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33)
- 2023(15936)
- 2022(13184)
- 2021(12505)
- 2020(10341)
- 2019(23678)
- 2018(23362)
- 2017(44429)
- 2016(23835)
- 2015(27328)
- 2014(26838)
- 2013(25982)
- 2012(23394)
- 2011(20824)
- 2010(20532)
- 2009(18662)
- 2008(18296)
- 2007(16099)
- 2006(14067)
- 2005(12475)
- 学科
- 济(98318)
- 经济(98127)
- 管理(66186)
- 业(64584)
- 企(51449)
- 企业(51449)
- 方法(45785)
- 数学(39132)
- 数学方法(38595)
- 农(31404)
- 中国(30109)
- 业经(23701)
- 财(22745)
- 贸(20694)
- 贸易(20682)
- 易(20237)
- 农业(19285)
- 学(18208)
- 制(17998)
- 理论(17399)
- 地方(16557)
- 和(15328)
- 银(14487)
- 技术(14483)
- 银行(14457)
- 行(13851)
- 务(13844)
- 财务(13783)
- 财务管理(13747)
- 环境(13746)
- 机构
- 大学(332964)
- 学院(332281)
- 济(140388)
- 经济(137824)
- 管理(128591)
- 理学(111550)
- 研究(110814)
- 理学院(110355)
- 管理学(108263)
- 管理学院(107667)
- 中国(85194)
- 京(70111)
- 科学(66076)
- 财(61742)
- 农(54271)
- 所(53823)
- 中心(51701)
- 财经(50061)
- 研究所(49098)
- 业大(48335)
- 江(47682)
- 经(45842)
- 经济学(44103)
- 范(43784)
- 北京(43759)
- 师范(43350)
- 农业(42530)
- 经济学院(39754)
- 院(39697)
- 州(37639)
- 基金
- 项目(226742)
- 科学(180293)
- 基金(167178)
- 研究(166857)
- 家(146072)
- 国家(144865)
- 科学基金(125015)
- 社会(109380)
- 社会科(103093)
- 社会科学(103061)
- 基金项目(87541)
- 省(85895)
- 自然(79212)
- 教育(77715)
- 自然科(77536)
- 自然科学(77521)
- 自然科学基金(76153)
- 划(73088)
- 资助(68104)
- 编号(67284)
- 成果(54266)
- 部(51096)
- 重点(51053)
- 发(48429)
- 创(47309)
- 国家社会(46605)
- 课题(45559)
- 教育部(44433)
- 创新(44255)
- 科研(43427)
- 期刊
- 济(149365)
- 经济(149365)
- 研究(95525)
- 中国(66625)
- 学报(51258)
- 农(50612)
- 管理(48577)
- 科学(48266)
- 财(47725)
- 大学(40700)
- 教育(39326)
- 学学(37914)
- 农业(35369)
- 技术(31380)
- 融(27164)
- 金融(27164)
- 财经(25181)
- 经济研究(24915)
- 业经(24375)
- 经(21907)
- 问题(20056)
- 业(19967)
- 贸(17497)
- 图书(17446)
- 世界(16494)
- 技术经济(16305)
- 统计(16292)
- 版(16274)
- 国际(14939)
- 理论(14615)
共检索到4883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蒋海曦 孟祥众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出现,使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关于把物质资料划分为生产资料、消费资料的界限进一步扩展,再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性。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关于第Ⅰ部类、第Ⅱ部类的划分继续扩展,形成了生产数据资料的第Ⅲ部类,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研究进入到新的领域。本文研究表明,三大部类社会总产品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为:第Ⅰ部类的数据资本、可变资本与剩余价值之和等于第Ⅱ部类的不变资本与第Ⅲ部类不变资本、可变资本与剩余价值之和;三大部类社会总产品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为:第Ⅰ部类数据资本、追加的数据资本与企业家消费的剩余价值之和等于第Ⅱ部类的不变资本、减少的不变资本与第Ⅲ部类不变资本、减少的不变资本之和。本文的贡献在于:第一,根据社会现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出了数据资本和数据资料的范畴;第二,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思路与方法,提出了新的第Ⅲ部类;第三,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框架下,论证了第Ⅰ、Ⅱ、Ⅲ部类社会总产品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关键词:
数据要素 第Ⅲ部类 社会总产品 实现条件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孙智君 安睿哲 常懿心
中共二十大报告阐释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对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础作用。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在结构、组织、技术、金融、政策等层面具备全球竞争力的新型产业体系。构建现代化产业结构体系,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核心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军民深度融合为特色建设先进国防科技工业体系,以新型基础设施为引领协同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构建现代化产业组织体系,以微观层级的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为原生动力,以现代化产业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作为重要组织形式,持续提升中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构建现代化创新生态体系,以现代化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为目标,以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金融机构、政府等多元主体有机融合为抓手形成引领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构建现代化金融体系,以高度适应性、竞争性和普惠性为目标打造高效金融市场,支持实体经济良性发展。市场机制是上述要素运行过程的决定性力量,在此基础上,政府制定并实施不同的产业政策,与结构、组织、技术、金融等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形成整体,全面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
关键词:
中共二十大报告 现代化产业体系 构成要素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董坤 陈硕
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系统观念这一“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指引推动着中国的现代化探索。对系统观念的坚持,赋予了中国式现代化强烈的系统性特征,这一特征主要表现为发展目标的贯通性、基本特征的统一性、本质要求的体系性、事业布局的协同性。新时代新征程上进一步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更加自觉坚持和运用系统观念观察形势、分析问题、推动工作,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牢牢把握历史主动。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系统观念 世界观 方法论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董坤 陈硕
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系统观念这一“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指引推动着中国的现代化探索。对系统观念的坚持,赋予了中国式现代化强烈的系统性特征,这一特征主要表现为发展目标的贯通性、基本特征的统一性、本质要求的体系性、事业布局的协同性。新时代新征程上进一步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更加自觉坚持和运用系统观念观察形势、分析问题、推动工作,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牢牢把握历史主动。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系统观念 世界观 方法论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伟进 张亮
加强社会建设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加强社会建设,需加深对一般性现代化历程的理论认识,厘清社会建设在促进社会服务供给、社会秩序维系和社会风险管控中的重要价值。要正确把握我国社会建设的历史方位,把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针对橄榄型社会结构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打造、社会韧性提升中的短板,向着公平正义、安全有序、活力韧性的美好社会目标,更加重视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良性互动。未来一段时间社会建设的重点是加强党对社会建设的领导,完善政府责任体系,畅通社会协同机制,创新居民自治机制,拓展公众参与渠道。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麑 刘衍峰
西方生态现代化理论是建立在资本主义制度之上,以资本增殖为目标的传统生态理论。中国式生态现代化在充分借鉴的基础上克服了西方生态现代化的弊病,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内在融通。中国式生态现代化是立足本国国情,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民至上,以及关注生态与经济、文化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在未来实践指向上,我国可通过生态执政现代化、生态产业体系化、生态治理体系现代化、发展繁荣生态文化事业,在现代化进程中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为探索解决现代化进程中人类共同面对的环境问题提供中国模式。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麑 刘衍峰
西方生态现代化理论是建立在资本主义制度之上,以资本增殖为目标的传统生态理论。中国式生态现代化在充分借鉴的基础上克服了西方生态现代化的弊病,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内在融通。中国式生态现代化是立足本国国情,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民至上,以及关注生态与经济、文化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在未来实践指向上,我国可通过生态执政现代化、生态产业体系化、生态治理体系现代化、发展繁荣生态文化事业,在现代化进程中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为探索解决现代化进程中人类共同面对的环境问题提供中国模式。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景华 刘展豪 曹振悦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核心任务。文章在阐释中国共同富裕理论内涵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共同富裕评价指标体系对共同富裕发展水平及演进规律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共同富裕稳步推进,其中,物质富裕持续提高、生态环境明显优化、城乡差距逐渐缩小,但精神富足及人的全面发展仍需提升,收入差距仍待缩小;从区域层面来看,四大区域与重大国家战略区域共同富裕均向好发展,但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从演进规律来看,中国共同富裕的持续性较强,长期发展动力充足,存在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论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提供决策依据,为解决人类发展不平衡问题贡献中国方案。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蒋南平 李艳春
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进一步强调了共同富裕的战略意义,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理论是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基础,在梳理马克思主义的共同富裕理论的基础上,总结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创新对如期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用文献分析及历史与逻辑统一的方法,从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实现条件、实现途径三个方面归纳了马克思主义的共同富裕理论,总结了党100年来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认为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实践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理论的继承、发展、创新和检验。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张连起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孕育形成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实现了对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理论的超越。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注册会计师 学习体会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必须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的中心任务,深刻领会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准确把握前进道路上的重大原则,自觉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方面,担当作为、求真务实,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关键词: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全面推进 中国式现代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于法稳 林珊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在系统梳理文献的基础上,以中国式现代化为视角,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底线思维、优质安全健康营养的理念引领、农业生产全链条的方式绿色化、以农业生产环境系统健康为核心、以系统科学的标准化体系为指导五个方面,分析了新型生态农业的内涵特征,从理论层面对新型生态农业的目标体系、措施体系、支撑体系、保障体系等进行了阐释,并提出了推进新型生态农业建设的实践向度。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胡德鑫 邢喆
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道路作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有机构成部分,对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培养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发展阶段与演进逻辑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即以洋务运动为标志的兴起阶段、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探索阶段、改革开放的重构阶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深化改革阶段。未来,我国推进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关键要素与行动路径包括:以坚持党的领导为根本保障,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本质要求,以推进“双高计划”为基本路径,以各层/各类职业教育融通为有效支撑,以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为关键着力点,以国际深度交流与合作为革新动力。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平 杨雪 史亚茹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动力和根本途径,制度型开放源于但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一切与跨境经贸合作相关的政策设计、制度安排和国际协调都属于制度型开放。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制度型开放先后经历了基础准备、局部开展和全面铺开三个阶段,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同步,二者呈现螺旋式上升的发展态势。在国际、国内多重复杂环境的时代背景下,全面开展更高水平的制度型开放迫在眉睫,但其在开放范围、开放领域和开放层次上仍存在一系列堵点。据此,应以中国式现代化各阶段的目标为指引,从制度型开放现有举措、参与高标准经贸协定与谈判、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三个层面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于法稳 林珊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在系统梳理文献的基础上,以中国式现代化为视角,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底线思维、优质安全健康营养的理念引领、农业生产全链条的方式绿色化、以农业生产环境系统健康为核心、以系统科学的标准化体系为指导五个方面,分析了新型生态农业的内涵特征,从理论层面对新型生态农业的目标体系、措施体系、支撑体系、保障体系等进行了阐释,并提出了推进新型生态农业建设的实践向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