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95)
- 2023(11114)
- 2022(8836)
- 2021(8056)
- 2020(6406)
- 2019(14710)
- 2018(14571)
- 2017(28272)
- 2016(14742)
- 2015(17114)
- 2014(17050)
- 2013(17009)
- 2012(15655)
- 2011(14297)
- 2010(14440)
- 2009(13596)
- 2008(13142)
- 2007(11724)
- 2006(10903)
- 2005(10350)
- 学科
- 济(88999)
- 经济(88933)
- 管理(38621)
- 业(35834)
- 方法(28969)
- 企(26348)
- 企业(26348)
- 数学(25981)
- 数学方法(25867)
- 中国(24952)
- 农(20347)
- 地方(20196)
- 业经(17157)
- 贸(15802)
- 贸易(15787)
- 易(15346)
- 财(14184)
- 制(14032)
- 学(13863)
- 农业(13411)
- 地方经济(13358)
- 融(12861)
- 金融(12860)
- 银(12077)
- 银行(12066)
- 发(11801)
- 行(11725)
- 环境(11203)
- 体(10978)
- 产业(10492)
- 机构
- 大学(222226)
- 学院(221929)
- 济(113101)
- 经济(111309)
- 研究(84233)
- 管理(80510)
- 理学(67884)
- 中国(67219)
- 理学院(67141)
- 管理学(66292)
- 管理学院(65876)
- 财(49063)
- 京(47319)
- 科学(44496)
- 所(41809)
- 财经(39019)
- 经济学(38303)
- 研究所(37431)
- 中心(36650)
- 经(35691)
- 经济学院(34272)
- 江(32330)
- 农(31548)
- 北京(30917)
- 院(29677)
- 财经大学(28920)
- 范(27743)
- 师范(27519)
- 业大(26156)
- 州(25423)
- 基金
- 项目(137466)
- 科学(109426)
- 研究(103768)
- 基金(102335)
- 家(88580)
- 国家(87939)
- 科学基金(75096)
- 社会(70730)
- 社会科(67251)
- 社会科学(67232)
- 基金项目(52414)
- 省(49852)
- 教育(46503)
- 自然(44020)
- 自然科(43060)
- 自然科学(43050)
- 资助(42340)
- 自然科学基金(42339)
- 划(42111)
- 编号(39970)
- 成果(33069)
- 发(32087)
- 部(32064)
- 国家社会(31390)
- 重点(31310)
- 中国(29198)
- 课题(28446)
- 教育部(28174)
- 创(28155)
- 发展(27078)
- 期刊
- 济(132990)
- 经济(132990)
- 研究(76658)
- 中国(46732)
- 财(36691)
- 管理(33233)
- 农(30297)
- 科学(29512)
- 学报(28896)
- 融(25842)
- 金融(25842)
- 经济研究(23836)
- 大学(23168)
- 学学(21775)
- 财经(21489)
- 教育(20792)
- 农业(20571)
- 技术(19682)
- 经(18852)
- 业经(18434)
- 问题(17528)
- 贸(16199)
- 世界(15148)
- 国际(15126)
- 技术经济(12785)
- 业(12061)
- 统计(10975)
- 经济问题(10781)
- 商业(10568)
- 现代(10192)
共检索到3550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邵传林
本文从理论上阐释了中国式分权影响地区经济增长的内在逻辑,以及市场化进程作为门槛变量影响中国式分权下经济增长效应的理论依据,并基于中国省级层面的门槛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市场化进程的门槛效应。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式分权和地区市场化进程均正向影响地区经济增长;当市场化进程高于某一门槛值后,中国式分权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会降低。并且稳健性检验表明本文结论具有较强的稳健性。在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现实背景下,本文研究结论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和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樊纲 王小鲁 马光荣
1978年以来,以市场化改革为方向的经济转型给中国带来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本文利用中国各省份市场化进程相对指数,定量考察了市场化改革对全要素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的结果显示,从1997年到2007年,市场化进程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年均1.45个百分点。市场化改革推进了资源配置效率的改善,这一时期全要素生产率的39.2%是由市场化贡献的。中国的市场化转型道路还没有完成,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有赖于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
关键词:
市场化 经济转型 增长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汪锋 张宗益 康继军
本文通过考察用市场化指数表示的制度变量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对索罗模型做了适合中国国情的修正,提出了一个包含制度变量的扩展索罗模型。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很好地描述了各省市的经济增长情况,如果控制了人口增长率、资本积累率以及制度因素的差异,中国地区间经济增长会出现如索罗模型所预测的条件收敛现象。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市场化 条件收敛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黄思明
空间交互策略分析框架下的中国式财政分权对地区经济增长产生何种影响?本文从政府间的财政竞争角度,通过建立空间杜宾模型和多水平模型,从纵、横向竞争两个方面分别检验了232个地级市的财政收入策略互动特征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效应。通过研究发现:中国式分税制不存在类似联邦财政体制的纵向竞争,为促进辖区经济增长,纵向财政关系更多地表现为表面妥协和制度创新;而横向竞争关系则存在群组效应,地方政府为实现经济增长刻意降低税收征管效率,同一区域内的地级市政府偏好于采用土地财政来促进经济增长,不同区域的地级市政府则偏好于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来促进经济增长。本文提出:应适当引入不同省份辖区内地级城市间的横向税收竞争,适当抑制省域内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地级城市间的税收竞争。
关键词:
财政分权 税收竞争 群组效应 经济增长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李世尧
在中国式分权的背景下,出于缓解自身财政压力和政治晋升等动因,地方政府的投资行为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区域电力需求。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对1999—2010年30个省区的动态面板系统进行估计分析,结果与理论预期相吻合:财政分权、电力需求、市场化都能促进经济增长,各省区的经济增长、第二产业比重、市场化程度、城市化水平显著地影响了电力需求,财政分权、人口、电力耗能指数与电力需求正相关,价格与电力需求负相关;而在不同省区,同一影响因素对电力需求的作用力度不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曾繁华 吴阳芬
文章运用松弛方向性距离函数的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GML)指数测算了资源环境约束下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并进一步使用静态面板双向固定效应、动态面板系统广义矩估计及面板门槛模型重新审视"中国式财政分权、市场化"制度与GTFP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式财政分权在推动GTFP增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且存在市场化指数单门槛效应;市场化指数与GTFP之间具有负相关关系;市场化指数作用于GTFP路径在财政分权影响下呈"V"型;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本文结论具有较强的稳健性。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杜雯翠 高明华
本文以2010—2012年中国大陆省级行政区的宏观经济数据和企业家能力的微观数据为研究样本,通过理论模型与实证检验分析企业家能力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以及不同市场化进程下企业家能力对经济增长的差异化贡献。研究发现,企业家人力资本水平越高,社会责任能力越强,越不利于经济增长;相反,企业家关系网络能力和战略领导能力越强,越有利于经济增长。在不同市场化水平下,企业家能力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有所不同。市场化水平越高,人力资本水平和社会责任能力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越弱,关系网络能力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也将有所减弱。
关键词:
企业家能力 经济增长 市场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勇
本文运用金融市场化指数衡量金融发展,采用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分税制改革后财政分权、金融发展对省级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分权能促进省级区域经济增长,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则不显著,无论是高收入区域还是低收入区域,以上结论仍然成立。投资增长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表明我国金融抑制使得省级区域依赖投资。投资增长、非农产业发展与对外开放程度对高收入区域与低收入区域的经济增长作用存在差异。本文的研究表明我国应该继续硬化财政预算约束,发挥省级政府的援助之手,继续加快金融发展,推进金融市场化进程,提高投资效率,优化产业结构,从而实现稳增长、调结构的战略目标。
关键词:
财政分权 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勇
本文运用金融市场化指数衡量金融发展,采用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分税制改革后财政分权、金融发展对省级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分权能促进省级区域经济增长,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则不显著,无论是高收入区域还是低收入区域,以上结论仍然成立。投资增长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表明我国金融抑制使得省级区域依赖投资。投资增长、非农产业发展与对外开放程度对高收入区域与低收入区域的经济增长作用存在差异。本文的研究表明我国应该继续硬化财政预算约束,发挥省级政府的援助之手,继续加快金融发展,推进金融市场化进程,提高投
关键词:
财政分权 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莉娜 吕祥伟
本文基于2007-2017年26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从线性、非线性及空间溢出效应三个角度对中国式财政分权下劳动力流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劳动力流动和财政分权均促进了经济增长,且这种影响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二者之间的交互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负,表明从总体上来说,财政分权抑制了劳动力流动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但以上结果具有一定的异质性,根据地区的差异和城市竞争力的不同而不同。另外,就门槛回归的结果来看,随着财政分权和暂住人口数的增加,劳动力流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均呈现出"倒U"型趋势。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李雪松
首先构建了中国式分权的制度框架,从理论分析地方政府财政支农、农村金融发展与生产要素投入对农业经济增长绩效变动的作用机制。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农业经济增长呈现明显的累积滞后效应,受政策驱动显著。分权的增长效应明显,具有跨时与区域差异特征。城乡金融发展非均衡与金融财政化引致农村金融功能拓展受到抑制,阻碍了农业经济增长,农村金融与实体经济部门之间良性互动机制不显著。地方政府财政农业投入和农村金融的协调与配合具有显著的增长效应,明显大于单纯财政支农的效力。宏观经济形势、农业能源消耗与农业经济增长的联系日益紧密。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傅勇 李良松
财政分权和晋升激励向地方政府植入了为增长而竞争的基因,但这不足以解释中国地方政府对经济金融运行的影响为何远大于其他国家。我们认为,现有中国式分权的分析框架需考虑地方政府对金融杠杆的运用。本文研究发现,金融分权会加大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风险,从而促使中央政府紧缩调控。中央-地方财税关系在分税制改革相对固化后,中央政府更倾向于调整金融分权边界,以达到调控目的,从而使地方政府性债务增速逆经济周期变化。本文主要政策含义是: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应统筹考虑建立双层金融监管体系,明确地方政府的金融管理职能,向地方政府金融放权
关键词:
金融分权 财政分权 经济增长 通货膨胀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傅勇 李良松
财政分权和晋升激励向地方政府植入了为增长而竞争的基因,但这不足以解释中国地方政府对经济金融运行的影响为何远大于其他国家。我们认为,现有中国式分权的分析框架需考虑地方政府对金融杠杆的运用。本文研究发现,金融分权会加大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风险,从而促使中央政府紧缩调控。中央-地方财税关系在分税制改革相对固化后,中央政府更倾向于调整金融分权边界,以达到调控目的,从而使地方政府性债务增速逆经济周期变化。本文主要政策含义是: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应统筹考虑建立双层金融监管体系,明确地方政府的金融管理职能,向地方政府金融放权作为逆周期调控手段的做法需要扭转。
关键词:
金融分权 财政分权 经济增长 通货膨胀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孔凡斌 廖文梅
林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同中国经济一样历经30年的改革进程,取了非常显著的成就。本文利用2002~2011年中国31个省(区、市)林业市场化指数,实证分析了林业市场化程度的林业经济增长效应。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林业市场化程度对林业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弹性为0.633。在保持林业人力资本、林地面积、林业物质资本和劳动力数量不变的情况下,林业市场化指数每提高1%,会使林业产业总产值增长0.633%。中国林业市场化步伐相对比较缓慢,林业市场化的转型任务还很艰巨,未来中国林业发展还需依赖于林业市场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文魁
经典的现代化理论及分析框架未将经济增长作为重要内容,与现代化研究关联较大的发展经济学也没有把经济增长放到应有位置。对历史资料的梳理表明,1979年我国提出的“中国式的现代化”概念主要是出于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起步水平较低、经济增长追赶过程较长等方面的考虑。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几乎每次对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作出战略谋划,都将经济增长指标作为核心目标之一,从而使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变得更加具体、更可测度。不过,到2035年,如果把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一目标作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指标,就需付出更大努力,应对一些重要挑战。充分挖掘潜力、释放民间活力、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合理经济增长,应与发展质量的提升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中国式现代化须遵循这种良性循环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经济增长 发展质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