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73)
2023(8625)
2022(7080)
2021(6972)
2020(5662)
2019(13082)
2018(12924)
2017(24819)
2016(12988)
2015(15031)
2014(14499)
2013(14488)
2012(13476)
2011(12382)
2010(12579)
2009(11576)
2008(11365)
2007(10068)
2006(9121)
2005(8253)
作者
(35697)
(30527)
(29926)
(28587)
(18776)
(14532)
(13267)
(11871)
(11535)
(10523)
(10519)
(10110)
(9587)
(9572)
(9441)
(9090)
(8793)
(8623)
(8531)
(8490)
(7731)
(7429)
(7315)
(6998)
(6876)
(6755)
(6679)
(6540)
(6107)
(6094)
学科
(58686)
经济(58617)
(45866)
(40898)
农业(30408)
管理(26964)
中国(20524)
方法(20190)
(19207)
企业(19207)
数学(18303)
数学方法(18198)
业经(16558)
(13485)
贸易(13475)
(13298)
(12554)
(11156)
农业经济(10210)
地方(10163)
(9512)
(9417)
(9398)
银行(9394)
(9349)
(9187)
发展(9133)
(9126)
(9074)
农村(9062)
机构
学院(187309)
大学(183884)
(90329)
经济(88972)
管理(71360)
研究(70033)
理学(61563)
理学院(60972)
管理学(60200)
管理学院(59881)
中国(56108)
(48752)
(38862)
科学(38719)
农业(37017)
(35861)
(34789)
中心(32179)
研究所(31618)
业大(31521)
财经(28657)
经济学(28166)
(26895)
(26524)
经济学院(25365)
北京(24831)
(24100)
师范(23916)
(23472)
经济管理(22952)
基金
项目(124425)
科学(99073)
研究(96249)
基金(92118)
(80944)
国家(79868)
科学基金(67371)
社会(64069)
社会科(60389)
社会科学(60372)
基金项目(48386)
(46637)
教育(42296)
自然(39701)
编号(39426)
(38941)
自然科(38773)
自然科学(38762)
自然科学基金(38110)
资助(36614)
成果(31775)
(29697)
(29434)
(28967)
国家社会(27962)
重点(27925)
课题(26459)
(26396)
中国(26284)
教育部(25332)
期刊
(105576)
经济(105576)
研究(57646)
(54472)
中国(43143)
农业(37424)
科学(27926)
学报(27316)
(24240)
管理(23140)
大学(22464)
业经(22199)
学学(21312)
(20854)
金融(20854)
教育(19237)
(18392)
经济研究(15673)
技术(15659)
问题(15152)
世界(14844)
财经(14207)
农业经济(13714)
农村(13660)
(13660)
(12415)
(11117)
经济问题(10860)
(10522)
国际(9901)
共检索到2885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杨成林  屈书恒  
家庭农场是符合农业及其生产活动根本特征的生产方式。基于中国基本国情和现实的中国式家庭农场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作为生产方式的家庭农场,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范畴,它的形成有其动力和阻力,其自身的效率发挥也受制于诸多因素。探讨中国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及其向现代的蜕变,首先要剖析家庭农场形成的动力,破解其形成的阻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爽爽  许爱萍  
我国发展家庭农场政策的出台为农户经营家庭农场提供了新契机,家庭农场建设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具有特殊的实践意义。文章通过对家庭农场发展现状的考察,分析了我国家庭农场发展初期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从土地流转、财政补贴、现代化农业技术应用、农业金融以及发展生态农业等角度,提出了发展家庭农场的可行路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成林  
基于皖中地区“小大户”的案例分析.研究了中国式家庭农场的特征及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作为农业生产方式.“小大户”不仅实现了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而且使传统农民独立出来.成为“职业农民”。“小大户”的形成是农业生产及其组织方式变革的鲜活例证一方面.当前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下农地的流转及规模经营是完全有可能的;另一方面.农地的流转及规模经营有其生成的动力.但又确实存在一些因素制约着这一适当的农业生产方式的普遍生成。“小大户”的形成是政府(地方政府或村集体)推动和农民自发意愿锅合共同作用的结果.换言之.“小大户”形成的根本动力是农民对经济激励的自发性反应.而政府的作用则在于如何为这一生成扫清障碍.以降...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方纯  
1983年冬季以来,随着国营农场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内蒙古、新疆、广东、湖南等省、区的国营农场,在联产承包到劳、到户的基础上,试办了一批职工家庭农场(以下简称家庭农场)。家庭农场的出现给国营农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活力,并显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于传岗  
对国内对中国家庭农场界定,以农业部的标准最为权威,但这种界定以户籍、规模经营、收入、劳力为主要,这有其合理性,但也存在不足。因为中国农业处于转型期,中国家庭农场界定必然是一个动态标准,因而家庭农场收入最大化、禀赋匹配最优化、收入均衡化与农场主素质化是度量中国式家庭农场的标准。因此,中国式家庭农场是指那些长期从事农业生产,有一定农学素养的农场主,对家庭禀赋与经营的农地坚持适度规模与收入最大化的农业经营组织。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成林  
基于皖中地区"小大户"的案例分析,研究了中国式家庭农场的特征及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作为农业生产方式,"小大户"不仅实现了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而且使传统农民独立出来,成为"职业农民"。"小大户"的形成是农业生产及其组织方式变革的鲜活例证,一方面,当前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下农地的流转及规模经营是完全有可能的;另一方面,农地的流转及规模经营有其生成的动力,但又确实存在一些因素制约着这一适当的农业生产方式的普遍生成。"小大户"的形成是政府(地方政府或村集体)推动和农民自发意愿耦合共同作用的结果,换言之,"小大户"形成的根本动力是农民对经济激励的自发性反应,而政府的作用则在于如何为这一生成扫清障碍,以...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继冬  
家庭农场是现代农业生产中最有效率的经营模式之一。文章对我国家庭农场概念及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对家庭农场规模的经济效益、成本降低效益以及风险降低效益进行详细分析。该文通过构建规模效益分类模型,运用经济学均衡理论研究影响农场规模的主要因素,应用层次分析方法得到影响规模效益的因素。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对我国农场的规模效益进行分类研究,为我国发展家庭式农场提供参考。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于战平  陈宏毅  
基于欧美国家农场的直观场景、产生历史等自然属性分析,农场是在一定规模的土地区域范围内进行商品性农产品生产经营及其必要生活活动的相对封闭独立、稳定的地理单元和一种生产经营组织方式。家庭农场是由家庭成员共享农场生产经营权利、共担风险责任,用家庭共同财产清偿生产经营债务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农场制是不同国家、不同阶段有关农场的制度规范,体现农场的社会属性。中国由于特殊的历史、国情和制度,发展家庭农场不同于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的欧美国家,将面临经营状态的稳定性差、风险高、永续生存的基础薄弱、行政主导的负面效应大等特殊问题。促进中国家庭农场持续健康发展要遵循"肯定但不夸大、扶持但不包办"的理性思路,制定实施...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郜亮亮  杜志雄  谭洪业  
本文基于全国31省在2014—2018年监测数据,对家庭农场的农场主的年龄、教育水平等特征及变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农场主性别呈"男九女一"特征;农场主平均47岁;农场主学历教育水平方面,50%~60%为初中及以下,至少1/3为高中(中专或职高),10%左右为大专及以上(含本科和研究生);八到九成农场主接受再教育培训,平均每年接受3类培训;农场主平均有5~7年规模经营经历,但越来越多的没有规模经营经历和经历短的人成为农场主;近六成农场主有1种以上从业经历,他们至少有2种经历,最多的有6到9种经历;八成农场主是本村的,九成是本乡的。本文认为下一步应完善农业劳动力市场,健全农业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加快农业职业化步伐。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军民  
基于DEA-Tobit两阶段分析法,利用河南省的家庭农场调查数据,分类测度了家庭农场的运行效率,并从制度结构场域视角阐释了契约关系对家庭农场运行效率及效益的影响。研究发现:4类家庭农场的整体运行效率较低;地权制度不稳定对家庭农场的运行效率和经营效益都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但对4类家庭农场的影响程度不同;在交易制度场域内,各个契约关系人的行为对家庭农场运行效率和收益的影响及方向不同;家庭农场内部管理水平对所有类型农场运行效率提升都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而外部管理仅对规模养殖类农场起到较为显著的积极影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廖翼  兰勇  
本文从认定机制、利益联结机制、动力机制和约束机制四方面对我国家庭农场运行机制进行系统分析,得出结论:目前我国家庭农场运行较好,其成果集中表现在促进农民增收、加速农业规模化经营和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三方面。未来加快培育发展家庭农场,须完善家庭农场发展相关的法律制度建设;加大各级财政扶持力度,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机制;提高农场主综合素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优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蔡键  
我国的家庭农场是规模与组织形式介于小农家庭和雇工农场之间的农业组织,本研究对比分析了三者的成本收益及家庭农场的形成机制、发展现状,并运用数据包络方法剖析了家庭农场的运行效率。研究表明家庭农场具有运行效率高于小农家庭和雇工农场的可能性,但我国家庭农场现阶段存在投入冗余与产出不足的低效率现象。因此,相关部门在鼓励、推动家庭农场建设与发展的同时,要杜绝出现家庭农场盲目扩大耕地面积和增加雇佣劳动力等现象,应有效转移家庭农场内部富余的家庭劳动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廖翼  兰勇  
本文从认定机制、利益联结机制、动力机制和约束机制四方面对我国家庭农场运行机制进行系统分析,得出结论:目前我国家庭农场运行较好,其成果集中表现在促进农民增收、加速农业规模化经营和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三方面。未来加快培育发展家庭农场,须完善家庭农场发展相关的法律制度建设;加大各级财政扶持力度,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机制;提高农场主综合素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优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军民  
基于DEA-Tobit两阶段分析法,利用河南省的家庭农场调查数据,分类测度了家庭农场的运行效率,并从制度结构场域视角阐释了契约关系对家庭农场运行效率及效益的影响。研究发现:4类家庭农场的整体运行效率较低;地权制度不稳定对家庭农场的运行效率和经营效益都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但对4类家庭农场的影响程度不同;在交易制度场域内,各个契约关系人的行为对家庭农场运行效率和收益的影响及方向不同;家庭农场内部管理水平对所有类型农场运行效率提升都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而外部管理仅对规模养殖类农场起到较为显著的积极影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建雷  
基于政府、市场和农民家庭的综合分析视角,考察了家庭农场兴起的过程,系统揭示了家庭农场发展的多重动力机制。研究发现:政府推动农业规模经营的政策实践及市场化条件下农业规模效益的增长,构成为家庭农场发展的两个重要外部动力。但家庭农场的兴起和发展更是农民家庭借助政府和市场等外部条件变化,不断调整和优化其家庭劳动力的配置方式,从而最大化家庭收入以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家庭消费需求的结果。农民家庭构成为家庭农场发展的内在动力。家庭农场是农民家庭同政府和市场"互构"的结果,这也充分显示出了农民家庭经济组织的发展活力和发展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