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11)
2023(9434)
2022(7475)
2021(7159)
2020(5815)
2019(13240)
2018(13307)
2017(24830)
2016(13260)
2015(15585)
2014(15275)
2013(14692)
2012(13216)
2011(11943)
2010(11976)
2009(11085)
2008(11013)
2007(9597)
2006(8746)
2005(8246)
作者
(36537)
(30273)
(30233)
(28979)
(19505)
(14431)
(13602)
(11794)
(11768)
(10634)
(10598)
(10250)
(9861)
(9719)
(9602)
(9352)
(9083)
(8829)
(8646)
(8505)
(7733)
(7345)
(7313)
(6908)
(6901)
(6765)
(6665)
(6654)
(6104)
(6029)
学科
(56469)
经济(56393)
(34729)
管理(32786)
(26835)
企业(26835)
中国(21805)
方法(20894)
数学(17827)
(17760)
数学方法(17703)
业经(13898)
(13541)
贸易(13527)
(13270)
(12209)
农业(11407)
(11177)
(10189)
地方(9831)
(9588)
(9566)
银行(9555)
(9407)
(9267)
(9029)
金融(9028)
理论(8915)
(8349)
(8042)
机构
大学(188591)
学院(187164)
(85040)
经济(83638)
研究(70572)
管理(67967)
理学(57707)
理学院(57053)
管理学(56232)
管理学院(55895)
中国(54575)
(41113)
科学(39509)
(37234)
(34985)
研究所(31859)
中心(30447)
财经(29708)
(28702)
经济学(28052)
(27407)
(26926)
北京(26794)
(25903)
师范(25688)
(25197)
经济学院(25174)
业大(23903)
农业(22241)
财经大学(22214)
基金
项目(122349)
科学(97212)
研究(93005)
基金(90069)
(79832)
国家(78836)
科学基金(66245)
社会(61478)
社会科(58320)
社会科学(58305)
基金项目(46342)
(44363)
教育(42771)
自然(39434)
(38711)
自然科(38581)
自然科学(38569)
自然科学基金(37940)
编号(36764)
资助(36436)
成果(31012)
(28522)
重点(28403)
(27598)
国家社会(27048)
课题(26324)
中国(26142)
(25588)
教育部(24844)
创新(24013)
期刊
(95422)
经济(95422)
研究(61066)
中国(42279)
学报(28151)
管理(28017)
(28009)
(27655)
科学(27637)
教育(24973)
大学(22240)
学学(20507)
农业(19583)
(17786)
金融(17786)
经济研究(16909)
技术(16555)
财经(15658)
业经(14414)
(13783)
问题(12937)
(12718)
世界(12492)
(12477)
国际(11816)
图书(9281)
(8810)
论坛(8810)
技术经济(8705)
(8704)
共检索到2913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晓晖  
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中国人民回答世界上最难的一道题,这在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将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面对世界之问、历史之问、时代之问,致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人,立足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以自己的方式实现现代化,打破了西方现代化道路是现代化终极道路和唯一选项的历史迷思。美西方将中国视为“最严峻的长期挑战”,“中国威胁论”将以不同形式、不同版本出现,与美西方的制度之争、理念之争、意识形态之争将伴随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全过程。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已经升至国家核心诉求,前置于国家整体统筹规划的顶层设计,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心过程中的前锋和护佑,中国国际传播进入战略传播的升维时刻。我们不仅要做好中国的事情,还要讲好中国的故事,要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当代的、世界的意义和价值挖掘和阐释。前所未有的事业,呼唤前所未有的国家叙事,需要对这项事业进行深刻的省察、理解、定义和讲述,需要延伸历史的纵深、拓展世界的维度,赋予中国实践以全新的价值。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王春雷  
世界各国税制发展演变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以要素为基础的古代税制、以产业为基础的传统税制和以流程为基础的现代税制。中国现行税制带有传统税制的痕迹,目前正处在由传统税制向现代税制的转变之中。顺应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必须加快建立健全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相匹配,有利于资源配置、市场统一、社会公平的现代税收制度。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鲁明川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创造性运用的重要体现,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深远的文明意义,它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的百年文明实践中逐渐生成,具有文明的历史性和实践性特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实现了文明的目标定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完成了文明的制度奠基、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彰显出文明的中国特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展现文明发展的世界意义。中国共产党创造的文明新形态与既有的西方文明形态存在本质差异,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文明形态。“五位一体”文明既是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在当代中国的具体表达,也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文明表现和文明路向。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明辉   王扬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鲜明特征包括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高质量开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路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需要以更深刻、更有针对性地反映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工具和理念,认识新发展阶段的重大突出问题——高宏观成本或宏观成本意识不强。与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鲜明特征相匹配,分别构建国家治理成本、社会运行成本、生态环境成本、精神文明建设成本、和平发展成本五种宏观成本新理念,是深刻揭示中国式现代化整体布局、结构和运行中重大关键问题的时代呼声,是以历史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条件和约束变量为基础的综合分析研判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方法论,更是新发展阶段创新解决问题的重要路径。通过统筹协调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物质与精神、人与自然、国际与国内五大关系,辩证分析五种宏观成本问题影响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各类资源配置效率、资源耗费和损失的作用机理,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执行的对策,降低国家治理成本、控制社会运行成本、全力推进落实生态环境成本的主要应用领域、扩大高质量精神文明建设投入成本、正视并积极转化和平发展成本,从而有效地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中国方案。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荟  
超大的老年人口数量、超快提高的老年人口比例与史无前例的老龄社会之风险,是我国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的新人口国情。应对超老龄社会的大变革并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正在成为构建中国老年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战略使命与学科自觉。反思西方老年学知识建制始终与老年医学相伴发展,聚焦于年龄/衰老/老年人的学理内涵,在学科实践上从未掀起过老龄化社会变革或老年社会福祉大转型。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老年学在接受、跟随与学习西方老年学的同时,以政策叙事推动自主知识的体系建构。在以新生命政治讲好中国故事的叙事目标下,中国老年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出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全社会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的、多层次与跨学科的政策叙事框架,为强国建设与民族复兴贡献应对老龄化国家战略的知识生产与中国创新。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学林   罗晨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顺应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其文明指向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有着本质区别,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对以资本为中心、全面协调发展对极端片面、和平发展对掠夺霸权的超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具有深厚的文明蕴涵,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完成了对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文明的历史性继承与时代性发展,实现了现代文明的积淀与跃迁,用实际行动和实践成果为发展中国家和后发国家提供了现代化路径选择。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坚持个体与整体的辩证统一,将自身命运与世界命运相融合,主张各文明间的平等交流与对话,推动了世界不同文明间的共生发展,破除了西方宣扬的“文明冲突论”,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形成清扫了思想迷雾,为人类文明新形态构建贡献了中国方案,创造了人类文明发展新路径,推动着人类文明新形态向前发展,促进人类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学林   罗晨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顺应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其文明指向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有着本质区别,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对以资本为中心、全面协调发展对极端片面、和平发展对掠夺霸权的超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具有深厚的文明蕴涵,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完成了对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文明的历史性继承与时代性发展,实现了现代文明的积淀与跃迁,用实际行动和实践成果为发展中国家和后发国家提供了现代化路径选择。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坚持个体与整体的辩证统一,将自身命运与世界命运相融合,主张各文明间的平等交流与对话,推动了世界不同文明间的共生发展,破除了西方宣扬的“文明冲突论”,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形成清扫了思想迷雾,为人类文明新形态构建贡献了中国方案,创造了人类文明发展新路径,推动着人类文明新形态向前发展,促进人类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永军  
财政分权"一体多面"的特征决定了分权改革是一项与整个国家经济发展、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等相连结的"顶层设计",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然而,20年的体制演进之路仅侧重收入一方,财权逐渐上收,事权大量下放,加之激励结构异化,导致地方特别是基层财政"财权/财力与事权倒挂",严重制约基层政府的公共品供给能力,公共品供给"软硬失衡"与财政支出偏向问题十分突出,产生与经典财政分权理论相左的"分权困境"。事实证明,"财力之维"的体制演进弊端凸显,改革迫切需要新思维与新突破。纵观中国式财政分权所根植的政治经济环境,除"财力之维"外,未来的改革还要从政治、政府与公共品供给等维度进行多维审视与制度匹配,从而...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仲伟  胡伟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的实现,必将是世界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这一过程,实际上也是中国大国崛起的过程。当我们把中国梦放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中审视时,更能从中国的国际地位、国际作为和国家责任凸显中国梦的意义。而从中国特定发展阶段和大国崛起的背景来看,实现中国梦这一宏观愿景,构建中国强大的国家能力是根本保障。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杨征   何梦瑶   张烛婷   王文辉  
随着旅游目的地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目的地管理机构越来越注重在营销内容和形式上凸显自身的独特个性。本研究以当下热门的旅游营销方式——叙事广告——为场景,通过三项实验,探索了“山水”旅游目的地类型(山地vs.水体)如何与广告叙事者性别(男vs.女)进行匹配来增强广告的说服效果,并检验了叙事者/目的地一致性对这一影响的中介作用以及游客思维模式对其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山地(水体)型目的地与男性(女性)叙事者匹配导致更好的说服效果;叙事者/目的地一致性在这一影响中充当中介作用;当游客的整体(分析)型思维启动时,目的地叙事者性别匹配对广告说服效果的影响效应会出现(消失)。本研究是“山水”旅游目的地情境下目的地叙事者性别匹配对叙事广告说服效果的影响效应和机制的初步探索,相关研究结果可为“山水”及其他类型旅游目的地营销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启示。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廖小平   张展  
国家理性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一维。作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一体推进的系统工程,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国家治理在体制机制和国家理性上与之相适应。就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而言,国家治理需要将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作为治理对象,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善治目标,即推动国家理性的生态化转向,将生态理性上升为国家理性。现代生态伦理孕育了生态正义、自然价值、动物权利等核心理念,为生态价值观念、生态道德原则和规范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生态理性的出场。为此,现代生态伦理需要跳出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无休止的范式之争,以“和”的尺度圆融争议,形成一种和合的生态伦理。明确国家理性生态化的实践路径,即引导治理主体依据和合的生态伦理,遵循平等原理进行天人交往、物我交往,对实现人与自然共生的现代化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廖小平   张展  
国家理性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一维。作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一体推进的系统工程,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国家治理在体制机制和国家理性上与之相适应。就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而言,国家治理需要将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作为治理对象,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善治目标,即推动国家理性的生态化转向,将生态理性上升为国家理性。现代生态伦理孕育了生态正义、自然价值、动物权利等核心理念,为生态价值观念、生态道德原则和规范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生态理性的出场。为此,现代生态伦理需要跳出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无休止的范式之争,以“和”的尺度圆融争议,形成一种和合的生态伦理。明确国家理性生态化的实践路径,即引导治理主体依据和合的生态伦理,遵循平等原理进行天人交往、物我交往,对实现人与自然共生的现代化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明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治理现代化极大地丰富了现代化的内涵,昭示着治国理政的宏伟愿景。教育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标是建立科学规范的教育治理体系和形成高水平的教育治理能力。第三方评价作为国际上推崇的一种先进的教育评价方式,在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既有利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葛新斌  
近年以来 ,“公民教育”的话题逐渐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浓厚兴趣。本文仅从中西方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历史演变这一线索出发 ,探寻当今我国提出“公民教育”的深刻社会历史背景及其必然性 ;同时 ,作者还希望辨明 :通过“公民教育”培养无数健全自律的公民 ,进而建设一个健全自律的“公民社会”,是当今我国现代化历史进程对学校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徐向东  
在学校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广大中小学校长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学校的发展,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取决于校长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教育的现代化必然要求作为学校领导者的校长的素质现代化。一个高素质的校长才能去构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办出一所高水平的现代化学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