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83)
- 2023(10719)
- 2022(8448)
- 2021(7974)
- 2020(6286)
- 2019(14260)
- 2018(14172)
- 2017(26512)
- 2016(14251)
- 2015(16491)
- 2014(16166)
- 2013(15680)
- 2012(14083)
- 2011(12854)
- 2010(12736)
- 2009(11710)
- 2008(11489)
- 2007(10114)
- 2006(9233)
- 2005(8669)
- 学科
- 济(59182)
- 经济(59113)
- 管理(34814)
- 业(33763)
- 企(25268)
- 企业(25268)
- 中国(22649)
- 方法(21334)
- 农(19209)
- 数学(18464)
- 数学方法(18287)
- 业经(14824)
- 贸(13727)
- 贸易(13716)
- 易(13443)
- 农业(12571)
- 制(12370)
- 学(11949)
- 财(11654)
- 地方(10814)
- 发(10312)
- 银(10112)
- 银行(10084)
- 行(9784)
- 融(9473)
- 金融(9471)
- 理论(9387)
- 体(9286)
- 环境(8531)
- 发展(8490)
- 机构
- 大学(201068)
- 学院(200919)
- 济(87557)
- 经济(85981)
- 研究(78498)
- 管理(69359)
- 中国(60292)
- 理学(58704)
- 理学院(58003)
- 管理学(56971)
- 管理学院(56640)
- 科学(46725)
- 京(44843)
- 所(40211)
- 财(38139)
- 研究所(36724)
- 农(36288)
- 中心(33763)
- 财经(30171)
- 江(29745)
- 北京(29124)
- 业大(29038)
- 农业(28698)
- 院(28615)
- 经济学(28571)
- 经(27752)
- 范(27241)
- 师范(26889)
- 经济学院(25644)
- 科学院(24027)
- 基金
- 项目(133150)
- 科学(104397)
- 研究(98524)
- 基金(96168)
- 家(86147)
- 国家(85476)
- 科学基金(70999)
- 社会(63193)
- 社会科(59788)
- 社会科学(59769)
- 省(49858)
- 基金项目(49118)
- 教育(45495)
- 自然(43797)
- 划(43630)
- 自然科(42799)
- 自然科学(42783)
- 自然科学基金(42042)
- 资助(39497)
- 编号(39124)
- 成果(32691)
- 重点(31504)
- 发(30835)
- 部(30156)
- 课题(28976)
- 创(28066)
- 国家社会(27445)
- 中国(27220)
- 创新(26417)
- 教育部(25584)
共检索到3140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宁吉喆
科学阐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观点对于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十分重要。本文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和战略安排,探讨了中国式现代化各方面内容的意义、思路和方针,重点分析了经济、社会、生态文明、科技教育人才建设的主要任务。文章指出,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岀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要坚持自信自立,推动高质量发展,提高人民生活品质,逐步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本文分析对读者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报告 中国式现代化 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任保平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推动力,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背景下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要求,是打造中国式现代化质量版的客观要求,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目标转型的必然要求。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重点在于构建现代经济体系、培育现代化新动能、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新发展的战略任务是形成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内生驱动力,推动供给侧的产业结构升级,以新质生产力形成中国式现代化新优势;推动动力转换,形成中国式现代化新动力;实现数字经济赋能中国式现代化,以数字新质生产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升级版;以新质生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形成新型工业化的新优势。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孙久文 殷赏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战略定位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要义具有内在一致性。粤港澳大湾区具有良好的区域比较优势,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需要重点发挥其在构筑超大规模市场、自主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引领带动作用。为此,粤港澳大湾区要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优化产业布局、提高科技自立自强水平、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格局、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守英
现代化作为一个世界性现象,道路和模式各一,不同国家处理本土因素和外来因素的方式决定了现代化的速度和路径。为了实现传统乡土中国的现代化,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地以制度变革和结构转型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从以新民主主义制度促进农业国的转型、社会主义制度和计划经济体制推进国家工业化、社会主义市场体制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共产党以非凡的组织和领导特性,基于超大人口规模基本国情,以人民为中心,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实现建设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目标,关键在于解决全面现代化中的重大难题、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以现代化国家建构实现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李建平 叶静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指出,"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1]64"中国式现代化"现在已成为理论界和媒体的高频词,引起了海内外的广泛关注。那么,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如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黄泰岩 韩梦茹
本文对标对表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目标发现,我国推进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的短板是低收入者群体过大,难点是如何增加低收入者收入。因而要有效推进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把工作重点放在如何增加低收入者收入上。依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国低收入群体主要分布在农村、中西部地区及就业重点人群中。针对低收入者的收入来源特征,本文从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四部分主要收入来源,分别提出了拓宽农村、中西部地区和就业重点群体收入来源的基本途径,使其中更多的居民能够进入中等收入群体,如期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周文 叶蕾
中国式现代化为数字经济带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数字经济也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性力量。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揭示数字经济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数据要素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独特优势,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有机融合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数字乡村建设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数字政府建设能够更好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平台经济竞争的垄断性、数实融合的结构性失衡、数字鸿沟引起财富分配的极化效应等仍是阻碍当前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问题。在数字经济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首先需要突破核心技术的“卡脖子”难题,其次重点加强平台经济反垄断治理,着力化解数字财富分配的极化效应,构建开放共赢的国际数字经济合作格局。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韩一多 储德银 纪凡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着力破解桎梏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更好地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新一轮的税制改革要以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为基本遵循,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使税制成为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添砖加瓦。税制改革要坚持以稳为先、以民为主、以新为领、以法为本的基本原则,通过优化税制结构、推进税制由收入功能型向发展功能型转变、提高税收效率、建设合作共赢的国际税收体系等路径,积极回应现实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司聪 任保平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党的二十大首次提出要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着重体现了质的内涵。以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经济发展观剖析我国现代化新征程中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认为关键在于要提高生产力质量,深化生产关系及生产方式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根据现阶段国内外局势变化,我国亟须从新制定以数字科技催生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变革,以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效率变革,以科技自立自强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质量变革,以绿色经济勃发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重点,将经济高质量发展系统化地置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框架与进程中。为此,在现代化开局起步阶段必须通过发挥质量型经济的张力与韧性,加快形成高标准市场体系,系统制定高质量制度安排,踔厉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全面深化金融体系改革,扎实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使我国大幅提升综合国力,如期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质量型经济 现代化 新征程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庄西真
职业教育现代化既是指职业教育发展到某一时间节点的状态,也是指职业教育从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的变化过程,“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指的是基于职业教育发展基本规律,立足中国发展需求和本土实践,探索中国职业教育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过程。它充分体现了我国职业教育的体制机制特色、社会职能特色、发展环境特色和民族文化特色,呈现出多元体系的互融互通、多样区域的均衡发展、多维共进的办学格局、多边共赢的国际品牌四个特征。实现中国式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应坚持统筹推进,发挥央地联动的治理体制优势;坚持类型定位,彰显职业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坚持服务发展,促进个人发展和国家需求有机统一;坚持开放包容,打造国际职业教育发展共同体。
关键词:
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 内涵 图景 路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庄贵阳 王思博
碳达峰、碳中和(简称“双碳”)是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战略决策。在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双碳”目标不仅是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的重要路径,更是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实现“双碳”目标是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只有与中国式现代化相结合,才能正确认识其中含义并有效推动相关实践,进而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据此,有必要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双碳”目标特征及要求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如何积极稳妥推进“双碳”工作,从而丰富并践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深刻内涵。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季诚钧 莫晓兰 朱亦翾 周海云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在教育领域中的自然延伸与必然要求。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教育内外部各要素的整体转换,是中国教育迈入世界先进行列的动态发展过程。除了国际通用评价指标外,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评价必须立足中国国情与实际,以人民为中心,注重群众满意度与获得感。目前,我国教育现代化存在的突出问题包括:班额、人均受教育年限、受高等教育比例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教育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不适应问题凸显,弱势群体教育与因材施教存在明显短板等。在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过程中,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开放合作、教育共富、监测评价等路径。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裴长盛 曲建武
本文构建由社会服务现代化、经济发展现代化、技术创新现代化、文化建设现代化、绿色发展现代化、政治治理现代化6个维度组成的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函数和空间Markov链方法,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目前中国式现代化水平不高,但整体呈现良好上升趋势,其中绿色发展现代化水平相对较低;东部地区中国式现代化综合水平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中国式现代化水平区域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且这一差异呈现扩大趋势;中国式现代化水平具有俱乐部收敛特点,发生状态转移概率较小。鉴于此,提出构建绿色现代化发展体系、建立区域差异化发展机制、释放中国式现代化高水平地区辐射带动效应的推进路径,希冀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卢雪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文明新形态,也是中国国际传播的关键议题。提升中国式现代化国际传播能力是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式现代化认同的重要举措。提高中国式现代化国际传播,需提升主体能力,增强传播的自信;注重优化传播内容,提升传播的实效性;完善传播平台,拓展传播的路径;精准传播受众,增强传播的针对性。只有实现传播主体、内容、平台、受众四个方面的有效链接和良性互动,才能构筑完整体系,发挥协同作用,提升中国式现代化国际传播的能力。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国际传播 提升路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龙鑫
<正>20世纪8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兴起了一股生态现代化思潮,这一理论思潮推动了西方工业国家的生态治理和修复,但这一理论受限于资本主义逻辑模式,导致西方国家大肆地将本国的生态环境问题转移至发展中国家。显然,这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相违背,绝不是实现全球生态环境改善的有效行动方案。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在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践探索出的人与自然相处的新型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