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15)
- 2023(11419)
- 2022(9581)
- 2021(9133)
- 2020(7564)
- 2019(17679)
- 2018(17285)
- 2017(33799)
- 2016(18066)
- 2015(20615)
- 2014(20267)
- 2013(20188)
- 2012(19124)
- 2011(17413)
- 2010(17680)
- 2009(16492)
- 2008(16309)
- 2007(14481)
- 2006(12814)
- 2005(11642)
- 学科
- 济(84807)
- 经济(84722)
- 管理(51315)
- 业(50515)
- 企(40357)
- 企业(40357)
- 方法(37590)
- 数学(33209)
- 数学方法(32942)
- 中国(24718)
- 农(23156)
- 财(19944)
- 贸(18725)
- 贸易(18716)
- 业经(18270)
- 易(18261)
- 制(16096)
- 地方(15874)
- 农业(14964)
- 银(13393)
- 银行(13381)
- 策(13282)
- 融(13126)
- 金融(13125)
- 行(12911)
- 学(12680)
- 理论(12659)
- 产业(12415)
- 技术(12208)
- 环境(11231)
- 机构
- 学院(262080)
- 大学(261318)
- 济(124104)
- 经济(121965)
- 管理(102782)
- 研究(90616)
- 理学(88159)
- 理学院(87331)
- 管理学(86334)
- 管理学院(85856)
- 中国(71267)
- 财(56815)
- 京(54479)
- 科学(48189)
- 财经(44913)
- 所(43889)
- 经(41084)
- 中心(40810)
- 经济学(40371)
- 研究所(39368)
- 江(38182)
- 经济学院(36430)
- 农(36266)
- 北京(35221)
- 财经大学(33442)
- 范(33025)
- 师范(32794)
- 院(32307)
- 业大(31870)
- 州(30245)
- 基金
- 项目(167143)
- 科学(133708)
- 研究(128703)
- 基金(123118)
- 家(105171)
- 国家(104357)
- 科学基金(90112)
- 社会(85094)
- 社会科(81000)
- 社会科学(80986)
- 基金项目(63177)
- 省(62329)
- 教育(59542)
- 自然(53951)
- 划(52972)
- 自然科(52717)
- 自然科学(52698)
- 资助(52186)
- 自然科学基金(51840)
- 编号(51472)
- 成果(43036)
- 部(39758)
- 发(37836)
- 重点(37616)
- 课题(36423)
- 国家社会(36162)
- 创(35501)
- 教育部(35070)
- 人文(33791)
- 创新(33152)
- 期刊
- 济(136819)
- 经济(136819)
- 研究(84524)
- 中国(51640)
- 财(41931)
- 管理(39371)
- 农(33474)
- 科学(32731)
- 学报(31595)
- 教育(29815)
- 融(28382)
- 金融(28382)
- 大学(25699)
- 学学(23988)
- 经济研究(23595)
- 财经(23370)
- 农业(23175)
- 技术(23021)
- 业经(20835)
- 经(20347)
- 问题(18199)
- 贸(17684)
- 国际(15316)
- 世界(15074)
- 技术经济(13758)
- 业(13319)
- 统计(12398)
- 商业(12288)
- 现代(11861)
- 策(11367)
共检索到3985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席建成 韩雍
产业政策作为政府实现特定产业发展目标的一种工具,其实施效果密切依赖于产业特征及具体的制度环境。文章以中国式分权制度为背景,研究了经济分权对产业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理论研究表明,经济上的相对分权对产业政策实施效果具有负面的影响,但政治上的相对集权弱化了经济分权的负面效应。中国式产业政策的实施效果取决于不同层级政府之间(政治上)集权与(经济上)分权的协调和平衡。运用中国工业企业层面的数据研究发现,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分权程度每提高1个单位,政府补贴对企业TFP的促进作用会下降11.1%-31.2%,税收减免对企业TFP的促进作用将下降8.7%-29.3%。而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考核内容由"偏增长"向"重升级"的转变能够降低财政分权对产业政策实施效果的负面影响,会使得财政分权程度对政府补贴实施效果的负面影响降低2.4%,对税收减免实施效果的负面作用下降7.7%。
关键词:
中国式分权 产业政策 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孙早 席建成
尽管实施效果差异显著,但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与工业化国家的产业发展史上,产业政策都曾得到广泛运用。本文从发展中国家"实施产业政策具有现实合理性"的前提出发,以"中央与地方"和"地方与企业"两组重要关系为背景,通过一个"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证明:中国式产业政策的实施效果不仅取决于中央政府赋予地方政府的双重任务目标,同时还受制于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化进程。本文利用中国钢铁工业的相关数据所做经验研究进一步发现:①中央政府考核目标从"偏增长"向"重转型"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地方政府在落实产业政策和追求短期经济增长之间配置努力的水平:②在欠发达地区,因为地方政府有更强激励追求短期经济增长,产业...
关键词:
产业政策 发展水平 市场化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乔志程 吴非 刘诗源
基于中国经济创新驱动转型的现实要求,借助1999-2015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检验地方产业政策对区域创新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产业政策的出台的确促进了区域创新活动,然而不同属性产业政策之间的协同创新驱动作用尚不如人意。进一步地,地方的绩效考核压力的确扰动了地方产业政策的创新导向,但也已尽可能地校正了对总量经济增长模式的偏爱;财政收支均衡是维系产业政策促进区域创新的重要因素,即便存在财政压力,地方政府也有着较强"精打细算"的能力,能够尽可能地利用产业政策拓展创新空间。特别地,法规型地方产业政策的效力更佳,在良好市场机制下的功效更为明显。因此,想要促成区域有竞争力的创新动能,要充分考虑政府绩效考核和财税激励结构对产业政策的影响,也应在产业政策自身的"结构性"调整上倾注努力。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郭杰 王宇澄 曾博涵
本文从地方政府行为的角度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对于企业实际税率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产业政策引致重点扶持行业资本回报率增加,使得地方政府面临降税引资和增税增收的权衡;此时,地方政府将会降低产业政策重点鼓励行业的实际税率。借助国家"五年规划"重点行业的划分度量国家产业政策,我们对理论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政策鼓励显著降低了相应行业的实际税率水平;并且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水平越高,实际税率下降幅度越大;机制分析表明这可能是通过降低对鼓励行业的征税努力的方式实现的。分企业类型研究发现,实际税率的降低主要存在于私营企业而非地方国有企业和中央企业。上述发现对于理解地方政府行为在产业政策中的作用以及产业、财政政策协调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产业政策 地方政府 实际税率 双重差分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杨秀云 刘岳虎 从振楠
以国家“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及的重点产业为依据,将2011~2020年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产融结合深度和产融结合广度两方面刻画企业的产融结合,并借助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产业政策对产融结合的影响与机制。研究发现:产业政策显著提升了相应行业内企业的产融结合程度,这一作用对国企以及成熟期企业的促进效果更为明显,而对衰退期企业的影响效果甚微;产业政策通过增强行业竞争程度,进而影响企业的产融结合。因此,在产业走向融合发展的大趋势下,竞争性产业政策不可或缺,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恰当的产融结合策略选择。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吴万宗 谭诗羽 夏大慰
中国产业政策的执行对企业间工资差距有何影响?文章首先考虑加入了产业政策因素的异质性企业模型,从理论上将产业政策对企业工资影响分解为补贴转移效应与竞争效应两种机制,并提出如下假说:企业将部分政策补助用于生产,此时支付的更多工资等同于财政的直接补贴;同时,企业工资水平也取决于企业的生产效率,产业政策通过促进或抑制行业竞争改变企业效率,从而对企业的工资水平产生一种间接影响,即竞争效应。使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规模以上企业数据对理论假说进行实证检验,可以发现:"中国式"产业政策抑制企业效率带来的负向竞争效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程俊杰
本文从产业政策视角研究转型时期我国产能过剩的发生机制。研究认为,当前产业政策刺激了大量的企业对少数具有政府偏好产业的集中进入,而企业自身的投资冲动行为又进一步加强了产能过剩程度。过剩产能形成后,地方政府出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宏观目标的考量往往会在产业政策指导下采取一系列举措促进去库存、鼓励创新、限制退出,这种选择性的疏导策略又在客观上造成产能过剩化解机制受阻,从而使得产能过剩"日益严重",且"久治不愈"。进一步地,本文利用1999—2013年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对此进行实证检验,其政策意义在于有效防范和治理产能过剩,为加快产业政策转型提供思路。
关键词:
产业政策 产能过剩 发生机制 制造业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朱臻 刘白兰
明星家族的规模较大、家族内同类基金产品业绩差异较大且绩优基金的业绩持续性更强,间接印证了基金家族人为制造明星基金的行为;明星基金并没有为自身和兄弟基金吸引到更多的现金流,未能提高整个家族的资金净流入,基金家族的造星策略在短期内无效;投资者偏好前期业绩优秀的基金和基金家族,基金家族应该以提高业绩为宗旨;明星家族并不能为投资者带来超额收益,造星行为损害了投资者权益。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陈吉江
科学、合理的产业政策是日本在战后经济赶超过程中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本文从两方面对日本实施产业政策的实践进行了粗线条地分析概括:即日本是怎样扶持成长产业和调整衰退产业的。产业扶持政策主要包括:外部保护、资金援助、税收优惠、市场扶持等等。产业调整政策主要包括:对衰退产业实行行政干预,减少其生产规模;主动转移衰退产业的劳动力;向衰退产业的地域诱导植入新产业,等等。文章的后半部分则对我国实施产业政策中所存在的体制基础不健全、产业政策不配套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若干具体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陈平
文章以2010—2018年中国非房地产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分析了产业政策、外部治理与房地产投资的关系。研究发现:产业政策支持能够发挥引导作用,即降低非房地产企业的房地产投资;同时在外部治理弱时,即在更低的环境不确定性、更低的行业竞争时,产业政策作为政府的引导、支持手段,能够更好的降低非房地产企业的房地产投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潘亮
信息性质是影响分析师行为的重要因素。信息来源越广,信息质量越高,分析师的跟进数量越多,预测准确度越高,分歧度越小。以2003~2010年深圳A股市场的行业为样本,研究发现,分析师对受到产业政策影响且整体信息披露质量较高的行业兴趣更大,预测准确度较高,但预测分歧度并未因此减小。对处于国家调控行业内的公司,将相应的产业政策与公司公开披露的信息结合分析,才能更加全面地观察到信息性质对分析师行为的影响。
关键词:
产业政策 信息披露 分析师行为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阎晓莹
本文以光伏电池行业数据作为分析基础,建立了包括产业的健康程度、发展潜力、国内需求度和国际化程度的产业发展系统,并加入全球性外部冲击和针对性外部冲击以考察产业政策的扶持效果。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产业规模政策还是产业创新政策,都没有得到产业健康发展和产业潜力正常发挥的理想结果,"消费红利"的被迫国际化,造成产业发展受制于国际市场,背离培育该产业的初衷。因此,在以创新带动产业发展的同时,补全供需关系、刺激市场需求,使产业市场能够在政策"离场"后持续健康地发展,才是正确的政策着力点。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超 张宸妍
本文借助文本分析方法构建产业政策支持力度指标,利用2004—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商务部境外投资企业名录数据,研究了产业政策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表明,产业政策有助于促进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并能够促进已投资企业向海外再投资。进一步分析发现,产业政策提高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域多元化程度,相比于其他类型的产业政策,金融财税政策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从影响机制看,产业政策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具体作用受到企业特征的影响,生产率越高,产业政策的促进作用越强;相比于国有企业,产业政策对非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促进作用更强;产业政策提高了企业的组织管理能力,进而促进了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
关键词:
产业政策 对外直接投资 文本分析
[期刊] 改革
[作者]
姜英兵 崔广慧
以2006~2015年沪深A股重污染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环保产业政策对企业环保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环保产业政策有利于企业加大环保投资,且主要体现在国有企业中,这种有利影响可以通过压力效应与激励效应两种机制实现。进一步考察环保产业政策支持下企业环保投资的经济后果发现,企业环保投资短期不利于提升企业价值,但有利于抑制工业废物排放。这些结论不仅丰富了企业环保投资影响因素和产业政策经济后果的相关研究,而且为政府如何优化环保产业政策,引导企业参与环境治理,进而为实现经济利益与环境保护的双赢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
环保产业政策 企业环保投资 绿色发展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崔广慧 姜英兵
基于2006—2015年沪深A股重污染上市公司数据,系统考察了环保产业政策支持对企业劳动力需求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而言,环保产业政策支持对企业劳动力需求并无显著影响。区分产权性质后发现,环保产业政策支持对国有企业劳动力需求发挥显著抑制作用,而对非国有企业劳动力需求发挥有效促进作用。环保产业政策支持对企业劳动力需求的影响主要通过要素替代效应与产量扩大效应两种机制实现。进一步研究表明,环保产业政策支持总体上加大了企业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但主要体现在非国有企业中。环保产业政策支持对企业薪资水平整体无显著影响,对国有企业劳动力薪资水平产生显著负向影响,对非国有企业劳动力薪资水平产生显著正向影响。拓展了企业劳动力需求影响因素的研究视角,丰富了环境规制的经济后果研究,为进一步理解环境政策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提供了微观层面的经验证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中国式分权与土地征收:理论及实证
产业政策、营商环境与企业脱虚向实——基于国家五年规划的经验证据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产业政策有效性——来自光伏电池行业的经验证据
产业政策、人力资本投资与长期工作回报——来自经济开发区的经验证据
我国不同地区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实施效果对比——基于创业板公司的经验证据
我国绿色信贷政策实施现状及其效果检验——基于造纸、采掘与电力行业的经验证据
产业政策实施与企业投资行为研究——来自A股上市企业的证据
中国非专利实施企业与专利实施企业诉讼策略对比研究:理论分析与经验证据
数字经济赋能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理论逻辑与经验证据
选择性产业政策、企业创新与创新生存时间——来自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