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94)
2023(8319)
2022(6541)
2021(6333)
2020(5105)
2019(11562)
2018(11614)
2017(21896)
2016(11773)
2015(13928)
2014(13775)
2013(13194)
2012(11771)
2011(10734)
2010(10672)
2009(9879)
2008(9821)
2007(8552)
2006(7713)
2005(7371)
作者
(32046)
(26581)
(26480)
(25518)
(16943)
(12586)
(11987)
(10349)
(10331)
(9282)
(9277)
(8844)
(8710)
(8530)
(8495)
(8310)
(8019)
(7746)
(7673)
(7396)
(7023)
(6460)
(6444)
(6087)
(6082)
(5911)
(5855)
(5745)
(5352)
(5322)
学科
(51060)
经济(51006)
管理(27797)
(27369)
(20399)
企业(20399)
中国(19562)
方法(18200)
数学(15614)
数学方法(15510)
(15344)
(12116)
业经(12014)
(11930)
贸易(11917)
(11690)
(9938)
农业(9804)
(9492)
(8818)
理论(8784)
(8353)
教育(8346)
银行(8340)
地方(8159)
(8104)
(7771)
金融(7770)
(7681)
发展(7314)
机构
大学(169198)
学院(167234)
(75853)
经济(74622)
研究(63045)
管理(58406)
理学(49355)
理学院(48781)
中国(48626)
管理学(48049)
管理学院(47746)
(36829)
科学(35451)
(32933)
(31307)
研究所(28538)
中心(26957)
财经(26475)
经济学(25836)
(24893)
(24406)
(24073)
北京(24020)
师范(23876)
(23801)
经济学院(23121)
(22202)
业大(20635)
财经大学(19710)
师范大学(19494)
基金
项目(106983)
科学(84539)
研究(82248)
基金(77987)
(67991)
国家(67473)
科学基金(56813)
社会(54172)
社会科(51281)
社会科学(51267)
基金项目(39849)
(38735)
教育(38690)
(33535)
自然(33143)
编号(33064)
自然科(32421)
自然科学(32413)
自然科学基金(31874)
资助(31805)
成果(28452)
(25260)
重点(24838)
(24146)
国家社会(23736)
课题(23668)
中国(23641)
(22225)
教育部(22039)
(21213)
期刊
(85624)
经济(85624)
研究(55355)
中国(37312)
教育(25131)
学报(24882)
(24497)
(24395)
科学(23876)
管理(23154)
大学(19507)
学学(17799)
农业(17259)
经济研究(15535)
(15389)
金融(15389)
技术(14868)
财经(14245)
(12582)
业经(12443)
问题(11532)
(11384)
世界(11240)
(10447)
国际(10366)
图书(9230)
(7987)
论坛(7987)
技术经济(7601)
(7459)
共检索到2590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求索  [作者] 李佃来  
建构当代中国本土政治哲学,是哲学界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一项尤为紧迫的、亟待推进的重大课题。这一课题的推进和完成程度,在很大意义上取决于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和把握程度。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展开,是建构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历史与逻辑起点及坐标系。这一坐标系为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建构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路线图。根据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当代中国政治哲学应是以“打通古今”为视野的、以人民为价值主体的、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的当代中国哲学理论。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这三重规定性,能够从根本上超越西方政治哲学的既定理论范式。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齐艳红  
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看,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始于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自觉探索和反思。中国的市场化社会转型必然要求从现代性语境中出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面向时代的需要和新的实践实现自身的观念更新。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价值论研究、社会哲学研究,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兴起和发展的观念基础。政治哲学的兴起拓展并深化了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研究,在社会哲学研究的早期确立了“全面的现代化”观念,呼唤着现实性的政治哲学的研究;在新时代,关于民主政治的现代化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阐释和建构,深化了对中国式全面现代化的理论研究。继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哲学研究,就要坚持整体性观念,注重对历史传统的研究,开展中西现代化的多层次比较研究。
[期刊] 求索  [作者] 王岩  
当代中国政治哲学,在扬弃了中外政治哲学理论内涵的基础上,呈现出科学性与阶级性的辩证统一、价值理性对工具理性的批判性超越、革命性本质与政治性导向深刻鲜明的本质特征,蕴含了从政治人性预设到科学人学观研究基点、政治理性与政治道德分立互补、政治价值诸范畴主体架构和政治正义崇高遵循的基本研究图式,包含了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中国优秀传统政治文化、西方政治哲学合理因素、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经典文本、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政治智慧等内容要素,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话语体系。
[期刊] 求索  [作者] 白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开创人类文明新类型的巨大胜利。因此,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理论自觉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建构具备了坚实的实践基础。同时,《资本论》占据着当今时代真理、道义和文明的"制高点",又为作为时代文明表征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建构提供了最经典的文本支撑。可以说,正是在理论传统、实践基础和文本支撑的"三维一体"中,作为"哲学中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建构才真正成为可能。唯此,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也才真正成为反映时代、把握时代和引领时代的"时代精神的精华"和"文明的活的灵魂"。
[期刊] 求索  [作者] 李佃来  
建构当代中国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是目前学术界的一个重大理论自觉和问题意识。只有对建构何种意义上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以及如何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等前提性问题作出清晰的判断和解答,相关探索才可能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和进展。总体判断,由于面对繁多而复杂的问题,我们不能停留于某一个微观的节点,而应从三方面着力建构一种整全意义上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一是应避免规范性与事实性的分离;二是应实现理想性维度与现实性维度的互补与打通;三是应探索不同价值的创造性整合。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玮炜  石文斌  徐兰  
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是呈现中国特色、中国学派的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样式。在哲学视角下,职业教育如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其内涵、实现路径与社会发展呈现何种逻辑关联?对此,引入“辩证否定”理念,从科学社会主义视角梳理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脉络,在历史纵向和社会横向的观照中把握职业教育的内涵特征——通约性、否定性和暂时性,指出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实现路径——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加强职业教育现代化治理体系建设,深化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
[期刊] 求索  [作者] 罗国强  
“公正”的出现与使用,是法治观念深入人心、公平正义被推崇备至并被习惯性地相提并论的产物。公平与正义具有紧密联系,正义是公平的目的和基础,公平是正义的体现和保障,两者相辅相成,但无论从内涵与外延两个维度来看,都是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独立法哲学范畴。从内涵倾向和表述侧重来看,公正虽必然涉及正义,但主要指的还是公平。公正在内涵本质维度上,体现出对公平正义的兼容互通,以公平为主要内容但隐含着正义的背景和宗旨;公正在外延形式维度上必然体现出公平正义之间的冲突,此时应以公平的外延形式为准,采用消极的手段来调和利益与价值。公正法哲学维度的辨明,将促进新时代中国法哲学的进步并为世界法哲学的发展作出贡献;为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建设提供理论上的有力支撑,为其国内展开提供切实保障,并为其国际辐射提供有效助推。
[期刊] 求索  [作者] 李佃来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构建,是当前方兴未艾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中的一个重大理论课题。学术界目前在这个课题的研究上还存在一定欠缺,表现之一就是对这个课题具有规导意义的一些根基性问题,尚没有得到充分的思考和讨论。现实导向、理论资源与思想原则,就是这一课题所包含的三个根基性问题。从现实导向上说,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应是一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相顺应的,能够对权利、自由、平等、公正等价值和问题作出有效回应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从理论资源上说,马克思的政治哲学在为我们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所能够提供的支持和奠基上,是其他各种类型、范式和传统的政治哲学所根本无法比拟的。从思想原则上说,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需要发挥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代化和法治社会语境下的社会生活提供一种理想性的、超越性的、具有终极意义的思想指引的功能,同时也需要发挥为"美好生活"的构造提供思想素材和思想目标的功能。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胡乐明  胡怀国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基于西方现代化历史经验总结抽象出来的西方现代化理论无法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科学解析。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而言,中国式现代化既是生产力的现代化又是生产关系的现代化,既是经济基础的现代化又是上层建筑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生产方式迭代升级的历史过程,是社会主义生产力不断进步和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的历史过程。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张开  陈琦  陈洋毅  雷鸣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同志指出:“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1))党和人民历经艰辛探索,“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2))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简称《决议》)深刻指出: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陶志琼  黄鑫  
中国式教育哲学是指从中国儒家传统哲学视角对教育问题进行的思辨。中国传统哲学从一定意义上讲可以说是人生哲学,中国式教育哲学思辨的就是人生教育应该何所为的问题。人生教育应在"三人"教育即人格教育、人才教育和人文教育方面有所作为,因为受着何种教育,便养成何种人格,成为何种人才,便会过何种人生。作为人生教育的人格教育,修养高尚人格不仅是义务,而且是权利。作为人生教育的人才教育,不只是才能教育,更是人的教育。作为人生教育的人文教育,不仅有充沛的人文气场让人体会到"斯文在兹",而且是智仁勇融为一体的精神教育。人格教育是做人的"内圣"教育,人才教育是做事的"外王"教育,"内圣外王"的做人做事教育是人文教育的一体两面:做人教育旨在成己的"内圣",做事教育旨在成物的"外王"。中国式人生教育是成己成物的"仁—生"教育,把提升心灵境界和实现人的整全发展作为终极价值追求。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范晓光  
<正>主持人语:社会学是一门由现代化催生并伴随现代性不断发展和演化的年轻学科。自从1979年的恢复和重建以来,中国社会学的学术体系、学科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坚持理论自觉和方法自觉皆为中国社会学的学术传统。在新的历史时刻,要科学系统地回应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从方法论层面展开对社会学和社会学研究的讨论恰逢其时。为此,本专题特刊发三篇论文,作者分别从社会学科学性与人文性的张力出发追问中国社会学的特色与自觉意识、从社会视角指明社会学必须进入主体领域(政府、企业、金融、法律)以重塑学科的价值关怀和理论视野、以第四次技术革命为背景探讨社会学何以深化新劳动研究的新思路,构成了鲜明的理论观点和学理预判,以期对中国特色社会学的新发展有所助益。
关键词: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张建荣  
随着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世界历史”成为当下现代化发展的时代境遇和研究视域。作为世界历史的“资本”阐释,《资本论》较为全面地呈现了世界历史的逻辑起点、内在动力、拓展空间和发展界限,并在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深刻揭示中发生世界观转变、对社会历史现实进程的总体考察中实现方法论变革以及在对资本逻辑造成人的消极发展的无情批判中提出价值观展望,最终达成了对世界历史之谜的解答。这一解答对于如何在新的历史方位、新的发展形势和新的时代任务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而推进世界历史进程有着重要的现实启示作用。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胡鞍钢  毛捷  魏星  
科斯指出,中国的成功源于"实事求是"。文章认为,"实事求是"是当代中国的决策哲学,是有关如何科学地认识中国,如何科学地改造中国的认识论与方法论。它既区别于西方的实用主义哲学,区别于中国古代的政治哲学,也区别于经典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形成于中国革命、改革与建设的独立探索,是既有传承又有超越的中国理论。"实事求是"的思想地位,不仅在政治文件中得到确认,更在实践中得到贯彻,中国共产党始终致力于最大程度地实现决策的"实事求是"。经验研究的结论显示,什么时候"实事求是"实现得好,决策成功的可能性就大,反之就可能遭受挫折。实用主义不能解释中国。坚持决策的"实事求是"是中国的持续成功之道。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张红梅  李福岩  沈玉志  
对于当代中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稳定发展以及政治哲学建构,毫无疑问是至关重要的。当代中国政治哲学发展目前面临着一项艰巨而伟大的任务,就是创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新形态。为此,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国情与实际发展出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为指导,转换中国传统政治哲学智慧,批判吸收西方政治哲学文化的精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