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100)
2023(17571)
2022(14828)
2021(13982)
2020(11579)
2019(26889)
2018(26942)
2017(51497)
2016(28089)
2015(31629)
2014(31914)
2013(31035)
2012(28092)
2011(25356)
2010(25443)
2009(23443)
2008(23150)
2007(20182)
2006(18005)
2005(16449)
作者
(78726)
(65583)
(65016)
(62123)
(41656)
(31151)
(29485)
(25631)
(24915)
(23345)
(22351)
(22200)
(20921)
(20866)
(20443)
(20145)
(19488)
(19245)
(18783)
(18754)
(16453)
(16043)
(15669)
(14890)
(14614)
(14611)
(14583)
(14380)
(13160)
(12842)
学科
(110726)
经济(110575)
管理(81375)
(75729)
(63174)
企业(63174)
方法(46626)
数学(40003)
数学方法(39546)
中国(34053)
(31226)
(29799)
业经(26765)
(26752)
(22744)
(21405)
贸易(21391)
(20854)
地方(20740)
农业(20178)
(19204)
银行(19163)
(19159)
理论(18949)
(18331)
(18093)
金融(18089)
(17495)
财务(17412)
财务管理(17373)
机构
大学(395647)
学院(392012)
(161656)
经济(158296)
管理(151634)
研究(136393)
理学(130445)
理学院(128969)
管理学(126880)
管理学院(126152)
中国(103311)
(85339)
科学(81512)
(76774)
(68080)
研究所(61773)
(60759)
中心(60399)
财经(60384)
(57209)
业大(55437)
(55032)
北京(54660)
(52774)
师范(52305)
经济学(49866)
(49304)
农业(47281)
(45895)
财经大学(44981)
基金
项目(263073)
科学(207396)
研究(195876)
基金(191278)
(166612)
国家(165245)
科学基金(141536)
社会(124557)
社会科(118016)
社会科学(117986)
基金项目(100804)
(100177)
教育(90472)
自然(89710)
自然科(87631)
自然科学(87613)
自然科学基金(86054)
(85032)
编号(79578)
资助(78185)
成果(66248)
(59176)
重点(59150)
(56073)
课题(55597)
(54567)
国家社会(51994)
教育部(51253)
创新(51020)
(50786)
期刊
(180218)
经济(180218)
研究(123413)
中国(81468)
学报(60470)
(58824)
管理(57901)
科学(56557)
(56535)
教育(50063)
大学(46752)
学学(43442)
农业(38790)
(36441)
金融(36441)
技术(34058)
财经(30274)
经济研究(29650)
业经(28347)
(26007)
问题(23497)
(20920)
图书(20188)
(19125)
理论(18571)
科技(18031)
技术经济(17967)
(17846)
现代(17747)
世界(17722)
共检索到5905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罗必良  
<正>编者按: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道路模式与农地制度改革紧密关联。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到新一轮农地确权,再到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家庭承包权与农户经营权的“三权分置”,每一次地权制度改革都牵动着农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对中国式农业现代化转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方面,强化地权赋予农民更加充分使用土地要素的权利,
关键词: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李松龄  
中国式现代化本质上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内在要求发挥资本将新方法、新技术应用于生产进而发展生产力和增加财富的作用;但也会出现资本占有劳动生产的剩余价值转化的收入问题,有损劳动力所有权的权益及其完整性、排他性。中国式现代化本质上要求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内在要求收入分配制度变革,构建生产资料资本化为资本所有者股份和劳动力资本化为劳动者股份相结合的新型股份制,完善市场运行体制机制,转变传统的理论观念和思想观念,维护资本所有权和劳动力所有权的权益及其完整性、排他性,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收入均衡发展。新型股份制也有利于发展劳动者和资本所有者基于同股同权意义上的民主协调、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邱国庆   侯培林  
新时代政府预算制度改革应嵌入中国式现代化之中,需要确保政府预算制度改革方向的正确性,强化政府预算制度的普惠性、公平性和安全性,更好地推动政府预算制度走向世界。目前,政府预算制度在保障人民主体地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兼具风险管控和治理效能等方面存在一定短板。因此,要持续推进和落实政府预算制度保障人民主体地位的实践,多机制并举提升政府预算制度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的能力,以及全面深化政府预算制度兼具风险管控和治理效能的功能,以期形成新时代新征程高质量推进健全现代预算制度的新格局。
[期刊] 求索  [作者] 包炜杰  
中国式现代化何以可能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进一步学术追问,这要求从国家治理层面作出符合中国经验事实与改革逻辑的系统性回答。从主体逻辑来看,党、政府与市场的内在关系成为中国国家建构的组织保障;从制度逻辑来看,通过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并转化为治理效能,进而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辩证关系;从价值逻辑来看,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人民城市等一系列国家治理鲜活实践深刻反映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驾驭好资本的价值底蕴。中国共产党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不仅在理论上打破了西方治理理论窠臼,而且在实践中以治理现代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刘灿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报告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1]中国式现代化“以人为中心”,体现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共同富裕,人的全面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马海涛   孟晓雨  
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要求,对推进新一轮税收制度优化改革意义重大。从“四个现代化”到“中国式的现代化”再到中国式现代化,其内涵不断丰富,并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之路。税收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税制改革不断适应并服务各个阶段的现代化,并形成了“党管税收观”“人民税收观”“国家治理论”“新市场财政学”等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税收理论。未来的税制改革应从加强税收调节职能助力共同富裕实现、激发创新动能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构建多税共治的绿色税收调节体系、创造高水平对外开放环境等四个方面更好地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课题组   汪德华   马珺   何代欣   杜爽   许艺煊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部署的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要求,涉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诸多领域,主要目标指向包括: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共同富裕,提升财政治理效能。为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应着力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为扩大国内消费奠定制度基础,助力创新引领和绿色转型,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为推动共同富裕,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应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与地区协调发展,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可持续发展,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提升财政治理效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应以增加地方自主财力为重点,完善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以加强统筹能力和绩效导向,健全现代预算制度,进一步完善政府债务管理制度以统筹发展和安全。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课题组   何德旭   汪德华   马珺   何代欣   杜爽   许艺煊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部署的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要求,涉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诸多领域,主要目标指向包括: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共同富裕,提升财政治理效能。为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应着力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为扩大国内消费奠定制度基础,助力创新引领和绿色转型,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为推动共同富裕,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应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与地区协调发展,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可持续发展,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提升财政治理效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应以增加地方自主财力为重点,完善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以加强统筹能力和绩效导向,健全现代预算制度,进一步完善政府债务管理制度以统筹发展和安全。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崔文苑  
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税制改革取得了系列伟大成就。面向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必须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税制改革的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要求,坚持税收法定原则、公平与效率相统一原则、宏观税负稳定原则,从优化税制结构、提高税制科学性,逐步降低名义税率、提高税制竞争力,健全地方税体系、保障地方财政收入三个方面入手,深入推进税制改革,进一步发挥税收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国家税务总局山东省税务局课题组   胡苏华   姜琳   郑斌  
党的二十大围绕建立现代税收制度作出了重要部署,明确提出了优化税制结构的改革要求,为推进税收制度体系现代化指明了方向。本文分析了税收制度体系现代化的特征、意义以及当前税收制度体系的运行成效,结合中国式现代化对税收制度体系现代化的新要求,研究在制度设计、效能发挥、执行落实等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全局谋划、统筹兼顾、多税共治三个方向探索合理的改革路径。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刘灿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基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坚持从本国实际和国情出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不断探索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社会基本生产关系。在新时代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和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所有制领域的改革和制度完善需要新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拓展;要完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充分发挥公有制主体、市场机制和政府在一、二、三次分配中的作用;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张守文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目标,需要各类制度的协同支撑,其中,个人所得税制度的保障和促进尤为重要。基于“目标—手段”的分析框架,有助于从历史关联、问题定位、制度导向和制度功用的视角,理解个人所得税制度对共同富裕的保障和促进作用。基于“结构—功能”的分析框架,有助于分析相关分配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其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从而揭示个人所得税制度优化的方向。在此基础上,可以从课税要素结构的视角,进一步厘清个人所得税制度结构优化的具体路径,从而提升其保障和促进共同富裕的功能。围绕国家现代化的总体目标,结合经济发展的阶段,以及公平分配和共同富裕的现实需要,依循“结构优化”的主线和税法的基本原则,持续推进个人所得税制度乃至整体税制的优化,有助于逐步实现税收法治的现代化,从而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松龄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历经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现代化和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代化,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即中国式现代化,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和演进逻辑。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内在逻辑性。要维护好保障好实现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需要构建相应的正式和非正式的制度安排。股份制要在生产资料资本化为资本所有者股份的基础上,构建劳动力资本化为劳动者股份的制度安排,才有可能推进劳动者收入占有上的共同富裕以及财富占有上的共同富裕。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陈彦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实现需要以高质量的经济建设为中心,企业作为微观的经济主体,是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中国式现代化下的管理会计“看似微观,实则宏观”,管理会计的宏观转向将研究路径延伸至制度的立体式视角。本文在分析中国式现代化对管理会计制度变迁的影响以及中国式现代化下管理会计制度研究焦点的基础上,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建立宏观理性、中观弹性与微观韧性的创新型管理会计制度框架。该制度框架不仅能够为整个产业以及企业指明发展方向,还能够促进整个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与完善,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韩一多   储德银   纪凡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着力破解桎梏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更好地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新一轮的税制改革要以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为基本遵循,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使税制成为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添砖加瓦。税制改革要坚持以稳为先、以民为主、以新为领、以法为本的基本原则,通过优化税制结构、推进税制由收入功能型向发展功能型转变、提高税收效率、建设合作共赢的国际税收体系等路径,积极回应现实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