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09)
2023(9717)
2022(8204)
2021(7962)
2020(6587)
2019(15047)
2018(14778)
2017(28152)
2016(14715)
2015(16735)
2014(15978)
2013(15801)
2012(14124)
2011(12743)
2010(12586)
2009(11841)
2008(11190)
2007(9539)
2006(8452)
2005(7563)
作者
(38838)
(32685)
(32224)
(31275)
(20652)
(15441)
(14546)
(12588)
(12354)
(11337)
(11192)
(10762)
(10413)
(10328)
(10160)
(10041)
(9469)
(9319)
(9298)
(9110)
(8009)
(7813)
(7752)
(7398)
(7396)
(7240)
(7133)
(7052)
(6507)
(6356)
学科
(63440)
经济(63385)
管理(39416)
(37037)
(28702)
企业(28702)
方法(26464)
数学(23874)
数学方法(23693)
中国(19516)
(18080)
(14903)
贸易(14891)
(14779)
(14583)
地方(14163)
业经(12731)
农业(12176)
(11876)
(10782)
环境(9695)
(9399)
银行(9390)
(9002)
(8956)
金融(8953)
技术(8802)
(8722)
(8475)
(8335)
机构
学院(199461)
大学(197603)
(90394)
经济(88889)
管理(75135)
研究(71018)
理学(64710)
理学院(64018)
管理学(62987)
管理学院(62622)
中国(56074)
(41754)
科学(40764)
(39798)
(34732)
中心(32024)
财经(31686)
研究所(31591)
(29655)
经济学(29088)
(29026)
(27817)
北京(26803)
经济学院(26260)
业大(26155)
(26033)
(25753)
师范(25541)
财经大学(23509)
农业(22950)
基金
项目(134704)
科学(107086)
研究(100728)
基金(99386)
(87103)
国家(86486)
科学基金(73858)
社会(66194)
社会科(62870)
社会科学(62858)
基金项目(51536)
(50071)
教育(46383)
自然(45734)
自然科(44663)
自然科学(44651)
自然科学基金(43861)
(43023)
资助(40984)
编号(39949)
成果(31884)
重点(30913)
(30861)
(30239)
国家社会(28739)
(28715)
课题(28205)
中国(27057)
创新(26970)
教育部(26861)
期刊
(98234)
经济(98234)
研究(61776)
中国(41061)
(30469)
管理(28173)
科学(27819)
(27418)
学报(26928)
教育(21878)
大学(20889)
学学(19621)
农业(19214)
经济研究(18048)
(17958)
金融(17958)
技术(16804)
业经(15709)
财经(15522)
(13554)
(12767)
问题(12637)
(11738)
世界(11354)
国际(11185)
资源(9765)
统计(9747)
技术经济(9496)
(8858)
商业(8704)
共检索到2991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邵朝对  苏丹妮  包群  
作为政府主导的城市化,撤县设区在中国地级城市行政区划调整中尤为频繁,其增长绩效一直备受关注。本文基于中国1998-2008年的撤县设区改革,采用倍差法考察撤县设区的经济增长绩效。研究结果表明,撤并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城市经济增长,但呈现先升后降的倒U型增长轨迹。尤其重要的是,机制检验表明撤县设区主要通过地方政府经营土地,吸引大量低生产率企业进入,引起企业数量扩张,进而带动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快速积累获得短期经济增长,也造成了撤并城市生产效率下降和资源错配加剧。本文研究证实,作为一项重要的城市化改革方案,撤县设区的作用仍然依赖于要素扩张这一传统粗放型增长模式,对城市增长效率的改善作用较为有限。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聂伟  陆军  
撤县设区改革是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手段。作为地级市政府推动的行政区划改革,这一改革反映出地级市政府主导的地市财政资源分配格局的变化。经实证研究发现,撤县设区改革后地级市政府在统筹分配财政资源过程中,将更多财政资源集中于市辖区内,带来了更快的市辖区经济增长,而地级市下辖县域的经济增长却并未因此减速。比较整县设区和拆县设区两种撤县设区改革的实施方式,拆县设区改革方式下地级市市辖区财政资源集中程度更高,产生的经济增长驱动效应也更强。这一发现也表明,集中投入市辖区的财政资源与投入县域相比可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本文建议在撤县设区改革过程中需要对市辖区经济和县域经济进行合理定位,在地市财政资源分配中兼顾效率和公平,优化财政资源配置结构,推动城市经济增长。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李世尧  
在中国式分权的背景下,出于缓解自身财政压力和政治晋升等动因,地方政府的投资行为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区域电力需求。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对1999—2010年30个省区的动态面板系统进行估计分析,结果与理论预期相吻合:财政分权、电力需求、市场化都能促进经济增长,各省区的经济增长、第二产业比重、市场化程度、城市化水平显著地影响了电力需求,财政分权、人口、电力耗能指数与电力需求正相关,价格与电力需求负相关;而在不同省区,同一影响因素对电力需求的作用力度不同。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李雪松  
首先构建了中国式分权的制度框架,从理论分析地方政府财政支农、农村金融发展与生产要素投入对农业经济增长绩效变动的作用机制。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农业经济增长呈现明显的累积滞后效应,受政策驱动显著。分权的增长效应明显,具有跨时与区域差异特征。城乡金融发展非均衡与金融财政化引致农村金融功能拓展受到抑制,阻碍了农业经济增长,农村金融与实体经济部门之间良性互动机制不显著。地方政府财政农业投入和农村金融的协调与配合具有显著的增长效应,明显大于单纯财政支农的效力。宏观经济形势、农业能源消耗与农业经济增长的联系日益紧密。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刘晨晖  陈长石  
本文将中国20世纪80、90年代的撤县设市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使用断点回归方法系统评价了撤县设市政策对县级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且从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和人口等角度进一步分析了撤县设市对经济增长影响的传导路径。研究结果发现:从影响效果来看,县升为县级市所隐含的行政扩权有助于促进相关地区的名义经济增长,但无助于效率的改善和内生增长动力的形成;从传导路径来看,其对增长的带动力主要是通过固定资产投资扩张与资本的增长所产生的,对吸引人口流入与促进技术进步等方面影响并不明显。这表明上一轮撤县设市政策促进增长的方式比较粗放,考虑到自2017年起我国新一轮撤县设市政策所处的外部经济环境,应更好地借鉴上一轮撤县设市政策周期的经验教训,更加重视提升发展质量与发展效率。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黄思明  
空间交互策略分析框架下的中国式财政分权对地区经济增长产生何种影响?本文从政府间的财政竞争角度,通过建立空间杜宾模型和多水平模型,从纵、横向竞争两个方面分别检验了232个地级市的财政收入策略互动特征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效应。通过研究发现:中国式分税制不存在类似联邦财政体制的纵向竞争,为促进辖区经济增长,纵向财政关系更多地表现为表面妥协和制度创新;而横向竞争关系则存在群组效应,地方政府为实现经济增长刻意降低税收征管效率,同一区域内的地级市政府偏好于采用土地财政来促进经济增长,不同区域的地级市政府则偏好于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来促进经济增长。本文提出:应适当引入不同省份辖区内地级城市间的横向税收竞争,适当抑制省域内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地级城市间的税收竞争。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邵传林  
本文从理论上阐释了中国式分权影响地区经济增长的内在逻辑,以及市场化进程作为门槛变量影响中国式分权下经济增长效应的理论依据,并基于中国省级层面的门槛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市场化进程的门槛效应。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式分权和地区市场化进程均正向影响地区经济增长;当市场化进程高于某一门槛值后,中国式分权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会降低。并且稳健性检验表明本文结论具有较强的稳健性。在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现实背景下,本文研究结论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和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勇  
本文运用金融市场化指数衡量金融发展,采用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分税制改革后财政分权、金融发展对省级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分权能促进省级区域经济增长,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则不显著,无论是高收入区域还是低收入区域,以上结论仍然成立。投资增长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表明我国金融抑制使得省级区域依赖投资。投资增长、非农产业发展与对外开放程度对高收入区域与低收入区域的经济增长作用存在差异。本文的研究表明我国应该继续硬化财政预算约束,发挥省级政府的援助之手,继续加快金融发展,推进金融市场化进程,提高投资效率,优化产业结构,从而实现稳增长、调结构的战略目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勇  
本文运用金融市场化指数衡量金融发展,采用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分税制改革后财政分权、金融发展对省级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分权能促进省级区域经济增长,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则不显著,无论是高收入区域还是低收入区域,以上结论仍然成立。投资增长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表明我国金融抑制使得省级区域依赖投资。投资增长、非农产业发展与对外开放程度对高收入区域与低收入区域的经济增长作用存在差异。本文的研究表明我国应该继续硬化财政预算约束,发挥省级政府的援助之手,继续加快金融发展,推进金融市场化进程,提高投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雪松  
本文尝试将财政分权、农业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架构在统一的制度分析框架之下,进行多变量协整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分析后发现:变量间具有显著的长期均衡关系与短期动态调节机制。城乡收入差距具有反向自身修正机制,但修正能力较弱。农业经济增长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呈现波动递减趋势。财政分权短期内会产生正向冲击,加剧城乡收入差距,但长期内会缓解差距,最后进行了VAR模型的静态与动态预测,这些发现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供了有益启示与治理策略。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莉娜  吕祥伟  
本文基于2007-2017年26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从线性、非线性及空间溢出效应三个角度对中国式财政分权下劳动力流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劳动力流动和财政分权均促进了经济增长,且这种影响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二者之间的交互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负,表明从总体上来说,财政分权抑制了劳动力流动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但以上结果具有一定的异质性,根据地区的差异和城市竞争力的不同而不同。另外,就门槛回归的结果来看,随着财政分权和暂住人口数的增加,劳动力流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均呈现出"倒U"型趋势。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马万里  李齐云  
与经典分权理论假说不同,中国式财政分权下的增长型激励使地方政府工作重心在于促进辖区经济增长,而增长的结果使初次分配中收入分配向资本和企业以及政府倾斜,劳动报酬和居民收入水平下降,再分配后收入差距依然较大,这是导致中国收入差距的体制性根源。然而,解决问题却不能将矛头直指地方政府,认为地方政府是"万恶之源"。换言之,中央政府责任"缺位"、激励机制异化、财政分权制度不完善与监督约束机制的缺失,共同造成了地方政府行为异化和收入差距。因此,调节中国的收入差距应从划分事权、优化增长型激励和建立健全财政分权所必需的制度基础和监督制约机制着手。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傅勇  李良松  
财政分权和晋升激励向地方政府植入了为增长而竞争的基因,但这不足以解释中国地方政府对经济金融运行的影响为何远大于其他国家。我们认为,现有中国式分权的分析框架需考虑地方政府对金融杠杆的运用。本文研究发现,金融分权会加大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风险,从而促使中央政府紧缩调控。中央-地方财税关系在分税制改革相对固化后,中央政府更倾向于调整金融分权边界,以达到调控目的,从而使地方政府性债务增速逆经济周期变化。本文主要政策含义是: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应统筹考虑建立双层金融监管体系,明确地方政府的金融管理职能,向地方政府金融放权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傅勇  李良松  
财政分权和晋升激励向地方政府植入了为增长而竞争的基因,但这不足以解释中国地方政府对经济金融运行的影响为何远大于其他国家。我们认为,现有中国式分权的分析框架需考虑地方政府对金融杠杆的运用。本文研究发现,金融分权会加大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风险,从而促使中央政府紧缩调控。中央-地方财税关系在分税制改革相对固化后,中央政府更倾向于调整金融分权边界,以达到调控目的,从而使地方政府性债务增速逆经济周期变化。本文主要政策含义是: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应统筹考虑建立双层金融监管体系,明确地方政府的金融管理职能,向地方政府金融放权作为逆周期调控手段的做法需要扭转。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贺曲夫  李宁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行政区划体系改革与完善,行政区划调整日益成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推进城市化进程的主要手段。对行政区划调整效果进行评估,对进一步做好新时代行政区划管理工作尤显重要。构建行政区划调整效果评估指标体系,总结撤县设市对宁乡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等方面的实际效果,以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为宁乡市今后的发展做出贡献,也对湖南省乃至全国新时代行政区划调整提供经验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