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541)
2023(16571)
2022(13453)
2021(12440)
2020(10506)
2019(24143)
2018(23453)
2017(45258)
2016(23768)
2015(27106)
2014(26467)
2013(25989)
2012(23383)
2011(20693)
2010(20592)
2009(19069)
2008(17538)
2007(14850)
2006(12919)
2005(11553)
作者
(64027)
(53228)
(53015)
(50793)
(33756)
(25437)
(24384)
(20764)
(20490)
(18713)
(18164)
(18132)
(16752)
(16591)
(16543)
(16372)
(15798)
(15410)
(15400)
(15354)
(13109)
(12946)
(12694)
(12141)
(11979)
(11958)
(11587)
(11480)
(10636)
(10401)
学科
(101167)
经济(101069)
(65640)
管理(65379)
(52016)
企业(52016)
方法(48905)
数学(44414)
数学方法(43956)
中国(34204)
(28439)
(28348)
金融(28346)
(28072)
(26320)
银行(26295)
(25357)
业经(22565)
(20603)
(20461)
贸易(20442)
(20001)
农业(19481)
地方(19360)
(16752)
财务(16693)
财务管理(16656)
企业财务(15910)
(15603)
理论(15167)
机构
大学(328203)
学院(327588)
(144930)
经济(142476)
管理(129293)
理学(112598)
理学院(111523)
管理学(109657)
管理学院(109080)
研究(106974)
中国(88812)
(67489)
(65393)
科学(60891)
财经(53462)
中心(52061)
(50583)
(49719)
(49059)
经济学(47239)
研究所(46163)
(45549)
业大(45423)
经济学院(42895)
北京(42047)
财经大学(40231)
(40188)
师范(39784)
农业(38871)
(38502)
基金
项目(226273)
科学(180774)
基金(168549)
研究(166884)
(146108)
国家(144954)
科学基金(126225)
社会(110507)
社会科(105222)
社会科学(105195)
基金项目(88196)
(85381)
自然(79163)
自然科(77507)
自然科学(77492)
教育(77201)
自然科学基金(76150)
(72256)
资助(69167)
编号(66340)
成果(53194)
(51272)
重点(50730)
(48484)
国家社会(47996)
(47928)
教育部(45125)
创新(44905)
课题(44847)
人文(43581)
期刊
(144902)
经济(144902)
研究(95051)
中国(61109)
(49444)
学报(46695)
管理(46538)
(44922)
科学(44610)
(42383)
金融(42383)
大学(37333)
学学(34971)
教育(31887)
农业(30466)
技术(28949)
财经(26532)
经济研究(25863)
业经(22992)
(22837)
问题(19449)
统计(17452)
(17374)
(17097)
(15653)
世界(15604)
技术经济(15510)
理论(15489)
国际(15254)
图书(15197)
共检索到4766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邓晓兰  鄢伟波  
将要素收入份额分解为要素价格扭曲、资本深化和要素偏向型技术,利用中国2002—201 4年243个地级市数据,实证检验了影响要素收入分配的两种分化力量及其传导路径:在中国式分权情景下,地方政府利用强大的权力和工具对资本要素展开竞争,提高了资本价格与资本边际产出的比值,从而提升了资本收入份额;而金融化则通过要素价格扭曲和要素偏向型技术提升了劳动收入份额。财政金融体制视角为中国要素收入分配机制提供了新的解释,并为劳动收入份额可能的上升通道提供了制度启示。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徐佳宾  孙晓谛  
本文阐述了工业效率的提升对增长极形成的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选用了城市区域贡献率水平、城市区域增长率水平和城市区域发展水平三个判定条件,运用核密度估计法对2001—2018年中国200个地级市,是否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极进行了筛选和识别。本文实证检验了工业效率提升对增长极形成的作用机制,发现工业效率的提升能够显著推动增长极形成,其作用的过程机理是工业效率的提升一方面直接推动增长极形成,另一方面通过产业结构的升级间接地推动增长极的形成。同时发现,道路基础设施和互联网基础设施是通过促进工业效率提升,间接影响增长极的形成。人口规模和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对增长极的形成也有显著正向影响。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刘馨  康志勇  左欠  孙欣奇  
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金融活动普查数据库,构建了银行业和制造业协同集聚指数,研究了银行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制造业企业新产品创新的影响效果,并对其中的影响机制进行了深入探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银行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水平的提升有效地促进了制造业企业的创新行为;进一步研究发现,协同集聚水平的提升主要通过改善企业融资约束的水平和长期债务融资的获得,从而促进企业的创新。协同集聚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创新具有异质性影响,其作用会因企业规模、所有制以及所在地区等因素存在差异。通过采用不同方法及样本的检验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研究结论为优化产业集聚演进、推动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新的依据。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刘馨  康志勇  左欠  孙欣奇  
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金融活动普查数据库,构建了银行业和制造业协同集聚指数,研究了银行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制造业企业新产品创新的影响效果,并对其中的影响机制进行了深入探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银行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水平的提升有效地促进了制造业企业的创新行为;进一步研究发现,协同集聚水平的提升主要通过改善企业融资约束的水平和长期债务融资的获得,从而促进企业的创新。协同集聚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创新具有异质性影响,其作用会因企业规模、所有制以及所在地区等因素存在差异。通过采用不同方法及样本的检验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研究结论为优化产业集聚演进、推动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新的依据。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吕琳  刘任重  
中国式金融分权作为央地政府金融资源配置与控制权分化的产物,能够有效增加地方信贷资源供给,促进金融市场化发展,为提升高技术企业创新活跃度提供外部支撑。基于2012—2021年我国沪深A股高技术上市企业数据,借助固定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中国式金融分权对高技术企业创新活跃度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中国式金融分权对高技术企业创新活跃度具有正向影响,该结论在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调节效应检验结果显示,财政分权正向调节中国式金融分权与高技术企业创新活跃度的关系,财政分权程度越高,中国式金融分权对高技术企业创新活跃度的正向影响越大。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融资约束在中国式金融分权对高技术企业创新活跃度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即存在“中国式金融分权→融资约束→高技术企业创新活跃度”的传导路径。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式金融分权对大规模、高行业市场竞争程度以及东部沿海地区高技术企业创新活跃度的提升作用显著,对中小规模、低行业市场竞争程度以及中西部内陆地区高技术企业创新活跃度的影响不显著。为推进创新强国建设,应发挥中国式金融分权综合效力,助力高技术企业科技创新;完善地方财政分权激励机制,促进金融市场健康发展;制定实施差异化政策,积极发挥金融服务功能。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斌  卢娟  
通过细化土地财政规模化、收益化和数量化效应,梳理3类土地财政特征对公共服务供给的影响机理,利用共同前沿DEA测算273个地级市公共服务评价效率,构建公共服务高级化、均等化指标体系,结合空间Tobit回归与分位数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土地财政规模通过刺激城镇化有利于公共服务供给效率与高级化,但阻碍了公共服务均等化;土地财政收益阻碍了公共服务供给,但通过催生土地金融促进效率提升;土地财政数量的直接效应不明显,但通过吸引外资可以提升公共服务供给高级化。土地财政规模的城镇化效应呈"U型"特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茜  罗连化  杨永福  
一带一路战略为海洋经济发展带来良好契机,但海洋污染正逐渐成为制约我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在多数海洋污染来自陆源污染的背景下,如何明确海洋污染防治的权责问题值得深究。基于"搭便车"现象和政府污染治理效果的观察,通过分析2003-2013年中国地级市数据,运用OLS和倾向得分匹配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实证辨析中国的废水排放是否存在"海洋边界效应",即沿海地区的废水排放量是否显著低于非沿海地区。结果表明,沿海城市的污水排放量显著少于非沿海城市,污水排放量存在至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茜  罗连化  杨永福  
"一带一路"战略为海洋经济发展带来良好契机,但海洋污染正逐渐成为制约我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在多数海洋污染来自陆源污染的背景下,如何明确海洋污染防治的权责问题值得深究。基于"搭便车"现象和政府污染治理效果的观察,通过分析2003-2013年中国地级市数据,运用OLS和倾向得分匹配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实证辨析中国的废水排放是否存在"海洋边界效应",即沿海地区的废水排放量是否显著低于非沿海地区。结果表明,沿海城市的污水排放量显著少于非沿海城市,污水排放量存在至少-10%的"海洋边界效应"。研究对于鼓励环境治理区域合作、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以及推进"五化"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国维  章颖  朱萌  沈祥成  罗治情  
基于2004—2015年276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使用熵值法测算各地区新型城镇化综合指数,并选用异质性面板Granger因果检验这一全新方法对金融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的互动关系进行考察。结果表明:金融发展整体与新型城镇化形成了良好互动关系。但不同地区而言,金融效率与新型城镇化在东部和中部互动关系强于东北和西部,除西部外,金融规模推动了新型城镇化。不同城市规模而言,金融效率在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和大城市推进了新型城镇化,而在中小城市,金融规模和金融效率与新型城镇化无因果关系。因此,发挥金融发展对新型城镇化的推动作用,应根据区域特点和城市规模调整金融发展对策。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谢荣辉  原毅军  
本文以产业集聚的环境外部性为切入点,利用2003-2012年中国279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在区分专业化和多样化集聚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线性计量模型和面板门限模型,进一步从产业集聚动态演化的视角考察了集聚发展阶段变迁对污染减排的差异化影响。线性模型的结果表明,基于环境保护的角度,多样化集聚的发展模式优于专业化集聚。面板门限回归模型的结果显示,专业化集聚对环境污染产生了先抑制后促进的作用,两者之间呈现一种"U"型关系;多样化集聚的面板门限模型具有3个门限值,表明技术创新、专业的环保产业、闭合的物质循环系统,以及"拥塞效应"、路径依赖和结构僵化等因素的交替作用,使多样化集聚与污染减排的关系更为复杂。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马万里  戎姝霖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在分析城乡收入差距现状的基础上,基于中国式财政分权,重点围绕理论研究和实证检验两个方面展开相关研究。首先,结合当前中国式财政分权的基本事实,勾勒和总结中国式财政分权下地方政府的激励机制,并分析地方政府的行为选择与公共品供给偏好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构建中国式财政分权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框架;其次,对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主要来源结构和城乡收入差距形成的原因进行统计分解,找到城乡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再次,以中国式财政分权有关指标作为解释变量,检验政府教育支出偏向城市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最后,提出有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余春苗  任常青  
金融地域性排斥会扩大收入水平的地理差异,而金融包容通过降低融资门槛、提升金融减贫效应、改善城乡金融资源配置和促进城乡经济包容性增长等路径有利于弥合地域间收入分配不平衡。通过构建包含金融服务渗透性、可得性和使用性的多维度评价指标体系,本文发现:我国当前金融包容度整体偏低,东部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中西部远低于东部。使用控制个体固定效应的面板回归结果显示,金融包容度的提升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有显著弥合作用;其作用大小呈现显著的区域差异性,金融包容度更低的地区,普惠金融政策实施的边际效用更大,金融包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程度更大。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许平祥  
人口论、人力资本积累论、技术扩散放缓论、全球贸易摩擦论、金融危机持久伤害论以及统计幻象提供了“全要素生产率之谜”部分解释。然而,“全要素生产率之谜”的剖析不能忽视经济金融化转型的典型事实,实体经济金融化导致金融资本对实体资本的“挤出”而产生负面冲击,引发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停滞。这种“挤出”存在资本运动、产业结构和企业金融化的三层次作用机制,表现为金融资本趋强而产业资本趋弱、核心经济由实体部门向虚拟部门的转变、“收入差距”扩大伴随的有效需求不足和企业主营业务的“金融化”行为。进一步利用跨国投入产出数据对此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经济金融化是“全要素生产率之谜”的重要原因。鉴于此,我国高质量发展要关注全要素生产率中的金融化因素,需要深化金融制度改革,坚持制造业是实体经济核心的地位,促使金融业回归资金融通服务中介的本质,提升金融服务新兴经济的能力。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李斌  李拓  
以中国式分权为视角,运用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对土地财政引起环境污染的直接效应及环境规制效应进行分析,并利用中国2000-2011年省际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动态面板计量经济学模型,采用系统GMM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土地财政规模扩张直接加剧了环境污染;低水平的环境规制会刺激土地财政规模扩张而加剧土地财政的污染效应;经济增长、城市化、能源效率等也是影响环境污染的因素。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段莉芝  陈乐一  李玉双  
研究目的:分析土地资源错配对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方法:在土地资源错配对经济波动影响的理论分析基础上,利用中国地级市数据,实证检验土地资源错配对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结果:(1)短期来看,土地资源错配对经济波动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长期来看,土地资源错配对经济波动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2)短期土地资源错配对经济波动的负向影响,主要通过降低密度边际波动与降低扩展边际波动来实现;长期对经济波动的正向影响,主要通过增大密度边际波动来实现。研究结论:虽然在短期土地资源错配能够稳定经济增长,减缓经济波动,但是从长期来看,土地资源错配会导致服务业发展滞后,不利于地区创新能力提升,从而降低经济的稳定性,容易引发经济波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