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825)
- 2023(18114)
- 2022(14863)
- 2021(13696)
- 2020(11342)
- 2019(25092)
- 2018(24902)
- 2017(47062)
- 2016(25469)
- 2015(28648)
- 2014(28290)
- 2013(27382)
- 2012(24600)
- 2011(21934)
- 2010(22211)
- 2009(21082)
- 2008(20938)
- 2007(19006)
- 2006(16906)
- 2005(15855)
- 学科
- 济(107859)
- 经济(107703)
- 业(96318)
- 管理(88716)
- 企(86623)
- 企业(86623)
- 方法(40314)
- 业经(35763)
- 农(34071)
- 财(33891)
- 中国(32726)
- 数学(30862)
- 数学方法(30612)
- 制(26788)
- 农业(23263)
- 务(23247)
- 财务(23197)
- 财务管理(23161)
- 企业财务(21920)
- 技术(21727)
- 贸(20539)
- 贸易(20520)
- 易(19986)
- 体(19855)
- 地方(19723)
- 理论(19597)
- 划(18590)
- 策(18473)
- 银(18256)
- 银行(18239)
- 机构
- 学院(361049)
- 大学(353519)
- 济(155879)
- 经济(152977)
- 管理(139253)
- 研究(119316)
- 理学(118357)
- 理学院(117151)
- 管理学(115548)
- 管理学院(114872)
- 中国(96285)
- 财(75468)
- 京(74818)
- 科学(67320)
- 所(58619)
- 财经(58445)
- 江(55935)
- 农(55495)
- 中心(54128)
- 经(53024)
- 研究所(52218)
- 经济学(48052)
- 业大(47726)
- 北京(47351)
- 范(44198)
- 州(44036)
- 师范(43784)
- 经济学院(43233)
- 农业(43227)
- 院(42967)
- 基金
- 项目(229692)
- 科学(183685)
- 研究(175692)
- 基金(167086)
- 家(143250)
- 国家(141965)
- 科学基金(123614)
- 社会(114647)
- 社会科(108688)
- 社会科学(108662)
- 省(90678)
- 基金项目(87369)
- 教育(80492)
- 自然(75656)
- 划(74580)
- 自然科(73918)
- 自然科学(73902)
- 自然科学基金(72648)
- 编号(71724)
- 资助(66628)
- 成果(58445)
- 重点(51940)
- 发(51415)
- 创(51346)
- 部(51195)
- 课题(50240)
- 制(48275)
- 国家社会(47832)
- 创新(47269)
- 性(45712)
- 期刊
- 济(184736)
- 经济(184736)
- 研究(111770)
- 中国(78647)
- 财(62590)
- 管理(59477)
- 农(54281)
- 科学(48373)
- 学报(47627)
- 教育(41336)
- 大学(38253)
- 融(37273)
- 金融(37273)
- 农业(37203)
- 学学(36073)
- 技术(34035)
- 业经(32446)
- 财经(30430)
- 经济研究(30144)
- 经(26492)
- 问题(23893)
- 业(22253)
- 贸(20207)
- 技术经济(19045)
- 世界(18696)
- 现代(18066)
- 国际(17530)
- 商业(17397)
- 财会(16097)
- 版(16024)
共检索到5593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肖斌 陈其源
全球新一轮技术革命及经济政治博弈的迭代升级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构成了严重挑战,要求国有企业发挥特定的产业控制功能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实现。国有企业产业控制功能的作用机制主要表现为:国有企业向战略必争领域集中,提升对国家产业战略的牵引支撑作用;强化产业链“链长”能力建设,提升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引领带动作用;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布控,提升对国际资本施压的自主反制作用等。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任务下,国有企业需要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巩固增强产业控制功能,精准塑造面向新质生产力的新型产业控制力,同时注重联合多元主体激发产业控制的正向外溢效应,以此更好发挥其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支撑作用。
关键词:
国有企业 产业控制 中国式现代化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邴薪颖 陈宸
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对企业管理哲学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超越性和基本特征为企业管理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内涵。企业需要深刻领悟中国式现代化对资本逻辑和对抗性文化的超越,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将企业建设融入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实现企业长足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的共赢;应扎根优秀中华文化的沃土,超越西方二元对立的文化困境,以和合辩证的思维方式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企业管理哲学。企业要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在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
二十大 中国式现代化 企业管理 管理哲学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何瑛 梁湘钏
党的十八大开启了我国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的新篇章。十多年来,国有企业在党的领导下激发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动力,在多重功能定位中肩负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使命任务。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本文首先构建了新观念、新定位、新原则、新模式和新标准“五位一体”的理论逻辑框架,力图揭示国有企业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理论逻辑。接着本文基于广度、高度和深度等多维视角,从国企改革整体性、全面性、系统性和外延性梳理国企改革十多年来的重要成就,并鉴于国有企业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和紧迫性,从改革的目标、逻辑、方向、模式和成效五大方位切入,总结出中国独特的国企改革经验范式。最后,立足于国有企业在新发展阶段的现实情境,提出国企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曦辉 柳艳红
国有企业是中国共产党发挥独特优势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探索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工具。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相对应,国有企业的历史贡献主要表现为:为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发挥了关键作用;为国民经济以及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从提供发展环境到直接引领价值链、供应链、产业链变革。统筹推进新时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国有企业需要全方位凸显使命担当。要在富足物质文明上,以全面强优大的新时代国有企业筑实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在发展政治文明上,以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为社会主义制度提供物质支撑和政治保障;在富有精神文明上,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捍卫者;在提高社会文明上,做确保人民当家作主和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推动者;在共建生态文明上,做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支撑者和引领者。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周冰 郭凌晨
国有经济作为公有制经济的一种特殊形式,必然以增进全民福利为目标。然而现实中国有企业并没有实现增进全民福利的目标,主要原因在于国有企业的功能定位存在偏差。国有企业对国民经济命脉的控制导致国有企业对公有制经济目标的偏离,由此引发现实中的一系列矛盾。国有企业要成为社会主义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必须以增进全民福利为宗旨。
关键词:
公有制经济 国有企业 功能定位 全民福利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余澳 张羽丰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国有企业是党的使命任务和国家战略的重要担当履行者,国有企业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助于为中国式现代化加速推进提供动力源泉、制度保证、产业支撑、治理保障及满足共同富裕要求。针对当前国有资本在数字经济领域布局的不充分不平衡、国有企业数据要素运营能力不强、关键核心数字技术掌握不够、数据治理能力不优等问题,国有企业应当通过调整优化国有资本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布局、积极参与数据基础制度体系建设、加强数字技术研发应用、构建完善数字经济产业链以及加强自身改革等推动实现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国有企业 数字经济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罗荣
<正>国有企业作为承担着国计民生基础保障的重要经济组织,事关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国体运行和国势昌盛,其稳健发展无疑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坚力量。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中的积极作用,促进国有企业党建与公司治理有机结合,实现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对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韩一多 储德银 纪凡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着力破解桎梏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更好地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新一轮的税制改革要以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为基本遵循,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使税制成为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添砖加瓦。税制改革要坚持以稳为先、以民为主、以新为领、以法为本的基本原则,通过优化税制结构、推进税制由收入功能型向发展功能型转变、提高税收效率、建设合作共赢的国际税收体系等路径,积极回应现实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洪昌 丁睿
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必然选择,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实体经济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支柱,而制造业则是实体经济的脊梁,提升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是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途径,是加快发展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迫切需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赋予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新的科学内涵,即内循环是内在优势、共同富裕是根本要求、“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是应有之义、绿色低碳是重要保障以及和平发展是现实要求。面对制造业产业链的“弱链”“堵链”“缺链”“低链”“卡链”等现实困境,亟待通过增强产业基础能力、提高要素市场化水平、加快推进自主创新、发展绿色产业链和构建更开放的产业体系,提升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完整性、竞争性、可持续性和包容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胜利 万政
当前,数字技术蓬勃发展,对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深远的影响。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数字经济对中国式现代化水平的影响机制,利用2011—2021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在测度数字经济与中国式现代化水平的基础上,运用多种计量模型多维度实证检验了两者的关系。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能够显著提升中国式现代化水平,在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2)就作用机制而言,创新能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韧性是数字经济提高中国式现代化水平的3个重要渠道。(3)空间溢出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不仅会促进本地区现代化水平提升,也会对周边地区现代化水平提升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4)在区域异质性上,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对现代化水平的积极效应强于中西部地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覃朝晖 王镕菲 余思明
深入推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文章运用综合指标体系法,构建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有效提升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水平,经过内生性与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然可信;机制分析显示,要素市场扭曲程度在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影响中存在逆向调节作用;门槛效应检验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具有非线性特征;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影响在粮食主产区更显著。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蔡雪玲 庞智强
数字经济如何驱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数字时代的现实命题。运用扎根理论对文本资料进行三级编码,构建数字经济驱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理论模型,解构内在驱动机理。研究发现,数字经济通过数字技术、数据要素、数字信息、数字平台和数字空间驱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结论有助于丰富数字经济驱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在机理。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蔡雪玲 庞智强
数字经济如何驱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数字时代的现实命题。运用扎根理论对文本资料进行三级编码,构建数字经济驱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理论模型,解构内在驱动机理。研究发现,数字经济通过数字技术、数据要素、数字信息、数字平台和数字空间驱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结论有助于丰富数字经济驱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在机理。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涂圣伟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是以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为基础、以农民为主体的现代化,有别于历史上已经出现过的农业现代化模式,具有明显不同的时空背景、价值目标和实现路径。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制度适变性演化、技术创新扩散和渐进式市场化转型,一直发挥着主动力作用,但不同阶段呈现不同的作用形式。推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面临多重目标兼容难度上升、激励边际效应减弱、城乡要素资源结构性错配、外部冲击影响加深等挑战,需守稳守牢粮食安全底线,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统”与“分”、开放发展与产业安全等重大关系,推进制度成熟化定型化、要素配置市场化、经营形式多样化、三次产业融合化、农业发展数字化,全面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全要素生产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