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01)
- 2023(15437)
- 2022(12754)
- 2021(11780)
- 2020(9947)
- 2019(23121)
- 2018(22690)
- 2017(43607)
- 2016(23462)
- 2015(26701)
- 2014(26557)
- 2013(26842)
- 2012(24932)
- 2011(22387)
- 2010(22610)
- 2009(21602)
- 2008(21752)
- 2007(19727)
- 2006(17489)
- 2005(15862)
- 学科
- 济(111085)
- 经济(110963)
- 业(94673)
- 企(76014)
- 企业(76014)
- 管理(74587)
- 农(51064)
- 方法(47982)
- 数学(39327)
- 数学方法(39063)
- 业经(34128)
- 财(34064)
- 农业(33918)
- 中国(30226)
- 制(22509)
- 贸(21545)
- 贸易(21533)
- 务(21166)
- 财务(21137)
- 财务管理(21103)
- 易(21019)
- 地方(20028)
- 企业财务(19927)
- 技术(18977)
- 策(18118)
- 和(17600)
- 学(17131)
- 体(16640)
- 理论(16563)
- 划(16431)
- 机构
- 学院(349823)
- 大学(343017)
- 济(157671)
- 经济(154880)
- 管理(137613)
- 理学(118150)
- 理学院(116997)
- 研究(116617)
- 管理学(115476)
- 管理学院(114835)
- 中国(93684)
- 京(71319)
- 财(71263)
- 农(69325)
- 科学(67403)
- 所(58848)
- 财经(56401)
- 中心(53964)
- 江(53443)
- 农业(53304)
- 研究所(52932)
- 业大(52260)
- 经(51268)
- 经济学(49113)
- 北京(45020)
- 经济学院(44608)
- 范(41962)
- 师范(41598)
- 州(41580)
- 财经大学(41205)
- 基金
- 项目(224388)
- 科学(178134)
- 研究(167547)
- 基金(164759)
- 家(142203)
- 国家(140893)
- 科学基金(121595)
- 社会(110369)
- 社会科(104387)
- 社会科学(104357)
- 省(87757)
- 基金项目(87044)
- 自然(75252)
- 教育(75017)
- 自然科(73533)
- 自然科学(73513)
- 自然科学基金(72277)
- 划(71946)
- 编号(67871)
- 资助(66648)
- 成果(54109)
- 部(51104)
- 重点(50064)
- 发(50036)
- 创(48979)
- 国家社会(46589)
- 业(45864)
- 课题(45730)
- 创新(45217)
- 教育部(43909)
- 期刊
- 济(182207)
- 经济(182207)
- 研究(103437)
- 农(70743)
- 中国(68599)
- 财(57571)
- 管理(51173)
- 学报(50157)
- 科学(49546)
- 农业(48021)
- 大学(39247)
- 学学(37453)
- 融(35105)
- 金融(35105)
- 业经(34671)
- 技术(31065)
- 教育(29613)
- 经济研究(28642)
- 财经(28625)
- 业(25774)
- 经(24795)
- 问题(24541)
- 技术经济(20227)
- 世界(19901)
- 贸(19429)
- 版(17614)
- 商业(16940)
- 统计(16551)
- 现代(16355)
- 经济问题(16325)
共检索到5279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雪松
本文尝试将财政分权、农业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架构在统一的制度分析框架之下,进行多变量协整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分析后发现:变量间具有显著的长期均衡关系与短期动态调节机制。城乡收入差距具有反向自身修正机制,但修正能力较弱。农业经济增长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呈现波动递减趋势。财政分权短期内会产生正向冲击,加剧城乡收入差距,但长期内会缓解差距,最后进行了VAR模型的静态与动态预测,这些发现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供了有益启示与治理策略。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姚绚文
农业经济增长、财政分权和城乡收入差距三个变量之间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短期调整和长期均衡发展态势。文章以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为依据,将过去几十年的统计数据整理出来,分析了农业经济增长、城乡收入差距以及中国式分权这三者的统一性,将三个变量之间发生变化的动态模型进行制作;最后在回归到仿真模型上,对仿真模型进行预测。并提出两方面的对策建议:一是将现代化的新型生产要素引入传统农业;二是大力提高农业生产率。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雪松 冉光和
本文将财政分权制度、农业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纳入统一的逻辑分析框架下,利用1985—2010年时间序列数据,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分析的研究认为,城乡收入差距、农业经济增长和财政分权之间具有长期均衡关系,财政分权短期内会加剧城乡收入差距,但长期内会缓解城乡收入差距。通过误差修正模型、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与方差分解等系统考察了三者间短期动态影响。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高彦彦
城市偏向长期以来是中国政府的主导性政策选择。城市偏向政策下不断扩大的城乡收入差距,导致物质和人力资本从农业部门向非农产业转移,从而对中国农业增长产生不利影响。本文采用1978~2007年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探讨城乡收入差距对农业增长的影响,发现城乡收入差距对农业具有显著的资源转移效应。而且,这种效应既有时间上的递减性,即城乡收入差距对农业增长的负面影响在下降;还有空间上的不对称性,即在中部省份最大,东部其次,西部最小。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马万里 李齐云
与经典分权理论假说不同,中国式财政分权下的增长型激励使地方政府工作重心在于促进辖区经济增长,而增长的结果使初次分配中收入分配向资本和企业以及政府倾斜,劳动报酬和居民收入水平下降,再分配后收入差距依然较大,这是导致中国收入差距的体制性根源。然而,解决问题却不能将矛头直指地方政府,认为地方政府是"万恶之源"。换言之,中央政府责任"缺位"、激励机制异化、财政分权制度不完善与监督约束机制的缺失,共同造成了地方政府行为异化和收入差距。因此,调节中国的收入差距应从划分事权、优化增长型激励和建立健全财政分权所必需的制度基础和监督制约机制着手。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马万里 戎姝霖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在分析城乡收入差距现状的基础上,基于中国式财政分权,重点围绕理论研究和实证检验两个方面展开相关研究。首先,结合当前中国式财政分权的基本事实,勾勒和总结中国式财政分权下地方政府的激励机制,并分析地方政府的行为选择与公共品供给偏好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构建中国式财政分权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框架;其次,对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主要来源结构和城乡收入差距形成的原因进行统计分解,找到城乡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再次,以中国式财政分权有关指标作为解释变量,检验政府教育支出偏向城市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最后,提出有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安平
利用1994年分税制后的经验数据,估计了一个包含增长方程、城乡收入差距方程和财政支出方程的联立方程模型,估算了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和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财政分权使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显著增加,但财政支出的增加并不必然有利于经济增长和使城乡收入差距状况恶化。如果在地方财政支出水平上升的同时,使科学教育和农业支出特别是科学教育支出在总支出中的比重得以增加,将有可能在保持经济高增长的同时,使城乡收入差距得以缩小。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陈安平
利用1994年分税制后的经验数据,本文估计了一个包含增长方程、城乡收入差距方程和财政支出方程的联立方程模型,来估算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和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财政分权使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显著增加,但财政支出的增加并不必然有利于经济增长和拉大城乡收入差距。如果在地方财政支出水平上升的同时,使科学教育和农业支出,特别是科学教育支出在总支出中的比重得以增加,将有可能在保持经济高增长的同时,使城乡收入差距得以缩小。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贺俊 吴照
财政分权制度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但财政分权是否真正有利于经济增长,经济学界说法不一。通过构建一个内生增长模型,探讨了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利用1997-2011年中国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对促进经济增长具有积极作用,但同时也是导致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因此,未来应合理分权,适度分权,并优化公共支出结构,在实现经济增长目标的同时努力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李雪松
首先构建了中国式分权的制度框架,从理论分析地方政府财政支农、农村金融发展与生产要素投入对农业经济增长绩效变动的作用机制。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农业经济增长呈现明显的累积滞后效应,受政策驱动显著。分权的增长效应明显,具有跨时与区域差异特征。城乡金融发展非均衡与金融财政化引致农村金融功能拓展受到抑制,阻碍了农业经济增长,农村金融与实体经济部门之间良性互动机制不显著。地方政府财政农业投入和农村金融的协调与配合具有显著的增长效应,明显大于单纯财政支农的效力。宏观经济形势、农业能源消耗与农业经济增长的联系日益紧密。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黄可人 韦廷柒
本文运用PVAR模型研究了我国1998~2012年的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变迁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经济增长短期内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具有缩小作用,但是长期来看,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动存在相互促进作用;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并不一致。产业结构的合理化调整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动也存在促使产业结构合理化调整的推动力,产业结构的高级化缺乏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变动的效果,同样当前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动不利于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发展。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德文
本文分析了中国高速经济增长过程中城乡差距扩大问题。不断增强的城市偏向政策使得1990年代以来的经济增长失去了收入均等化效应,高增长创造出来的经济福利并没有通过收入扩散机制,让城乡居民平等地分享这个成果。文章认为,推进公平的发展战略将更有利于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政府干预可以从理顺市场和理顺政策两个方面采取措施,改善收入功能分配和收入规模分配,实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目标。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收入分配 城乡差距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钞小静 任保平
从质量视角出发,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经济增长质量的作用机理进行理论阐释,并以1998—2012年中国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差分GMM估计和系统GMM估计方法进行经验检验,结果显示:城乡收入差距过大,会影响经济增长的基础条件、运行过程以及最终结果,从而对经济增长质量产生制约作用。此外,人力资本投资、物质资本投资、政府支出规模、交通基础设施、非国有化程度以及经济开放的改善会对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产生积极影响,而金融发展和产业结构则对经济增长质量具有负面的影响。
关键词:
城乡收入差距 人力资本投资 经济增长质量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嫘 方天堃
文章运用协整分析技术和Granger因果检验,利用1978—2003年的年度经济数据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因果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无论在长期还是在短期,经济增长都是构成城乡收入差距变化的原因之一,而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仅表现在短期内。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饶晓辉 廖进球
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至今仍没有取得统一的认识。本文在计算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泰尔指数的基础上,运用平滑转换回归方法对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为非线性的,两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区间转换动态特征。当经济发展水平处于高区制状态时,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为负;当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低区制状态时,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为正。同时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本文所估计的非线性模型具有良好的动态特征。
关键词:
城乡收入差距 经济增长 平滑转换回归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