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94)
- 2023(8933)
- 2022(7170)
- 2021(6878)
- 2020(5608)
- 2019(12948)
- 2018(13029)
- 2017(24830)
- 2016(13205)
- 2015(15626)
- 2014(15559)
- 2013(15133)
- 2012(13658)
- 2011(12413)
- 2010(12474)
- 2009(11570)
- 2008(11455)
- 2007(9791)
- 2006(8859)
- 2005(8334)
- 学科
- 济(59822)
- 经济(59754)
- 业(33568)
- 管理(33492)
- 企(25908)
- 企业(25908)
- 方法(23620)
- 中国(21472)
- 数学(20260)
- 数学方法(20143)
- 农(17078)
- 贸(15448)
- 贸易(15437)
- 易(15107)
- 业经(13811)
- 财(12000)
- 制(11780)
- 农业(11000)
- 融(10735)
- 金融(10734)
- 地方(10345)
- 银(10321)
- 银行(10309)
- 学(10028)
- 行(10002)
- 发(9535)
- 理论(9430)
- 体(8875)
- 关系(8696)
- 和(8258)
- 机构
- 大学(191905)
- 学院(189838)
- 济(87938)
- 经济(86464)
- 研究(71070)
- 管理(68812)
- 理学(58653)
- 理学院(57957)
- 管理学(57108)
- 管理学院(56778)
- 中国(55660)
- 京(41588)
- 科学(39024)
- 财(38480)
- 所(35338)
- 研究所(32147)
- 财经(30835)
- 中心(30367)
- 经济学(29149)
- 经(28367)
- 农(27531)
- 北京(27198)
- 江(26408)
- 经济学院(26226)
- 范(25982)
- 师范(25793)
- 院(25254)
- 业大(23449)
- 财经大学(22985)
- 农业(21396)
- 基金
- 项目(121741)
- 科学(96978)
- 研究(92552)
- 基金(90000)
- 家(78325)
- 国家(77717)
- 科学基金(65909)
- 社会(61529)
- 社会科(58363)
- 社会科学(58349)
- 基金项目(46389)
- 省(43520)
- 教育(43067)
- 自然(39221)
- 自然科(38397)
- 自然科学(38388)
- 划(38075)
- 自然科学基金(37748)
- 资助(36893)
- 编号(36711)
- 成果(31048)
- 部(28915)
- 重点(27995)
- 发(27262)
- 国家社会(26838)
- 中国(26218)
- 课题(26193)
- 创(25386)
- 教育部(25328)
- 创新(23865)
共检索到2940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王勇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长期探索和实践。在此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最终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回顾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演进,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阶段、中国式现代化的摸索阶段和中国式现代化的最终形成阶段。在这个历史演进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不断进行着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中国的对外关系伴随着现代化的拓展和推进,在不同时期也进行着相应地调整和转变,以更好地为中国式现代化服务。通过对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国对外关系之间辨证关系的剖析,我们认为,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以我为主,现代化绝不是“西方化”,绝不能依附于西方文明;中国式现代化强调要独立自主,但并不是关起门来搞建设,不去拥抱世界的现代化不是真正的现代化;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应对和处理矛盾问题,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历史演进 国际关系 西方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熊金武 侯冠宇 唐世洲
文章基于CSSCI核心数据库,利用Ucinet和CiteSpace文献计量方法分析了中国式现代化研究的历史变迁、热点趋势与未来展望。结果表明:中国式现代化研究经历了从萌芽探索的起步阶段,正在向深化发展的新阶段转变;研究成果丰硕,整体呈现校内“合作密切”、校际“单打独斗”的特点;研究主题主要体现在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及走和平发展道路五个方面。未来可以基于跨学科视角,从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展开更加深入的研究。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唐任伍 史晓雯
“中国式现代化”,历经“现代化”到“四个现代化”再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嬗变。发轫于西方的“现代化”传入中国后,中国共产党将在中国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作为自己的目标。新中国成立后,“现代化”又转变为更加具体的“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国防”的“四个现代化”。改革开放以后,“四个现代化”逐渐被“中国式现代化”所代替,并在党的二十大上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中国式现代化”成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融入中国具体实际、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开辟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其有效驾驭资本服务社会主义和人的发展,使中国实现了“时空压缩”条件下的“弯道超车”,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伟大征程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希元 杨先明
产业结构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本文从结构与技术相融合的视角构建产业结构现代化分析框架,以结构转型为条件、以技术赶超作为其增长机制,通过国际比较分析产业结构面向现代化变迁的标准模式与各国偏离。研究发现,中国的产业结构现代化变迁特征与前沿国家和赶超成功国家一致,即结构转型过程中目标部门的技术向前沿收敛,而赶超失败国家在结构转型的同时没有出现明显的技术进步,即技术赶超相对停滞。相较于日韩,中国在人均GDP较低水平出现了去工业化迹象,尽管这与拉美国家过早去工业化的性质不同,但是如何在工业就业占比下降情形下维持工业增加值占比稳定,仍然是我国在现代化过程中需要高度把握的结构调整方向。与发展中大国的比较发现,印度具有服务业导向的结构转型特点,而中国的产业结构现代化演进更多体现工业主导的特征,这与赶超成功国家基本相似。国际比较对中国的产业结构现代化具有重要启示:在驱动结构与技术的二维演化时,务必保持国家技术进步的动态向上趋势,从而才能规避产业结构变迁过程中的发展陷阱。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任志江 梁越月 李卓远
科学认识现代化的特征和内涵,不仅需从其性质、内容、空间、时间、过程、发展、路径、效果八方面来着手,还要从其与工业化、近代化、西方化、现代性之间的关系中来把握。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各阶层前赴后继地不懈探索以实现国家现代化为目标的各种救国方案。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时代化的具体成果为指导,先后接续探索出关于现代化建设的四种阶段性理论成果。在此基础上,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不仅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初步构建了具有中国特点、时代特色、世界影响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方向,还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地迈向现代化提供了全新选择。从上述历史变迁中,可以总结提炼出对新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诸多有益的结论启示。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郑石桥 胡欣怡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章以经典审计理论为基础,在讨论审计现代化的基础上,分析审计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审计现代化是审计理论、审计制度、审计效率、审计效果、审计目标、审计业务、审计方法和审计人员这些方面不低于世界先进水平。党的二十大报告就如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在十二个方面做出了战略性规划,这些方面都涉及中央重大政策措施部署、国家利益、公共资金、公共权力,审计可以对这些方面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推动整改,促使这些领域的责任主体更好地履行其承担的经济责任,从而促进这些领域的中国式现代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宏斌 王雯
农民的现代化程度是衡量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的一个重要标志。在20世纪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百年历程中,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农民扮演了不同的历史角色;与之同时,农民的身份地位亦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总体而言,呈现出一个由旁观者到主体这样不断纵深的历史进程。
关键词:
现代化 农民 角色 身份地位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于安龙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探索出来的新型现代化道路,“社会主义”和“中国国情”是蕴含其中的关键词。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经历了起步探索、快速发展和深化拓展三个阶段。从其属性特征来说,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一条正确处理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的特色之路、正确处理继承性与发展性关系的拓新之路、正确处理长期性与阶段性关系的递进之路、正确处理自主性与借鉴性关系的开放之路。事实证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一条能够走得通、走得好的正确道路,其路径指向在于始终坚持科学理论指导、先进政党领导、人民利益至上、立足中国国情等。不断坚持和继承以上有益经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必然越走越宽广。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玉文
深入地理解中国式现代化何以可能,必须要对历史语境下的中国式现代化启动要件进行追溯。面对资本主义文明对中国传统发展模式的冲击,中国知识分子开始探寻中国的现代化道路,这是中国式现代化启动的历史前提;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是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启动的思想基础,它引领着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方向;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力量,为中国式现代化启动提供了政治保障;中国共产党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为中国式现代化启动提供了动力源泉。从历史前提、思想基础、政治保障、动力源泉四方面来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启动要件,对于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何以显著区别于西方原生型资本主义现代化、拉美地区的依附型发展模式,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玉文
深入地理解中国式现代化何以可能,必须要对历史语境下的中国式现代化启动要件进行追溯。面对资本主义文明对中国传统发展模式的冲击,中国知识分子开始探寻中国的现代化道路,这是中国式现代化启动的历史前提;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是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启动的思想基础,它引领着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方向;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力量,为中国式现代化启动提供了政治保障;中国共产党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为中国式现代化启动提供了动力源泉。从历史前提、思想基础、政治保障、动力源泉四方面来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启动要件,对于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何以显著区别于西方原生型资本主义现代化、拉美地区的依附型发展模式,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吕寿伟 侯永丽
新文化运动作为一场面向传统的伦理改造运动,自上而下地引发了近代教育的剧烈变革,并以一种崭新的精神开启了中国教育的现代化历程。然而,知识精英过于强烈的救亡图存使中国的教育现代化一开始便以欧美为蓝本,他们以种种源自西方的“真理性价值”进行着一次次的思想试验,并把中国传统视为荼毒灵魂的罪恶之源。失去传统根基的教育现代化是没有灵魂的教育现代化,教育成为功利之学、实用之学,深陷虚无主义的精神顽疾。中国教育亟须传统的回归,需要依据中国古典教育的精神品格,以“天人合一”的大教育观、以“内圣外王”的教育目的论、以“人文化成”的教育方法论完成自身的返魅之旅,最终开辟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式教育现代化道路。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正>10月1日出版的第19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处理好若干重大关系》。文章重点强调了6个方面。一是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的关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是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最高顶层设计。中国式现代化是分阶段、分领域推进的,实现各个阶段发展目标、落实各个领域发展战略同样需要进行顶层设计。同时,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探索性事业,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侯祥鹏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正确处理好的一系列重大关系之一。中国式现代化既要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效率,又要更有效地维护社会公平,更好实现效率与公平相兼顾、相促进、相统一。这就要求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实现效率与公平的协调均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确保了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能够实现效率与公平的兼顾,而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等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也对效率与公平提出了内在要求。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要坚持党的领导,做到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有机结合,实现效率与公平相统一。在具体实现路径上,要以效率提升不断做大“蛋糕”,以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公平的物质基础;要以促进公平不断分好“蛋糕”,以完善的分配制度激活效率的动力;要以数字赋能,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数字化驱动生产生活和治理方式变革,促进效率与公平统一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让广大人民参与其中、分享成果,实现共同富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卢雪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文明新形态,也是中国国际传播的关键议题。提升中国式现代化国际传播能力是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式现代化认同的重要举措。提高中国式现代化国际传播,需提升主体能力,增强传播的自信;注重优化传播内容,提升传播的实效性;完善传播平台,拓展传播的路径;精准传播受众,增强传播的针对性。只有实现传播主体、内容、平台、受众四个方面的有效链接和良性互动,才能构筑完整体系,发挥协同作用,提升中国式现代化国际传播的能力。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国际传播 提升路径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温国砫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西方国家在非洲推行的现代化模式并不符合非洲国情,成为非洲国家现代化进程曲折的原因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通过“试点—推广”渐进主义的方式取得了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生态文明等领域的快速发展,成功推进与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包括非洲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通往现代化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对此,非洲各国不仅可以借鉴中国式现代化经验,还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通过渐进式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探索具有非洲风格与特色的现代化之路,为促进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贡献力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