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414)
2023(19349)
2022(15889)
2021(14773)
2020(11904)
2019(27318)
2018(27086)
2017(51131)
2016(27894)
2015(31530)
2014(31670)
2013(30994)
2012(28557)
2011(25936)
2010(26117)
2009(23593)
2008(22982)
2007(20278)
2006(18135)
2005(16575)
作者
(80945)
(67207)
(66847)
(63547)
(42862)
(32018)
(30306)
(26425)
(25702)
(23944)
(22941)
(22858)
(21525)
(21418)
(20708)
(20702)
(19985)
(19600)
(19208)
(19201)
(16934)
(16587)
(16249)
(15292)
(15037)
(15030)
(15001)
(14778)
(13499)
(13246)
学科
(117447)
经济(117325)
管理(74335)
(72172)
(57224)
企业(57224)
方法(44630)
中国(38079)
数学(37958)
数学方法(37553)
(34006)
业经(29737)
地方(27863)
(25055)
(25042)
农业(22847)
(22668)
贸易(22650)
(21968)
(21776)
(19935)
银行(19888)
(19227)
理论(18989)
(18938)
金融(18935)
(18231)
环境(18134)
(17950)
技术(17944)
机构
大学(394374)
学院(393695)
(159199)
经济(155773)
管理(149427)
研究(141879)
理学(127640)
理学院(126115)
管理学(124030)
管理学院(123316)
中国(107668)
科学(87407)
(86696)
(71942)
(71874)
研究所(65616)
(64870)
中心(63139)
(58736)
业大(57074)
财经(56779)
北京(55871)
(55467)
师范(54940)
(51765)
(51727)
农业(50449)
经济学(48155)
(47853)
师范大学(44451)
基金
项目(265165)
科学(208193)
研究(197331)
基金(190151)
(166528)
国家(165089)
科学基金(140300)
社会(123575)
社会科(116974)
社会科学(116942)
(102620)
基金项目(100040)
教育(90309)
自然(88761)
(87375)
自然科(86687)
自然科学(86668)
自然科学基金(85104)
编号(81268)
资助(77289)
成果(67256)
(60643)
重点(60394)
(58122)
课题(57196)
(54895)
创新(51227)
国家社会(51133)
科研(49961)
教育部(49619)
期刊
(181927)
经济(181927)
研究(122484)
中国(83725)
学报(62564)
(60791)
科学(58839)
管理(56838)
教育(52382)
(51955)
大学(47453)
学学(44070)
农业(42360)
(37066)
金融(37066)
技术(35163)
业经(30384)
经济研究(29748)
财经(27405)
问题(23689)
(23578)
图书(23468)
(22911)
(18973)
科技(18963)
技术经济(18449)
世界(18139)
理论(18103)
资源(17867)
(17837)
共检索到6006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严宇珺  龚晓莺  
中国式现代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当前,信息化和数字化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使中国式现代化呈现出要素体系现代化、产业体系现代化、劳动过程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国家治理现代化等“数字”特征,社会生产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时,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厚植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基础、政治基础、文化基础、社会基础以及生态文明基础,使中国式现代化得以强势推进。未来,中国式现代化将立足于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并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本质特征,构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数字化引领发展路径。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王树涛   鲍俊威  
伴随第三轮技术革命的发展进程,通过数字化转型推动教育变革愈来愈成为国际国内社会的迫切需求。数字化转型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维度,其重塑教育要素及关系,全方位影响教育方式、教育治理、教育功能、教育价值和教育理念,从而形成微观人与人、中观人与社会、宏观人与国家、宇观人与世界良好互动的教育新形态,推动我国教育走向现代化创生发展之路。在此过程中,数字化转型也不可避免地给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带来诸多潜在和现实风险,可能异化教育主体全面自由发展、危及教育伦理生活、模糊教育治理责任、引发文明发展藩篱。因此,在享受数字化转型为教育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必须关注数字逻辑与教育逻辑的对峙与抵牾,认识到数字化转型的限度与可能,以融合共生、伦理规约、公平负责、自主包容作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价值新方向,推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走向新发展阶段。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亚健  
随着经济社会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统筹推进数字新基建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选取2010—2021年中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使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数字新基建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数字新基建可显著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且该结论在系列稳健性检验下依然成立。数字新基建不仅可以促进本地现代化发展,亦可借助空间溢出效应提升邻近地区现代化发展水平。机制检验结果显示,数字新基建可通过数字普惠金融促进效应,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产生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新基建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赋能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特征。基于此,提出完善数字新基建配套措施、健全区域联动调控机制、定制地区柔性管理战略的政策建议,以期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提供理论参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亚健  
随着经济社会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统筹推进数字新基建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选取2010—2021年中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使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数字新基建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数字新基建可显著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且该结论在系列稳健性检验下依然成立。数字新基建不仅可以促进本地现代化发展,亦可借助空间溢出效应提升邻近地区现代化发展水平。机制检验结果显示,数字新基建可通过数字普惠金融促进效应,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产生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新基建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赋能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特征。基于此,提出完善数字新基建配套措施、健全区域联动调控机制、定制地区柔性管理战略的政策建议,以期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提供理论参照。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毛雁冰   赵露  
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数字经济对于促进就业增长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利用2006—2019年中国265个城市数据和企业信息数据,实证检验了产业数字化的就业效应和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产业数字化可以有效促进就业,并主要通过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创业活跃度促进就业,但提高生产效率也会抑制就业。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制造业、采矿业等从事简单重复和危险工种的劳动力,往往会受到产业数字化发展的负面影响,就业机会减少。进一步研究发现,产业数字化能够显著提升就业质量,优化就业结构。因此,建议加快数字经济发展,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加快传统产业结构升级改造,拓展产业链的长度、宽度和深度,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提高城市创新能力,提升创业活跃度,通过创新创业带动就业。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周文  施炫伶  
在数字经济时代,中国式现代化与数字经济发展密不可分。从历史纵向维度看,数字经济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关键力量。从横向对比维度看,发展数字经济是超越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的突破口。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考察数字经济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主要包括:一是创新驱动的数字经济发展增强中国式现代化的协调性;二是系统观念的数字经济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体系性;三是人本逻辑的数字经济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性;四是制度保障的数字经济发展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优越性;五是和平发展的数字经济发展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基于此,笔者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上数字经济发展需要健全平衡保护与共享的数据产权政策、兼顾公平与活力的数字平台竞争政策、统筹安全与发展的数字经济监管政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董梁   许铁敏   徐广才  
[目的]城乡融合是城乡关系的高级形态和必然趋势。从中国式现代化视域理解把握城乡融合发展,研究提出未来一个时期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总体思路、重点任务和政策建议,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支撑。[方法]基于党和国家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和战略考量,综合运用历史、实证等研究方法,在明确城乡融合的重要意义、历史方位和基本特征基础上,提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政策建议。[结果]我国城镇化走过70多年历程,工农城乡关系深刻演进,总体上经历了城乡分治、城乡渗透、城乡统筹、城乡融合等发展阶段,但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城乡融合发展具有功能形态融为一体、产业结构日益趋同、现代要素双向流动、发展差距持续缩小等方面基本特征。[结论]着眼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局大局,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整体谋划,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推进城乡功能融合、产业融合、要素融合、社会融合。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黄堃  
在中国式现代化视角下,数字贸易具有多维发展策略,通过贸易的多元交易模式支撑,中国的数字经济发展活力更高。基于此,对中国式现代化视角下的数字贸易进行研究分析。明确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分析中国式现代化视角下开展数字贸易的必要性,对中国式现代化视角下数字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针对中国式现代化视角下数字贸易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对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美   刘亚芬  
以2008—2021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为研究样本,借助固定效应模型、门槛模型以及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中国式产业现代化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有效促进中国式产业现代化水平提升,该结论经稳健性与内生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数字经济对中国式产业现代化的影响呈现西部>中部>东部地区的梯度分布格局。数字经济对中国式产业现代化的影响存在市场化程度与政府效率的门槛效应,在跨越门槛值后,数字经济的赋能效应逐渐增强。数字经济对中国式产业现代化的影响具有显著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未来,我国需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产业有序转移,助力中国式产业现代化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美   刘亚芬  
以2008—2021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为研究样本,借助固定效应模型、门槛模型以及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中国式产业现代化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有效促进中国式产业现代化水平提升,该结论经稳健性与内生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数字经济对中国式产业现代化的影响呈现西部>中部>东部地区的梯度分布格局。数字经济对中国式产业现代化的影响存在市场化程度与政府效率的门槛效应,在跨越门槛值后,数字经济的赋能效应逐渐增强。数字经济对中国式产业现代化的影响具有显著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未来,我国需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产业有序转移,助力中国式产业现代化发展。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李建平  叶静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指出,"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1]64"中国式现代化"现在已成为理论界和媒体的高频词,引起了海内外的广泛关注。那么,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如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庄贵阳  王思博  
碳达峰、碳中和(简称“双碳”)是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战略决策。在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双碳”目标不仅是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的重要路径,更是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实现“双碳”目标是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只有与中国式现代化相结合,才能正确认识其中含义并有效推动相关实践,进而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据此,有必要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双碳”目标特征及要求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如何积极稳妥推进“双碳”工作,从而丰富并践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深刻内涵。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于安龙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探索出来的新型现代化道路,“社会主义”和“中国国情”是蕴含其中的关键词。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经历了起步探索、快速发展和深化拓展三个阶段。从其属性特征来说,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一条正确处理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的特色之路、正确处理继承性与发展性关系的拓新之路、正确处理长期性与阶段性关系的递进之路、正确处理自主性与借鉴性关系的开放之路。事实证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一条能够走得通、走得好的正确道路,其路径指向在于始终坚持科学理论指导、先进政党领导、人民利益至上、立足中国国情等。不断坚持和继承以上有益经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必然越走越宽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庄贵阳  王思博  
碳达峰、碳中和(简称“双碳”)是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战略决策。在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双碳”目标不仅是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的重要路径,更是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实现“双碳”目标是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只有与中国式现代化相结合,才能正确认识其中含义并有效推动相关实践,进而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据此,有必要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双碳”目标特征及要求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如何积极稳妥推进“双碳”工作,从而丰富并践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深刻内涵。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王蕴  卢阳  
数字经济作为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数字经济实施有效税收治理需要税收征管模式和征管技术的全面数字化。数字化技术为税收征管数字化提供了技术支持,但数字技术改变了原有经济业态,为税收治理增加了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为了适应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微观经济变化,税收征管数字化是必然的趋势。应从中国式现代化角度分析税收征管数字化转型的内涵和当前税收征管数字化转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从税收治理现代化视角,尝试构建多主体的“税收共治”新格局、优化税收数据管理组织模式、强化“以税咨政”、完善税务干部数据思维培训体系等实现税收征管数字化转型的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