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24)
2023(11545)
2022(9251)
2021(8460)
2020(6880)
2019(15515)
2018(15507)
2017(29209)
2016(15601)
2015(18218)
2014(18110)
2013(17753)
2012(16488)
2011(15289)
2010(15275)
2009(14277)
2008(14002)
2007(12414)
2006(11588)
2005(10950)
作者
(47253)
(39213)
(39151)
(37527)
(25228)
(18750)
(17633)
(15281)
(15267)
(13886)
(13871)
(13118)
(12911)
(12901)
(12698)
(12272)
(11887)
(11466)
(11301)
(10972)
(10255)
(9764)
(9689)
(9167)
(8913)
(8874)
(8707)
(8422)
(8058)
(7886)
学科
(87356)
经济(87274)
管理(39205)
(35688)
方法(27990)
(26921)
企业(26921)
中国(25576)
数学(24445)
数学方法(24278)
地方(20402)
(20138)
(18688)
业经(17821)
(14969)
贸易(14955)
(14524)
(13979)
(13547)
农业(13338)
地方经济(13325)
(12191)
(11989)
金融(11988)
(11717)
银行(11682)
环境(11412)
(11366)
理论(11188)
(11052)
机构
大学(236462)
学院(234217)
(110337)
经济(108424)
研究(92739)
管理(80905)
中国(70349)
理学(68000)
理学院(67153)
管理学(66043)
管理学院(65626)
科学(54239)
(51796)
(47942)
(47159)
研究所(43539)
(40223)
中心(39374)
财经(37315)
经济学(36788)
(35351)
(34046)
北京(33655)
(32911)
经济学院(32840)
业大(32162)
农业(31676)
(31584)
师范(31210)
科学院(28566)
基金
项目(148982)
科学(116776)
研究(108774)
基金(108628)
(96486)
国家(95761)
科学基金(79847)
社会(71647)
社会科(67912)
社会科学(67891)
(55514)
基金项目(55428)
教育(49510)
自然(48759)
(47690)
自然科(47626)
自然科学(47607)
自然科学基金(46791)
资助(45313)
编号(41786)
成果(35190)
重点(34877)
(34827)
(33856)
国家社会(31451)
课题(30818)
(30419)
中国(30150)
教育部(28920)
创新(28773)
期刊
(130832)
经济(130832)
研究(78646)
中国(51724)
学报(38865)
(38244)
科学(35988)
(34680)
管理(33680)
大学(29439)
学学(27462)
教育(27049)
农业(26395)
经济研究(23277)
(22929)
金融(22929)
技术(21078)
财经(20402)
业经(18153)
(17953)
问题(17185)
(15465)
(15208)
世界(15205)
国际(14393)
技术经济(12695)
图书(10831)
统计(10812)
经济问题(10576)
现代(10435)
共检索到3735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刘伟  
党的二十大是在我国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具有划时代、里程碑意义。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次重大创新。下面就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国经济学问题谈一点认识。第一个问题,不断提高中国式现代化的自觉。为什么这么讲?因为现代化概念近代以来进入中国的时候,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胡乐明  胡怀国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基于西方现代化历史经验总结抽象出来的西方现代化理论无法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科学解析。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而言,中国式现代化既是生产力的现代化又是生产关系的现代化,既是经济基础的现代化又是上层建筑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生产方式迭代升级的历史过程,是社会主义生产力不断进步和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的历史过程。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洪银兴  
本文从经济维度考察中国式现代化思想的提出、目标、道路、新征程的开启和制度基础,系统总结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对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探索经验与远景展望。中国式现代化不仅要符合现代化的一般特征,更要体现中国国情和进入新时代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最终目标定位是赶超发达国家。同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中国的独特创造,不仅需要准确把握这“四化”在新时代的新内容,还要按照共同富裕的要求,关注农村和后发展地区现代化的跨越,建立彰显优势联动的现代化区域协调发展体系。高质量开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路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指导原则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落脚点在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具体要求:一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二是以创新作为引领现代化的第一动力;三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国式现代化以制度现代化为前提,需要推进市场现代化和政府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指导中国现代化新道路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也将得到世界认同。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张开  陈琦  陈洋毅  雷鸣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同志指出:“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1))党和人民历经艰辛探索,“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2))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简称《决议》)深刻指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殷德生  
纵观经济学在中国的历史变迁, 理论创新才是中国经济学的灵魂, 实现中国经济学的现代化, 必须解决中国经济学的本土化、国际化和规范化问题。本文认为, 中国经济学研究应从本土问题着手, 而其走向国际化的突破口在于将中国制度分析与经济发展有机融合, 重构发展经济学。同时中国经济学要求建立一个良性的理论创新、接受、修正、摒弃的规范化机制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左大培  
中国的经济需要现代化,中国的经济学也需要现代化。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同仁正在意识到这一点。由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编、张曙光任执行主编的《中国经济学1994》(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出版)一书,就是为促进中国经济学的现代化所作的一个探索。 《中国经济学1994》是一本文集,共收入12篇文章。这些文章是从《经济研究》、《改革》等海内外一流中文经济学理论刊物1994年发表的文章中选编出来的,其中选自《经济研究》发表的文章有7篇。既然是选编,编者当然有其选录的标准,这些标准已由其执行主编张曙光在为全书所写前言中作了详细的论述。但是作为圈外人的读者们所最关心的,当然不是该书的编者们以什么作选录标准、...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余斌  
最早的现代化就是资本主义化,马克思和恩格斯将其原因解释为“不想灭亡”。随着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日益激化,现代化有了社会主义化的倾向,并出现了西欧资本主义模式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两种不同且相互对立的模式。旧中国的现代化注定要“输在起跑线上”。直到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的现代化才真正“站在了起跑线上”,开启了中国式现代化之路。由于历史原因,新中国获得了新的现代化起跑方式,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起跑。改革开放使中国抓住了新的契机,中国式现代化开始加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中国式现代化开始奋飞。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虽然这与中国国情和特殊的历史机遇有关,但仍然具有一定的世界历史意义,并可为其他国家完成现代化建设任务提供有益启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袁康  
知识经济的出现既是世界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又是现代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发展知识经济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基本内容,但是中国实现现代化必须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只能是中国式的现代化。从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中国发展知识经济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一是要科学理解知识经济,避免理论上的误解;二是要加快改革,创造出适合知识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三是要从国情出发,选择正确的发展战略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程祖瑞  
经济学的数学化提高了经济学的科学性,而“倡导科学”则是现代化的一个基本价值取向。那么,通过数学化达到科学化就可能实现经济学的现代化。关于经济学数学化的讨论有着广阔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站在传统文化的立场上,抵制逻辑实证的思维方式而拒绝数学化是落后于时代的;站在后现代主义的立场上,由批判现代化的弊端,到批判“科学主义”,进而反对数学化,则超越了现实的时代。这两种观念都错在没能找准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时空定位。
[期刊] 改革  [作者] 任保平  迟克涵  
中国式现代化是指既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又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随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我国迎来了数字经济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在数字经济背景下,中国式现代化的模式得以重塑,现代化新动能得以培育,现代化新优势得以形成。从阶段性目标来看,经济体系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治理体系现代化三个方面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发生了内涵上的拓展。现阶段中国式现代化战略面临着推进和拓展的任务,包括由单一发展战略向综合发展战略的拓展,由外向型发展战略向内外结合型发展战略的拓展。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要坚持并联式发展道路,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协调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构建数字平台体系。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薛安伟   林嘉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新时代的文化繁荣。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本文从中国经济现代化与西方经济现代化的比较出发,研究文化因素在不同现代化模式中的异同,以此深化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研究认为,从生产角度看,文化因素在中国经济现代化与西方经济现代化中具有相似作用机制,都致力于促进经济发展;从分配角度看,西方现代化难免走向两极分化,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取向是共同富裕。本文提出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深刻理解文化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繁荣新时代文化助力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孙立冰  
作为我国较早提出重建中国经济学的经济学家,程恩富教授不仅深刻分析了中国传统理论经济学的缺陷和不足,而且提出了科学可行的重建中国经济学之路——中国经济学的现代化,并从方法论、基本假设、学术方针和创新原则等方面对中国经济学的重建进行了深入探索,形成了比较系统清晰的中国经济学现代化的理论框架,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张海丰   黄晨   司叶林  
主流发展经济学对中国经济发展成就有一定解释力,但无法胜任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解释任务。通过对成功实现现代化的东亚国家的历史考察,指出演化经济学和发展型国家理论可以作为构建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的两种思想资源。中国能够成功实现现代化是因为我们的经济发展战略长期聚焦生产力提升,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能够适时调整发展战略和经济政策,并实现了制度变迁、经济结构变迁和国家能力提升三者的协同演进。制度变迁、经济结构变迁、国家能力提升成为构建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的三个重要意涵。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张海丰   黄晨   司叶林  
主流发展经济学对中国经济发展成就有一定解释力,但无法胜任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解释任务。通过对成功实现现代化的东亚国家的历史考察,指出演化经济学和发展型国家理论可以作为构建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的两种思想资源。中国能够成功实现现代化是因为我们的经济发展战略长期聚焦生产力提升,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能够适时调整发展战略和经济政策,并实现了制度变迁、经济结构变迁和国家能力提升三者的协同演进。制度变迁、经济结构变迁、国家能力提升成为构建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的三个重要意涵。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范晓光  
<正>主持人语:社会学是一门由现代化催生并伴随现代性不断发展和演化的年轻学科。自从1979年的恢复和重建以来,中国社会学的学术体系、学科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坚持理论自觉和方法自觉皆为中国社会学的学术传统。在新的历史时刻,要科学系统地回应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从方法论层面展开对社会学和社会学研究的讨论恰逢其时。为此,本专题特刊发三篇论文,作者分别从社会学科学性与人文性的张力出发追问中国社会学的特色与自觉意识、从社会视角指明社会学必须进入主体领域(政府、企业、金融、法律)以重塑学科的价值关怀和理论视野、以第四次技术革命为背景探讨社会学何以深化新劳动研究的新思路,构成了鲜明的理论观点和学理预判,以期对中国特色社会学的新发展有所助益。
关键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