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53)
2023(7928)
2022(6200)
2021(5913)
2020(4749)
2019(10895)
2018(10990)
2017(20720)
2016(11135)
2015(13076)
2014(12977)
2013(12527)
2012(11078)
2011(10083)
2010(10068)
2009(9225)
2008(9203)
2007(7956)
2006(7170)
2005(6848)
作者
(30389)
(25187)
(25177)
(24269)
(16179)
(11937)
(11352)
(9835)
(9774)
(8859)
(8841)
(8409)
(8271)
(8120)
(8035)
(7888)
(7612)
(7346)
(7249)
(6955)
(6551)
(6126)
(6090)
(5750)
(5745)
(5592)
(5573)
(5488)
(5077)
(5016)
学科
(48608)
经济(48558)
管理(27374)
(26642)
(19696)
企业(19696)
中国(19102)
方法(17590)
数学(15307)
数学方法(15214)
(15097)
(11783)
贸易(11773)
业经(11723)
(11564)
(9684)
农业(9667)
(8871)
(8761)
(8714)
地方(8215)
(8158)
银行(8148)
(7907)
(7550)
金融(7549)
理论(7505)
(7480)
环境(7300)
发展(7159)
机构
大学(158380)
学院(157443)
(72669)
经济(71491)
研究(59815)
管理(55624)
理学(47140)
中国(46734)
理学院(46609)
管理学(45930)
管理学院(45654)
(34672)
科学(33538)
(31099)
(29761)
研究所(27153)
中心(25613)
财经(25007)
经济学(24432)
(23928)
(23078)
北京(22678)
(22246)
经济学院(21975)
(21664)
师范(21468)
(21306)
业大(19854)
农业(18631)
财经大学(18625)
基金
项目(101901)
科学(80781)
研究(77710)
基金(74733)
(65516)
国家(65029)
科学基金(54796)
社会(51338)
社会科(48678)
社会科学(48665)
基金项目(38367)
(36758)
教育(35884)
自然(32290)
(32033)
自然科(31584)
自然科学(31576)
自然科学基金(31045)
编号(30746)
资助(30506)
成果(25794)
(23912)
重点(23748)
(23453)
中国(22706)
国家社会(22676)
课题(22196)
(21269)
教育部(20752)
创新(20086)
期刊
(81683)
经济(81683)
研究(51904)
中国(35088)
(23539)
学报(22918)
科学(22793)
(22664)
管理(22494)
教育(21260)
大学(18220)
学学(16807)
农业(16515)
(15195)
金融(15195)
经济研究(14855)
技术(14170)
财经(13235)
业经(12268)
(11666)
问题(11141)
(11043)
世界(10826)
国际(10187)
(10128)
图书(7327)
技术经济(7317)
(7272)
论坛(7272)
现代(7241)
共检索到2435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刘泽  
中国式现代化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东方道路实现形式。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东方道路实现形式,它自然是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全新的文明形态。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都是奠定在机器大工业以及更高的社会生产力基础之上的现代化,因此,它有人类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同时,中国式现代化又有与西方现代化根本不同的特征: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既有不同国家现代化的国别差异,更有着二者根本制度上的差别;中国式现代化不同于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致力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开辟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是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现代化。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逄锦聚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1]把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紧密联系在一起,是崭新的理论命题。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文明新形态,讲三个问题。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马慎萧  张建堡  周慧珍  
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前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本质的认识,概括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初步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使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可感可行。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树立了典范,为其提供了全新选择。2022年,学界为推动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渊源、本质特征、开启的文明新形态,不断拓展和深化研究,形成系列代表性观点和成果。
[期刊] 求索  [作者] 周文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历经百余年不懈奋斗,成功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超越西方资本逻辑主导的现代化老路,创造性地实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开辟了驾驭资本、扬弃资本逻辑与吸收借鉴资本主义文明发展成果的现代化道路,创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超越西方单一工业化的现代化路径,突破了西方工业文明的发展困境和发展悖论,创造了五大文明协调发展的总体性文明体系,开启了人类文明演进新征程。中国式现代化打破西方现代化霸权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依附结构,通过构建全面完整系统的现代化经济体系重塑现代物质文明结构,不断刷新现代物质文明新高度。中国式现代化破解了西方主导世界市场的不公格局和资本主义全球化困境,开辟了世界市场发展新路径,引领全球化再出发和新启航,展现了人类文明形态演进的历史新趋势。
[期刊] 求索  [作者] 杨振闻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的蹂躏使中华文明"蒙尘"。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长期探索过程中,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科学方法论,科学对待传统中华文明的内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曾遭遇整体性危机的传统中华文明换羽新生。近代以来,中国人从器物、制度、文化等维度向西方学习,均遭遇失败。中华文明新生的过程,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灵魂和旗帜,实现自我革命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把握全球化的历史趋势,大胆吸收和借鉴包括西方文明在内的其他一切文明中的积极成果,坚持文明互鉴,充分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对人类其他文明的开放与包容,也宣告了西方文明关于"现代化=西化"神话的破灭。从"走俄国人的路"到"以苏为鉴"再到"走自己的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探索过程中实现了对传统社会主义文明的超越,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雪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2023年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强调“中国式现代化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在2023年召开的《第二十五届全国社科院院长论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会议上,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谢辉教授探讨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基本内涵。本刊将谢辉的发言以专题形式刊发,以飨读者。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郭冠清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实践中不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了一种既不同于西方现代文明形态,也有别于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文明形态,而且不同于经典马克思主义设想的未来社会文明形态的人类文明新形态。这种文明新形态是社会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是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和实践认识论应用于经济工作中形成的、以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为核心的科学思想方法的应用结果;是中国共产党百年以来围绕现代化这一主题,对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方式迭代上升、生产关系的优化和上层建筑的建设等多个层面的探索结果;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遵循人类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建立更加完善、更加定型的制度安排的实践结果。中国式现代化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打破了“西方中心论”“文明冲突论”“历史终结论”,摆脱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之间的对立,作出了超越性的文明贡献,为人类文明发展提供了崭新的文明道路。
[期刊] 改革  [作者] 裴长洪  刘洪愧  
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唯物论和社会发展阶段的经典论述以及中国改革开放之前的探索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构筑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的确立标志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逐步走向成熟。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来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具有独特的生成机理、经验特征和发展趋势。新发展阶段的历史使命是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更高社会发展阶段跃迁创造新的现代化文明条件。其中,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基本特征,但还要从中国文化、中华文明以及中国人口规模巨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实际出发。发达国家关于现代化的经济社会指标值得参考借鉴,但绝不能简单照搬。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具有世界意义,为其他国家提供了现代化道路新的选择。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梁玉水  
中国式现代化探索之路形塑了独特的中国式审美现代性。中国审美现代性以复杂、独特的发生路径、演进逻辑、建构方式、具体内涵和表现特征而成为中国现代性的审美之维和审美现代性的崭新形态。以审美现代性的中国实践、中国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炼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式审美现代性”理论及话语,构建具有积极价值和借鉴意义的多元审美现代性之中国形态,有助于为中国现代性提供独特的思想视点、理解维度,为世界多元审美现代性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传春   张敏  
西方现代化进程伴随着生态环境恶化,生态环境问题因现代化产生,也应在现代化中解决。基于对西方现代化的生态反思,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和中华民族生态智慧的基础上,经过百年接续探索于新时代形成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以辩证统一看待人与自然关系为前提、以绿色发展为路径、以生态为民为价值取向、以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目标的现代化,从人与自然关系、发展方式、价值取向、目标导向四个层面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生态超越,不仅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了中国力量,也为世界各国走向生态现代化提供了道路选择。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传春   张敏  
西方现代化进程伴随着生态环境恶化,生态环境问题因现代化产生,也应在现代化中解决。基于对西方现代化的生态反思,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和中华民族生态智慧的基础上,经过百年接续探索于新时代形成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以辩证统一看待人与自然关系为前提、以绿色发展为路径、以生态为民为价值取向、以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目标的现代化,从人与自然关系、发展方式、价值取向、目标导向四个层面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生态超越,不仅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了中国力量,也为世界各国走向生态现代化提供了道路选择。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董志勇  毕悦  
一、引言"中国式现代化"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和复兴,完成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换,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全方位转型的基本路径和典型模式,集中呈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发展历程。这一概念的内涵随着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实践经验而不断扩充和发展。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关永强  祁曈曈  
中国式现代化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自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为遏制社会主义的发展和控制新独立的发展中国家,构建了一套以西方为中心的现代化理论范式,长期垄断世界现代化理论的话语权,干预和控制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其本质是一种意识形态和思想殖民,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提出,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现代化实践的理论升华,具有与西方现代化理论截然不同的思想内涵和精神特质,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树立了典范,提供了全新选择,为世界现代化理论的创新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郑石桥  胡欣怡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章以经典审计理论为基础,在讨论审计现代化的基础上,分析审计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审计现代化是审计理论、审计制度、审计效率、审计效果、审计目标、审计业务、审计方法和审计人员这些方面不低于世界先进水平。党的二十大报告就如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在十二个方面做出了战略性规划,这些方面都涉及中央重大政策措施部署、国家利益、公共资金、公共权力,审计可以对这些方面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推动整改,促使这些领域的责任主体更好地履行其承担的经济责任,从而促进这些领域的中国式现代化。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海娜   罗玉辉  
中国式现代化的根基在于中国经济现代化,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关键之举在于科学驾驭资本,通过对资本逻辑的审思与超越,进而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现代化之路。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中国式现代化对资本逻辑的审思与超越可以通过“过去—现在—未来”的脉络进行研究。首先,通过“西方现代化资本逻辑的根源及自我扬弃”中探寻资本的奥秘,包括“资本一般”与“资本特殊”“资本文明面”与“资本消极面”、资本的“过去式”与资本的“未来式”;其次,结合中国共产党百年运用“资本”的实践,即“节制资本—运用资本—驾驭资本”的三大历史阶段,提出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必须打破“西方化=现代化”迷思,全面正确认识资本特性并科学驾驭资本以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最后,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好驾驭资本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