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688)
- 2023(5507)
- 2022(4627)
- 2021(4665)
- 2020(3809)
- 2019(8986)
- 2018(8734)
- 2017(16635)
- 2016(8608)
- 2015(10067)
- 2014(9738)
- 2013(9820)
- 2012(8883)
- 2011(8307)
- 2010(8240)
- 2009(7651)
- 2008(7454)
- 2007(6246)
- 2006(5708)
- 2005(5142)
- 学科
- 济(38176)
- 经济(38141)
- 管理(19566)
- 业(17842)
- 方法(16574)
- 数学(13804)
- 数学方法(13729)
- 中国(13598)
- 企(13061)
- 企业(13061)
- 贸(10538)
- 贸易(10529)
- 易(10385)
- 农(10329)
- 业经(7824)
- 农业(6749)
- 制(6570)
- 环境(6445)
- 理论(6314)
- 财(6081)
- 发(5817)
- 学(5788)
- 银(5780)
- 银行(5779)
- 关系(5736)
- 行(5687)
- 地方(5467)
- 融(5345)
- 金融(5344)
- 出(5285)
- 机构
- 学院(124960)
- 大学(124378)
- 济(57992)
- 经济(57131)
- 研究(47343)
- 管理(45726)
- 理学(38892)
- 理学院(38417)
- 管理学(37950)
- 管理学院(37712)
- 中国(37448)
- 京(27203)
- 科学(26310)
- 财(24316)
- 所(22961)
- 研究所(21049)
- 中心(20238)
- 财经(19941)
- 经济学(19243)
- 经(18461)
- 范(18336)
- 北京(18281)
- 师范(18191)
- 经济学院(17272)
- 院(16804)
- 江(16432)
- 农(16064)
- 师范大学(15003)
- 财经大学(14935)
- 科学院(14719)
- 基金
- 项目(81179)
- 科学(64690)
- 研究(61635)
- 基金(60568)
- 家(53023)
- 国家(52653)
- 科学基金(44573)
- 社会(41294)
- 社会科(39288)
- 社会科学(39278)
- 基金项目(31753)
- 省(28587)
- 教育(28129)
- 自然(26671)
- 自然科(26056)
- 自然科学(26049)
- 资助(26026)
- 自然科学基金(25635)
- 划(24957)
- 编号(23419)
- 部(19359)
- 中国(19093)
- 发(18978)
- 成果(18835)
- 重点(18559)
- 国家社会(18333)
- 教育部(16916)
- 创(16876)
- 课题(16836)
- 人文(16056)
共检索到1872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舒伯阳 吴寒
一、中国式文明旅游何以成为一个问题(一)世界文明舞台的主客互动:游客行为的文化与文明意义1.不被领情的另类中国游客2015年中国出境旅游居世界第一的现实令世界瞩目,而与此同时,世界各国开始以异样的目光打量蜂拥而至的中国游客。关于中国游客不文明行为的报道频频见诸西方主流媒体,若以世界文化的通行视角来考量,中国游客似乎与旅游目的地国文化格格不入。于是乎,中国游客的个别行为被迅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何若泉
1981年党中央指出:要逐步走出一条日益兴旺发达的中国式的旅游道路。随后不少专家学者围绕这一题目写了很多文章,从理论上加以阐述,从实践上加以验证,从而为我国近十年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王健
本文以西方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分别作为参照系,从旅游事业产生背景和标志性发展阶段分期、旅游事业核心内涵、旅游事业发展重心以及旅游业务发展模式等方面进行了跨文化比较分析,并讨论了中国式旅游发展道路的生命力基础和前景开拓机制。本文认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国式旅游发展道路的生命力基础,与时俱进是拓宽中国式旅游发展道路的强大动力,严格遵循旅游发展客观规律是必须始终坚持的根本方向。
关键词:
旅游发展 跨文化 比较研究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钱建农
12月5日,第四届互联网大会在乌镇闭幕,当天下午我在南京回上海的火车上接到陈荣先生"旅游企业未来之路"的微信群里催稿,刚好第二天是截稿日。我并没有刻意把这两件事联系在一起,但下午看到微信的一刹那,我确实想到了世界互联网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震方 黄睿 葛军莲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构建为新时代旅游地理研究提供了学术指引。通过分析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结合旅游地理学的学科定位和发展走向,从理论、方法和应用层面构建了旅游地理研究新框架。强调必须发挥旅游地理学区域性、综合性、交叉性和应用性的学科特点与优势,以旅游人地关系理论为核心,综合应用多学科理论和技术方法,在加强旅游空间分析、旅游地演化规律和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的同时,重视现代性理论、融合共生理论、公平正义理论、场景理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理论在旅游地理领域的创新应用,逐步构建符合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要求的旅游地理学理论体系。文章提出要强化“中国特色”的旅游地理研究,深入探究人口(需求)特征与流动性规律、旅游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机制与路径、文旅深度融合与高质量发展、旅游人地和谐共生与可持续发展、国际旅游地缘格局与旅游对世界和平的促进作用与效应等科学问题,推动旅游地理学自主知识创新。旅游地理学者应成为中国式旅游现代化研究的先行者和实践者,积极担当响应国家战略的政治使命、促进共同富裕的社会使命、协调“两个文明”的文化使命、推动人地和谐的生态使命、服务行业发展的经济使命、推进和平发展的国际使命,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翟向坤 蔡克信
<正>改革开放至今的40余年里,中国旅游业发展迅速,取得了瞩目成绩。2023年旅游业更是进入全面强复苏的新阶段,中秋节、国庆节假期8天,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按可比数据口径,国内旅游出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均已超过了2019年同期。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柏文 郭凌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了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即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过程中,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在中国式现代化情境下开展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探索,既是创新旅游新知识的必然使命,也是旅游研究与行业发展响应国家战略的主动选择。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童建军 马丽
传统的文明修养总是以亲近性作为基础。但是,旅游暂时打破了这种亲近性。它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是日常生活空间的转化,旅游者必须离开其日常生活与工作的环境;它最深层的本质是熟人社会关系的搁置,旅游者转向陌生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这种转变所产生的道德后果是,日常的道德规范可能对其行为失去效力。在一个陌生人的社会关系中,"对规则的遵守就是全部"。在诸种规则中,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黄平芳 胡明文
随着旅游业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态意识的增强,旅游解说与生态文明建设表现出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密切关系。实现旅游解说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耦合,就是要通过旅游解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向度实现旅游解说的功能,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波 高丽鑫 寇敏
立足“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反思中国城镇化的历史进程,该文建构了中国式都市区化概念,并视之为“中国式现代化”最为重要也最具代表性的空间实践形式。在探索中国式都市区化进程中乡村变迁机理与走向的基础上,该文分析了中国式都市区化中乡村旅游发展的特殊性,包括深度休闲化、资本驱动的“双轮”化和包容乡村性的旅游城镇化,进而提出“旅游乡村”的概念,确立了乡村遗产依赖型、景区毗邻依托型、市场化投资型、小城镇规划型等四种旅游乡村建设的主要形式,并对其发展关键点、政策扶持要点和动态监测评估重点予以分别论述,以求助推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本刊讯
2022年12月2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承办的“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和旅游发展”学术研讨会在线上召开。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宋瑞研究员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学术顾问何德旭出席并致辞。何院长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文化和旅游领域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研究命题。这些命题具有多学科、跨领域、综合性特点,需要学术共同体深入研讨与合作研究。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学术研讨会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宋瑞 刘倩倩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和可行路径,乡村旅游在促进农业农村全面进步和农民全面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背景和发展要求,系统分析乡村旅游的潜在功能、发展短板和优化路径。研究认为:乡村旅游应在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保障农民主体地位、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进乡村民生福祉和推动乡村绿色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当前乡村旅游发展实践中仍然存在同质化问题严重、农民主体地位不突出、文化保护利用不充分、利益共享机制有待优化、生态环境保护面临挑战等短板问题。因此,未来亟需从推动产业融合创新、培育多元市场主体、弘扬特色乡土文化、保障村民合法权益、改善乡村生态环境等方面加以优化。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唐叶云 卢碧玲
我国地域辽阔,旅游资源丰富,不同地域旅游资源形式存在差异。因此,充分挖掘乡村丰富而差异化的旅游资源有利于达成乡村振兴目标,其中最为重要的形式便是生态旅游。国内乡村目前面临诸多问题,比如:基建设施落后的问题、旅游资源的开发能力有限、缺少各种法律制度保障、品牌宣传能力不足和没有健全的人才培养体系等。文章从中国式现代化和乡村生态旅游的价值关联性切入,从资源、社会、时代以及价值四个角度出发,叙述法律政策、品牌文化、人才培养以及市场需求探讨提高乡村生态旅游价值的办法。
关键词:
乡村 生态旅游资源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林革
中国式现代化为旅游业发展带来新机遇,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实践为研究广西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视域。当前,广西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产业供给能力显著提升、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整体走势向好、产业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的优势,但也存在旅游供给和需求不匹配、区域旅游产业发展不协调、文旅深度融合度不够深、生态环境保护压力持续增大、开放合作质量和水平有待提升等问题。鉴于此,广西旅游业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共同富裕、文旅融合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合作之路以科技赋能和丰富产品供给、以区域联动和发展乡村旅游、以产业融合和创新文旅业态、以生态优势和绿色低碳转型、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深化合作交流等来推进高质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