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703)
2023(21285)
2022(18312)
2021(17311)
2020(14597)
2019(34010)
2018(33840)
2017(64410)
2016(35107)
2015(40430)
2014(40569)
2013(40089)
2012(37081)
2011(33458)
2010(33840)
2009(31495)
2008(31548)
2007(28350)
2006(25057)
2005(22456)
作者
(103426)
(86866)
(86042)
(82179)
(55050)
(41644)
(39124)
(33981)
(32811)
(31011)
(29434)
(29370)
(27572)
(27479)
(26986)
(26657)
(26129)
(25563)
(24916)
(24869)
(21654)
(21511)
(21141)
(19714)
(19393)
(19383)
(19381)
(19201)
(17635)
(17296)
学科
(143908)
经济(143717)
(101935)
管理(101244)
(79345)
企业(79345)
方法(63274)
数学(54958)
数学方法(54179)
(52320)
中国(39708)
(38278)
农业(34555)
业经(33750)
(31598)
(30709)
地方(28482)
(27471)
贸易(27456)
(26716)
(23588)
银行(23523)
理论(23249)
(23213)
财务(23117)
财务管理(23053)
(22422)
(22045)
金融(22038)
企业财务(21787)
机构
大学(509870)
学院(508537)
(204967)
经济(200462)
管理(194923)
研究(174032)
理学(167743)
理学院(165813)
管理学(162662)
管理学院(161756)
中国(133051)
(109511)
科学(108250)
(95381)
(95378)
(89120)
研究所(80819)
中心(80187)
业大(78840)
(76556)
财经(75315)
农业(74076)
北京(69546)
(68446)
(67721)
师范(67058)
(62169)
经济学(61603)
(61319)
财经大学(55601)
基金
项目(338612)
科学(264770)
研究(246585)
基金(244606)
(214230)
国家(212328)
科学基金(180696)
社会(154092)
社会科(145672)
社会科学(145629)
(131552)
基金项目(129020)
自然(117524)
自然科(114727)
自然科学(114694)
教育(113737)
自然科学基金(112620)
(110747)
资助(101545)
编号(101277)
成果(83543)
重点(75994)
(74961)
(72038)
课题(69944)
(69288)
创新(64769)
科研(64660)
教育部(63818)
大学(63373)
期刊
(230581)
经济(230581)
研究(150403)
中国(102897)
(91276)
学报(84636)
科学(76350)
(74450)
管理(70599)
大学(64511)
农业(61874)
学学(60642)
教育(57828)
(47683)
金融(47683)
技术(44945)
业经(39301)
财经(36974)
经济研究(35426)
(31946)
(31705)
问题(30612)
(26600)
图书(26066)
技术经济(24499)
(23683)
科技(23564)
理论(23541)
世界(23330)
统计(22979)
共检索到7637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成林  
基于皖中地区"小大户"的案例分析,研究了中国式家庭农场的特征及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作为农业生产方式,"小大户"不仅实现了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而且使传统农民独立出来,成为"职业农民"。"小大户"的形成是农业生产及其组织方式变革的鲜活例证,一方面,当前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下农地的流转及规模经营是完全有可能的;另一方面,农地的流转及规模经营有其生成的动力,但又确实存在一些因素制约着这一适当的农业生产方式的普遍生成。"小大户"的形成是政府(地方政府或村集体)推动和农民自发意愿耦合共同作用的结果,换言之,"小大户"形成的根本动力是农民对经济激励的自发性反应,而政府的作用则在于如何为这一生成扫清障碍,以...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成林  
基于皖中地区“小大户”的案例分析.研究了中国式家庭农场的特征及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作为农业生产方式.“小大户”不仅实现了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而且使传统农民独立出来.成为“职业农民”。“小大户”的形成是农业生产及其组织方式变革的鲜活例证一方面.当前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下农地的流转及规模经营是完全有可能的;另一方面.农地的流转及规模经营有其生成的动力.但又确实存在一些因素制约着这一适当的农业生产方式的普遍生成。“小大户”的形成是政府(地方政府或村集体)推动和农民自发意愿锅合共同作用的结果.换言之.“小大户”形成的根本动力是农民对经济激励的自发性反应.而政府的作用则在于如何为这一生成扫清障碍.以降...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曹金明  
案例背景担保圈是指多个借款人因为相互担保或连环担保连接到一起而形成的以担保关系为链条的特殊利益体。连环担保易形成担保圈贷款,使原本不相关的借款人变得息息相关,圈内一个借款人出现信用风险会通过担保链条迅速扩散传导,形成多笔贷款同时出现逾期或者不良,引发贷款风险成倍放大,
[期刊] 改革  [作者] 杨成林  屈书恒  
家庭农场是符合农业及其生产活动根本特征的生产方式。基于中国基本国情和现实的中国式家庭农场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作为生产方式的家庭农场,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范畴,它的形成有其动力和阻力,其自身的效率发挥也受制于诸多因素。探讨中国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及其向现代的蜕变,首先要剖析家庭农场形成的动力,破解其形成的阻力。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方纯  
1983年冬季以来,随着国营农场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内蒙古、新疆、广东、湖南等省、区的国营农场,在联产承包到劳、到户的基础上,试办了一批职工家庭农场(以下简称家庭农场)。家庭农场的出现给国营农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活力,并显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于传岗  
对国内对中国家庭农场界定,以农业部的标准最为权威,但这种界定以户籍、规模经营、收入、劳力为主要,这有其合理性,但也存在不足。因为中国农业处于转型期,中国家庭农场界定必然是一个动态标准,因而家庭农场收入最大化、禀赋匹配最优化、收入均衡化与农场主素质化是度量中国式家庭农场的标准。因此,中国式家庭农场是指那些长期从事农业生产,有一定农学素养的农场主,对家庭禀赋与经营的农地坚持适度规模与收入最大化的农业经营组织。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廖翼  兰勇  
本文从认定机制、利益联结机制、动力机制和约束机制四方面对我国家庭农场运行机制进行系统分析,得出结论:目前我国家庭农场运行较好,其成果集中表现在促进农民增收、加速农业规模化经营和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三方面。未来加快培育发展家庭农场,须完善家庭农场发展相关的法律制度建设;加大各级财政扶持力度,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机制;提高农场主综合素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优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廖翼  兰勇  
本文从认定机制、利益联结机制、动力机制和约束机制四方面对我国家庭农场运行机制进行系统分析,得出结论:目前我国家庭农场运行较好,其成果集中表现在促进农民增收、加速农业规模化经营和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三方面。未来加快培育发展家庭农场,须完善家庭农场发展相关的法律制度建设;加大各级财政扶持力度,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机制;提高农场主综合素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优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建雷  
基于政府、市场和农民家庭的综合分析视角,考察了家庭农场兴起的过程,系统揭示了家庭农场发展的多重动力机制。研究发现:政府推动农业规模经营的政策实践及市场化条件下农业规模效益的增长,构成为家庭农场发展的两个重要外部动力。但家庭农场的兴起和发展更是农民家庭借助政府和市场等外部条件变化,不断调整和优化其家庭劳动力的配置方式,从而最大化家庭收入以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家庭消费需求的结果。农民家庭构成为家庭农场发展的内在动力。家庭农场是农民家庭同政府和市场"互构"的结果,这也充分显示出了农民家庭经济组织的发展活力和发展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维清  
家庭农场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阶段性标志,是未来中国农业微观经营组织的重要形式。2013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提出家庭农场的概念,具有特别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结合国内外家庭农场发展实践,归纳了家庭农场的概念及特征、家庭农场培育机制的主要特点,分析了家庭农场培育机制的主要内容,并从认定标准、农场主培育模式、社会化服务机制等方面探索了家庭农场培育机制的创新方式。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蔡键  
我国的家庭农场是规模与组织形式介于小农家庭和雇工农场之间的农业组织,本研究对比分析了三者的成本收益及家庭农场的形成机制、发展现状,并运用数据包络方法剖析了家庭农场的运行效率。研究表明家庭农场具有运行效率高于小农家庭和雇工农场的可能性,但我国家庭农场现阶段存在投入冗余与产出不足的低效率现象。因此,相关部门在鼓励、推动家庭农场建设与发展的同时,要杜绝出现家庭农场盲目扩大耕地面积和增加雇佣劳动力等现象,应有效转移家庭农场内部富余的家庭劳动力。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崔开昌  房芬  万桃  姚译然  罗娟  
家庭农场在创新农业产业发展和优化农业经营主体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上海市作为家庭农场经营的先行试点地区,其经营模式日渐成熟与完善。为更好地了解上海市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在对395户家庭农场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选取土地经营规模、平均每年投入成本、农业机械数量、家庭农场主文化程度、家庭人口数等微观因素指标,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测算出各指标对家庭农场年收入的相关系数。同时,对影响家庭农场发展的土地流转因素、社会保障制度、农业风险分散机制、农场发展融资环境等宏观因素也作了相应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杨宇  周金衢  
运用政策文本分析方法,根据登记类型、登记名称、登记机关、审查形式及退出机制5个指标对中国18个省级家庭农场登记管理制度核心要素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中国目前主要存在农业部门认定与工商部门登记两种管理模式。二者在制度目标、制度属性及制度工具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管理部门对其的理解偏差及混淆使用是造成部分家庭农场登记管理制度错位的根本原因。今后应明晰制度定位,理顺政府职能;做好制度衔接,建立部门互认机制;尽快制定上位法,厘清家庭农场与其他市场主体的关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吴锐敏  
随着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家庭农场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延续家庭承包经营制的适宜的组织形式。不过,回归到经济逻辑的考量,家庭农场作为一种经济组织需要适度的经营规模予以支撑,因而必然有雇工之需。因此,优化家庭农场中不同类型雇工的雇佣关系,促进居村农民身份的转变,是推进家庭农场有序发展的必要前提。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继冬  
家庭农场是现代农业生产中最有效率的经营模式之一。文章对我国家庭农场概念及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对家庭农场规模的经济效益、成本降低效益以及风险降低效益进行详细分析。该文通过构建规模效益分类模型,运用经济学均衡理论研究影响农场规模的主要因素,应用层次分析方法得到影响规模效益的因素。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对我国农场的规模效益进行分类研究,为我国发展家庭式农场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