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49)
2023(8175)
2022(6910)
2021(6684)
2020(5491)
2019(12510)
2018(12331)
2017(23408)
2016(12147)
2015(13630)
2014(12810)
2013(12482)
2012(11107)
2011(10110)
2010(10060)
2009(9632)
2008(9169)
2007(7749)
2006(6858)
2005(6180)
作者
(30891)
(25708)
(25457)
(24641)
(16231)
(12159)
(11507)
(9818)
(9679)
(8962)
(8718)
(8460)
(8089)
(7999)
(7939)
(7925)
(7679)
(7454)
(7324)
(7238)
(6284)
(6121)
(6092)
(5815)
(5739)
(5695)
(5610)
(5470)
(5076)
(5035)
学科
(49185)
经济(49135)
管理(32977)
(30896)
(24784)
企业(24784)
方法(21517)
数学(19443)
数学方法(19303)
中国(16960)
(13333)
(13279)
(13152)
贸易(13143)
(12927)
业经(9911)
(9635)
农业(8392)
(8232)
财务(8208)
财务管理(8199)
(8074)
银行(8072)
(7887)
金融(7885)
(7812)
企业财务(7801)
关系(7617)
环境(7395)
理论(7161)
机构
学院(165555)
大学(164511)
(77102)
经济(75914)
管理(62183)
研究(57355)
理学(53562)
理学院(53055)
管理学(52299)
管理学院(52012)
中国(45465)
(34285)
(34185)
科学(30559)
财经(27770)
(27520)
(25554)
经济学(25350)
中心(25229)
研究所(24903)
经济学院(22828)
北京(22074)
(21754)
(20904)
财经大学(20828)
(20570)
(20566)
师范(20403)
业大(19364)
(17777)
基金
项目(108436)
科学(86706)
研究(83023)
基金(80698)
(69663)
国家(69137)
科学基金(59627)
社会(54988)
社会科(52336)
社会科学(52322)
基金项目(41437)
(39293)
教育(39025)
自然(36191)
自然科(35436)
自然科学(35427)
自然科学基金(34825)
(33934)
资助(33705)
编号(33595)
成果(27103)
(25691)
重点(24586)
国家社会(23912)
(23677)
(23323)
中国(23246)
课题(23111)
教育部(22841)
创新(21853)
期刊
(82808)
经济(82808)
研究(52013)
中国(32063)
(26170)
管理(24148)
科学(21209)
学报(20368)
(19835)
教育(19370)
大学(16384)
(15701)
金融(15701)
经济研究(15677)
学学(15304)
技术(14327)
农业(14261)
财经(14213)
业经(12697)
(12418)
(12343)
国际(11454)
问题(10768)
世界(10574)
(8697)
技术经济(7886)
商业(7227)
统计(7182)
现代(6983)
(6944)
共检索到2460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吴延兵  
本文基于政府官员"经济政治人"假设,论证了中国式分权下市场参与者的投资行为逻辑,为中国粗放式经济增长提供了一种解释。在垂直集中的官员治理模式下,中央政府因信息所限,难以有效约束地方官员"重生产,轻创新"的自利性投资偏好。在经济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及其官员掌控着可观的经济资源,形成政府主导型经济。结果是,地方官员的自利性投资偏好能够借助政府"有形之手",作用于各类市场参与者的投资行为,从而整个社会投资呈现"重生产,轻创新"的偏向。本文运用省级面板数据检验了理论假说,结果表明,在中国式分权下,地方财政分权度越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吴延兵  
本文基于政府官员"经济政治人"假设,论证了中国式分权下市场参与者的投资行为逻辑,为中国粗放式经济增长提供了一种解释。在垂直集中的官员治理模式下,中央政府因信息所限,难以有效约束地方官员"重生产,轻创新"的自利性投资偏好。在经济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及其官员掌控着可观的经济资源,形成政府主导型经济。结果是,地方官员的自利性投资偏好能够借助政府"有形之手",作用于各类市场参与者的投资行为,从而整个社会投资呈现"重生产,轻创新"的偏向。本文运用省级面板数据检验了理论假说,结果表明,在中国式分权下,地方财政分权度越高,地方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创新性支出占生产性支出的比重越低。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寇恩惠  戴敏  
本文利用手工搜集的2008—2016年中国上市公司创新补贴数据,实证检验地方政府创新补贴偏向。研究发现:中国式分权下,地方政府产生了创新补贴偏向。异质性检验发现,地方政府创新补贴偏向在样本期不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晋升压力较大地区的地方政府有更严重的创新补贴偏向,地方政府对中央产业政策支持行业表现出较低的创新补贴偏向,而社会监督相对缺失地区政府的创新补贴偏向更为严重。机理分析表明,地方官员追求短期经济绩效以及创新补贴高风险、缓见效的特点使得地方政府产生了创新补贴偏向。短期内调整地方政府财政补助结构,长期考虑减少甚至取消地方政府财政补助是深化市场主体经济体制改革的题中应有之意。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田志磊  杨龙见  袁连生  
中国式分权理论抓住了我国政府间关系的关键特质——政治集权下的经济分权,但是在解释地方教育供给时存在分析架构上的不足,因而未能对教育财政支出占GDP 4%的目标实现给出合理解释。本文聚焦于教育的直接提供者,在讨论公共教育的产品属性以及地市和县支出偏好的基础上,重新审视中国式分权对地方教育支出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地市一县教育职责同构和财政分权的背景下,县级政府边际教育支出倾向递减,而在以私人物品和俱乐部性质教育供给为主的地市政府,教育支出并未呈现边际递减的倾向。21世纪初以"政策制定集权上收中央,财政支出分权下沉到县"为特征的中国式分权改革改善了地方政府的教育支出,但是也产生了一系列的新问题。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傅勇  张晏  
经济分权同垂直的政治管理体制紧密结合是中国式分权的核心内涵,本文在此背景下讨论地方政府支出结构偏向的激励根源,并通过构造财政分权指标和政府竞争指标、利用1994 ̄200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对我们的推断进行实证检验。本文主要结论是:中国的财政分权以及基于政绩考核下的政府竞争,造就了地方政府公共支出结构"重基本建设、轻人力资本投资和公共服务"的明显扭曲;并且,政府竞争会加剧财政分权对政府支出结构的扭曲,竞争对支出结构的最终影响则取决于分权程度,而1994年之后包括科教兴国、西部大开发在内的现行重大政策并没有缓解这种状况。这意味着,中国式分权在推动市场化和激发地方政府"为增长而竞争"的同时,与之伴随的...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张四灿  张云  李宝伟  
本文将偏向性补贴和金融摩擦因素嵌入到一个包含消费品和投资品生产的两部门真实经济周期模型中,并以此考察短期内通过扩大总需求拉动经济增长而采取的两种不同方式(扩大消费或扩大投资)对宏观经济的差异化影响,进而分析了偏向性投资和金融摩擦对宏观经济周期波动产生的潜在影响。其结果表明:(1)两种类型的总需求冲击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机制存在一定差异,主要体现在正向消费型需求冲击能够通过部门产品需求渠道而显著提高投资品行业产能利用率,从而有助于化解产能过剩。(2)正向消费型需求冲击对经济增长和化解产能过剩的促进作用因偏向性投资而弱化,同时正向投资型需求冲击对经济增长和化解产能过剩的促进作用则显著增强。(3)相对于消费品部门而言,金融摩擦对投资品部门的影响更为显著,这是由于部门投资对冲击的差异化响应所导致。因此,要实现经济稳增长,政府需要在稳定投资总规模的基础上优化投资的行业间分布,实现行业均衡发展,注重激活消费品行业的经济活力以有效化解产能过剩。同时,政府需要密切关注投资品行业金融摩擦。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徐少锋   兰森   张紫洋   于泽  
中国收入分布在1995—2018年发生了阶段性演变:2007年之前,中、底层收入份额不断转移至顶层;2007年之后,底层收入份额转移至中层。本文认为偏向性技术进步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此构建了一个包含异质性个体的多部门一般均衡模型,通过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系统考察了偏向性技术进步对中国收入分布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偏向性技术进步对收入分布的作用机制存在明显差异,并且总体上可以较好地解释这段时期中国收入分布演变的阶段性特征。具体而言,2007年之前,资本、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共同导致中、底层收入份额转移至顶层;2007年之后,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导致底层收入份额转移至中顶层,劳动偏向性技术进步部分抵消了前者对底层和顶层的影响,二者共同作用最终导致底层收入份额转移至中层。本文进一步考察了这段时期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背后收入分配格局的演变,发现1995—2007年经济增长所引致的收入上升掩盖了分配格局的失衡,顶层群体收入增幅最大;2007—2018年收入分配格局有所改善,中层群体从增长中获益最多。本文有助于增进对中国收入分布和不平等演变的理解,也为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慧慧  许超  
从偏向性技术进步这一角度,采用LMDI指数分解法、回归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我国能源强度变动的原因,从而对我国能源强度不断下降的现象作出解释。得到的主要结论有:第一,从外生偏向性技术进步下的能源强度增长情况而言,能源增长型技术水平的提升显著地影响了我国的能源强度,能源价格与技术水平的提高可以分别解释28%与72%的能源强度变化;第二,就内生偏向性技术水平提升下的能源强度增长而言,二产比重、能源价格、研发投入是影响我国能源强度变动的主要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源强度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研发投入的快速增长和能源价格的提高。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朱琳  汪波  徐波  
借助不变替代弹性生产函数,利用1985—2013年中国的相关数据,测算了中国技术进步的总体偏向性以及资本增强型技术进步和劳动增强型技术进步的变化速率。结果表明:资本与劳动的替代弹性约为0.402,资本与劳动呈现互补特征,且中国的技术进步呈资本偏向性。指出:从技术进步偏向看,独立自主的发展方针、实现国家工业化的目标以及资本和技术的缺乏共同导致了目前中国的技术进步偏向;中国工业化向高技术发展仍会加强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性,并将引发一系列问题。认为短期内中国仍需维持一定规模的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长期应大力发展人力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东  罗红云  
基于CES生产函数,运用标准化供给面系统和可行广义三阶段非线性最小二乘法估计了中国30个省份2000—2021年的技术进步偏向性指数,并实证检验了财政分权对技术进步偏向性的影响、作用机制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发现:中国省际技术进步整体上偏向资本;财政分权通过地方政府投资偏好、引资竞争和市场分割行为的中介效应促进技术进步资本偏向性;财政分权通过地理空间传导机制对邻近地区技术进步资本偏向性产生空间溢出效应,财政分权促进了本地区技术进步资本偏向性,但弱化了邻近地区技术进步资本偏向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东  罗红云  
基于CES生产函数,运用标准化供给面系统和可行广义三阶段非线性最小二乘法估计了中国30个省份2000—2021年的技术进步偏向性指数,并实证检验了财政分权对技术进步偏向性的影响、作用机制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发现:中国省际技术进步整体上偏向资本;财政分权通过地方政府投资偏好、引资竞争和市场分割行为的中介效应促进技术进步资本偏向性;财政分权通过地理空间传导机制对邻近地区技术进步资本偏向性产生空间溢出效应,财政分权促进了本地区技术进步资本偏向性,但弱化了邻近地区技术进步资本偏向性。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皮建才  
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国式分权下的地方官员治理。在模型化方面做了一个突破性的尝试,引入了公共选择学派经常使用的竞赛成功函数,基于此发展出了一个总体性分析框架。框架避开了周黎安(2004)所使用的数学分析方法的局限性,可以有效处理陶然(2009)等对官员政治锦标赛在逻辑上提出的政治网络质疑。本文发现,在基准情形下,中央政府赋予地方官员的均衡政治收益随着中央政府对其他可比地区的看重程度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地方官员对私下收益的看重程度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地方官员的私下收益的增大而减小,随着中央政府对经济发展的激励强度的增大而增加,随着地方官员对政治晋升收益的看重程度的增大而增加。在扩展情形下,当存在对某个地区...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宋丽萍; 杨大威;  
开放经济下,基于丰富低技能劳动禀赋的比较优势,中国形成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和制造品加工的贸易形式。这种产业结构和贸易形式主要增加对低技能劳动的需求,从而限制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的发展。文章遵循Acemoglu关于贸易影响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的观点,利用中国地区面板数据和行业贸易数据实证考察中国产业结构、进出口贸易对技能劳动相对需求及技术进步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中国产业结构和进出口贸易对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存在逆向作用。一个政策建议是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以及更高质量产品贸易将为增加技能劳动需求奠定市场规模条件,从而促使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发展,推动中国创新驱动型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宋丽萍  杨大威  
开放经济下,基于丰富低技能劳动禀赋的比较优势,中国形成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和制造品加工的贸易形式。这种产业结构和贸易形式主要增加对低技能劳动的需求,从而限制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的发展。文章遵循Acemoglu关于贸易影响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的观点,利用中国地区面板数据和行业贸易数据实证考察中国产业结构、进出口贸易对技能劳动相对需求及技术进步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中国产业结构和进出口贸易对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存在逆向作用。一个政策建议是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以及更高质量产品贸易将为增加技能劳动需求奠定市场规模条件,从而促使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发展,推动中国创新驱动型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范允奇  王文举  
中国式财政分权下地方政府具有双重激励结构,使得地方财政的支出偏好出现"重建设轻民生"的特征。本文通过不完全信息下的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分析中国式财政分权下的地方财政支出存在上述特征的经济学机理,并利用省际面板数据对这种机理进行实证检验,提出了实现民生财政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