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60)
2023(11762)
2022(9440)
2021(8808)
2020(7177)
2019(16300)
2018(16119)
2017(30383)
2016(16470)
2015(18899)
2014(18821)
2013(18160)
2012(16364)
2011(14937)
2010(14791)
2009(13573)
2008(13485)
2007(11985)
2006(10698)
2005(9770)
作者
(47066)
(39361)
(39202)
(37455)
(24926)
(18664)
(17598)
(15307)
(15101)
(13943)
(13481)
(13064)
(12757)
(12600)
(12519)
(12121)
(11730)
(11518)
(11139)
(11118)
(10082)
(9614)
(9519)
(8992)
(8818)
(8771)
(8704)
(8565)
(8028)
(8022)
学科
(67373)
经济(67288)
管理(42807)
(39745)
(30241)
企业(30241)
方法(26018)
中国(25728)
数学(22683)
数学方法(22479)
(20525)
业经(15728)
(15401)
(15263)
(14546)
贸易(14533)
(14226)
(14003)
农业(13228)
地方(12377)
(12189)
(12185)
银行(12163)
(11783)
(11453)
金融(11446)
理论(11298)
(10583)
环境(10022)
技术(9414)
机构
大学(232601)
学院(232079)
(100747)
经济(98873)
研究(86639)
管理(82935)
理学(70641)
理学院(69830)
管理学(68640)
管理学院(68232)
中国(66350)
科学(51037)
(50535)
(45644)
(44047)
研究所(40224)
(40095)
中心(38065)
财经(36354)
(34266)
(33313)
经济学(33023)
业大(32950)
北京(32273)
农业(31553)
(31293)
(31112)
师范(30749)
经济学院(29841)
(27049)
基金
项目(155331)
科学(122220)
研究(115150)
基金(112789)
(99981)
国家(99206)
科学基金(83556)
社会(74887)
社会科(71005)
社会科学(70986)
(58884)
基金项目(58174)
教育(53133)
自然(50843)
(50447)
自然科(49769)
自然科学(49750)
自然科学基金(48884)
资助(46066)
编号(45830)
成果(38250)
重点(35736)
(34987)
(34552)
课题(33131)
国家社会(32870)
(32329)
创新(30440)
中国(30334)
教育部(30012)
期刊
(110255)
经济(110255)
研究(73855)
中国(52629)
学报(38268)
(37876)
科学(35215)
(34215)
管理(31698)
教育(30392)
大学(29127)
学学(27218)
农业(26055)
(21917)
金融(21917)
技术(20428)
经济研究(19897)
财经(18571)
业经(17530)
(16283)
(15068)
问题(14864)
(13835)
世界(13018)
国际(12425)
图书(11165)
(10956)
统计(10950)
技术经济(10354)
(10255)
共检索到3560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卢江   郭子昂  
立足于党的二十大的指导思想,文章建立了中国式现代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改进的熵权-TOPSIS方法测度了2007—2021年中国式现代化以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个维度的现代化综合水平,分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推进历程与实现情况,结果显示:中国式现代化水平在2007—2021年得到了稳步提升,仅有2020年由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水平略低于2019年。进一步地,中国的人口特征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可避免且必须重视的问题,采用典型相关分析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的人口关联效应并分析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人口特征问题,结果表明:人口数量、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化与中国式现代化有着重要的相关关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秦柳  
构建科学合理的中国式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并对现代化水平进行测度,有利于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趋势与主要矛盾。文章构建了包括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生态文明、社会进步、人民生活5个一级指标和29个二级指标的中国式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该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12—2020年中国式现代化水平综合得分、2020年31个省份中国式现代化水平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式现代化水平呈现增长趋势,尤其是科技创新实力正在快速提升,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我国区域之间的中国式现代化水平差距还较大,有些省份的短板和弱项较为明显。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窦苏明  
立足全面深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布局,职业院校应谋划提升教育治理现代化水平,全力打造职业教育现代化治理体系。基于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背景下的教育治理现存困境,系统梳理职业院校共生的内涵逻辑,构建基于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职业院校治理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于综合赋权法,最终构建包括4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进一步提出“差异化评价”与“信息化监管”并举、“三位一体服务”与“三网融合应用”互补、“加强育人管理建设”与“促进育人模式改革”同步、“沟通协商”与“共同决策”并推的对策建议,以期辅助职业院校提高现代化治理水平,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周密   付应铎   王威华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探索现代化发展道路、开拓适宜国情的现代化模式的伟大实践。中国式现代化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发展目标,凸显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优势与宏伟蓝图,反映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以共同富裕为线索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评价指标体系,既要厘清共同富裕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的关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又要构建完整的理论逻辑框架,阐明评价的目的、原则与标准。在此基础上,最终形成包含目标、能力、潜力三个维度的中国式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深入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提出相应建议。在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围绕共同富裕视角下的中国式现代化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明晰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表现与历史使命,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情怀。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毛冰  
在构建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和指数的基础上,采用时空极差熵权法、基尼系数、泰尔指数、σ收敛模型测算全国及省级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研究表明:全国及大多省份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均有所提升;省级层面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分别呈持续攀升型、W型、M型、U型、倒U型、V型和倒V型变化态势;全国区域间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整体平衡但有扩大趋势,区域间产业创新现代化指数有收敛趋势。据此,应发挥生产率牵引效应,推进发展方式创新转型,深入把握因地制宜战略,为我国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注入活力。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刘兴维  汪燕敏  李超  
对消费经济的研究在我国理论界已有较长一段时期,但是消费现代化的研究却鲜有研究。消费现代化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基本标志。本文在深入探讨其内涵基础上,构建了我国消费现代化水平测度的指标体系。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辛岭  蒋和平  
本文通过设置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专家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建立农业现代化综合水平评价模型组测算模型,对改革开放以来(从1980-2008年)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定量测算得出,全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水平整体上处于上升趋势,东中西部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差距明显,东部地区高于中部地区,而中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提出了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对策:增加对农业的投入,东部地区加快向技术集约型和资金集约型转变,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中部地区在确保国家农产品供应安全的基础上,走技术、劳动密集型的农业现代化之路,西部地区应走节水农业、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的劳动、技术密集型的农业现代化之路。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蒋和平  崔凯  
本文通过设置粮食主产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了25年(1985~2009)的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方法)对粮食主产区25年(1985~2009)来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分析和评价。在测算过程中,采取了分区域、分指标对比,并始终考虑到过去的发展过程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粮食主产区农业发展水平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农业发展的整体情况,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且各地区发展呈现不均衡性。对于影响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因素,各指标的作用各有不同,但今后粮食主产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趋势将更注重农村社会化和农业可持续化等方面。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纪丽娟  
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2010—2021年30个省份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展开探究。结果表明: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总体呈逐年上升态势,且各维度指数变化态势不尽相同;东部地区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较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省份空间关联模式以同质集聚为主;经济发展水平、数字金融、公共服务水平、众创空间或孵化室、人才资源是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核心影响因素。为此,应推动地区特色化发展、汇聚多元化创新要素、纵向延伸产业链条,助力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高质量建设。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曦  
基于2011—2021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面板数据,借助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定基功效系数法、线性加权法度量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影响因素。研究表明:2011—2021年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及各维度表现均呈上升态势;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具体表现为高-高、低-低集聚趋势。空间杜宾模型估计结果表明,金融发展环境、地区环境容忍度、人口集聚程度、经济发展水平、外商投资强度、政府调控力度是影响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提出应协同高效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化区域协同发展、持续强化金融支持等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纪丽娟  
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2010—2021年30个省份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展开探究。结果表明: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总体呈逐年上升态势,且各维度指数变化态势不尽相同;东部地区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较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省份空间关联模式以同质集聚为主;经济发展水平、数字金融、公共服务水平、众创空间或孵化室、人才资源是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核心影响因素。为此,应推动地区特色化发展、汇聚多元化创新要素、纵向延伸产业链条,助力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高质量建设。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磊   廖芳  
中国式消费现代化的根本目标是,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消费需要,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本文从消费主体现代化、消费客体现代化、消费环境现代化、消费配套服务现代化和消费适度共享化五个维度阐述中国式消费现代化的考量逻辑,并构建评价体系对中国式消费现代化的动态演进和空间特征进行测度分析。研究发现:(1)2013—2020年,中国式消费现代化指数及五个分维度指数均呈现上升态势;(2)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消费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但地区之间差距逐渐拉大,中国式消费现代化的空间差异主要源于区域间差异;(3)中国式消费现代化具有显著的正空间自相关特征,且大多数省份消费现代化水平的类型状态较为稳定,预期未来其将进一步提升。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段光鹏  
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将现代化发展优势及时有效地转化为话语优势,是中国共产党作为百年大党亟需回答的重大时代课题。为突破西方的现代化话语裹挟,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现代化话语体系,要在政党主导与人民主体相统一中明晰发展方向,坚守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政治性;要在固本培元与守正创新相统一中提升理论自觉,坚守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学术性;要在实践总结与理论升华相统一中探索发展规律,坚守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科学性;要在独立自主与兼容并蓄相统一中消弭话语隔阂,坚守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道义性。只有从政治性、学术性、科学性和道义性的基本原则出发,才能真正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由“他塑”走向“自塑”。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段光鹏  
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将现代化发展优势及时有效地转化为话语优势,是中国共产党作为百年大党亟需回答的重大时代课题。为突破西方的现代化话语裹挟,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现代化话语体系,要在政党主导与人民主体相统一中明晰发展方向,坚守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政治性;要在固本培元与守正创新相统一中提升理论自觉,坚守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学术性;要在实践总结与理论升华相统一中探索发展规律,坚守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科学性;要在独立自主与兼容并蓄相统一中消弭话语隔阂,坚守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道义性。只有从政治性、学术性、科学性和道义性的基本原则出发,才能真正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由“他塑”走向“自塑”。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伟新  祁春节  
本文通过构建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综合评价法和熵值法,对我国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我国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整体发展水平不高,东中西部地区农产品现代化发展水平差距明显,东部地区高于中部地区,而中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且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水平与地区农业发展不匹配。进一步对测算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由此得出我国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区域分类特征。最后,在研究结论基础上提出提高我国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水平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