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418)
- 2023(16477)
- 2022(13521)
- 2021(12300)
- 2020(9937)
- 2019(22530)
- 2018(22001)
- 2017(41023)
- 2016(22337)
- 2015(25147)
- 2014(24640)
- 2013(24170)
- 2012(22229)
- 2011(20371)
- 2010(20343)
- 2009(18423)
- 2008(18142)
- 2007(15948)
- 2006(14499)
- 2005(13371)
- 学科
- 济(96747)
- 经济(96643)
- 业(56582)
- 管理(56414)
- 企(41889)
- 企业(41889)
- 方法(34247)
- 中国(33433)
- 数学(29817)
- 农(29747)
- 数学方法(29583)
- 地方(24587)
- 业经(23096)
- 贸(20818)
- 贸易(20800)
- 易(20201)
- 农业(20192)
- 学(20089)
- 财(19707)
- 制(18017)
- 银(16712)
- 银行(16655)
- 行(16176)
- 发(16083)
- 融(15963)
- 金融(15962)
- 环境(15486)
- 技术(14771)
- 理论(13384)
- 产业(13096)
- 机构
- 学院(318175)
- 大学(316833)
- 济(135138)
- 经济(132655)
- 研究(120827)
- 管理(114008)
- 理学(97361)
- 理学院(96097)
- 管理学(94471)
- 管理学院(93891)
- 中国(92000)
- 科学(75010)
- 京(69210)
- 所(62686)
- 农(62163)
- 财(59154)
- 研究所(57395)
- 中心(53409)
- 业大(49858)
- 农业(48921)
- 江(48364)
- 财经(46788)
- 北京(44218)
- 范(44091)
- 师范(43538)
- 院(43434)
- 经(42800)
- 经济学(42321)
- 州(38252)
- 经济学院(38185)
- 基金
- 项目(214091)
- 科学(168321)
- 基金(155003)
- 研究(153055)
- 家(138881)
- 国家(137743)
- 科学基金(115706)
- 社会(99079)
- 社会科(93990)
- 社会科学(93965)
- 省(83046)
- 基金项目(81633)
- 自然(73868)
- 自然科(72229)
- 自然科学(72209)
- 划(71417)
- 自然科学基金(70944)
- 教育(69834)
- 资助(61994)
- 编号(59792)
- 发(51975)
- 重点(50016)
- 成果(48239)
- 部(46919)
- 创(45014)
- 课题(43395)
- 国家社会(42356)
- 创新(42291)
- 发展(40928)
- 科研(40828)
- 期刊
- 济(152881)
- 经济(152881)
- 研究(97775)
- 中国(71003)
- 农(58070)
- 学报(56159)
- 科学(51507)
- 管理(43320)
- 财(42562)
- 大学(41942)
- 农业(39949)
- 学学(39523)
- 教育(38325)
- 融(31559)
- 金融(31559)
- 技术(26620)
- 经济研究(26387)
- 业经(25948)
- 财经(23295)
- 业(22646)
- 问题(20343)
- 经(20281)
- 贸(17676)
- 世界(16739)
- 国际(16406)
- 版(15545)
- 科技(15447)
- 资源(15447)
- 技术经济(14882)
- 商业(14779)
共检索到4894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晓鹤 张桂文 曾伏
文章基于“五个现代化”的特征内涵构建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使用熵值法测度了2008—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水平,揭示了其时空演变特征,并探讨了其影响因素及区域与时期异质性。研究表明:(1)样本观测期内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水平增长趋势明显,增速放缓,呈“东高、西低、中塌陷”的区域分布格局;(2)在全国层面,财政支出、财政分权、信息化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均能显著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财政分权水平的提高正向调节了财政支出的影响,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3)区域及时期异质性分析表明,各因素的影响大小与显著性呈“东强西弱”的区域异质性特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琼 张蓝澜 李松林 刘毅
以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标准差椭圆、空间自相关和空间回归模型来探讨2006—2018年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时序上:全国、四大区域及各省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但整体发展水平低下,2018年全国平均水平仍处于中等偏下类型。(2)空间上:中国普惠金融水平以上海和北京为相对高水平起点,主要向东部沿海地区和西部地区扩散,最终形成东西部地区高、中部地区低的"中部塌陷"的空间分布格局。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呈现出显著的空间聚集状态,高—高聚集区多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低—低聚集区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3)产业结构优化水平、交通基础设施、政府扶持力度、经济发展水平和城乡收入差距均对本地的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产生了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其影响程度依次降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优化水平、金融发展效率和教育与科技所占比重产生了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谢会强 王涵 谭宇航
本文通过构建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标体系,测度中国2008—2020年省级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并利用非参数核密度估计(KDE)、Moran’sⅠ指数和Dagum基尼系数分析其时空演化特征及区域差异。研究发现:除东北区域2014年后出现负增长外,其他三大区域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均持续上升,但不同省域与区域之间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东部区域发展最好、中部区域发展最快、西部区域发展相对较慢;各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具有明显的地理空间集聚特征,其空间集聚模式以“高—低”或“低—高”为主;全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整体上处于不断优化的过程中,但东部区域和中部区域内部差异逐年增大,且东部区域内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的非均衡程度尤其突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曦
基于2011—2021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面板数据,借助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定基功效系数法、线性加权法度量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影响因素。研究表明:2011—2021年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及各维度表现均呈上升态势;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具体表现为高-高、低-低集聚趋势。空间杜宾模型估计结果表明,金融发展环境、地区环境容忍度、人口集聚程度、经济发展水平、外商投资强度、政府调控力度是影响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提出应协同高效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化区域协同发展、持续强化金融支持等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华坚 李菁
[目的]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发展立足我国国情农情,因地制宜。吉林省作为规划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排头兵,有必要对吉林省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科学测度,并分析吉林省县域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及区域差异。[方法]基于对吉林省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逻辑机理分析,构建县域层面农业供给保障现代化、农业科技创新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化、农业绿色发展现代化等4个维度的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体系;结合省内水土资源分异特点,运用泰尔指数和障碍度模型探究其区域差异及演进趋势。[结果](1)2011-2020年吉林省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整体经历“稳定(2011—2014年)—下降(2015—2017年)—提高(2018—2020年)”演进过程。(2)吉林省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区域间差距显著,总体表现为由东向西梯度递增态势。(3)泰尔指数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2011-2015年区域内差异是吉林省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2016-2020年区域间差异的贡献度最大。(4)影响吉林省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障碍因子主要来自农业供给保障现代化和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化两个方面。[结论]吉林省各地应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全面布局弥合区域差异、统筹发展突破主要障碍。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苏冰杰 卢方元 朱峰 李彦龙
基于构建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与2010~2018年全国30个省市(除西藏、港澳台)的面板数据,对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特征、动态演化与区域差异原因进行探究。研究发现:全国及三大区域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均呈现稳步上升态势,并伴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空间集聚性和区域差异性,且东部相较于中西部区域内差异更大。数字经济发展速度动态演化显示,整体上中国各省市数字化发展水平变化速度状态表现为上升趋势,相较于中西部,东部拥有更大的速度变化状态。地区前期数字化基础、经济发展的一阶滞后、政府科技投入均会促进区域数字经济的发展,对外开放水平会抑制数字经济发展,地区规模对数字经济的影响表现为非线性。此外,不同线性影响因素在不同区域内对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同的影响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志洋 朱启荣
文章通过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2009—2018年我国31个省份的数据,分析了全国,东、中、西部以及各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实证分析影响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情况看,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从地区情况看,不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由沿海至内陆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另外,技术进步、人力资本、金融发展水平、环境规制、财政支持政策、开放程度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影响,但加强环境规制不利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经济高质量发展 评价指标 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俊婕
建构包括农业生产、农业经营、农业产业、农村环境、农村设施、农村经济六大准则层在内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TOPSIS法综合测度中国30个省份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并借助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障碍度测算法开展时空特征和障碍因子分析。研究表明:整体来看,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稳步提高,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从空间视角来看,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空间正自相关,集聚程度随时间演进不断增强;多数省域之间并无明显空间关联性,在显著区域中以“低-低”空间集聚为主。从障碍因子来看,农业经营现代化、农村环境现代化、农村经济现代化是限制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提升的主要方面。鉴于此,应全面遵循农业农村现代化政策指示,着力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构建农业现代经营体系,以全面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
关键词:
农业农村现代化 乡村振兴 障碍因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头平 钟桂珍
农业农村现代化既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目标之一。文章通过构建农业农村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对2002—2021年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进行统计测度,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识别其影响因素,探究其影响机理,定量测度各因素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显示:2002—2021年,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区域差异逐步缩小,区域间差异是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2021年我国各区域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数整体呈自东向西逐渐递减的趋势,且存在较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但该空间集聚态势随时间推移在不断演变,高值集聚区主要分布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数字普惠金融对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积极作用,而工业化水平对农业农村现代化有一定的消极影响,财政支农力度则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汤向俊 苏航 康艳艳
为度量中国式市域现代化水平,本文基于2003—2020年我国277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运用熵权—TOPSIS、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和马尔科夫链转移概率矩阵等方法评估并分析了中国式市域现代化水平、区域差异与动态演变过程,并进行β收敛检验。研究发现:(1)中国式市域现代化水平整体处在上升趋势中,东部地区、特大城市、一线城市的市域现代化水平最高;(2)中国四大区域间东西差距较大,各区域间差距在逐渐减小;(3)市域的现代化等级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发展过程存在显著的β收敛特征,从收敛周期来看,有望在21世纪中叶前完成“第二个百年”目标。研究结果对于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合理应对区域不平衡问题具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市域 区域差异 分布动态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何启志 李怡呐
本文从经济现代化、社会文明现代化、科技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生态文明现代化4个维度出发构建中国式现代化指标体系,利用2012~2022年我国31个省(区、市)面板数据通过熵权法计算现代化的发展水平并探究其时序演变特征;并对4个子维度进行耦合协调分析,探究4个子系统的协调发展度的动态演进过程;最后通过空间计量分析方法探究中国式现代化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我国整体的现代化子系统协调发展水平较低,但协调发展度呈逐渐上升趋势;我国现代化水平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形成“东高西低”的格局,现代化水平整体存在较为明显的空间聚集现象;良好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包容性政府调控能力以及人口增速、合理的产业结构及资源效率均能促进现代化水平的提升。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夏春萍 董蓓
本文依据国内渔业产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从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四个方面构建了渔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选取的26个指标进行客观赋权,依据得到的熵权值计算了全国31省份渔业产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分析了全国省域渔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并使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与渔业产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相关度。结果表明:我国渔业可持续水平不断提高,湖北、天津渔业可持续水平优势较突出,湖南、海南渔业可持续水平处于劣势,东西部省份渔业可持续水平较高,东部沿海省份渔业可持续水平年均增速突出。
关键词:
渔业可持续 熵值法 时空演变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安康
在区域金融研究中,不能回避区域金融资源集聚特征和空间差异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关系。为此,本文纳入地理空间因素,依据2000~2013年较完整的时间样本尺度,以广东地市区域划分空间尺度,采用空间统计学和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全面深入地分析广东各地市金融发展的现状和分布格局,并采用空间面板模型检验各解释变量因素对金融发展水平的空间作用机制和影响程度,旨从金融资源在地理上的集群角度解释广东省金融水平不平衡现象,以期为广东金融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发展水平 广东 区域 空间计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江涛 黄立玮 周维第
文章从时间维度出发,基于高质量发展的前后相依特征,通过构建一类动态因子模型,分析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动态演变特征及变动原因,并依据模型估计结果和高维变量选择方法,对各影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进行识别。结果显示:1984—2019年,我国高质量发展水平在整体上有所提升。自20世纪90年代逐渐降低并于2003年达到最低水平之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入一个持续提升阶段,并在2008年达到最高水平,随后进入了振荡调整阶段,2016年之后高质量发展水平又出现上升的趋势。每个阶段高质量发展水平变动的原因各不相同。高质量发展中五大发展理念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不同维度的协同提升才是高质量发展应有的内涵。每个理念中都存在相对关键的具体指标,这些关键指标有利于加深对高质量发展机理的理解,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作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夏四友 文琦 赵媛 许昕 杨奎 赵茹
运用熵权TOPSIS法、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2000—2013年榆林市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时空演变格局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2000—2013年,全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差距较大,总体呈显著上升态势,大多数区县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随时间推移显著提升,县域差距逐步缩小,各区县排名出现波动。(2)农业现代化发展平均综合效率较高,县域差距逐年减小,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技术效率呈现先升后降态势,而规模效率则呈现出先降后升趋势,2005年后技术效率始终高于规模效率,主导着榆林市农业现代化发展综合效率。(3)2000—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