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45)
- 2023(9671)
- 2022(7726)
- 2021(7488)
- 2020(5896)
- 2019(13627)
- 2018(13823)
- 2017(24542)
- 2016(14136)
- 2015(16559)
- 2014(16652)
- 2013(15464)
- 2012(13976)
- 2011(12846)
- 2010(12965)
- 2009(11548)
- 2008(11370)
- 2007(9954)
- 2006(9071)
- 2005(8622)
- 学科
- 济(52694)
- 经济(52635)
- 管理(29838)
- 业(28698)
- 中国(25491)
- 企(20853)
- 企业(20853)
- 教育(20227)
- 方法(18775)
- 农(16991)
- 数学(16478)
- 数学方法(16294)
- 业经(12701)
- 贸(12379)
- 贸易(12367)
- 易(12123)
- 理论(11421)
- 学(11152)
- 发(11041)
- 农业(10951)
- 地方(10565)
- 制(10538)
- 财(10081)
- 教学(9442)
- 发展(9406)
- 展(9283)
- 银(8627)
- 银行(8619)
- 行(8381)
- 技术(8155)
- 机构
- 大学(193127)
- 学院(188953)
- 济(78757)
- 经济(77222)
- 研究(74153)
- 管理(62314)
- 理学(52743)
- 理学院(52012)
- 中国(51897)
- 管理学(51046)
- 管理学院(50678)
- 京(43603)
- 科学(41393)
- 所(36615)
- 范(35370)
- 师范(35161)
- 财(34307)
- 研究所(33414)
- 教育(31851)
- 中心(31160)
- 师范大学(29041)
- 北京(28998)
- 江(28518)
- 财经(27202)
- 农(26557)
- 院(26491)
- 经济学(26011)
- 经(25024)
- 经济学院(23381)
- 技术(22870)
- 基金
- 项目(120591)
- 研究(97904)
- 科学(96542)
- 基金(85048)
- 家(73674)
- 国家(72970)
- 社会(61686)
- 科学基金(61025)
- 社会科(58169)
- 社会科学(58155)
- 教育(52313)
- 省(45141)
- 基金项目(43172)
- 编号(41556)
- 划(40975)
- 成果(37030)
- 自然(34782)
- 资助(34291)
- 自然科(34028)
- 自然科学(34020)
- 自然科学基金(33435)
- 课题(32456)
- 部(29479)
- 重点(29277)
- 发(28539)
- 年(26978)
- 教育部(26169)
- 性(25895)
- 国家社会(25822)
- 中国(25451)
共检索到3021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许丽英 刘子涵
内涵之问、困境之问和破局之问是中国式民族教育现代化必须回答的时代“三问”。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客观要求下,中国式民族教育现代化的本质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和坚持人才培养的三个面向,是各民族人民全体、各地区均衡发展、数字化赋能高质量发展、坚定文化自信自强和推进两个共同体建设的教育现代化。尽管实现中国式民族教育现代化已具备深厚的现实基础,但仍存在人才效能缺位、资源保障失衡、数字化转型遇障、文化功能发挥受限以及内生发展任务艰巨等短板问题。要坚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着力点、以优化资源配置手段为支撑点、以推进数字化教学实践为突破点、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关键点和以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落脚点,全面推动中国特色民族教育现代化更快、更好地实现。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晓燕
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活动,教育现代化,不用说,也是一种实践活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出,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理论对实践具有反作用。任何实践者的实践背后都存在着某种理论的支撑。理论与实践关系的讨论一直以来都是教育学领域的基本问题,在教育学中,理论与实践是始终分不开的,教育理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影响教育实践。因此,民族教育理论与民族教育现代化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换言之,民族教育现代化理论与民族
关键词:
民族教育理论 教育现代化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冯建军
党的二十大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概念,深刻总结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教育是党之大计、国之大计。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教育必须发挥支撑性作用。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是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体系,坚持科学与人文教育的结合,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积极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教育。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和核心在于人。培养世界中的现代中国人是中国式现代化赋予教育的新使命。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孙杰远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重大论题正式提出和中国教育现代化在新时代取得巨大成就,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研究新时代已经来临。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研究的起点必然是厘清其理论性质、基本内涵、本质要求和实践逻辑等基本问题。理论性质上,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映射,是关于中国教育现代化成就的理论判断,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最新成果。在基本内涵上,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具有世界教育现代化共性与中国教育现代化特性,是满足巨大规模人口教育需求、赋能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世界和平发展的教育现代化。在本质要求上,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体现出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是教育高质量发展、充满教育民主性、创造人类教育文明新形态的教育现代化。在实践逻辑上,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以人民需求为逻辑起点,以教育评价为实践导向,以中国式教师队伍现代化为支撑,以五育融合为实践方式,以教育数字化转型为实践新样态。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龙献忠 伍星怡 聂羽西 成明洁 王永学
高等教育现代化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路径和战略支撑。以高等教育现代化助推中国式现代化,要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强化多元主体参与,不断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应有的智慧和力量。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光选 戴子薇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形成的一种重要指导思想,与中国式现代化一脉相承,生动地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的时代之问、“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的世界之问、“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的人民之问以及“何以区别西方生态文明观”的中国之问。通过对中国式现代化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内涵及关系梳理,得出这一思想蕴含的三重逻辑在于文明历史观与科学自然观全面性整合的底层逻辑、绿色发展观与中国治理观聚焦性整合的行动逻辑、民生普惠观与合作共赢观持续性整合的使命逻辑。在中国式现代化视阈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人类社会主体不断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的自主性提供了理论遵循,为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具体的使命方向和实践路径,为全球生态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光选 戴子薇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形成的一种重要指导思想,与中国式现代化一脉相承,生动地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的时代之问、“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的世界之问、“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的人民之问以及“何以区别西方生态文明观”的中国之问。通过对中国式现代化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内涵及关系梳理,得出这一思想蕴含的三重逻辑在于文明历史观与科学自然观全面性整合的底层逻辑、绿色发展观与中国治理观聚焦性整合的行动逻辑、民生普惠观与合作共赢观持续性整合的使命逻辑。在中国式现代化视阈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人类社会主体不断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的自主性提供了理论遵循,为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具体的使命方向和实践路径,为全球生态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羌洲 马挺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在民族教育现代化事业上投入大量资金,以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地方财政预算、对口支援经费为主要经费来源,取得了义务教育全面普及等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但随着民族教育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深入,单一的经费来源、缺乏监督问责机制、非系统化的保障体系已经不能适应发展需求,应进一步拓展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建立健全经费监督问责机制,系统构建民族教育经费保障体系,实现教育经费管理体系的率先现代化。同时,需要创新思路,选择部分地区进行创新试验,为深入实现民族教育现代化做好经验积累和模式探索工作。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郑石桥 胡欣怡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章以经典审计理论为基础,在讨论审计现代化的基础上,分析审计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审计现代化是审计理论、审计制度、审计效率、审计效果、审计目标、审计业务、审计方法和审计人员这些方面不低于世界先进水平。党的二十大报告就如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在十二个方面做出了战略性规划,这些方面都涉及中央重大政策措施部署、国家利益、公共资金、公共权力,审计可以对这些方面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推动整改,促使这些领域的责任主体更好地履行其承担的经济责任,从而促进这些领域的中国式现代化。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明洪 刘明星
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称之为“中国式”,主要是因为它的形式和路径与世界其他国家有着明显的不同,具有其他国家现代化所没有的特质。从民族包容性的特质入手深化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新视角。民族包容性表现为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对少数民族及其成员的带动性,以及少数民族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获得一体化的现代性发展。更进一步说,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民族包容性特质从政治包容性、经济包容性、社会包容性和文化包容性等多方面展现出来,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民族包容性全景图。从这些包容性的关系来看,政治包容是民族包容性其他方面的前提,经济包容是民族包容性发展的核心,社会包容是民族包容性发展的关键,文化包容是民族包容性的重要内容。民族包容性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处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一种特殊模式,充分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优势与独有价值。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民族包容性 特质 模式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逄锦聚 荆克迪
习近平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新飞跃,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理论,要科学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蕴藏其中的人类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做到“八个坚持”:坚持加强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统一领导和战略谋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持“五位一体”建设,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郭海洋 吉宇飞
话语体系是表达主体在特定主题下传递意志的外在形式,通过分析话语体系的构成,可以为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提供概念化的框架。不同的话语角度为理解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提供了基础元素,而马克思主义则为构建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话语体系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价值导向。基于这些理论,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三维”话语体系包括政策话语、学术话语和实践话语,其中政策话语起到引领作用,学术话语构成话语体系的核心,实践话语则是其根基,将这三者融合为一个逻辑一致且完整的话语体系,是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面临的重要任务。为了构建与发展“三维”话语体系,需推动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政策话语的共识性转变;加强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学术话语的互动融合;促进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实践话语的可操作性实践;加强三维话语之间的互动联通。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邬志辉
在城镇化背景下,出现了农村人口大量外流、乡村学校大量撤并的趋势,学术界也出现了"乡村教育现代化的过程就是让乡村学校全部进城、消灭农村教育的过程"的声音。那么,我们还需不需要乡村教育的现代化?需要什么样的乡村教育现代化?怎样才能实现乡村教育的现代化?对此三问,本文从逆城市化潮流、新型工业革命、中华文化复兴、维护粮食安全的高度提出实现乡村教育现代化的战略意义,反思了乡村教育城化论观点,倡导"积极过程主义的教育现代化"实践观,并进行了乡村教育现代化试验。
关键词:
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 乡村教育现代化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罗江华
如何促进信息技术与民族教育深度融合,是我国民族教育现代化的重要议题。当前,以信息技术的应用带动民族教育现代化的工作迈入了一个"机遇"与"挑战"共存的阶段。整体来看,注重差异化的需求并防止新的发展差距,强调各要素的协调发展,强化信息技术支持体系的服务能力,是实现信息技术融入民族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一、抓住机遇,以信息技术应用带动民族教育现代化从历史视角观之,语言、文字、印刷术和现代媒
关键词:
信息技术应用 教育现代化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蒋立松
民族文化是民族教育生成、发展的基础,同时,民族教育对民族文化具有反馈机制,它不仅传承民族文化,还建设民族文化。承认民族文化的基础性地位,不等于把民族传统文化完全等同于民族教育。民族教育和民族文化的这种相互关系,是随着时空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我国改革开放几十年使民族地区在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巨大的变化。总体上说,民族地区的开放格局改变了过去相对封闭的社会结构;社会文化的互渗成为社会交往的常态。
关键词:
主体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