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59)
2023(7698)
2022(6443)
2021(6485)
2020(5547)
2019(13116)
2018(12972)
2017(25331)
2016(13144)
2015(15299)
2014(15123)
2013(14968)
2012(13525)
2011(12435)
2010(12447)
2009(11733)
2008(11650)
2007(10182)
2006(8958)
2005(8397)
作者
(36414)
(30064)
(30044)
(28908)
(19275)
(14228)
(13739)
(11720)
(11677)
(10709)
(10491)
(10315)
(9727)
(9561)
(9534)
(9503)
(9088)
(8761)
(8666)
(8080)
(7593)
(7510)
(7029)
(7001)
(6828)
(6803)
(6667)
(6333)
(5973)
(5890)
学科
(57572)
经济(57526)
(33273)
管理(32697)
方法(31642)
数学(29603)
数学方法(29081)
(25336)
企业(25336)
(20456)
银行(20311)
中国(19769)
(18973)
(17562)
(13642)
金融(13641)
(13404)
贸易(13391)
(13206)
(12385)
(11866)
(11107)
保险(11014)
(10906)
制度(10892)
业务(10374)
业经(9595)
银行制(8626)
(8610)
理论(8533)
机构
大学(187817)
学院(184196)
(87011)
经济(85541)
管理(73227)
研究(63803)
理学(62117)
中国(61586)
理学院(61527)
管理学(60303)
管理学院(59990)
(40595)
(40537)
科学(34679)
财经(32619)
(30931)
中心(30375)
(30049)
经济学(29102)
研究所(28157)
北京(26796)
经济学院(26281)
(25946)
(25457)
财经大学(24853)
(23105)
(22839)
业大(22634)
银行(22047)
(21878)
基金
项目(120113)
科学(95940)
基金(91714)
研究(86909)
(79689)
国家(79192)
科学基金(68508)
社会(57972)
社会科(55225)
社会科学(55212)
基金项目(46366)
自然(43806)
自然科(42919)
自然科学(42911)
自然科学基金(42183)
(41724)
资助(41028)
教育(40349)
(36813)
编号(32815)
(28708)
重点(26966)
成果(26486)
国家社会(25614)
教育部(25246)
中国(25156)
(24506)
(24450)
人文(23579)
大学(23440)
期刊
(86509)
经济(86509)
研究(62875)
中国(36923)
(35536)
金融(35536)
(29398)
管理(27270)
科学(24915)
学报(23625)
(22342)
大学(19185)
学学(18090)
财经(16702)
技术(16481)
经济研究(15885)
教育(15571)
(14251)
农业(14060)
统计(13075)
(11781)
国际(11415)
(11268)
问题(11074)
业经(10795)
世界(10643)
决策(10386)
技术经济(10197)
理论(9406)
(9012)
共检索到2862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若愚  
中国式影子银行由商业银行系统内的影子银行业务、具有"类银行"特点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发挥债务融资功能的非正规金融活动构成。2012年底,我国广义影子银行规模约22.76万亿元,"可能引起系统性风险和存在监管套利"的狭义影子银行约11.68万亿元。影子银行是金融体系与社会资金链上最为脆弱的一环,是系统性风险的重要来源。目前银行理财产品、信托产品和民间借贷三大风险点较为集中,是重大风险隐患。在当前"实体增速下行、金融风险上行"的形势下,要加强影子银行的预防性监管,将其纳入法制和规范的框架。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浡力  李建军  
区域民间借贷危机再度将影子银行问题引入人们的关注,关于影子银行规模与风险的各种猜测莫衷一是。中国影子银行规模到底有多大?其风险状况如何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在对国内研究文献梳理和对国内影子银行类型、产品剖析的基础上发现,中国影子银行体系是一个倒锥体结构,2012年末影子银行资产规模约25万亿元。影子银行的风险点主要集中在新型非银行金融机构领域。加强表外业务监管,控制融资担保、投资公司等运营风险,把握好货币信贷政策力度,提升银行监管有效性等,是防范影子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基本对策。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陈丽萍  杨戈  
在分析中国影子银行中的通道模式和资金池资产池模式后,从资管业务重新测算影子银行规模。随后,从资管业务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两个层面测算中国影子银行中的通道规模和空转规模,说明资产管理业务中隐藏的潜在风险,最后提出支持和规范资管业务的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张世强  张青超  眭悦  
影子银行的发展根本性地改变了美国乃至全球的金融结构、市场机构。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其层次结构、存在形态、核心功能都与外国影子银行存在较大差别。本文在厘清我国影子银行构成及其规模的基础上,实证研究了影子银行对经济的影响,并对我国对影子银行的监管政策提出了建议。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李莉  晏文胜  曾玲玲  
2014年的信托兑付危机再一次将影子银行推向了风口浪尖,作为影子银行信用中介链条的一环,它无疑敲响了防范和化解影子银行风险的警钟。本文分析了我国影子银行的特点,紧接着在基于我国影子银行现有的不同业务的基础上剖析了影子银行的风险成因、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与损失,继而归纳总结了现有的监管制度。最后,针对目前我国在影子银行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相应提出了可行的监管途径与对策。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郭丰  Bejoy Das Gupta  Charles Collyns  Kevin Sanker  Payne Simpson  王璞  
过去五年,在金融业改革进程缓慢、市场参与者结构日趋复杂的背景之下,影子银行在中国迅速崛起,其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固然值得肯定,但繁荣背后所隐藏的风险因素同样不容忽视,政府部门对此已有清醒的认识,正逐步加强审慎监管,先期推出的一系列政策举措已初见成效,但未来仍将面临多重挑战。本文将在剖析影子银行体系发展成因及评价其前期治理效果的基础上为应对挑战提出相应的对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蕾  浦正宁  傅佳莎  
文章在测度2002—2017年中国影子银行规模的基础上,建立VECM模型分析了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宏观经济状况和政策环境对中国影子银行规模和结构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的货币政策依然对中国影子银行规模,尤其是未观测影子银行规模的影响较大,说明中国影子银行具有明显的体制烙印。金融市场对影子银行规模的影响较小,与中国影子银行缺乏证券化过程相吻合。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煜辉  
未来进一步的措施应当是,对影子银行实行总量控制、风险排查,关键是要对表外融资业务构建审慎的原则试估中国式"影子银行"的规模从可以发现的文献看,最早使用影子银行体系概念的是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的执行董事McCulley,是指"有银行之实但却无银行之名的种类繁杂的各类银行之外的机构"。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俊霞  刘军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影子银行体系作为引发危机的重要因素,引起了各国政府和金融监管者的高度重视。本文首先分析了较成熟的美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内涵、特点和风险。其次界定了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内涵、运行模式和风险。从中国各类影子银行业务的风险评估来看,目前我国影子银行体系总体风险可控,结构上有风险暴露隐患。未贴现承兑汇票、委托贷款结构较为简单,同属银行表外业务,其风险与银行信贷相当。银行理财产品最大的风险是期限错配与收益率错配风险。信托贷款中信政合作、基建信托及产能过剩行业的信托违约风险较大。小额贷款公司等非典型金融机构的规模较小。最后根据中国影子银行体系风险情况提出了监管建议。
[期刊] 征信  [作者] 赵海荣  姜林  
中国的影子银行涵盖了商业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信托公司的投资产品、商业银行的其他表外贷款类的业务、典当行和小额贷款公司为代表的民间融资等。根据这个界定,粗略估计了目前中国影子银行的规模,分析了中国影子银行存在的道德风险和信用风险问题,以及给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造成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监管方面的建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宋清华  曲良波  陈雄兵  
基于2000-2010年中国13家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对中国商业银行规模、银行治理与风险承担关系进行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银行规模与风险承担呈U形关系;银行治理水平与风险承担呈负向关系;大型商业银行治理引起的风险承担比股份制商业银行高。因此,必须适当限制商业银行的规模扩张,加强商业银行的安全网建设,加大对大型、系统重要性商业银行的监管力度,提高商业银行尤其是大型商业银行的治理水平。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春红  徐奎  
本文选取1987-2012年的年度数据,从信贷需求的角度估测我国影子银行的规模;以银行危机先行指标为基础,构建银行稳定性指标BSSI来监控中国银行体系的抗冲击能力和稳定程度;模拟数据构造模型实证研究二者关系,得出影子银行发展对银行体系稳定性双重影响的结论。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封思贤  居维维  吴越  
合理规模内的影子银行发展有利于吸收社会闲散资金并鼓励金融创新,但超规模的影子银行体系将会对我国正规的金融体系形成严峻挑战,降低货币政策效率并大幅提升我国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因此,正确估算影子银行当前发展的规模是我国科学制定金融监管政策的首要前提。本文首先对影子银行的概念进行了严格界定,然后根据影子银行的界定范围确定了影子银行的测算方法,随后基于1991~2012年的年度数据测算得到了我国影子银行的规模。结果表明:1991~2012年,我国影子银行规模一直呈现增长态势,2009年以来更是增长迅速并在2012年底达到了35.30万亿元。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迫在眉睫。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裴平  印文  
近十年来,中国影子银行信用创造规模迅速扩大,这虽然缓解了中小企业的融资瓶颈,为国内金融市场注入了活力,但也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与安全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因此,对中国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突破相关文献所做的研究,根据影子银行的基本属性,将中国影子银行划分为金融机构类影子银行和民间融资类影子银行,并以信用创造为理论视角,系统分析了这两类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机制。在此基础上,本文设计较为合理的测算方法,选取2003~2012年的样本数据,对样本期内中国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规模进行了具体测算,最后还提出了趋利避害、促进中国影子银行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谭政勋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表明,股份制银行比国有控股银行承担了更大的风险,但其风险呈下降趋势,并显著受到货币政策的影响,随着银行规模的扩大而上升;国有控股银行风险承担呈倒U形,在2008年达到最大,与GDP增长率正相关,但其顺周期性随着规模扩大而减弱。银行风险承担与资产利润率正相关,而与资本充足水平负相关。从维护金融稳定的角度而言,中国货币政策的非中性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并且会越来越明显。货币政策应纳入中国宏观审慎管理框架,股份制银行应在风险承担、规模扩张与效率提升之间寻找平衡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