临着资源约束、小农组织、消费变化、国际压力等挑战。面对挑战,在农业现代化、大食物观、反哺农业、粮食文化、全球粮食治理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对中国粮食安全进行展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