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848)
2023(17282)
2022(14770)
2021(14081)
2020(11678)
2019(27272)
2018(26751)
2017(51932)
2016(27774)
2015(31494)
2014(31343)
2013(30896)
2012(28407)
2011(25436)
2010(25641)
2009(24122)
2008(23411)
2007(20619)
2006(18343)
2005(16844)
作者
(77458)
(64040)
(63571)
(60632)
(40876)
(30569)
(29031)
(24856)
(24628)
(23059)
(21945)
(21825)
(20414)
(20324)
(20103)
(19843)
(19017)
(18555)
(18405)
(18382)
(16092)
(15530)
(15381)
(14549)
(14348)
(14323)
(14301)
(14191)
(12919)
(12483)
学科
(105529)
经济(105380)
管理(85015)
(79461)
(68050)
企业(68050)
方法(46487)
数学(40249)
数学方法(39854)
中国(36206)
(36172)
(35461)
银行(35314)
(33640)
(32365)
金融(32361)
(32037)
(27493)
业经(24955)
(24049)
财务(23973)
财务管理(23919)
企业财务(22809)
地方(21745)
(21733)
贸易(21710)
(21201)
(20490)
(18818)
理论(18514)
机构
大学(386382)
学院(383328)
(159497)
经济(156043)
管理(150073)
研究(130112)
理学(128294)
理学院(126917)
管理学(125023)
管理学院(124320)
中国(110790)
(82731)
(80166)
科学(75082)
(64367)
财经(62455)
中心(61248)
研究所(57964)
(56990)
(56763)
(56435)
北京(53231)
业大(51546)
经济学(49793)
(48298)
师范(47863)
(46696)
财经大学(46655)
(46471)
经济学院(44880)
基金
项目(252817)
科学(198975)
研究(189267)
基金(184318)
(158970)
国家(157674)
科学基金(135862)
社会(120186)
社会科(114091)
社会科学(114059)
基金项目(97022)
(95907)
教育(86677)
自然(85959)
自然科(83969)
自然科学(83952)
自然科学基金(82456)
(80916)
编号(77179)
资助(76538)
成果(64244)
(57103)
重点(56296)
(53189)
课题(53035)
(52854)
国家社会(49940)
教育部(49857)
(49668)
创新(49412)
期刊
(174417)
经济(174417)
研究(123024)
中国(80064)
(64913)
(58948)
金融(58948)
管理(56457)
学报(55595)
科学(52212)
(52028)
大学(43190)
教育(42773)
学学(40465)
农业(34141)
技术(32125)
财经(31690)
经济研究(28355)
(26962)
业经(25896)
问题(21989)
理论(20353)
(18797)
图书(18586)
实践(18314)
(18314)
(18203)
国际(17805)
技术经济(17407)
财会(17264)
共检索到5925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邵新建  董丁丁  洪俊杰  
本文基于微观视角,深入剖析了中国式影子银行对地方融资平台债务的内在定价机制。我们收集整理了信托公司这一典型的影子银行机构在2010年至2017年为178个城市政府所辖的地方融资平台发行的政信合作类投资产品作为分析样本,实证表明:城市土地市场的景气运行和投资者的刚性兑付预期构成了影子银行定价的两个重要基石。具体发现包括:(1)城市土地交易价格(绝对价格、劳动力收入相对价格)越高,影子银行向地方融资平台收取的信用利差越低,而土地流拍事件会显著提高其融资成本。(2)如果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过度依赖土地出让金,则会恶化影子银行对地方融资平台还款能力的判断,进而要求提高风险溢价补偿。(3)影子银行机构自身的刚性兑付能力有助于降低其地方融资平台客户的融资成本,一方面,影子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杠杆率和受托管理的资产规模都能直接表征其兑付能力;另一方面,影子银行背后的国有产权会进一步强化投资者对其维持刚性兑付的预期,而新《预算法》的颁布执行则显著弱化了国有产权与刚性兑付预期之间的正向关系。(4)地方政府与信托公司的地理位置关联,可能通过缓解投融资双方的信息不对称进而降低投资者要求的风险补偿。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张路  陈珏津  
什么力量驱动了中国影子银行活动在2011年后的高速发展?本文从地方债务和商业银行监管套利的视角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考察。理论分析表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2008—2010年的“四万亿”财政刺激时期向商业银行借入大量债务。2012年债务逐步到期后,面临日益严格监管的商业银行选择通过影子银行业务继续为融资平台提供融资,从而推动了影子银行的发展。随后,本文基于中国商业银行和融资平台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显示:(1)商业银行在财政刺激时期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信贷敞口越大,2012年后进行的影子银行活动的规模越大;这一效应主要体现在非国有银行样本中。(2)在面临严格监管的情况下,融资平台更多地通过影子银行工具进行融资,以偿还到期债务。(3)非国有银行积极从事影子银行的现象体现在区域性经营样本、高市场化程度地区样本以及东中部地区样本中。本文的研究对于理解中国影子银行运行规律、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和制订相应监管政策具有理论意义。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周佳嵋  李茜  
近年来,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作为地方政府投融资体制的创新成果之一,有效推动了地方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但平台发展模式及其运营的特殊性使各商业银行在与其信贷业务往来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如何创新平台公司与商业银行的合作模式,探索出一条高效且合法合规的银政合作之路,成为当前平台发展的核心问题。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沈红波  华凌昊  张金清  
本文探索了银行授信在地方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过程中发挥的贯穿性作用。研究发现:(1)在融资平台发行城投债的过程中,银行授信向债券市场提供了增量信息,拥有更高的授信额度将显著提升城投债的信用评级,降低发行成本。(2)获得授信额度越高的融资平台,发行城投债主动置换银行贷款的倾向越强,置换规模越大。进一步,随着融资平台的市场化转型,授信额度对主动债务置换行为的影响逐渐强烈。本文的政策建议在于,地方融资平台应进一步提升其盈利能力,发挥授信额度积极的信号传递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应通过财税改革划清政府与市场的界限,建立金融机构主导的监督机制,促进融资平台从银行贷款依赖的主体切实转向融资成本敏感的市场化主体。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丁晓峰  
通过对中国影子银行发展的分析,发现地方融资平台的偿债风险与影子银行有着密切的关系。并分析了次贷危机后,影子银行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及其带来的风险效应。从影子银行的具体行为特征分析影响地方融资平台的基本逻辑,提出消解影子银行带来的风险积压,需从改变地方政府投融资模式着手,并给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马勇   章洪铭  
本文基于明斯基理论框架和地方融资平台运行的现实基础,通过构建包含“土地金融”和“庞氏融资”特征的DSGE模型,对地方融资平台债务的形成机理、地方融资平台的违约风险,以及地方融资平台债务解决过程中的政策选择等问题做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当财政政策因经济下行发力而产生融资需求时,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地方融资平台打通从金融部门汲取资源的路径,从而产生实质上宽信用的效果,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熨平经济波动;尽管背靠政府信用的地方融资平台可以通过借新还旧的庞氏融资来维持流量平衡,但其庞氏融资能力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会随着债务的积累而逐渐减弱,一旦地方融资平台的庞氏融资能力下降超过一定程度,经济波动的潜在风险就会明显上升;当地方融资平台的庞氏融资能力较弱时,债务本金削减政策在降低存量债务时会影响金融稳定,而宏观审慎政策能提升金融稳定,二者组合使用可以达到同时改善金融稳定和地价稳定的效果,从而间接拓宽财政政策和房地产刺激政策的回旋余地;当地方融资平台的庞氏融资能力基本丧失时,一旦发生货币紧缩,会引发比较严重的金融不稳定,此时LTV政策的效果显著减弱,而盯住信贷的资本充足率政策可能是更好的政策选择。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施宇  沈坤荣  
防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对于守住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9—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地方政府隐性担保是否会对地方融资平台债务导致的银行风险造成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地方融资平台债务会导致银行风险增加,而地方政府隐性担保可以通过转移风险的方式掩盖部分地方融资平台债务带来的银行风险,导致真实的银行风险被低估。进一步讨论发现,对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更高的时期和金融发展水平更高的地区来说,地方政府的隐性担保作用会更加显著。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打破财政兜底幻想的政策取向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建议在加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监管的过程中,需重点加快地方融资平台的转型,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曹晓燕  宋敏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作为商业银行贷款的主要举借主体,其贷款偿还情况不容乐观,现已成为信贷投放和风险防控中备受关注的融资主体。本文以商业银行享有的平台贷款债权实现情况为切入点,通过对融资平台偿债情况的分析,就如何建立保护商业银行融资平台贷款债权实现的长效机制提出一系列完善措施和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谢清河  
随着地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的日益突出,地方政府融资需求非常强烈,如何完善相关制度和管理,促进融资平台规范健康发展,已成为改革地方财政投融资体系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在研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下的或有负债向财政风险转移与扩散的内在机理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目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下的或有负债潜在的风险,探讨了当前发展地方政府公债融资的现实可行性,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徐军辉  
中国式影子银行受到了普遍的关注,和西方国家的影子银行有所不同,中国的影子银行具有非常明显的体制性特征,缺乏证券化的过程,基本处于政府监督或者备案范畴之列,和传统银行功能交错重叠等特点。现阶段的影子银行发展给中小企业带来了负面影响,民间借贷、小额借贷、典当行等并没有成为中小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成本高、运作不规范使民间金融只能充当企业应急资金的角色;另外,商业银行、上市公司以及影子银行构成的利益链条加大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增加了企业的融资难度。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封北麟  
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发展、地方政府债务膨胀与地区城市化、工业化发展,三者之间存在一个紧密的因果循环。地区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在地方政府财力增长有限和体制法律约束下,催生了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出现,为地方政府借用银行资金和资本市场融资,推动地区城市建设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李经纬  吴永敏  
中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因为其引发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而在近几年来一直备受关注。在今年新的预算法通过后,融资平台及其债务问题、未来命运再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全面分析了中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务构成和债务风险,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债务重构和体制再造的风险治理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宋军  
立足于历史视角,将债务平台管控制度演进划分为三个阶段。通过梳理总结各阶段平台融资管控政策,指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平台管控制度系统性、连续性、协调性有所不足,管控政策的有效性有待提升。这既源于制度安排失当,也与地方政府债务平台资金供需双方的利益诉求高度一致相关。针对制度缺陷和根源性问题,提出优化完善地方融资平台债务管控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宋军  
立足于历史视角,将债务平台管控制度演进划分为三个阶段。通过梳理总结各阶段平台融资管控政策,指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平台管控制度系统性、连续性、协调性有所不足,管控政策的有效性有待提升。这既源于制度安排失当,也与地方政府债务平台资金供需双方的利益诉求高度一致相关。针对制度缺陷和根源性问题,提出优化完善地方融资平台债务管控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一花   李林巍   王一迪  
中央主导债务置换极易强化地方政府的救助预期。本文将通过依申请公开途径收集整理的241个城市2015—2018年置换债券和融资平台新增城投债数据相匹配,研究债务置换对融资平台债务扩张的影响。结果发现,债务置换导致融资平台城投债净发行额增多,其内在机制在于债务置换激励了地方财政支出(尤其是投资性支出)过度扩张并且降低了投资支出效率,由此助长了新增城投债的举债需求。异质性分析发现,上述影响主要存在于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制改革尚未落实、出现专项债券用途调整、PPP项目融资规模较小、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不完善和金融监管力度较弱的城市。拓展分析表明,债务置换阻碍了融资平台的市场化转型,不利于提升融资平台的自生能力。本文的分析为研究债务置换与地方隐性债务风险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同时对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提供政策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