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41)
2023(9704)
2022(7690)
2021(7334)
2020(5965)
2019(13516)
2018(13532)
2017(25872)
2016(13966)
2015(15885)
2014(15926)
2013(15339)
2012(13754)
2011(12451)
2010(12368)
2009(11280)
2008(11222)
2007(9747)
2006(8637)
2005(8143)
作者
(38749)
(32282)
(32112)
(30951)
(20603)
(15476)
(14495)
(12530)
(12319)
(11486)
(11262)
(10773)
(10487)
(10468)
(10310)
(9967)
(9602)
(9471)
(9215)
(9141)
(8222)
(7908)
(7871)
(7310)
(7307)
(7300)
(7111)
(7001)
(6531)
(6515)
学科
(58002)
经济(57940)
(35514)
管理(34907)
(27011)
企业(27011)
方法(22858)
中国(21291)
数学(19998)
数学方法(19836)
(17304)
业经(13565)
(13338)
贸易(13328)
(13087)
(12701)
(12283)
(11347)
农业(11197)
(10510)
银行(10498)
(10140)
(9798)
金融(9797)
地方(9551)
(9263)
(9159)
理论(9087)
技术(8638)
(8076)
机构
大学(196377)
学院(195570)
(87100)
经济(85610)
研究(73197)
管理(69533)
理学(59488)
理学院(58777)
管理学(57836)
管理学院(57471)
中国(56346)
科学(42588)
(42333)
(38793)
(36916)
研究所(33779)
(32476)
中心(31723)
财经(31325)
经济学(28981)
(28885)
(27644)
北京(27192)
业大(26689)
(26189)
(26156)
经济学院(26078)
师范(25922)
农业(25509)
财经大学(23568)
基金
项目(129771)
科学(102795)
基金(95766)
研究(95645)
(84841)
国家(84213)
科学基金(71045)
社会(62907)
社会科(59738)
社会科学(59722)
基金项目(49446)
(47571)
教育(44371)
自然(43853)
自然科(42935)
自然科学(42924)
自然科学基金(42203)
(41464)
资助(39230)
编号(37174)
成果(30999)
(30134)
重点(30109)
(28885)
国家社会(27718)
(27239)
课题(26744)
中国(26534)
(26168)
教育部(26005)
期刊
(94434)
经济(94434)
研究(61842)
中国(41879)
学报(31456)
(31080)
科学(29697)
(29086)
管理(27237)
教育(24520)
大学(24229)
学学(22642)
农业(21546)
(19493)
金融(19493)
经济研究(17371)
技术(16641)
财经(16439)
(14384)
业经(14259)
(12900)
问题(12884)
(12452)
世界(11796)
国际(11276)
(9112)
技术经济(8865)
现代(8604)
(8320)
论坛(8320)
共检索到2956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求索  [作者] 李双套  
中国式现代化是可能的,这是讨论中国式现代化的前提性问题。中国式现代化何以可能?从事实与价值的关系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是事实存在,也是价值存在;从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来说,中国式现代化兼具现代化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具有普遍性意义的特殊性存在;从一和多的关系来分析,中国式现代化是“一元多线”中的重要“一线”;此外,中国式现代化是具有历史延续性的现代化,是处在历史延续中的“中国”的现代化。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郑石桥  胡欣怡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章以经典审计理论为基础,在讨论审计现代化的基础上,分析审计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审计现代化是审计理论、审计制度、审计效率、审计效果、审计目标、审计业务、审计方法和审计人员这些方面不低于世界先进水平。党的二十大报告就如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在十二个方面做出了战略性规划,这些方面都涉及中央重大政策措施部署、国家利益、公共资金、公共权力,审计可以对这些方面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推动整改,促使这些领域的责任主体更好地履行其承担的经济责任,从而促进这些领域的中国式现代化。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吕寿伟  侯永丽  
新文化运动作为一场面向传统的伦理改造运动,自上而下地引发了近代教育的剧烈变革,并以一种崭新的精神开启了中国教育的现代化历程。然而,知识精英过于强烈的救亡图存使中国的教育现代化一开始便以欧美为蓝本,他们以种种源自西方的“真理性价值”进行着一次次的思想试验,并把中国传统视为荼毒灵魂的罪恶之源。失去传统根基的教育现代化是没有灵魂的教育现代化,教育成为功利之学、实用之学,深陷虚无主义的精神顽疾。中国教育亟须传统的回归,需要依据中国古典教育的精神品格,以“天人合一”的大教育观、以“内圣外王”的教育目的论、以“人文化成”的教育方法论完成自身的返魅之旅,最终开辟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式教育现代化道路。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梁玉水  
中国式现代化探索之路形塑了独特的中国式审美现代性。中国审美现代性以复杂、独特的发生路径、演进逻辑、建构方式、具体内涵和表现特征而成为中国现代性的审美之维和审美现代性的崭新形态。以审美现代性的中国实践、中国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炼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式审美现代性”理论及话语,构建具有积极价值和借鉴意义的多元审美现代性之中国形态,有助于为中国现代性提供独特的思想视点、理解维度,为世界多元审美现代性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期刊] 求索  [作者] 江畅  
中国不能走西方现代化的老路,更不能直接照搬西方的现代化模式,而必须选择和创造自己的现代化道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所具有的契合性是中国人民能够创造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中国式现代化深层的历史文化原因。中国式现代化实质内涵具有中国特色和普遍意义:它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思想,以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为理论依据的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创造;它在充分吸取西方现代化的有益内容的同时努力纠正其理论错误并吸取其实践教训;它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无论从目的还是从手段看,无论是从动机还是从效果看,中国式现代化都是有利于全体中国人民生存和发展的,其实质在于人民性。它是以人民至上为根本价值理念、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幸福为终极追求的现代化。因此,它是至善,也是大善,无疑具有道义正当性。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佟家栋   张千  
中国式现代化既具有现代化的内涵,又蕴含着中国特色。中国在积极探索和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需要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在数字经济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数字经济的内涵和意义。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新生产方式,形成了新的生产、交换、流通、分配和消费的经济运行全过程。数字技术和数字要素贯穿现代经济发展全过程,中国式现代化要在数字中国乃至数字强国的基础之上构建。建设数字中国需要扩大全社会数字经济建设投入、进一步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完善数字治理体系以及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在数字中国基础之上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鲁云鹏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社会组织所处的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革,但对于作为科学传播“发声器”、科技创新“排头兵”的中国科技社团,目前相关理论研究较为滞后,其在具体社会实践中与利益相关者间的微妙互动关系和应然因果链条尚未清晰揭示。为不断激活科技社团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价值,丰富该领域理论研究体系,从“结构-功能”理论视角出发,将科技社团置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场景之中,探究其与利益相关者间的互动关系,以明确科技社团多元功能的理论应然形态;并利用Nvivo分析软件,对中国科协下属的210个国家级科技社团的组织章程进行文本质性分析,检验这些功能是否有实然体现。主要结论如下:第一,科技社团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功能主要聚焦于科学传播、提供专业化公共服务,但“成色”不高,且以机械式团结科技工作者为主;第二,科技社团的功能发挥存在“内亲外疏”的结构不平衡现象;第三,科技社团会基于政府期许,对功能进行“功利性”排序,上传下达的桥梁作用未能有效实现;此外,科技社团的功能实施也有“言行不一”问题,改革的突破口在于挂靠到事业单位的社团。可尝试通过中国式现代化中的“法治—政治—自治”逻辑,推进科技社团功能的高质量发挥。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明洪   刘明星  
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称之为“中国式”,主要是因为它的形式和路径与世界其他国家有着明显的不同,具有其他国家现代化所没有的特质。从民族包容性的特质入手深化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新视角。民族包容性表现为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对少数民族及其成员的带动性,以及少数民族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获得一体化的现代性发展。更进一步说,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民族包容性特质从政治包容性、经济包容性、社会包容性和文化包容性等多方面展现出来,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民族包容性全景图。从这些包容性的关系来看,政治包容是民族包容性其他方面的前提,经济包容是民族包容性发展的核心,社会包容是民族包容性发展的关键,文化包容是民族包容性的重要内容。民族包容性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处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一种特殊模式,充分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优势与独有价值。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曹献雨  
文章首先构建了中国式现代化指标体系,然后运用熵值法对2013—2021年中国式现代化水平进行测度,最后通过变异系数衡量中国式现代化的σ收敛性,并通过空间计量模型检验中国式现代化是否具有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从而进行中国式现代化时空收敛性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省域层面,各省份中国式现代化水平不断上升,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天津和福建7个省份的中国式现代化水平较高。在区域层面,东部地区的中国式现代化水平高于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南方地区的中国式现代化水平高于北方地区;粤港澳的中国式现代化水平高于长三角、京津冀、长江经济带和黄河流域。在分项指标层面,人口发展、共享富裕和绿色发展维度有优势,物质富裕、精神文明和开放包容维度是短板。在时空收敛方面,省域中国式现代化存在σ收敛、空间绝对β收敛和空间条件β收敛特征。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胡联  盛迪  汪三贵  
减贫韧性是从韧性的角度看待贫困减少和发展的问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环节。培育和提高脱贫人口、临近贫困线人口面对各种风险和冲击后能够保持持续脱贫的状态以及进一步发展的能力,避免人口规模性返贫对落实“十四五”时期规划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结合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与减贫韧性的内涵,从生态韧性、脱贫人口韧性、经济韧性、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韧性和社会韧性等五个方面阐述中国式现代化,并提出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蔡雪玲   庞智强  
[目的]基于中国式现代化解读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内涵特征,从乡村经济治理、乡村文化治理、生态环境治理、城乡融合治理和基层组织治理5个维度构建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评价体系,分析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发展水平、空间分布特征与空间收敛性。[方法]运用CRITIC—熵权法组合权重模型和TOPSIS评价模型,选取2010—2020年中国31个省份测度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并借助Kernel密度、空间Markov链和动态空间模型分析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时空分布动态与演变趋势。[结果](1)全国乡村治理现代化整体水平稳步上升,2020年略有下降;三大区域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差异显著,呈现“东高西低”发展态势;(2)Kernel密度曲线呈右移趋势,中国乡村治理现代化发展水平差异逐渐缩小;中国乡村治理现代化保持初始状态的稳定性较高,跨越式发展的可能性较小;(3)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存在正向的空间相关性且呈波动上升态势;全国及三大区域乡村治理现代化发展水平具有显著的绝对β收敛趋势和条件β收敛趋势,不同区域乡村治理现代化发展的β收敛速度具有差异性。[结论]最后,提出加快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发展水平提升,加强区域互动,缩小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发展差异,制定有梯度的区域乡村治理政策的建议。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冯建军  
党的二十大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概念,深刻总结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教育是党之大计、国之大计。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教育必须发挥支撑性作用。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是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体系,坚持科学与人文教育的结合,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积极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教育。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和核心在于人。培养世界中的现代中国人是中国式现代化赋予教育的新使命。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守英  
现代化作为一个世界性现象,道路和模式各一,不同国家处理本土因素和外来因素的方式决定了现代化的速度和路径。为了实现传统乡土中国的现代化,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地以制度变革和结构转型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从以新民主主义制度促进农业国的转型、社会主义制度和计划经济体制推进国家工业化、社会主义市场体制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共产党以非凡的组织和领导特性,基于超大人口规模基本国情,以人民为中心,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实现建设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目标,关键在于解决全面现代化中的重大难题、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以现代化国家建构实现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孙杰远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重大论题正式提出和中国教育现代化在新时代取得巨大成就,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研究新时代已经来临。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研究的起点必然是厘清其理论性质、基本内涵、本质要求和实践逻辑等基本问题。理论性质上,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映射,是关于中国教育现代化成就的理论判断,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最新成果。在基本内涵上,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具有世界教育现代化共性与中国教育现代化特性,是满足巨大规模人口教育需求、赋能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世界和平发展的教育现代化。在本质要求上,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体现出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是教育高质量发展、充满教育民主性、创造人类教育文明新形态的教育现代化。在实践逻辑上,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以人民需求为逻辑起点,以教育评价为实践导向,以中国式教师队伍现代化为支撑,以五育融合为实践方式,以教育数字化转型为实践新样态。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袁康  
知识经济的出现既是世界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又是现代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发展知识经济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基本内容,但是中国实现现代化必须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只能是中国式的现代化。从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中国发展知识经济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一是要科学理解知识经济,避免理论上的误解;二是要加快改革,创造出适合知识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三是要从国情出发,选择正确的发展战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